關於隨機應變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2.9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隨機應變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隨機應變的作文

禮拜二晚上,我們對口升學部執行承辦的經典詩文誦讀大賽舉行了複賽。

複賽上,評委老師們點評獨到有見解,選手中也不乏誦讀技藝精湛的,但是縱觀整場賽事不難發現,真正在聆聽選手誦讀的觀眾屈指可數。

活動為什麼沒有理想中的吸引人?我們必須從初賽時那種初見成功的幻覺中走出來,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現在的局面。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當我們受邀參加旅遊商務系承辦的校園十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不是單純的以一個評委出席活動,更像一個學徒,我們環視着周圍的一切。這是他們十佳歌手的初賽,坦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活動走了出來,氣氛出來了。每每一個選手走上舞台,總會有觀眾在台下小聲議論着什麼、當選手開口歌唱總能獲得此起彼伏的掌聲,儘管當中某些掌聲和笑聲也不是那麼的`純粹,但是活動該有的氣氛着實是出了效果。特別是當現學生會聯合基金會會長自己走上舞台放聲歌唱時,我們徹底被折服了,並不是説他唱得有多好,只是那種氣氛真的讓同樣在開展活動我們甚是羨慕。

在參加了十佳歌手後,我們不禁感慨,感慨我們承辦活動的不公平,更是感慨社會的不公平。“經典詩文誦讀”vs“十佳歌手大賽”,我想光看到題目大家就會有自己的選擇,在一種叫做時代潮流的影響下,想必更多的人會選擇去看一場歌唱比賽,當然這也是一種藝術形式的格局性,誦讀的本身就註定了這是一個“小語種”行為,而不是像歌唱那樣的大眾行為。有的人可能會説這是我們在找藉口,但是隻要回想起今年夏天的電視熒幕大家就不會再唏噓了,夏天總被冠名“音樂季節”,因為一到夏天各家衞視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不惜砸鍋賣鐵舉辦音樂選秀,今年更是跑出十幾家衞視爭做歌唱選秀,但鮮有人知就是在這個時候央視舉辦了首屆朗誦藝術大賽。或許,你還是此時才知道今年夏天有這樣一檔節目吧。

後來從網上看了央視朗誦大賽的視頻,其實,節目很精彩,誦讀很澎湃,引人入勝,但是真正懂得品味它的又有幾人呢?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吧。在收視率上,央視斥巨資的首屆朗誦藝術大賽遠遠不及今年任何一檔選秀節目,央視也委婉表示“明年不會舉辦了”。

而我們的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呢?難道就此夭折?因為沒有觀眾我們就止步不前?我想,一定不能這樣。因為不被關注就中止活動,我們不甘心,因為我們並沒有不用心,我們一心一意做的活動不能自己叫停,只要還有一個觀眾,我們就得用心做下去。一條路就得走到黑,儘管摔得渾身是傷,起碼無愧於自己。

但是,一直耗着,不前進同樣是逆水行舟。我們必須看清現狀,創新思意,才能謀求發展。

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製造噱頭,為了吸引的觀眾,為了讓活動像十佳歌手一樣掀起一股熱潮做着一個又一個的噱頭。我們的癥結就在於被“收視率”所困住了。我們一直都處在被經典詩文把玩的境地,我們為了經典詩文而經典詩文,我們一直在一個危險的被動地位,一直是經典詩文牽着我們鼻子走,它叫我們走東,我們就不敢走西。

經典詩文誦讀的收視率央視都拿不下,我們又何必強求呢。做不到受益觀眾,何不讓選手受益呢?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把想盡法子吸引觀眾的功夫下在如何打造選手實力上呢?讓他們真正覺得這次比賽是個成長是個脱變何又不是另一種成功呢?國家都提倡不以收視率為衡量節目其優劣了,我們還死咬着不放幹什麼呢?

再或者,我們是否可以背道而馳,在眾多活動辦得人聲鼎沸時,我們打造一台安安靜靜、只能用心靈感受得到聲音的活動呢?做、一定得做下去,用心做下去,不論遇到什麼困難。

做下去,哪怕失敗我們也是一個開拓者、先行者。

現實擺在面前,經典詩文不是一個人人都會喜歡的東西,我們只有讓喜歡它的人愛上它,愛它的人眷上它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

距離決賽還有一個禮拜時間,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相信我們終究會找到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