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精選8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精選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精選8篇)

【作文題目】: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於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紮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於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説,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作文範文】: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1

圍棋中人必定深諳“本手”與“妙手”的作用,初學者應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紮實了,棋力才會提高,才會有“妙手”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其實,在其他方面不也是這樣的嗎?孔子説“由也升堂也,未入室也”,堂是正廳,室是內室,做學問或從事藝術,要先入門,次升堂,後入室,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能達到了高深的境界。

“本手”可以登堂,“妙手”可以入室,不登堂何能入室?

相信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先練楷書,再練行書和草書。楷書打基礎,把握字的結構和比例,運筆緩慢,把握線條的粗細、勻稱和連貫。當楷書練到一定的程度再去練行書,因為有楷書的基礎,寫字速度加快,字的結構和比例還是會美觀、勻稱,同時手的輕重把握好,線條也會優美。如果不練楷書,雖然行書、草書也能寫到基本看得過去,但始終功底不深,不能“入帖”,沒有底藴,沒有書卷氣。楷書的基礎就是圍棋中的本手,行書、草書便是妙手,變化多端,妙不可言。越過練楷書而寫成的行書、草書,就如同圍棋中的俗手,貌似合理,實則無趣。

書法藝術如此,打戰不也如此嗎?最妙的是毛主席指揮軍隊粉碎傅作義的偷襲計劃,以三篇新聞稿使敵10萬大軍撤退,成功上演了一出現代版的“空城計”。1948年5月中共中央解放戰爭的領導中心在西柏坡,當時華北地區極為空虛,兵力不足萬人。當傅作義的偷襲部隊正在祕密趕往保定途中之時,新華社的大喇叭裏循環播出毛主席寫的題為《蔣傅匪軍妄圖突襲石家莊》的廣播稿,聽得偷襲的官兵一臉茫然。《人民日報》還刊載了這篇廣播稿,傅作義看了之後心裏涼了半截:“軍事機密不保,偷襲豈能成功?”心理戰術是整個應對突襲措施中最精彩的部分。毛主席在軍事上用兵如神,在關鍵時刻出奇招,這與他深厚的軍事修養有關,他書房裏幾乎全部是軍事書籍和軍事地圖,行軍打仗的時候還隨時帶着很多的書。從年輕走到中年,毛主席在本手的基礎上,實現了妙手的創造,胸中有百萬雄兵,筆下似風雲激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古往今來,無數名人志士憑藉着紮實的學習,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最美翻譯官張京,16分鐘臨場速譯驚豔全場;文昌航天發射場地最年輕女指揮官周承鈺,巾幗不讓鬚眉,是中國青年的楷模;幾十年如一日從事中藥和西藥研究,研製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屠呦呦先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應該從圍棋藝術中吸取智慧,從本手開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將來融入社會,建設祖國創造更多的妙手。

始於本手,終於妙手,避開俗手,願我們能在學問、技藝上登堂入室,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2

圍棋之道,不僅在於對弈之謀,也體現在其對人心性的磨礪:棋盤上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棋手一百八十手落子,唯有心智穩健方可更勝一籌。致勝一刻縱然常令人歡欣鼓舞,亦不可離開每一步的腳踏實地。“本手、妙手、俗手”看似只是圍棋下法之辯,但縱覽古今,人類的宿命與前途似乎處處藴含此中真意:唯有掌握基本,才能融通創造。故有愚見,本手固根基,妙手可生花。

本手立根基,守正著風範。

棋盤之上,本手意味着合乎棋理;那何為棋理?靜言思之,便是守正固本,便是遵從規律與規則,維護基礎與基本!於初學者而言,更應先通棋理,再學變術。儘管苦修本手的過程時顯苦痛與笨拙;但愚者謂之教條,智者謂之明也!那麼,做人與下棋又豈曰有異——只有先在最常規可靠的方法中一絲不苟,才能換取未來的琢玉天成。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子也主張“以正治國”。因此,小到個人的立德修身,大到國事運籌千里,都有賴於對“本手”的堅持。只有把這番苦功運用到極致,才有可能在人生的版圖中,留下一片不一樣的風景。

妙手出本手,創造開新局。

都説妙手是創新創造,但不可否認的是,創造之靈感卻來源於本手。在成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見慣了太多的“人生捷徑”,我們的視野裏充斥着“彎道超車”。殊不知沒有直道的堅持,何來彎道的逆襲?我們不能只記住那些以少勝多,妙手贏下的戰例,卻忘記東風吹不來勝利,若想取勝,從不能缺軍馬齊備,鑽研戰術;我們不能只記住建黨百年偉業中的驚人創造,卻忘記每段如詩如歌的歷史和可歌可泣的靈魂。所有的飛翔,都需要一段全速的奔跑和奮力地展翅;所有的妙手,都離不開孜孜以求,終如一的堅守。如張藝謀所説,“熱情和苦工永遠是基礎,運氣都是從這上面長出來的。”

妙手避俗手,厚積成內藴。

作家畢淑敏説:“樹不可長得太快。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當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棟樑。故要養深積厚,等待時間。”信息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出現,讓“一萬小時定律”變得不再一成不變。“新即是好,快即是對”讓相當一部分人奉為圭臬。但不能忽略的是,本手絕不是技能的機械訓練;它是厚積累,深積澱的過程。在漫長的求真思索基礎上,才有了科學家的大膽想象,藝術家的推陳出新,哲學家探尋奧祕···反之,不顧原則和規律,漠視苦功,只為追求“妙手”,便會昏招頻出,落入俗手。我們不妨給出結論:世上本沒有巧手,本手多了也才有了巧手。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説過:“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作為新時代的接力者,我們定當不負青春韶華,厚積薄發,以紮實的本手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妙手之花!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3

本手是開始,是走向妙手的起點,而沒有妙手的過程,也難以達到俗手的境界,我們生活與學習的歷練過程何嘗又不是這樣呢?人生宛若一盤縱橫的棋局,每一顆黑白棋子的落定,正如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在於黑白棋子間穿梭,我們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棋道與棋法。圍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術語,三種不同的棋法,或是合乎棋理的正規,或是出人意料的精妙,又或是貌似合理實則有損的侷限,都是態度與思想的映射,是對我們自己的一種歷練,是不同的人生行走之道。那麼作為掌棋者的我們,又應如何落下自己的人生棋子呢?

在現實的生活之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脱俗無悔之子。所以,毫無疑問,作為掌棋者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棋盤上妙手生花的創造。何以達到如此境界呢?唯有本手的一次次功夫築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可有些人卻只看到了每一次妙手的出乎意料、精妙絕倫,卻忽視了全局落棋的內在的關聯,忽視了妙手背後是無數次本手的歷練與考量,所以導致最終不僅失了妙手,反落得俗手的結局,棋藝平平不起,一敗塗地。

這似乎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但究其根本,是我們只看得見眼前而看不到長遠的認知,是急於追求而忽視基礎的“欲速則不達”。只熱衷於追求妙手,而忽視了更為常用的本手,就好像是空有好皮囊的汽車,內部卻淨是破損脆弱的零件,所以不堪受用、走不長遠;即使確實下出幾次妙手,卻也只是停留在表象的妙,達不到深層次的妙手招數,貌似合理甚至精妙,但又以全局觀之,卻自損前路,導致早早敗下陣來,妙手最終成俗手。人生未嘗不是如此呢,忽視了基礎、不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基礎,而一味追求外在的表面包裝、一瞬的驚豔,許多人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忘記了如何走得踏實端正,忘了初心,最終自己走向了失敗的泥沼,處處受損的棋局,最終悔恨不已,難以展現出俗手的風範。

所以,“本手”這一功夫基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僅是人生的掌棋者,更是正處於青春之際的人生初學者,從本手開始,秉承務本之心尤為關鍵。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是棋道的入門功。但本手絕不僅僅是機械的簡單重複,在本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觀學基本步法,由生澀到嫻熟,這才是開始;掌握正規合制的基礎後,我們在不斷練習中紮實功夫,求索經驗最終靈活運用,這是積極上進;但我們絕不僅僅止步於此,熟練掌握後,懷揣着求妙之心,我們要開始思考每一步本手的所在意義,考量每一步本手對全棋局的貢獻,通過不斷的深入理解中,才是對棋道的不斷豐富的認識。在這樣一種迴環往復中,我們的才能一步步地夯實基礎、提升技藝,深刻理解“棋法”本身,在平常中觀其聯繫,在小步間洞見全局,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助力全局、妙手生花的創造可能,才可免於急功近利之俗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人生的棋道正應如此,在基礎中求創造,在務實中求脱俗之妙。

品棋道,悟人生。在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我們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脱俗無悔之子。行之踏實,行之務本,方可達妙,方能致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回自己的俗手人生,不負青春。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4

圍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其實是三個不同棋藝水平的劃分,但正是這樣,卻告訴了我們很深刻地道理:要着力夯實本手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再拓展妙手的能力,同時要避免俗手。就此,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打好基本功?對於我們青年學生來説,打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基礎知識,練好知識基本功。誠然,基本功未必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但是確是我們一生的財富與寶藏。我們必須承認,學習基礎知識是非常辛苦的,有時候甚至是枯燥無味、令人生厭的。問題在於,我們為何還要學基礎知識?學習基礎知識到底對於創新有何意義和價值?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到了:基礎知識是我們創新的基礎!

我們學習基本知識,不只是為了學習這些知識,而且還要從學習這些知識中理解這些知識為什麼是這樣的,如何去理解這些知識,如何把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比如,我們在國小要學寫日記、作文。作文是怎麼來得?它是把我們的想法用句子、段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且我們可以表達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思想。我們高中階段的作文,我們要寫得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與常人思維不同,這就是創新。我們學數學,懂得了推理的重要性,我們就可以把邏輯推理運用到很多領域。因此,歸納的方法、概括的方法、邏輯推理的方法,都是我們學習基礎知識的方法,同時也是我們未來進行創新的方法基礎。要把我們的思考和觀點表述出來,這就需要歸納和概括。我們要從某一個觀點出發推出新的論斷,這就需要邏輯推理。如果沒有這些方法,我們就無法創新,所以基礎知識是創新的根基。

基礎知識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基本概念,判斷與常識。如果我們沒有從國小一年級到高中階段的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學習,我們就不可能不具備這些課程的基本知識,我們對於這個社會和國家,對於人類的歷史和文明,對於科技的發展與人工智能,等等,都將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知。這就是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只有學了這些基礎知識,我們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去理解、去思索科技發展的速度、人工智能的價值、文明變遷的形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兒童從小要學習,而且要接受完整的九年義務制教育、高中教育,因為這些都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有了這些知識基礎,我們才可能去從事其他的相關工作,包括一些創新性的工作,這便是我們圍棋當中入門階段的本手角色。

基礎知識還是我們創新的思想基礎。所謂思想基礎,主要指的是我們可以把學習基礎知識的耐心與韌性用到創新上來。這就是科學研究經常強調的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有恆心有毅力。我們經常聽到長輩對我們説,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讓我們變得聰明起來,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化學家戴維説:“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因此,如果不具備學習基礎知識的耐心與毅力,我們可能沒法具備這種坦然面對失敗,在失敗中站起來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創新的思想基礎。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離成功很近,為什麼我們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我們在離成功很近的地方放棄了。

我們學習了基礎知識,我們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出無限的想象和創造。如果我們連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會,我們怎麼表達我們的創新?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都不會,我們怎麼才能創新?因此,創新一定是建立在現有的知識體系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而基礎知識是這一切的基礎的基礎。我們很多人都想寫漂亮的文章,要表達他“驚人的發現”,結果語句不通,表達不規範,怎麼能夠清晰表達你的創新?怎麼能夠讓你的創新被廣泛接納?怎麼持續進行你的創新?儘管基礎知識不能保證你有多大創新,但是沒有基礎知識,你卻很難創新。易言之,有了良好的基礎知識功底,可以為未來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基礎知識是我們創新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知識基礎、方法論基礎、思想態度基礎。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方面基礎不牢,我們都很難創新。掌握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沒有掌握基礎知識背後的'方法論,我們一樣走不長遠。有了基礎知識和方法論,但是我們缺乏運用基礎知識和方法論的德性與韌性,我們同樣步履維艱。只有同時把上述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夠有所創新,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推進創新。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5

人理如棋理。落子出手之中,藴含無窮哲思,頗為歎服。歎服之餘,思及我輩青年學生,吾以為應以“本手”固基培元,“妙手”更上一層,而“俗手”亦能化為己用。

求學之途漫漫,我們大多數尚在“初學者”階段——初學知識,初學方法。固本培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手的功夫紮實,棋力才會提高;基礎的知識學好,妙趣橫想才會有據。然而有這樣一種人,“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急於在學習中尋求“大招”,“秒殺”,熱衷於報名這樣的課程,輕易拋卻基礎知識,不去究其原理,不去深度思考,遇到題目便想着“我要用妙手”,進而將那固有的模板套入。長此以往,思維卻僵化了,卻將題目化簡為繁了,換個本質相似的題目便不會了,就這樣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一切所謂的努力白白流失。若是這樣而來的“妙”,又能妙在何處呢?

因此,我主張:打牢基礎,深刻理解通法、常理,才有妙手生輝的可能。

而同時,我們卻也不能拘泥於本手。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敢於去打破常規。不能因基礎知識重要就一直陷在對其研究中,打牢、夯實後就得開始蓋高樓。此時便是比剛剛入門的初學者更高一層了。適當地將自己的思維放開,跳脱,有新的靈感不必馬上否定,儘管去天馬行空,儘管去放浪形骸之外。靈感落地,或許真正的妙手就出來了,思維空間提升上也因此大有裨益。

然有了本,甚至妙,失敗仍然常在。該當何如?捶胸頓足,懊惱痛苦,批評指責?要想到,那可能便是“俗手”在作怪。何謂俗手?身在其中不自知,貌似合理,從全局看才會看到受損。此時需要的便是以全局意識去反思或是找高手探討,去找出那步“俗手”,再針對自我情況加以改進。倘若是因為全然拋棄或是未深入理解根本、急於追求妙手所致,那的確得將自己好好罵醒,脱身而出,乖乖回去打好基礎。

而倘若是在踏實探索更進一步的過程中出了俗手,那未必是壞事。出了俗手或許還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及時反思,縱覽全局,尋找故障所在,填補上這個缺口,也是在進一步完善,將錯誤化為己用,為以後的棋局多了一種可規避可提升的可能。於學習之中,遵照此理,我們應對錯題有思考與積累,而非困頓於成績下滑,排名下降的牢籠裏痛哭流涕。

“本”立思“俗”而“妙”生,其中利害關係值得我們審慎。固本培元,創新思維,全局意識,及時反思......求學之路漫漫,我輩青年學生當將其串起,一同前行。不僅於學習有益,更給成人自立激發新思。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棋中妙理,理中得解。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6

圍棋是源於中國的一項高智商活動,在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上,湧現過諸多名手。在現實的高水平圍棋賽事中,最後摘得桂冠的一般是那些基礎紮實、功力深厚,下棋堂堂正正,不會出昏招、緩手,而能在關鍵時刻弈出妙手的棋手。然而為了這一招妙手,棋手往往需要付出十年以上的努力。因為,妙手是一種創造,一步妙手,可能需要千萬步正手的訓練作為鋪墊,同時需要規避成千上萬次的俗手。

事實上,不僅是圍棋的初學者需要從本手開始入門,將“本手”視為學習的基本和根本,那些叱吒一時的名手乃至世界冠軍,同樣需要以本為本,不間斷地勤加練習,夯實基礎,這樣才可能使自己的棋藝得到昇華,最終得到“妙手”的青睞。反之,往往妙手不可得,正手會出錯,俗手隨時有,從而一敗塗地。近兩年國際棋戰,中國的國手們面對韓國頂尖棋士申真諝戰績不佳,一冠難求,平心論之,世界冠軍柯潔們上大學後熱衷一些文娛活動而荒廢棋藝,難辭其咎。

不止棋也。一切需要創造力的活動莫不如此。以文學創作言,一首好詩、一篇好文乃至一個好句,都來自經年累月的寫作實踐。賈島自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實乃“兩句三年得”,曹雪芹自言《紅樓夢》的寫作是“十年辛苦不尋常”,杜甫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要達到出語驚人的效果,沒有十年之功恐非易事。魯迅一生常寫舊體詩自娛,他自評早年所寫的“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奇絕妙絕”,晚年所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則是“偷得半聯,湊成一律”,如此妙句的得來,當然和他自幼熟讀舊詩並持續創作密不可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名家陸游的“凡爾賽”,實際上,在“天成”“偶得”之前,有多少人想過他曾有巨大的付出?

不止此也。以翰墨丹青言,“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洗黑一池碧水,方得幾個好字。以學術研究言,“讀書破萬卷”是學者的基本功,清代國學大家俞樾遍讀羣書,才能寫出《古書疑義舉例》,解決了千百年來的書中許多難題。以中華武術言,歷來門派林立,然而功夫精湛、屹立不倒、引人膜拜者,非武當、少林這樣的名門正派莫屬。有些習武者追求速成,劍走偏鋒,投入邪派,甚至苦練“葵花寶典”這樣的邪術,最終卻落得個“雖已自宮,不能成功”的悲慘結局……

“妙手”的本質,是長年累月堅持“本手”練習後靈感的迸發,是量變後的質變,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規而仍不離規則的創新。堅持以本為本,表面看見效慢,進展緩,長遠看則似緩實速,因為它埋下了創造的因子,暗含了“妙手”的萌芽。無論為學還是為人,都宜腳踏實地,一絲不苟,戒除浮躁,遠離速成,以“正手”呼喚“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7

人生如棋,有人總能出人意料,在普通的軌道上宕開一筆,精妙至極;有人規規矩矩地按着棋理走,走出了本分人生;但也有人,往往只看眼前的利益行棋,給人生留下滿盤遺憾。人生如何走?本手,妙手,還是俗手?個人認為,本手開新路,妙手達通途,二者缺一不可。

本手是妙手的前提。何謂本手?“本”為木之根,是一件事情得以成就的基礎。按着本手下棋,我們棋出有數,穩紮穩打,路出有招,如水入萬渠,各成世界。它是路遙在動筆寫《平凡的世界》前認認真真在陝北窯洞整理十年報紙的無限耐心。沒有老老實實做學問的笨功夫,錢鍾書怎能寫出《圍城》裏的許多妙語?沒有規規矩矩按着前人的路子在實驗室裏搞程序、跑數據,申怡飛怎能開創震驚中國的極化碼平台,成為中國5G技術的開創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走過本手的路,才能為“扶搖而上”的妙手打下堅固紮實的基礎。

妙手是本手的進階,是一種昇華。妙手並不是走捷徑,而是起於壘土的飛躍。它不是歪門邪道者投機取巧的坦途,而是厚積薄發、量變而成質變的結果。奧運會開幕式之所以能光彩奪目,驚豔世界,那是因為有張藝謀團隊博學廣智的積累,背後默默地努力付出,嘗試過了各種的失敗。川渝妹子劉明偵之所以能在23歲便開創鈣鈦太陽電池新方向,那是她每天紮根在實驗室十幾個小時,日復一日地努力結果。所有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並不是三朝兩日就能達成的,這都來自下棋人一點一滴苦心孤詣的積累和創新。當一個人走過前人走過的所有路,他開始不甘心於無新路可走。於是,風雨俱備,百川歸海,眾妙之門,自然開啟,讓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回報。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初學者卻為一個“妙”字,失了本心,鄙棄前人修來的路,沒有持之以恆的堅持,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把本分當作蠢笨,把劍走偏鋒當妙手,這是對妙手的誤解。他們努力鑽研規則,不肯老實努力,總想投機取巧,苦心經營其他小道,偶然可以得到曇花一現的結果,卻總是花開不久,經歷不起風雨,很快就會凋謝。也有一些人,一味地守着規矩,不懂變通,凡事只説“從來如此”,沒有“妙”手思維,最終落得俗手的困局,甚至於傷害了長遠的利益,令人悲歎,着實可惜。

因此,本手為妙手的前提,妙手是本手的進階。一味固守本手,難免落於“俗手”的窠臼。只有打好本手的基礎,勇敢創新,方能開新路,達通途,過好落棋無悔的一生。

  大學聯考語文滿分參考作文8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人們重視“本手”,追求“妙手”,蔑視“俗手”,繼而減少、避免“俗手”。這基本是學棋者的常識、規律和經驗。

如果“人人皆知”的常識、規律和經驗,再議論、再辯證、再闡述,基本都是“眾口一詞”,螺螄殼裏做道場,讓人把重視“本手”作為唯一的出發點,縱然説的天花亂墜,也難免流俗。

俗手的定義是“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這是從結果來判定的。如果結果是勝利的一方,則自然會是“本手”、“妙手”了。所以衡量俗手的標準,是以“結果為導向”,不是過程為導向。

忽視了過程的“蓋棺論定”,本身就存在急功近利。

我堅信,天才縱然有,那些妙手,一定也會有“俗手”、“本手”的過程,只是過程的長短而已。

“俗手”説得比較含蓄、委婉、中肯、包容,這是對熱愛者、初學者的一種鼓勵,釋放了足夠的善心。假如,用簡單粗暴的字眼,“臭手、爛手、笨手”這樣來形容話,估計這些人會永遠與棋無緣了。命運有可能會改寫。

人從懵懂無知,到牙牙學語,無不是從“笨手笨腳”開始,沒有一個天生就是“行雲流水”。“妙手回春”的醫生,也無不是從湯頭歌背起,“望聞問切”的“切”也是從“笨手、生手、毛手、俗手”而來,有了手感,自然就成了“熟手、巧手、妙手、神手”。

我深信,世上本無永遠“俗手”,也無一蹴而就的“妙手”。只有紮實在胸的“本手”。

“本手”是基礎、是底子、是童子功。“俗手”是過程、是歷練、是實踐者。“妙手”是超越、是創造、是革新者。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社會如棋,棋如社會。

基礎再好,底子再紮實,如果吃老本,存儲再多,也有吃光的一天。不精進、不實驗、不冒險,甘於守平,是無法再進一步的。棋藝如此,人如此,社會如此。

“俗手”不可怕,就怕永遠做“本手”。安分守己、唯唯諾諾、瞻前顧後、不思進取。一切合乎“棋理”,渾渾噩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真正的“妙手”往往誕生在“俗手”之中,他們不怕“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他們不怕“教訓、受損、失利、試錯”,他們不怕“一窮二白、兩手空空”。

他們不會“老氣橫秋、暮氣沉沉”,他們不會“精緻利己、甘於躺平”,他們不會因為大地之重,而垂下了仰望星空的頭顱。他們不會因為“常識、規律、經驗、權威”,而“沉默、圓滑、世故、苟且”。

人生就要多一手,“狠手、辣手、剛手、硬手、準手”。時代需要更多果敢之手,孤勇之手,悲壯之手;雷霆萬鈞之手、摧枯拉朽之手、鼎故革新之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