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美的漫談作文

來源:文萃谷 1.49W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類總喜歡生活在一個“美”字中,中國人素來喜團圓。所以,在中國人骨子裏,一般都會滲透出一種“喜氣”。中國古典的文學作品大都以“喜慶”結尾,例如:“女駙馬”馮素貞捨身一切求李郎,終於“夫妻花好月圓”;“女丞相”孟麗君拼死衞父,終於合共享天倫;還有神話傳説中的白蛇,與許仙共化成仙,民間女子李湘君歷經千難萬險,尋到了生命中的知音人,從此,共老攜手,美滿一生……

悲劇美的漫談作文

喜劇,確實可以滿足人類內心深處渴望達到的心靈邊界,人類的靈魂中可以附着一層膜,把自己內心中的理想同聖地交織在一起,給他人以無限遐想,但有時候,“悲劇”也是一種美。當你欣賞着花樓煙雨,柳綠柒池,雲墜青天之時,一場暴風雨突然來臨,摧殘了你眼中的一切美好,只留下殘紅點點,迷亂枯枝。一種無形的“悲劇”感立即遍佈你的全身,可是除了可惜,還會留下什麼?我想應該是回味!不錯!悲劇最大的特色便是回味,當你面對滿目瘡痍,你所能做的僅僅是回味它當初的美好。悲劇到底應該“悲”到什麼程度呢?

《竇娥冤》可以説是個典範。身世悲。三歲亡母,七歲離父,十來歲成婚,成婚不到兩年,就忘了夫婿。在古代封建社會,這樣的女子自身着實讓人傷感,可是,封建的“宿命論”不會同情她,而是會把她“克”字冠在這樣的女子身上。幼時缺少親情的竇娥,加上年輕守寡,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遭人唾棄的,少不得風言風語內外反擊,摧殘如花年華,此一悲也。遭遇悲。年輕守寡,侍奉婆母。在封建時代是天經地義的事,竇娥守着婆母盡忠盡孝,誰料到等來的是飛來橫禍,糊塗的婆婆,無恥的流氓,卑劣的昏官,黑暗的年代,一切哭訴與控告成了慘白的流言。於是,在失望與痛苦的邊緣,竇娥以血濺白綾,以死來捍衞尊嚴,此二悲也。追憶悲。三樁毒誓,千重金言。終於飛雪六月。原以為官吏可以還個公道,重審案情,還竇娥女一個清白。誰料一句“還了那蔡婆婆去罷”就把一樁命案沉入深淵,若非“亢旱三年”想必竇娥根本無法塵緣昭雪,此三悲也。掩卷遐思,自然是心潮起伏,可是悲歡也罷,痛恨也罷,最終這部喜劇“賺取”了我們的眼淚,得到了好評。為什麼?因為“悲”,所以我們回味。

回味竇娥的一言一行,想着這樣的一個人兒,頃刻之間便香消玉殞,心有不甘,再將她的`行為通看一遍,回味一遍,這時人物形象已然深刻我們的腦海,我們更加欽佩於眼前這個堅強貞烈的女子,回味之餘,也就是悲劇的出色之美了。倘使牛郎織女永世幸福在一起,又哪來“七夕鵲橋會”的神話傳奇?倘使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順利完婚,又豈有“比翼雙飛同林歸”的青史佳話?倘使楊貴妃與唐明皇相伴終老,又怎有“海外徒聞更九州”的動人傳説?因為殘缺,所以遺憾,因為遺憾,所以回味!回味,“悲劇美”最動人的色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