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集錦5篇

來源:文萃谷 2.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集錦5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昆蟲記是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我從書中法布爾對種種昆蟲日常的描述中體會到他對昆蟲的獨特見解。也看到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對於昆蟲,我以前的感覺就是不消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毛毛蟲什麼的,更是令人噁心。而 法布爾卻把昆蟲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是一種樂趣,融合畢生心血於其中。因為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成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的如此富有神祕色彩,讓我這個有些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昆蟲。蜘蛛在他的觀察下以成為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報線可以感知遠處的動靜;而蟋蟀的家政、住所、樂器也真的可以和如今的我們相媲美。

洋洋十卷的《昆蟲記》我只讀了很少的一部分,卻已從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和觀察的仔細。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看出是有感情的,它們是大自然的生靈而不是令人憎恨、厭惡的對象。

今天我是通過法布爾是眼睛,享受這份讀書的熱趣,而法布爾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有些人卻毫無體會。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才能對他所研究的看出有更深一層的瞭解。昆蟲是大自然的生靈,人類的朋友,所以我們一點要愛護我們的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這部小説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説,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準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説,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着,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説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户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説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説:‘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裏也不敍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着好夢的青年。

魯迅的小説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説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這三部小説集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吶喊》中的中篇小説《阿q正傳》不僅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説。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説《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説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説明了這些小説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説的內涵,及意藴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你可能打敗我,但不可能打垮我。 ——題記

望者書架上的那本書,不自覺地捧在手裏。《老人與海》。有多久沒看了?老人殺的馬林魚有多大?他又擊敗了多少殺魚呢?我已不記得,只是那句話一直縈繞在耳邊:”人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 輕輕翻開書。圖書館的陽關穿過書架,在地上投射夢幻般的剪影。思緒在腦海翻騰,如閃過一道電火花,將我拉入莫斯哥灣暖流...... 綿長的海岸線邊,老人吃力地卸下佈滿補丁的船帆。他就像是一面標誌着失敗的旗幟。一位老人已近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像樣的魚了。整整八十四天,老人每天早出晚歸卻總是毫無收穫。可是他為什麼不選擇放棄呢? 人們可憐他同情他認為他交了黴運,他不信,他不信黴運會一直纏繞着自己。他堅信,堅信每天都會升起一輪嶄新的希望!老人盯着那即將沉淪的殘日,海水被照成藍紫色,黑暗將要綁架整個海洋。老人那雙執着的,樂觀向上的,像海水一樣湛藍的眼睛卻一點點明亮起來。 第八十五天,註定不凡的一天。 當天空還是青藍色,太陽還窩在家裏睡覺的時候,老人已獨駕小船進入海洋,尋找屬於自己的魚。那可是深遠到年輕人也不願觸及的海洋啊!正是老人的勇氣締造了一個不敗的傳説!這一天,是第八十五天。 望着海岸上,零散的,巨大的,白森森的大馬林魚骨架。我陷入了沉思,老人這樣做是否值得? 老人整整努力了三天,飢渴,孤獨,年邁,無助纏繞着他,讓他無法喘息。他曾經想過放棄在馬林魚上鈎之前,在馬林魚上鈎之後,在 大馬林魚被那羣貪婪的鯊魚蠶食之後...... 但是,老人堅持下來了。他對自己説話,鼓勵自己,嘲笑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最終戰勝了自己! 很難想象他是怎麼戰勝自己的,是對別人讚歎尊敬自己的渴望?是對富足説的嚮往嗎?還是對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自己,然後美美的 睡上一覺的期盼? 我不得而知。 但老人的執着令我折服,敬愛既是朋友又是勁敵的美麗的大馬林魚,他敬愛自己一直守護的職業。他也喜歡那個一直給與他祝福與幫助的小男孩。 泰戈爾曾經説過:”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曾經飛過。“老人拼盡全力,大海卻沒有留下他的痕跡,但老人望着那巨大的魚骨,他可以自豪地説:”我曾經飛過!“不嘗試的人遠比拼盡全力卻失敗的人失敗,因為他們連選擇的勇氣都沒有,註定失敗。無論結果好壞,哪怕 一開始就知道註定失敗也要拼盡全力去嘗試,不然哪來的奇蹟? 那我們呢?是選擇在充滿荊棘的學習探索之路堅持下去,還是要選擇放棄? 我相信,會有一天,第八十五天,甚至是第八百八十五天,總會收穫屬於我們的成功。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暑假中,我看過許多書。它們的書名我都銘記在心。可是,常常聽同學們在討論一本叫《草房子》的書。我非常好奇,問朋友借了一本來讀。

書的作者叫曹文軒,介紹他小時候的生活:在一個叫油麻地的地方,有着許多座草房子。這裏,有一個三面環水的油麻地國小,裏面有許多古靈精怪的學生,在他們之間,發生了許多故事,既美麗,又動人……

這本書中,讓我認識了一個叫“禿鶴”的孩子。聽到這個名字,有的人也許會笑。其實,這是他的外號,他姓陸,叫陸鶴。之所以同學們給他取這個外號,是因為他的頭上光溜溜的,沒有一根頭髮,就像一顆水晶球,從裏到外都是光滑的,在太陽的照射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同學們都愛捉弄他,因此,他很煩惱,經常在河邊哭泣。他想盡一切辦法來掩蓋住自己的缺陷。但這個給他帶來無數煩惱的缺陷卻讓他在一次表演中出了彩,令同學與老師都對他刮目相看。這讓我知道:不必在意別人説什麼,做好自己的事,相信自己,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我的表哥。他也像禿鶴一樣有着明顯的外貌缺陷,他的牙齒經過更換以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長得歪七扭八的,非常難看。阿姨沒辦法,就帶他去醫院整了一個牙套,幫他矯正牙齒。為此,表哥很少開口説話,因為他一説就口齒不清,變得沉默也不少。而同學們卻沒有放過他,有幾個調皮的總是嘲笑他為什麼能把牙長得那麼“好看”?説起話來也那麼奇怪?聽到這些,表哥只是一笑而過。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學習上,最終在作文比賽和金鑰匙科技競賽中獲了獎,以他的成績和實力,贏得了同學們對他的敬佩。從那以後,同學們就再也沒有嘲笑過他了。

《草房子》,一本普普通通的書,描繪着一羣普普通通的人,卻讓我們學到不普通的道理。外表的醜陋,並不能説明什麼,只要內在美麗,總有一天會散發出奪目的光彩。醜與美,並不絕對。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教學枯燥,像泉水枯竭一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的一句話。起初,我覺得這句話沒有什麼,直到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本《愛的教育》,我才明白了這句話的重要性。

《愛的教育》又名《一個國小生一學年的故事》。作者是意大利19世紀最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他從小酷愛學習,喜歡軍旅生活。著作有《朋友們》《軍事生活》《大家的馬車》等。特別是《愛的教育》這本書令他成為世界級的大作家,全世界的國小生幾乎把《愛的教育》當做教科書來看。

這本書主要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恩利科的四年級國小生一學年裏的故事。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敍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同學、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使我讀完每則日記,激盪於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

在《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正確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愛是什麼?”的答案沒有限制,也不會有正確答案。讀完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了愛的真正意義。愛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教育!就算愛有些時候像空氣,容易被人們遺忘、污染甚至消失……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多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