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段作文教學

來源:文萃谷 3.16K

試論小班化環境下的國小高段作文教學

國小高段作文教學

由於小班化教學的實施,使得老師們從傳統教學中以傳授性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主要讓學生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特別是小班化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能使教師有機會並主動從高高的講台上走入學生中間,有充足的時間細緻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角色轉變,成了真正的組織教學活動者,學生學習的好夥伴。小班化環境下的作文教學更多的是組織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釋放真心,從而達成自己的意識情態,提高他們對作文在直覺、直觀上的認識,使課堂教學真正開放、自主、有人情味,有力地促進了學生作文素質的培養。

一、顯露真情,敢説真心話

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寫下了樸實無華、發人深省的肺腑之言:“作文是用筆來説話。作文要説真話,説實在的話,説自己的話,不要説假話,説空話,説套話。”在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由此不難看出評判作文優劣的標準明顯地傾向於求真和依此延伸的良好作文習慣的培養。國小生由於年齡的關係缺少成人化是非判斷方式,天性討厭拘束,嚮往自由,喜歡用直白的話語交流自己的真情,他們往往用自己直觀的視角探求問題的答案,鮮活的個性有時令我們難於招架。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緊緊抓住他們通過直覺獲得的真情,哪怕是稚嫩得可笑或零碎得只有隻言片語,鼓勵他們可以有這樣與那樣的想法,在矛盾中磨礪自己,才能在作文中敢於説真心話。

小班化課堂更有可能為學生提供許多認為鮮活的話題,男孩子喜歡做英雄,他們用自己不太成熟的觀點評論着好人與壞人,希望自己本領高強,有時還可能為了一個細節的謬誤而爭論不休。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牢牢記住了他們真情充溢的觀點,抱着***的態度,我特意把課堂假設成了交流會現場,讓他們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對學好語文的看法。一開始,並沒有預想中的熱烈,學生對這個問題抱着拘謹的態度。後來,我舉了他們身邊幾個有進步學生的例子,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學生説:“老師,我能深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算愛好語文嗎?”有的則從這幾天的認識入手:“我這幾次字寫得端正多了,組長可以作證。”還有的紅着臉説:“我有點喜歡看課外書了,但學校圖書館的書一星期才借閲一次,太少了。”膽大的學生在下面就坐不住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可能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也能舉出這麼多愛語文的表現。聽了他們的話,我陷入了沉思,是呀,作文的確需要這樣真情的流露,可能是平時我只過多關注教學進度而忽視了為他們創設言語交流的機會和時間。

其實,我們現在面對的孩子各個生活形態是多樣化的,在信息靈敏的今天,他們在生活中都會有許多直面這個世界或因與其他夥伴交流而產生的獨特的感受。生活為孩子們創設了更多直覺帶來的心理感受,關注他們課外的交流,獲取與他們貼近的話題,再適機地引導一下,他們就能把真話、實話、自己話暢所欲言地寫入作文中。

把寫作文當作一回徹底的宣泄、一回刻骨銘心的自律、一回蕩氣迴腸的抒情,我們一定能在作文中留住學生的真心。

二、藉助活動,敢言紛繁事

作文教學要情真意切必須藉助實踐形態的情境活動和生活活動。小班化的作文教學的內涵,就是讓日常生活走進教室再現生活,賦予教學活力;另一方面是教師提供虛擬情境,具體操作由學生自由發揮,形式不限,充分體現自由和***,從而展露鮮明的個性。對於這方面來説,藉助活動的作文教學還應組織得當,使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參與到活動中來。生活中的表達就成為學習中的表達,學習的表達又可能成為生活中的表達的一種良性延續。用直覺感悟作文更能夠激發學生表達需求,寫作與活動關係密切,就像生活中的説話一樣自然貼近。

小班化的教學環境本身提供給我們的就是能關注每個孩子的細微變化,這與作文教學所提倡的情感表述形式絲絲入扣。只是要求將自己認為最有表達慾望的活動內容或評議用自己認為最合適最完美的形式記錄下來。即便是紛繁的雜事學生也會有一種內心的渴望去完成。寫遊記雖説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如果單單確定一個框架再讓學生往裏鑽,我想大多數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那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喚醒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感知,藉助活動,並利用直覺來直書胸臆效果更好。

課上,我以學校大隊輔導員的身份向學生做了自我介紹,還提出了想法:“春天是旅遊的好季節,我們要加大宣傳,做好服務工作。請大家積極出謀劃策,提供有價值建議。”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我們春遊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天,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所以不能去太遠的地方。”有的説:“春遊,應該去風景優美的地方。”有的説:“輕鬆一下,應該找一個好玩的地方。”還有的更絕:“最好既有詩情畫意,還能震撼心靈的好玩又有意義的地方。”聽到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我心中一喜,知道良好的開端已經形成,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想法,並適機要求在介紹的時候有條理,語言儘量能吸引人。

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室裏氣氛活躍極了:有指手畫腳地演講的,有面紅耳赤爭論的,也有低頭沉思的……我也共同參與了他們的活動並一起動了許多腦筋,最後選三個同學上台介紹,並通過大家的'指指點點中做了修改。下午第三節課,學生完成了習作,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讓學生在活動中習作,知道習作也可以與人交流,只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就能找到文思噴湧。

三、勤於積累,敢動不俗念

積累,這個再平凡不過的詞語,在語文教學詞彙中,卻被賦予了豐富深遠的內涵。尤其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教學中,使語文積累有了時間上的保證,從而能初步理解其包含的人文化、生活化、語言化的特點。

在作文教學中,我認為值得學生去積累和體味的是包含人文成分的課文。比如涉及到母愛親情的課文:《散步》將哲理般的思索藴含在***的家庭生活圖景之中;《背影》的柔情細語更讓我們看到了那如水一般滲入全身的家庭温情;《金盒子》中無盡的哭訴提醒着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珍惜;《紙船》更是讓我們對母愛偉大的抱着纏綿的期待,這些讓學生動情甚至能洗滌每個人心靈的佳作不正是最好的典範麼?深深地去體味,把自己新鮮的感受寫出來,哪怕是借鑑性的片段,只要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把自己處在一個作家的位置,直觀地享受帶來的愉悦,相信學生一定會告訴我們一些不俗的念頭。

還有那些博古通今的文化積累,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積累體現了文化氛圍的重要性。在瞭解一定的文化背景,閲讀欣賞了一些優秀的人文作品後,教師要靈活地發掘其中的人文教育價值,指導學生帶着批判和創新的眼光傳承傳統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豐富文化積累。我常常舉清代才子紀曉嵐的故事來説明這一問題,他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改成了“時節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還振振有辭地與別人爭論説:“這樣表意才明確。”雖然這有點牽強,但作文本身就是讓我們去爭辯的方寸之地,學生能把心中積澱的念頭敢於直露露地表述,這本身就標誌着一種不凡的成功。

學生只有豐富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了語言庫,實際運用時才會有取之不勁信手可拈的語言材料。豐富多彩的積累才能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情感高尚的生活理想,積累豐富、深刻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感受,寫作才有深遠的底藴。語文課程標準極為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主體地位的實現,關注學生除書本知識以外的道德、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説到底,是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和發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語文積累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更能培育他們靈動的不俗念。

四、直面靈感,敢書創新文

很多人認為靈感似乎是一種難以觸摸的情感。古典文學作品上更是説得神乎其神,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當然大多數只對經驗的描述:它常常在搔首作態,文筆艱澀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時文思泉湧,春風得意。

其實,靈感只是人們對存在的事物的一次回顧和再思維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腦的一般用表象去思考。在這種狀態中,作家會突然吐出精妙的詩句,科學家會突然頓悟。大量的實例證明,靈感是創造者在孜孜不倦的創造性勞動中達到情緒高度集中和極度緊張時候所處的情態,所以嚴格來説創造應屬於具有靈感的勞動。靈感又是長期艱苦勞動的結晶,藝術大師列賓説:“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它是以無意識階段的基礎和前提,其各種感覺和想象是靈感來源的必經之路,換句話説,靈感來源於長期觀察和思索。當然,靈感是介於無意識和有意識之中,從而接通具象,是一種特殊情態的直覺。瞭解了這些,對於我們作文教學中如何培育和訓練學生是非常關鍵的。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班化作文教學,因為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所以引導學生作大量的、多樣化的練筆已經成為一種事實,靈感也變得不再神祕。

或許有人認為靈感稍出即逝,難以預測,不用去訓練。這種看法是極其片面的。儘管靈感的出現概率不高,但它畢竟經過了實踐和認識突變的過程,提升了原有的意識形態,對事物形成了新的認識,這種應該屬於創造性意識形態完全可以反映在長期的訓練以後逐步形成的,所謂“長期積累,信手拈來”。因此,只要經過踏實有序的科學化訓練,是完全有可能讓每個學生的心智得到一次質和量的提高。

在小班化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照顧和尊重國小生的直覺,有助於培育寫作興趣和不斷探究的***,書寫真心作文,走出僵化、空泛的誤區,並能快速、跳躍式地去撇開事物的細微末節,從整體、從全局去把握事物,提升反應和認知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