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性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6.39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理性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理性的作文

關於理性的作文1

有不屈的生命意志在,人生沒有失敗。

看到同學寫自己的“失敗”大學生活,説自己考研差6分,社團職位進展不理想,戀愛糾結,因此他總結説自己當時是一個“失敗者”。而我以為,只要在不屈奮鬥,鬥志昂揚,不為困難所阻擋,不為挫折所黯然,這樣的生活,便談不上“失敗”二字。所謂的“失敗者”的定義,是由社會特定的價值導向所建構的,而要命的是,這樣的價值觀,是混合了功利、拜金主義的不純粹考量。是否為“失敗者”,在於心氣是否被消磨殆盡。

叔本華説,生命如同鐘擺,在無聊和意志中游蕩。

當你陷入了“無聊”,方為“失敗”,當然,這種“失敗”,是暫時的,是不徹底的,是可逆的,是無可厚非的,這是自然規律,是生命的節律。

逃離這種“失敗”的詛咒,倒是有一種方法,那就是不斷給自己設立新的目標、注入新的動力、進行更加艱苦卓絕的奮鬥。唯有如此,以意志主義,對抗生命的“荒誕”,才不至於陷入生命自身的限制。

不經歷挫折的磨礪,何來最後的歡顏。無論是電燈的發明,兩彈一星的沖天,還是最平常地完成一份論文,需要的都是如是的不畏艱險,勇於上路的精神。上路了,就開始成熟了。

康德説過,所謂啟蒙,就是“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性,脱離自己加諸自身的不成熟狀態。”

理性與意志雙管齊下,乃是賦予生命新的意義的不二法門。

相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態度,來自於求知慾是否旺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師生共同的目標,自我激勵產生的動力,遠勝於外界的任何獎勵。身後功名,若無十年板凳冷,何來文章不寫半句空。

人生贏家,或許並不贏在財富、地位,甚至不在於才學是否高人一籌,而更是贏在一種面對困境的不屈與毅然。面對每一次的困境,都能觸底反彈,這樣的人生,才是有韌勁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天地精神,相續相貫。

吶喊一聲,戮力前行。

關於理性的`作文2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微博中寫到:“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這種盲從的人如何進入社會?”我贊同這一觀點。誠然,讓孩子盲從聽話,不如讓孩子理性“聽話”。

中國人總是喜歡把“乖”“聽話”等詞當作一個孩子應具有的表象優點。但是,“聽話”聽的是什麼樣的話,勢必影響孩子思想行為的發展與培養,一些邪惡歪曲的話必將貽害孩子終身,而一些正確理性的話語也必將使孩子受益終身。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聽眾,而不是搖頭晃腦的盲從者。

如今的社會,就是一萬花筒,迷亂世人的眼睛,各種誘惑如同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陷阱,束縛着人們前進的步伐,更何況初出牛犢的孩子呢?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理性地聽話,比讓孩子服從命令式的聽話更能讓孩子在社會站得住腳。講理的孩子因為覺得你有理而聽話,而不是懼怕你而“聽話。”

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於兒童的教育都是採取“放養”式管理,即讓孩子從小培養獨立自主,自我面對困難獨自培養理性意識的方法。他們擁有獨立的自我應變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聽從父母的所謂“命令”,因而他們更能夠創造性的思考而擺脱他人言語的束縛,成為“理性”的聽從者。

如何理性的對待中國孩子的“乖”“聽話”,李開復的話很具有代表性。中國兒童應該從舊時的“被動式”教育理念轉向具有現代社會意義的“理解、講理式”教育,這樣,讓一個孩子從“盲從”到“理從”更體現出教育的本質。

李開復的觀點如同風向標,向我們指明瞭孩子教導的方向,讓孩子“理性”聽話,給他們更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