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總八篇

來源:文萃谷 1.4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總八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位悲慘又令人敬仰的殺人犯冉阿讓改邪歸正的漫長過程。

誰會想到在一個受過長期牢獄之苦的人迴歸自由後竟然是這樣被人瞧不起,受到人們言語的唾棄。然而冉阿讓卻仍然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管他的好意總會被誤解。但他只是微微一笑,用好心情給別人温暖。他的愛心和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漸漸地,人們忘記他曾是一個狂野的殺人犯將他當作親人一樣愛戴。

讀完《悲慘世界》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思索着。一個從前經歷過那麼酸甜苦辣的人,竟然可以忘掉自己的仇恨和悲慘去幫助身邊那些比他更需要關愛的人。想想每天新聞的報道:某個人因為自己心裏隱藏的不快而傷及別人。哪個人因為自己從前有悲慘的經歷,而用將別人逼上生命盡頭的方法得到他認為快樂的生活。冉阿讓能放下自己的仇恨,是現在學生、成年人甚至到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他不僅是一個改邪歸正的典範,而且是一個令人敬仰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人們應該總有一瞬間思緒豁然開朗,在黑暗的審訊室打開一盞燈,思緒像光線上的塵埃飄飄浮浮又清晰明朗。後來為自己那一瞬間腦海中閃過的話語而自喜,好像自己的話可以成為千古名言。

培根是怎麼想出這麼多諸如此類又站在理性頂端的話呢。這麼幼稚的想着。

愛情或許就像錢,沒有思想而造就別人的思想,總是做出許多稱之為不幸、誤解的東西,卻無法阻擋人們追逐的腳步。“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海神波塞冬掌管江河湖海,也握不住安菲特里忒的眼淚;“我走過無數的橋,看過無數的雲,喝過無數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沈從文寫完這句話後離開張兆和,為了高青子;“從前有個小兔子,掉到了愛裏面。戀愛讓我,有種吃飽的感覺”,戀愛就像吃烤肉,吃的飽飽的癱坐在墊子上摸着肚子,即使新買的大衣已沾上無法除去的烤肉味。有些人説只有一生一世一心一意才是愛,有些人説就算同時愛着十個人,都是真真正正,那也是愛。可是誰知道呢。這世上的千千萬萬,也許只有幸運才能毫無誤差的感受到“啊。對了。原來就是這個。”

就是這個愛情。

亞里士多德説過:“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其實神靈和野獸也不贊同這話吧,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遇到深夜獨自坐在路邊喝啤酒這種讓路人看來孤寂又可憐的事,同樣的,野獸與神靈也拒絕孤獨。“對一個人來説。與其把一種想法緊鎖在心頭,倒不如哪怕把它傾吐給一座雕像,也是多少有點益處的”,有人對牀邊的布熊説話,有人對樹洞説話,有人在山坡挖一個洞向下大喊,難道不能説他們與這些締結一種“友誼”嗎?“我們曾經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懷念也好,歌頌也罷,就像在下着大雪的冬天喝下烈酒讓胃裏不斷燃燒翻滾般火熱又漫長,這樣温暖、無盡的存在。

這樣温暖、無盡的友誼。

《論愛情》、《論友誼》……,似乎乍一看都是與原文相差無幾。若是深究,人們總會按照自己的頭腦來解釋。

培根從不同角度去俯仰它們而印在一隻只羽毛筆下。

在每一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永不腐朽。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張樂平的著作《三毛流浪記》,感受頗深。

讀《三毛流浪記》讓我感受到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沒有家,沒有親人,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餓極了的時候,看到別人用來貼標語的漿糊,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來就往嘴裏倒,不久就頭暈肚子疼。貼廣的人還揪着三毛的頭指着標語説:“夏天要注意飲食衞生!”對三毛來説,填飽肚子是最要緊的,那還管得了“飲食衞生”啊!好在解放後,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讀着讀着,我想到學校裏我們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學習;在家中,我媽享受着家的温暖;假期裏,我們坐着車,到各地旅行,去年我還有幸到了上海,漫步上海街頭,我彷彿看到了當年流浪的三毛,沒有吃喝,沒有住所,也許我經過了他流浪的大街,經過了他吃住的地方……

讀完《三毛流浪記》,讓我想起過年時發生的一件事。要過春節了,姑姑、媽媽和姥姥各給我買了一身新衣,大年七年級我選了一套自己最滿意的穿在身上,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比起累了就睡在垃圾車裏,冷了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的三毛,我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呢!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爭取做做過的棟樑之才!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在家中讀了《貪心的阿卜杜拉》這一篇文章。

這則故事主要寫的事是一位年輕人名叫阿卜杜拉,在沙漠旅行中,一次意外中遇到了正在尋找寶藏的老 人,老人和阿卜杜拉一起找到了寶藏,於是他們倆便平分了寶藏。可阿卜杜拉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多麼想把全部的寶藏都弄到手。於是他便開始耍花招向老人要起 了全部的寶藏。在得到了老人的一大部分寶藏後,他知道了老人手中的藥膏塗在眼上可以尋找到地上的寶藏,於是,他又向老人要起了藥膏。得到了藥膏之後,老人 對他親切地説:“這個藥膏只可以塗在左眼上,塗在右眼上就會雙眼失明。”可他不信,還認為是老人害了他,他不顧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將雙眼全都給塗上了,眼 睛一下子看不見了東西,接着便捂住了雙眼,疼得直打轉,老人見了,沒有救他,他將全部的寶藏都帶走了。由於是沙漠,沒有人煙,阿卜杜拉一直化成了白骨,也 沒人救他!

也許有人看完了這則故事後會為阿卜杜拉感到惋惜,可他這是自取滅亡,有了寶藏後,應感謝上天給你這麼一個好機會,而不是在去向別人索要別人所得的東西,我們不應該像阿卜杜拉學習這種不勞而獲的心理。從這個故事中,我徹底明白了:貪心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幾天前,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題名是《生命的養料》。講的是一個名叫德諾的外國男孩,十歲那年因輸血不幸染上艾滋病,所有的夥伴都躲着他,只有和他同歲的艾迪像以前一樣依舊和他玩耍,後來,德諾住進靠近他家的醫院,每次醫生檢查他身體的時候,他和艾迪都會玩裝死的遊戲嚇唬醫生。那天,他們倆又在玩這個遊戲,德諾閉上眼睛卻再也沒有睜開,他真的死了。艾迪大哭説:“我很難過,我沒能找到為德諾治病的.藥。”德諾的媽媽淚如泉湧:“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就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你知道嗎,他一直在為有你這樣一個朋友而滿足。”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德諾是個很不幸的男孩。這麼小的年齡就染上了不治之症,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艾迪,雖然艾迪沒有找到為德諾治病的藥,但卻給了德諾最好的藥方——最純潔的友誼。命運一次次地捉弄德諾,德諾有了友情,並以快樂藐視死神。

我想到了最知心的好朋友蘭蘭,我倆在幼兒園就同一個班,三年級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更加珍惜我們之間的友誼。由於意外我的右腿小腿骨折,打着厚厚的石膏,外婆推着輪椅接送我上下學。蘭蘭看我這幅樣子,每天打午飯、盛湯都是她幫我端到桌上,下課了還幫我掃地上的垃圾,幫我洗手帕,放學的時候搶着幫我把書包送到樓下……正像故事中的艾迪,蘭蘭讓我感到意外並不可怕,只因身邊還有我的好朋友蘭蘭。

友誼就是在你流淚的時候,朋友不是勸你不要流淚,而是陪着你流淚;友誼就是在你成功的時候,朋友不是在旁邊冷言冷語,説些怪話,而是能真正地跟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友誼就是讓你時刻都有幸福而寧靜的感覺……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近期,在我們班級的圖書角借閲了一本《瘋羊血頂兒》看後心裏有許多的感受,複雜的心情,言語表達不出來,總覺的這本書有愈加深入的道理,卻又怎樣也捉摸不透。

《瘋羊血頂兒》這一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有一隻叫血頂兒的奧古斯盤羊它剛出生時,就看見了本人的母親猴戲被老母狼給咬死了,血賤到了它額頭上,它頭頂上的一小撮毛被鮮血染成了紅色,所以其它盤羊都送給它一個奇特而又帶有某種凶兆的名字血頂兒。這就是叫它血頂兒的緣由,叫它瘋羊是由於它為了給母親報仇,天天都磨羊角,最後都把它給磨尖了,阪正了,然後把他們的死敵母狼給趕出了領地。所以有局部它的崇拜者也跟着學磨羊角,以致於羊羣之間總髮作牴觸,有的羊就被戳死了。但是到後來它卻未能完故意願,那是由於:在快把狼打死的那一刻它因疲倦不堪,所以睡着了。其他的羊為了能恢復昔日的安靜,並沒有上去協助它,就這樣,狼看本人的仇人死了,就再也不騷擾羊羣了,羊羣又回到了安靜的生活。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寧靜,故事的結局,理所當然,仍然是狼吃羊,但是由於血頂兒的犧牲,盤羊羣不會再遭到狼的追殺。它的犧牲解救了整個盤羊羣,它看似沒有為母親報仇,但是它的肉體曾經為羊的歷史添加了輝煌的一筆,而且給狼的家族帶來了深深的打擊,但是關於盤羊見死不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不解,但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吧,就算有多大的決計也大破不了這種自然規律。羊死狼(或者豹子,老虎等食肉動物)口這就是羊社會的生態規律,誰也不能改動。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文章——《一句話一輩子》,深受啟發。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過程。12年前,他還是一名貧窮的留學生。坐車的時候他發現車站竟然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看到這種情況,他覺得逃票被查到的可能性很小,此後他便經常逃票。可是畢業以後應聘工作的時候,沒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在他的再三懇求下,其中一家公司告知他,因為上學時逃票,導致他信譽額度太低。他了解到這個原因之後,及時彌補了這個過失,此後才獲得成功。

讀完這篇文章,我陷入沉思:如果當時他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那麼他將永遠也成就不了後來的輝煌。所以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知錯就改,還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我們常説“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我身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那是上個學期,老師讓班裏的同學每天回家做50道計算題。我覺得每天寫太煩了,就想偷懶。於是有一天晚上我就沒寫,第二天我卻非常“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從那之後我就經常不寫這樣的作業,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沒有考好,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通!從那以後我就改正錯誤,再也不敢不寫作業了,我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我在沒有學設計之前,在餐廳或賓館遇見需要好一陣才鼓搗會用的水龍頭、洗手液按鈕,我都會因為覺得自己實在是太笨了而感到尷尬。後來才逐漸覺得可能是它們沒有傳達出所要想表達的意思因而我不會用,也就逐漸釋懷。這是一個領悟的過程,從責備自己到意識到也許是這些物品的設計存在問題。

領悟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而這本書的作者唐納德·諾曼就是一個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者。讀這本書時,我驚訝於作者從細微之處發現問題並展開討論的能力。想想也是,我們接觸一件物品,和它交流的細節對交流的成果影響很大。作者這種作為設計者、生活觀察者、創造者的人生態度尤其值得我們去體悟和學習。

在本書中,作者介紹的一些原則,其中一些對我是有啟發性的。比如,作者説我們需要的設計要對人敏感,要遵循以人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原則;技術應該適應人類而不是反之。作者提出的一些理論同樣令人深思。作者介紹了設計的三種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本能水平的設計主要涉及產品外形的初始效果;行為水平的設計主要是關於用户使用產品的所有經驗;反思説的設計主要包括產品給人的感覺,它描述了一個什麼形象,它告訴其他人它的擁有者是什麼品位。

這本書的名字叫“未來產品的設計”,書中自然有很多還正處於研究階段的技術或者試驗。大量關於未來機器的描述和未來科技的可能預測,給我很大的震撼。這些未來產品的研發是由科技驅動的,然而,這樣的未來並不一定是更加美好的未來。書中列舉了大量機器越智能,人們與它們的交流就越出現困難的例子。通過描述這些困難,作者總結了用户界面設計的11個原則。這些原則對於我們理解、評價一個物品設計的好壞十分有幫助。例如,“提供無騷擾的持續知曉”原則,説的是設備在運行時,無論是正常還是不正常,都要提供及時的、不構成騷擾的反饋。這樣人們才能理解機器,在機器無法正常運轉時人們知道是哪裏出現了問題,或者,等待是因為機器故障還是本來就是要這麼多的運行時間。電腦界面中大量運用了這條原則,比如傳送文件時顯示進度和當前速率,打開軟件時也會有進度條或者告訴你軟件正在幹什麼的信息。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就是這樣,它讓我對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或從來沒有注意過的東西重新審視,思考它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呈現在我的面前或是有些地方設計的太糟糕應該改進。這是我在閲讀這本書之前所沒有過的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