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來源:文萃谷 2.14W

作文教學研究中存在的整體結構上的渙散,成果推廣上的不力,經驗總結上的不深,是導致作文教學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着一定的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中的某種先天不足,勢必導致實踐中的某種失衡或失誤,作文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四重四輕”就是這種失衡或失誤的表現。

一、重形式、輕內容。作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要解決“寫什麼”和“怎樣寫”兩個問題,即內容與形式問題。作文教學現狀是,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審題立意、佈局謀篇、遣詞造句、過渡照應、開頭結尾等等都要詳細講,反覆講;學生則認真練,反覆練。但效果往往不佳,因為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了。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問題。”他還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通過寫作關,大概須在思想認識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一書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訓練中很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經驗,顯然是值得重視的。”這裏的質料(思想認識),原料(思想情感),寫作興趣,思考能力等等,我們不是沒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夠重視,或者説重視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寫的,但我們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往往比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視寫作文的學生,把作文教學引向傳授知識、技巧的死衚衕,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失誤。

二、重批改,輕指導。批改也是指導。新大綱規定,作文評改可以採用詳細評改、瀏覽檢查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得以從“精批細改”的重壓下喘息片刻。但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教師之所以“業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責任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檢查。教師積極改進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導的效率,正因為這樣,學生作文本上“硃筆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錯別字可能漏過了,忽略了。這能得到領導和家長的理解和首肯嗎?顯然,這裏的“重批改”對於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義,糾正的關鍵在於上下左右要達成共識。

我説的作文指導,並不等同於所謂“作文教學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導——作文批改——作文講評)。因為作文教學的內容遠非這三道程序所能涵蓋的。陸游説:“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種“三道程序”説使“詩外”的東西如觀察、積累、情感、興趣等等統統不見了。那麼説成“作文課”的三道程序行不行?還是不行,因為無論是命題、批改、批評都是在指導。雖然不同階段的指導各有其側重和特點,但誰也否認不了批改、講評都是指導這個事實。朱紹禹先生在《作文教學過程試探》中把它稱作“作文前指導、作文中指導、作文後指導”這樣説比較準確、科學。這不是在搞文字遊戲而是為了科學地界定作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重灌輸、輕反潰“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葉聖陶《論寫作教學》),在現行的作文指導中,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擁有評價的特權。但由於時間、精力乃至情緒、審美情趣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對學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語言、結構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饋,一定要避免評價,避免灌輸”。教師應該把“自己應該完成的反饋和評價的任務大量地交給學生去做”(美·約翰·梅爾《對學生作文儘量少作評價》)。這就需要變重灌輸為重反饋,變單項反饋為多向反饋,努力擴大讀者源,滿足學生的發表慾望。這方面工作,其實同行們多有嘗試,效果也非常好。如讓學生分組討論修改;或謄寫一兩篇作文掛在黑板上集中討論修改;或張貼優秀習作供學生揣摩、借鑑;或讓學生辦“手抄報”展覽評比;或編傭作文遜讓作品“發表”等等。問題是其中一部分尚處於自發階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饋出來的點滴進步,對其“進步”應及時予以鼓勵誘導,愛護其積極性,而不應求全責備。葉聖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曾明確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對“差生”更應如此。

四、重課內,輕課外。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狀是“説起來清楚,做起來糊塗”。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實際上教師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學生找米、積米上。他們不管學生有沒有東西,只管大講如何選料、配料、掌握火候,講究色香味等等。這有什麼作用呢?與其這樣,不如先設法使其“庫存”充實起來。培養一個“巧婦”談何容易,何況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勝義精言,世間本沒有許多”(葉聖陶《論作文教學》)。即如我們這些為人師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於學生呢?

課堂教學,系統的課本知識學習,是學生打基儲長知識、增才幹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我們還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方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去接觸社會,體驗人生;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上學期我校組織兩位青年教師(均為寧夏作協會員)分別搞了“小説創作”和“詩歌創作”講座,學生很感興趣,把一個可容納200多人的大會議室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語文教師去遲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學生的這種熱情,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了,視野開闊了,思維活躍了,有所見,有所思,有所感,便有了一吐為快的寫作衝動,這時候,尤其需要加強指導,教會學生去觀察、分析、積累、選擇、運用,寫出各類體裁的文章。

有感於中學作文教學滯後的現實,對其研究和現狀作了粗線條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