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穢論戰原文及翻譯註釋

來源:文萃谷 2.35W

曹劌論戰説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曹穢論戰原文及翻譯註釋,歡迎閲讀

曹穢論戰原文及翻譯註釋

  【原文】

十年春(1),齊師伐我(2)。公將戰(3)。曹劌請見(4)。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5)?”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專也(8),必以分人(9)。”對曰:“小惠未徧(10),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對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4)。”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15)。公將鼓之(16),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17)。劌曰:“未可。”下視其轍(18),登軾而望之(19),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十三經注疏》本《左傳》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曹劌請求進見,他的同鄉對他説:“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其間呢?”曹劌説:“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宮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麼條件同齊國打仗?”莊公説:“衣食這類用來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説:“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莊公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誠實。”曹劌回答説:“這是小信用,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説:“對於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誠心誠意來處理。”曹劌回答説:“這是忠於職守的一種表現,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作戰時請讓我跟從您去。”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一開始,魯莊公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説:“還不行。”齊軍擊鼓三次後,曹劌説:“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被打得大敗。魯莊公就要下令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説:“還不行。”曹劌下車看了看地上齊軍戰車輾過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撤退的情況,説:“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以後,魯莊公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説:“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崐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後士兵的勇氣就消耗完了。他們的勇氣已經完了,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但大國難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們戰車的車輪痕跡很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注 釋】

(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傳為魯國史官而作,故稱魯國為“我”。 (3)公:魯莊公。 (4)曹劌(guì貴):魯國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間(jiàn件):參與。 (6)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麼作戰。 (7)衣食所安: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 (8)專:獨自亨有。 (9)人:這裏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玉帛,玉石、絲織品。加:虛誇,這裏是説以少報多。 (12)孚(fú浮):誠信感人。 (13)福:作動詞,賜福,保佑。 (14)獄:訴訟案件。 (15)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 (16)鼓:作動詞,擊鼓進軍。 (17)馳:驅車(追趕)。 (18)轍(zhé哲):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19)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盛。

  【作者小傳】

《左傳》傳説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對這書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戰國初期的一位歷史學家、散文家的作品。書名原為《左氏春秋》,後人把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作者寫這部書的目的,並不全是為解經而作,而是從歷史家的角度,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的許多史籍而寫成的。因此,《左傳》大大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有些內容與《春秋》的記載是一致的,有些則與《春秋》不一致,並比《春秋》多寫了十三年。

《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許多史料,比較詳細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時期列國之聞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況。《左傳》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它的文學價值很高,極善於用簡潔的語言寫出紛繁複雜的歷史事件,特別善於描寫戰爭,也善於刻劃人物的細微動作和心理活動,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題 解】

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藉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的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述曹劌向魯莊公獻策,終於在長勺之戰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的進攻,反映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於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攻、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全文敍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