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當然要“文化”

來源:文萃谷 1.83W

企業無論出現什麼困難和問題,深層次的問題就是企業文化問題。但任何好的企業文化,必須由好的經營作支撐啊。一個不盈利的企業,即便是文化再好,也不會受人重視。文化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我們作為企業的服務者,應該站得更高,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企業的現實,這麼説吧,中國企業分類很有點意思

企業當然要“文化”

比如按所有制分:可分為國營、集體(現在這種已經幾乎不見了)、個體(現在帶了民營的帽子)、股份公司等等;再比如按規模分:就有小微、中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等之分;按所有權分有:家族制、合夥制、股份制、國有控股、國有等等(這點比所有制更具有實際意義一些);按管理風格分:有家族式管理、經理人制(這又分為企業內經理人制、外聘職業經理人制)、輪流坐莊制、控制權(股份佔比)制等等。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就有不同特點的企業文化風格。

當然還有企業文化跟創業者的生長、生存環境、世界觀、文化水平、德商等等都有一定的關係。企業文化有優有劣。比如我們前期經常探討的一些企業文化(可能算不上文化,我稱之為企業習慣):老好人習慣、面子習慣、得過且過習慣、隨大溜習慣等等。

比如説隨大溜吧,很多人都以為是“中庸”文化造成的,其實我從來不這麼認為,中庸之道並非中間之道,而是一種大勢文化,關鍵是很多人不明白大勢,而把企業80%左右人認為的當成了“大勢”,這是很悲哀的。也是值得我們很多企業深思的問題。

隨大溜——説的好,可以歸入在《中國企業十惡文化》。就説一下我們這裏吧,如果説大溜,就是下面默默無聞的弟兄們,他們貓在下面造勢,一方面是弟兄們太忙,無暇參與討論。另一方面就是“看到別人什麼都不説,我就這樣了。再説言多必失,我……”

大家認為這是我們的“大勢”嗎?絕對不是。因為既然加入梁山泊,就是為了當好漢,乃至就是好漢的,大家心中就是想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個結,如何幫到自己,也幫到自己服務的人或企業,是吧。所以我們“企業文化網絡大學”的大勢就是“弘揚中華文化、引進西方管理經驗的結晶、實現企業和個人的發展”——將這些思想精煉並昇華——不就是我們追崇的企業文化理念嗎?

對企業的輔導、諮詢、培訓、引領,應該成為我們羣落的主旋律,不管你服務自己所在的企業,還是有自己的公司,就是用咱們的“春雨”,去潤企業的“萬物”。“春雨”乃春風所化,春風就是一種“暖流”,其實就是一種在寒冬中,大家期盼的“温暖”文化,但是我們如何體現我們的'“春風”呢?莊稼需要的首先是“春雨”,所以,我們可以用這種“春雨”的表象,讓企業感受到我們的“春風”——文化傳染。

所以説,我們在做企業文化的時候,更多地通過我們的“春雨”——比如企業營銷思維、營銷隊伍的培訓和建設;比如企業的績效管理系統的搭建,讓人盡其力、人盡其才,崗位對位;讓企業的OA、CRM等系統(也可以建立簡化系統)得到有效貫徹和實施……讓企業直接獲得明顯的收益,這都不是春雨嗎?在春雨的滋潤下,禾苗茁壯,企業文化的“春風”和“陽光”不正切入到企業當中嗎?

不文化而文化?不營銷而營銷,這是企業未來要做到的,我們在推廣我們的思想的時候,不應該先做到這樣的“無為而治”嗎?

我這段時間非常喜歡看軍事題材的電視節目,研究城市的“攻防”,防如何才能防的穩固,攻如何做到力拔千鈞?這就是一門學問。攻防轉換之間都有關鍵的點,比如某某城門,或者某某城外的高地,為什麼到家都要拼命去爭奪這些高地,因為這些高地存在就有了“控制權”的這種説法,因為據一地而得一勢,得一依託。相反,失去了,就失去了相應地段的控制權,誠如:錦州戰役的防守關鍵點——黑山。還有就是中越戰鬥中攻守關鍵點:老山、者陰山等等。

先營銷疏導,後管理整頓,最後文化鋪路。這樣的推廣過程無疑是比較好的。

沒有一個企業是無病找醫的,當然“無病”是他們自以為的,我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家企業是真正“無病無恙”的,相反都多多少少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首先要幫助企業解決他們自認為的“病”,最後順藤摸瓜,找到文化缺失的“根”,這才是文化植入的正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