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心態到職業心態

來源:文萃谷 1.39W

職場需要具有職場心態的人。而年輕的大學生們,他們的心態還停留在學生時代,他們所擁有的是一種錯誤的心態。我給這種心態取了一個名字,叫學生心態。

從學生心態到職業心態

學生心態就是,你以為你做好了一切準備,你懂得了世上的一切。任何人和你談什麼,你才聽了半句就會説我懂了。

事實上,你連人家所説的話都沒有完全搞懂,你連與人交流的基本規則和方法都沒有搞懂。

抱着這種心態進入職場的人會四處碰壁,甚至會對職場產生恐懼心理,覺得職場太可怕了,到處充滿着陰謀,到處充滿着等級,到處充滿着不信任。

為什麼會這樣想?你認為你什麼都懂了,因此,你覺得你所思所想全都是對的。可是,你的同事和你的上司不認同。他們為什麼不認同?在你看來是因為他們狹隘、嫉賢妒能、排除異己、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高明。你會找一千條理由數落人家的不是,卻從來沒有想過是你自己有問題。

幾乎每一個人進入職場之初,都或多或少要經歷這樣的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你不瞭解職場,更沒有職場心態。你將學生心態當成了金科玉律,並認為放之四海而皆準。

説了這麼多,我們需要明白一點,什麼是職場心態。

職場心態,是一種主動接受的為完成自我積累而工作的積極心態,是一種精準把握思維的緯度和做事的經度的心態,是一種試圖超越量化目標而做得更加精準的心態。

這些年,社會上有一個流行詞,叫放空自己。

要學會職場心態的第一步,恐怕就是要放空自己,將在你的腦子裏盤踞了十幾年的學生心態趕走、放空。

既不要盲目地認定自己什麼都懂了,也不要一遇到打擊和挫折,就找藉口説自己什麼都不懂。將這兩種心態都扔掉,把你的那些證書扔掉,放棄你認為對的那些理論、觀念,一切從頭開始。遇到任何一件事,你首先不是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規則中去衡量對與錯,不是像國小生做作業那樣,利用已有的知識作為驗算標準來評判對方的是與非。

換句話説,學生做作業,必須考慮對與錯。因為對與錯與你的得分和你的競爭對手的`得分直接相關。但在職場,你接受工作任務,並不需要考慮嚴格意義上的對與錯,你必須考慮,你能用什麼辦法將工作做得更好。

在更多的情況下,職場沒有對與錯,只有度的區別。人家能做到一分,你是否能做到五分、八分,乃至十分?

學校的老師給你佈置作業,將某段課文抄寫一遍,你一字不漏地抄寫了,這就表明你完成任務了。在工作中同樣如此,上司佈置你抄寫課文,你抄了是完成任務;你抄了且字寫得很漂亮,是較好地完成了任務;你除了字寫得好,還有一定的裝飾設計,比如考慮字體的變化、色彩的變化。更進一步講,有人可能還會考慮書寫材質的效果。

有人説,你還能把一件事做成一朵花?我告訴你,在職場確實有人能把一件事做成一朵花的,而那慣於把一件事做成一朵花的人成功了。

你必須認清一點,你在職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做,而不是為別人做。你為自己獲得了報酬,你為自己獲得了經驗,你為明天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在作準備。

小説《白鹿原》裏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人跟着師傅學木工多年,他的木工活做得非常好,有很多人出高價來挖他。他和別人談好了準備跳槽,然後告訴師傅説自己要走。師傅自然沒法留他,只是對他説,你走之前最後替我做一件事,幫我建一幢房子。

這個人的心已經飛走了,不再像從前那麼認真了。原因很簡單,以前他是為了學藝而工作,是為自己在幹。現在,他已經決定要走了,是在為別人工作,動力沒有了,手工活自然做得差。等房子建起來後,師傅説,你在我這裏幹了這麼多年,應該得到一幢房子,這是我送給你的臨別禮物。

在這個故事裏,有一種寓意,即你無論幹什麼,其實都是在替你自己幹。

還有另一種寓意,即幹得好乾不好,並不完全取決於你的技藝,還取決於你的心態。

就算你的技藝再好,心態不好,成功一樣離你很遠。

可以肯定地説,心態正確了,不一定會成功。但心態不正確,肯定不會成功。

(摘自《職場二規則》 黃曉陽 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