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試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1.69W

2017年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試題及答案

2017年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試題及答案

1、為加強瀝青道路的面層之間及瀝青面層與水泥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而灑布的瀝青材料薄層被稱為( )。

A.封層

B.透層

C.粘層

D.過渡層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考點為瀝青路面知識。正確答案為粘層油的粘層。

透層、粘層、封層的區別和作用簡介如下:

透層(油)——瀝青混合料面層攤鋪前應在基層表面噴灑的液體(乳化)瀝青層,通稱為透層油。具體應用時,應根據基層類型選擇滲透性好的液體瀝青、乳化瀝青作透層油;按照設計要求均勻噴灑在基層表面,在透層油完全滲入後方可鋪築瀝青混合料。

粘層(油)——為加強道路的瀝青面層之間及瀝青面層與水泥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而噴灑的乳化瀝青薄層被稱為粘層油;宜採用快裂或中裂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也可採用快凝或中凝液體石油作粘層油。粘層油宜在攤鋪面層的當天按照設計要求提前灑布。

封層(油)——為封閉表面空隙防止水浸入面層或基層而噴灑的瀝青薄層,分為上封層和下封層;上封層用於道路大修的面層表層處理,如稀漿封層技術;下封層宜採用層鋪法表面處治,如鋪築基層後不能及時鋪築面層且有施工車輛通行時應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噴灑透層油。封層油多采用改性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一般瀝青用量為1.4~1.6kg/m2。稀漿封層技術是採用專用車連續、均勻地攤鋪在路面上形成的瀝青表面處理薄層,用來作為原路面的保護層或磨耗層。稀漿封層混合料在水分蒸發乾燥硬化成型後,其外觀與細料式瀝青混凝土相似,均有耐磨、抗滑、防水、平整等技術性能,是一種瀝青路面養護用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

透層、粘層宜採用瀝青灑布車或手動瀝青灑布機噴灑,噴灑應呈霧狀,灑布均勻,用量與滲透深度宜按設計要求及規範規定,並通過現場試灑確定參數。封層宜採用配套設備,按照施工工藝標準或設計要求施工。

2、斜拉橋的斜塔柱施工時,應分高度設置橫撐,使其線形、應力和( )滿足設計要求並保證施工安全。

A.變形

B.強度

C.穩定性

D.傾斜度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考點解析】考點應為斜拉橋施工技術內容;屬於專業技術型考題。

應試人員需對斜拉橋的工程技術有一定知識,才能用排除法做出正確選擇。

斜拉橋是一種自錨式體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樑承受;樑體除支承在墩台上外,還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斜拉橋由樑、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組成。塔柱可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架結構。斜塔施工技術要求:必須對各施工階段索塔的強度和變形進行計算,應依據計算結果按高度設置橫撐,使其線形、應力、傾斜度滿足設計要求並保證施工安全。斜塔柱施工,特別是無背索斜塔施工,必須保證塔柱傾斜度符合設計要求,此外,索塔施工的技術要求還有:

(1)索塔的施工可視其結構、體形、材料、施工設備和設計要求綜合考慮,選用適合的方法。裸塔施工宜用爬模法,橫樑較多的高塔,宜採用勁性骨架掛模提升法。

(2)索塔橫樑施工時應根據其結構、重量及支撐高度,設置可靠的模板和支撐系統。要考慮彈性和非彈性變形、支承下沉、温差及日照的影響,必要時,應設支承千斤頂調控。體積過大的橫樑可分兩次澆築。

(3)索塔混凝土現澆,應選用輸送泵從兩端分段施工;超過一台泵的工作高度時,允許接力泵送,但必須做好接力儲料斗的設置,並儘量降低接力站台高度。

(4)索塔施工必須制定整體和局部的安全措施,如設置塔吊起吊重量限制器、斷索防護器、鋼索防扭器、風壓脱離開關等;防範雷擊、強風、暴雨、寒暑、飛行器對施工造成影響;防範掉落和作業事故,並有應急的措施;應對塔吊、支架安裝、使用和拆除階段的強度穩定等進行計算和檢查。

四個選項中,正確項為D“傾斜度”。

3、下列項目中,不屬於盾構施工選擇考慮因素的是( )。

A.砌塊形式

B.軟弱地層

C.地面建築物多

D.地表沉降控制嚴格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考點屬於盾構施工內容,屬於城市中盾構施工方法選擇的常識型考題。

教材中可參考內容:

盾構施工方法適用條件有:(1)鬆軟含水地層,相對均質的地質條件;(2)隧道應有足夠的埋深,覆土深度不宜小於1D(洞跨)。隧道覆土太淺,盾構法施工難度較大。(3)地面上必須有修建用於盾構始發、接收的工作井位置。盾構法施工,除了工作豎井外,作業均在地下進行。因此工作豎井位置要選擇在不影響地面社會交通且對附近居民噪聲和振動影響較少的區域,還得能滿足施工生產組織的需要。

在城鎮地區選擇盾構法施工的前提條件:(1)必須掌握隧道穿過區域地上及地下建(構)築物和地下管線的詳盡資料,並制定防護方案。(2)必須採取嚴密的技術措施,把地表沉降變形限制在允許的限度內。(3)選擇泥水式盾構必須設置封閉式泥水儲存和處理設施。

應補充條件主要是:工程現場不允許明挖施工——地面建築物或構築物多,沒有拆遷條件或拆遷工作量大、不經濟。

砌塊形式不屬於選擇盾構施工的考慮因素,正確選項應為A。

4、剛性擋土牆結構承受土壓力中,位移最大的是( )。

A.豎向推擠力

B.被動土壓力

C.主動土壓力

D.靜止土壓力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考點解析】考點為剛性擋土牆基本知識,需要掌握剛性擋土牆的結構受力知識。

本題在於檢驗應試人員的土力學基本知識,教材相關內容如下:

擋土牆結構會受到土體的側壓力作用,該力的總值會隨着結構與土的相對位移和方向而變化,側壓力的分佈會隨着結構施工程序及變形過程特性而變化。擋土牆結構承受土壓力有:靜止土壓力、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壓力分佈如下圖所示:

靜止土壓力:若剛性的擋土牆保持原位靜止不動,牆背土層在未受任何干擾時,作用在牆上水平的壓應力稱為靜止土壓力。其合力為E0(kN/m)、強度為P0(kPa)。

主動土壓力:若剛性擋土牆在填土壓力作用下向背離填土一側移動,這時作用在牆上的土壓力將由靜止壓力逐漸減小,當牆后土體達到極限平衡,土體開始剪裂,併產生連續滑動面,使土體下滑。這時土壓力減到最小值,稱為主動土壓力。合力和強度分別用EA(kN/m)和PA(kPa)表示。

被動土壓力:剛性擋土牆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一側移動,這時作用在牆上的土壓力將由靜止壓力逐漸增大,當牆后土體達到極限平衡,土體開始剪裂,出現連續滑動面,牆后土體向上擠出隆起,這時土壓力增到最大值,稱為被動土壓力。合力和強度分別用EP(kN/m)和P0(kPa)表示。

三種土壓力中,主動土壓力最小;靜止土壓力其次;被動土壓力最大,位移也最大。四個選項中B為正確選項,A為干擾項。

5、下列關於沉井下沉監控測量內容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

A.下沉時,標高、軸線位移每班至少測量一次

B.下沉時,標高、軸線位移每節測一次

C.終沉時,標高、軸線位移每小時測一次

D.如發生異常情況應加密量測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考點為沉井下沉施工內容,屬於專業技術型考題。

沉井下沉施工時,標高、軸線位移每節測一次顯然是干擾項。沉井施工標高、軸線位移監測有關規定如下:

(1)下沉時,標高、軸線位移每班至少測量一次,每次下沉穩定後應進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計算;

(2)終沉時,每小時測一次,嚴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應小於10mm/8h;

(3)如發生異常情況應加密量測;

(4)大型沉井應進行結構變形和裂縫觀測。

由此可知B項“下沉時,標高、軸線位移每節測一次”雖不正確,但符合題意。

6、預應力張拉機具設備應配套校驗,配套使用,校準期限不得超過( )。

A.2個月或200次張拉作業

B.半年或200次張拉作業

C.2個月且200次張拉作業

D.半年且200次張拉作業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考點應為預應力筋張拉機具的技術要求,屬於張拉前準備工作內容。《城市橋樑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CJJ 2規定:預應力張拉機具設備應配套校準,配套使用;張拉設備的校準期限不得超過半年,且不得超過200次張拉作業。

應提請注意的是:教材內容依據行業標準《城市橋樑工程施工與驗收規範》規定:“張拉設備的校準期限不得超過半年,且不得超過200次張拉作業”(雙控)。與地方上習慣做法“校驗期限不得超過半年或200次張拉作業”(單控)是有區別的`。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事先確定。

7、大型水池施工過程抗浮措施不包括( )。

A.降低地下水位

B.基坑四周設防汛牆

C.使水池內外無水位差

D.構築物增設錨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考點為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屬於實踐型考題。本題可採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四項實用的抗浮措施選項中,只有D選項“構築物增設錨杆”屬於設計變更,非施工措施範圍。可參考內容如下:

(1)雨期施工時,基坑內地下水位急劇上升,或外表水大量湧入基坑,使構築物的自重小於浮力時,會導致構築物浮起。施工中常採用的抗浮措施如下:基坑四周設防汛牆,防止外來水進入基坑;建立防汛組織,強化防汛工作;構築物下及基坑內四周埋設排水盲管(盲溝)和抽水設備,一旦發生基坑內積水隨即排除;備有應急供電和排水設施並保證其可靠性。

(2)當構築物的自重小於其承受的浮力時,會導致構築物浮起;應考慮因地制宜措施: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來水進入構築物,使構築物內、外無水位差,以減小其浮力,使構築物結構免於破壞。

8、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除編制專項方案外,還必須編制( )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A.備用方案

B.應急預案

C.修復方案

D.考核方案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考點應為專項方案與應急預案編制內容。《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關於應急預案的規定:專項方案應包括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組織保障、技術措施、應急預案、監測監控等。

應急預案內容與編制要求參考內容:

(1)預警:

明確本單位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採取的預防措施;明確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佈程序;

(2)信息報告與處置:

按照有關規定,明確事故及未遂傷亡事故信息報告與處置辦法:信息報告與通知明確24h應急值守電話、事故信息接收和通報程序;信息上報,明確事故發生後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內容和時限;信息傳遞,明確事故發生後向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3)應急響應: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範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

(4)保障措施:

通信與信息保障:明確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通信聯繫方式和方法,並提供備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圍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應急隊伍保障:明確各類應急響應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與保障方案。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繫方式等內容。

由此可知,B為正確選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