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來源:文萃谷 3.63K

我國輪式裝載機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ZL50型裝載機為主導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形成獨立的產品系列和行業門類。與工程機械其他機種相比,輪式裝載機的橋、箱、泵、閥及缸等零部件產品配套相對成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配套體系。由於裝載機應用範圍廣,因而整個市場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較小,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04年全國裝載機銷量為89,892台,同比增長31.4%,但銷售利潤率卻出現了負增長,由2003年的5.66%降到4.32%。通過對2005年前三季度的產量分析,預計2005年產量約9萬台左右,行業的利潤率也將進一步降低到4%以下。

我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全國裝載機生產企業最多時達到130多家,其中專業生產企業有30多家,這些廠家憑藉長期生產裝載機的經驗、較強的實力和較好的售後服務贏得了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其中柳工和廈工2004年銷量分別為14903台和14217台,兩家合計約佔到國內市場總銷售量的32.4%;產量上萬台的企業還有龍工、臨工和徐工3家。這表明我國裝載機行業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腳,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一、產能提升形式趨於多樣化

從裝載機行業生產組織形式看,主要生產企業都在努力採用各種方式擴大生產能力,如利用企業退城進園或退市進郊的有利機會,多方籌集資金,以搬遷實現產品全面升級和技術改造,擴大廠房規模、更新加工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完善管理模式,由此實現產能大幅度提高。

第二種方式是原有企業通過適度技改來擴大產能,近年因該行業屬充分競爭型市場,國家未進行過專項支持,各企業基本上都是靠自我積累進行產能提升。

第三種方式是大的裝載機生產企業以低成本為目標,在國內市場需求較為集中的地區組建新企業,以期擴大其生產能力和市場佔有率。第四種方式是上規模的配套件企業進入裝載機行業。第五種方式是在配套件比較充足,技術來源比較方便的地區新出現了較多的裝載機民營企業;最後是一部分原裝載機制造企業轉行或已破產關閉後,通過改制重組,又以新的面貌重新進入裝載機行業,此外,國際著名工程機械跨國集團公司對中國裝載機市場窺探已久,一些國外大企業加快了進入中國裝載機行業的步伐。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以收購中國裝載機制造企業的方式入駐中國裝載機行業。

  二、近年來國內裝載機品牌行業呈現出的特點

裝載機的發動機、變速器及驅動橋等主要配套件行業發展比較成熟,很容易採購;同時,裝載機產品技術幾乎完全公開,少有專利等知識產權壁壘,種種因素導致了主機生產進入門檻較低,使中小投資者參與裝載機生產的難度大大減小。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國內主要的裝載機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羽翼漸豐,在生產能力擴大的基礎上,融資能力和實力也明顯增強。

  三、競爭態勢

低水平價格戰的競爭形式仍然存在,降價成為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由於主機制造企業的增加,特別是競爭實力很強的大企業加盟;另一方面由於新增加的產能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重複,並沒有技術上新的突破。這些更加劇了競爭的殘酷性。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我國裝載機品牌發展路在何方?這是擺在我們面前要正確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從生產企業層面分析 首先,應苦練內功,從產品質量入手,加大技術改造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投入力度;有條件的企業應與配套企業共同攻關,積極反饋市場銷售信息,共同改進提高;提高產品的外觀質量、可靠性和性價比,以優質的產品取信於客户。

其次,應加強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和管理,制訂合理的開發路線和方式,充分利用企業、科研院所和社會等各方的力量,以現有技術為基礎,切實在原有引進產品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主開發和創新的力度,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應積極調整管理思路,強化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現代管理理念,更新舊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以培養有道德的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實現從管理層到經營層和技術層等各個層次水平的統一提高。四是擴大出口,以國內裝載機產品已經形成的規模和優勢,利用國家有關優惠政策,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出口,包括整機產品的成套出口、工程承包市場機電產品出口及在國外建立組裝或銷售基地等,開創我國自主品牌裝載機產品出口新的局面。

此外,為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國內裝載機生產企業應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性標準的認證工作,利用加入WTO後國際間標準體系的互認體系,及早行動,為擴大出口量和出口國家數量做好積極的應對準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