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設計的審美

來源:文萃谷 5.69K

人們對城市景觀的審美有一個認知過程,這種認知的深度隨着物質文明的發展而發展。展望未來的城市景觀,必將是在城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下,有相當密度人類的聚集區,城市自身歷史傳統得到很好得保護和發展,集交通系統的完善,城市的多功能綜合體現,網絡型城市體系,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充分展現於一體的規劃建設。

城市景觀設計的審美

  一、城市景觀設計及其特徵

景觀設計是指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她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工程和藝術、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精髓,創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環境,幫助人們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意識,更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中國現代城市景觀是由城市環境、城市生活、城市歷史等諸多方面構成的。

中國悠久的歷史締造了廣佈華夏大地上美麗的城市,其中多數城市的年齡都有二三千年的歷史,而一千年城齡的城市更是遍佈全國,這些經歷了蒼桑歲月的城市在景觀上都留下了各個時代的印記。如果説建築是一部石頭化的史書,那麼,歷史性的城市景觀就是歷史的百科全書,是體現一座城市發展繁榮的見證。同時越來越開放的現代城市也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進行交流的媒介載體。對交流起着關鍵作用的交通系統也越來越受重視。現代化的航空港,複合化的城市捷運系統和高效高容的信息中心成為21世紀城市的三大特徵。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相生以及生活方式全球化與傳統文化民族化,亦是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

  二、城市景觀美化意向及審美特性

(一)城市景觀的美化意向

1 環境景觀意象

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基本取向特別注重城鎮與環境的關係,主張“人之居處,宜以山河大地為主”,把城鎮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僅強調對最佳環境的選擇,而且把城鎮本身看成是一個富有靈氣的生命有機體。因此,風水景觀體現了城市和自然環境多層次、多方位、多屬性的有機結合。

2 景觀文化透視

城市的`發展首先要考慮功能的需要,地址選擇、城市佈局、建築形態、道路系統等,都要滿足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有功能上的設計與佈局,城市必然會成為呆板的物質形態。中國古代的城市特別強調天、地、人的統一,把城市看作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在規劃時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3 空間行為景觀

行為形象是目前規劃設計中容易忽略的一個方面,城市中移動的元素,尤其是人類及其活動,與靜止的物質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在場景中我們不僅是簡單的觀察者,與其他參與者一起,我們成為場景的組成部分。

(二)城市景觀審美的特性

美學,作為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長期以來在中國幾乎只是藝術家和哲學家們言論和著述中的內容。中國古往今來就忽視美學教育,所以中國人對美的感知在總體上是遲鈍或者缺失的,唯有這些年才逐漸關注起“美”這個本來最能引發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字眼來。

審美具有力量,它早就是一種力量並且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強烈地影響着社會發展的力量。美是培育人性、陶冶情操、塑造心靈的力量。審美的力量廣泛地呈現在表現力、感染力、包容力、價值力和競爭力等若干方面。城市景觀的哲學就是在形式和內涵的美中取得家園的安逸感,是一種土地設計與監護,並與治國家之道相結合的藝術。

首先,策劃者、規劃師和設計師們,在審美想象的指引之下進行並完成規劃和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師的感覺、心理、思維和情感等等,通過諸如尺度、節奏、韻律、和諧、統一、比例、對稱、秩序、線條、均衡、形狀、色彩、時間、空間和變化等等,在城市景觀藝術作品上表現出來,其表現的力度主要受到審美能力的支配。

其次,審美富有感染力。人們通過感覺器官感受藝術作品,並能感受到通過感覺器官傳遞的美感對精神系統的影響程度。

其三,審美具有包容力。美學之成為哲學中一個重要分支,表明了審美在人類高級精神活動中的崇高地位,對於美的認知的廣泛性和深入性使得審美需要包容許多方面的知識和智慧。

其四,藝術化的城市景觀因為藝術家所賦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價值判斷,藝術的美因為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而具有價值力。在體驗經濟的理論中,審美體驗所創造的價值是最直接和最明顯的,完整的審美包括了人對創新、細節、美觀和品位等方面的綜合感覺。

最後,城市景觀由於其表現力、感染力、包容力、價值力等而具備了重要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盡管會受到許多其它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其最本質的推進劑卻都是審美追求――來自規劃者們、建築師們和藝術家們共同的審美追求。

  三、未來城市景觀設計的審美表達

和諧――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魅力――城市自我展現文化的魅力。和諧、魅力城市景觀經營與發展是加強現代化城市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人文環境同綠地景觀環境是一樣的重要,所以一個城市的真正意義上的要達到和諧和展現城市魅力,要從多方面的考慮,全面發展才是一座現代化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城市。

在城市景觀設計審美表達中要強調三個原則:設計尊重自然,使人在謀求自我利益的同時,保護自然過程和格局的完整性;設計尊重人,包括作為一個生物人的需要;設計關懷人類的精神需求,關懷個人、家庭和社會羣體與土地的精神聯繫和寄託。這三個關於土地、人、精神的原則,要求當代景觀設計學必須調整自身的定位和價值觀。具體表達上可總結如下:

1.規劃佈局,善用資源

一個城市要發展,不能不要城市景觀。一些地方對城市景觀的保護制定相應的法規,把城市的景觀的保護列入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山東濟南青山進城,泉水入户,湖北武漢獨得江山之要會,北京頤和園明園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江蘇南京廟市合一、民間市井之秦淮風光等,在城市景觀美化方面很獨特,值得未來城市改造、建設城市景觀時作為參考。

2.存古求新,美化家園

城市景觀如何存古求新,鑑國內外各地而有特色,至為關鍵。要在居住、學習、工作、遊憩和交通五大活動的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方面,充分體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適用、經濟、美觀這一中華民族特徵,在保持我國古代建築空間佈局到體形、尺度比例協調的民族傳統和不同地方色彩的同時,改建、新建一些必要的現代建築羣,開闢城市建築空間,使城市既充滿智慧和文化氣息又頗有現代化城市的氣派。

3.不斷充實完善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是指人類所創造的景觀,這是古代人類社會活動的歷史遺蹟和現代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通俗表述就是將歷史景觀與自然景物和人工環境,從功能美學上進行合理地保護、開發與改造利用的活動。它主要是通過文物、古蹟、詩文、碑刻這些歷史景觀,人工築台、堆山、堆石、人工水景、綠化等這些可以改造的自然景觀,以及人工設施景觀的建築物、構築物、道路、廣場和城市設施等元素來反映。人文景觀的作用是處於環境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當人們慢步於住宅小區、城市道路和城市廣場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人文景觀是變幻的,並非是靜止的。同時,要創造一個舒適而安靜的居住環境和優美又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應從整體來考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