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解析“投射性認同”

來源:文萃谷 1.78W

投射性認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克萊因提出。在精神分析的客體關係理論裏,投射性認同是一個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作出反應行為模式。它源於一個人的內部關係模式(即當事人早年與重要撫養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內化成為自體的一部分),並將之置於現實的人際關係的領域中。

心理諮詢師解析“投射性認同”

“我一直很信任自己的男友,相信在創業期間的他不會有二心,我們戀愛了6年多,感情也一直很好。但是,最近我心裏卻有了一些顧慮。男友公司發生了一些令人非常頭疼的問題需要立馬解決,在家裏我提議跟他一起去了解並解決問題,他直接説:“你去沒有用,讓祕書跟我一起去。”時不常地還會在我面前説祕書真不錯。他的祕書是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天天面對,他們會不會日久生情呢?還是我多心了?”

人的感覺有時很奇怪,似乎真的存在一種預感。對女祕書的擔心,可能不是男友説了什麼,而是你們兩人關係本身出現了微妙變化,你只是在對原有的變化作了“合理”的解釋。

人慣常的思維方式是因果的.,如果你需要“因”,就可以看到有個“因”,往往“果”卻是在“因” 未曾出現時已經有了。你不擔心你與他的關係,你不會在意誰在他身邊,如果你擔心了,擔心的事很可能會變成現實。擔心在意是事物發展的催化劑,因為擔心,你會敏感,這個時候你的觀察、分析、判斷都變得不客觀,結果擔心的事預兆般地發生了。你會説你早知道……其實正是你把一個原本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催化出來。

心理學説人與人的關係存在一種“投射性認同”,你會把你的懷疑、敏感、擔心投射給你的男友,男友原本沒有意識到,結果被你提醒就感覺到。剛開始他聲辯、解釋,甚至生氣説這絕對不可能,但你每次提醒他都讓他看到自己對那個女孩的確不一樣,結果在你的“提醒”下,他感覺到自己真的喜歡那個女孩,接下來,他不再需要你提醒會把“革命”進行到底。

提醒對方做什麼,不做什麼,結果往往是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反倒做了。心理學有個試驗,給孩子一塊錢,説買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買雪糕,結果孩子整天都想着雪糕,儘管第一次他剋制住自己,沒有買,下一次得到一塊錢,他會飛快地去買一塊雪糕來吃。

最好的辦法就是信任你的男友會處理好與女祕書的關係,在你們的關係中、交流中,那個女性並不存在,誰都不會妨礙你們的關係。你的內心是堅定的,你的男友也會感覺自己對你是堅定不移的。

因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你內心的東西無意識會傳遞給他,哪怕你什麼都不説。甚至,兩個人彼此間的感覺誰也説不清什麼樣的感覺是自己的,什麼是對方投射過來的。相信自己的信任與堅定會投注般地進入對方的內心,讓他始終感覺這些信任與堅定是發源於自己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