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英語閲讀教學高效課堂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來源:文萃谷 2.16W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教育部,20xx)提出:閲讀是一種語言技能,是一種理解的技能,是構成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結束時,學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閲讀策略獲取信息。

國中英語閲讀教學高效課堂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然而,目前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認識跟不上課改的要求,英語閲讀教學缺乏一定的計劃性、目的性,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落後,課堂教學漠視人文性教育,學生也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這些都嚴重遏止了教學效果的有效生成。

因此,對國中英語閲讀教學高效課堂的研究對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如何構建英語閲讀課高效課堂呢?筆者從事英語教學20餘年,擔任過各種層次級別的英語教學比賽的評委,不久前又有幸擔任了我縣英語閲讀教學大比武的評委。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擔任評委的感悟,筆者認為,構建英語閲讀課高效課堂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

筆者從不少公開課中發現:課改前,教師特別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指導,結果一篇閲讀材料支離破碎,閲讀材料只是教語言的載體。教師主要用閲讀材料來教單詞、短語,教句型,教語法,而對於培養閲讀能力則一筆帶過。他們認為,學生語言知識懂了,閲讀能力就自然提高了。閲讀課不像閲讀課,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閲讀能力提高較慢。

課改後,教師有往往走另一個極端,尤其在公開課、示範課、研討課上,往往忽視了語言知識的教學,而一味變着法子開展各種閲讀技能訓練。然而,在課後又加班加點去補教語言知識,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違背了新課程改革閲讀教學的初衷。閲讀課既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同時又要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語言知識,兩者互相促進,互為補充,不能偏廢。

二、閲讀前、閲讀中與閲讀後

讀前活動(Pre—reading)是閲讀的預熱階段。可以設計一些與閲讀材料有聯繫的趣味活動,既能達到使學生了解閲讀材料背景、熟悉閲讀中新詞的目的,又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效果。如教師可以採取Free

talk,聽音樂,看圖片或視頻等,教學部分新單詞,講解課文背景知識,同時這樣也緩解閲讀前的緊張心理,調動學生閲讀興趣,調節課堂氣氛,為後面的閲讀做好準備。

讀中活動(While—reading)在整個英語閲讀教學中是核心部分。在該環節,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對閲讀材料進行深入理解,教他們使用有效的閲讀技巧,來理解文本大意、獲取文本信息。最終實現培養閲讀技巧、提高閲讀能力的目的。閲讀中可以採用的多種活動,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閲讀和思考。

讀後活動(Post—reading)是整個閲讀教學的最後環節。閲讀後的活動是檢查閲讀理解效果和鞏固運用語言材料的階段。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閲讀過程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説和寫的能力。在閲讀過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據所閲讀的材料進行如複述課文、角色扮演、採訪活動等口頭和筆頭練習,讓學生閲讀之後把短文內容表達出來,這樣能幫助學生對課文整體進行吸收與運用,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任務設計、活動開展與目標達成

筆者從不少公開課發現,不少教師在課上設計了大量的活動,但是往往脱離學生實際水平、脱離閲讀能力培養的目標。這樣的課堂氣氛貌似活躍,其實效率很低。究其原因,要麼是活動過於簡單,為了活動而活動,不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要麼只是部分優生的舞台,後進生甚至中等生只能觀望而已。

我們在閲讀的任務設計和活動開展時,要從英語閲讀教學培養閲讀能力的目標出發,不僅要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培養學生英語閲讀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同時,我們在閲讀的任務設計和活動開展時,不僅要讓優秀學生在閲讀教學任務的完成和閲讀活動的開展中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而且要使中等生和後進生有機會、有能力、有興趣參與到任務完成和活動的開展當中。

總之,活動和任務要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四、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

不少教師在閲讀教學中,習慣於講解文本,讓學生閲讀文本、理解文本含義。因此,他們往往把目標瞄準在會考閲讀理解訓練上。他們常常讓學生做填空、解釋、判斷、選擇等類似的練習題等等。從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角度看,這樣的'英語閲讀教學是低效率的,不利於全面高效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反覆操練所輸入的語言知識才能使之消化、吸收並進入長期記憶系統。但是,語言輸入不會立即自動轉化為語言能力,對於大部分輸入的語言,學生在語言理解任務完成後拋棄或是隻吸收極少的語言形式,不會自動對語言形式加以關注,學生語言習得的速度、質量和數量得不到保障,這樣的學習是低效的(鄒為誠,20xx),即所謂在語境中理解了的意思卻不會正確使用。

筆者以為,英語閲讀教學中輸入和輸出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既要強化語言輸入,又要重視語言輸出,這樣才能提高閲讀教學效率,打造英語閲讀教學的高效課堂。

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掌握語言知識和培養閲讀理解能力的活動;同時,教師又要發揮文本的交際功能,讓學生運用有關的語言開展交際活動,通過語言輸出培養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閲讀文本,引入角色表演,豐富學生體驗;可以對文本中的語言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靈活運用語言;可以根據文本故事情節開展複述活動,內化輸入語言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