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點:中學德育重要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19W

導語:教師資格證考試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範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品德考試內容吧。

教師資格證考點:中學德育重要知識點

1. 品德的涵義:品德是個人根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或特徵。

2. 品德的心理結構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道德認識是品德的基礎,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對人的道德行為起調控作用,道德行為是一個人道德面貌的主要標誌。(單選)

  3. 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

(一) 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識增強 ③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 ④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

(二) 品德發展由動盪向成熟過渡 ①國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盪性 ②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三) 高中階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發展進入了以自律為主要形式、應用道德信念來調節道德行為的成熟時期。

  4. 道德:某一社會的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套行為準則。

5. 道德發展: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逐漸習得道德準則並以這些準則來指導自己行為的過程。

6.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逐步向主觀責任感的轉化過程。根據公正觀念的發展水平,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1-2 歲):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2-8 歲)又稱為服從的階段。又可分兩個階段:①自我中心階段(2-5 歲);②權威階段(5-8 歲);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1、12 歲)第四階段:公正道德階段(11、12 歲以後)真正到了自律階段。

7. 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柯爾伯格將品德發展劃分成三種水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後習俗水平。

(一) 前習俗水平(0~9歲),道德的價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前習俗水平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服從 與懲罰的定向。第二階段:樸素的利己主義定向。

(二) 習俗水平(9~15歲),道德的價值在於符合別人的期待和保持傳統的秩序。它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他人愉快和幫助他人走向。第二階段:盡義務、重權威和維持現有社會秩序的定向。

(三) 後習俗水平(15歲以後),自覺地遵守公共規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被認為具有道德價值。這也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遵守法規和契約的定向。第二階段:良心或原則的定向。柯爾伯格斷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進這些階段的發展。

8. 影響中學生品德發展因素:1、外部因素:①家庭;②學校;③社會風氣;④同伴羣體;2、內部因素:①認知失調(不知道該怎麼辦);②態度定勢(固定的心理傾向);③道德認知。(單選)

9. 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①依從(從眾和服從);②認同(主動接受他人影響);③內化(變成自己的品德)。(單選)

10. 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①有效的説服 ;②樹立良好的榜樣; ③利用羣體約定; ④給予恰當的獎勵和懲罰; ⑤價值觀辨析;⑥鍛鍊法;⑦陶冶法。

11. 有效的説服的注意事項:①目的性要明確;②説服內容要富有知識性、趣味性;③注意時機;④以誠相待。(簡答)

12. 榜樣法:1)班杜拉認為,觀察他人所表現的行為及其結果發生的替代性學習(殺雞儆猴);2)榜樣行為的注意事項:①選好榜樣;②榜樣要有吸引力;③榜樣要有説服力;3)榜樣行為示範方式多樣。(簡答) (單選)↘

13. 價值辨析:是指引導個體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觀並指導自己的道德行動。

14. 給予恰當的獎勵和懲罰:1)給予獎勵的注意事項:①要選擇、確定可以得到獎勵的道德行為;②選擇、給予適當的獎勵物;③應強調內部獎勵。

15. 鍛鍊法要注意:①堅持嚴格要求;②調動學生的主動性;③注意檢查和堅持;④適當指導。(簡答)

16. 陶冶法包括:①人格感化;②環境陶冶;③藝術陶冶。(單選)陶冶法要注意:①創造良好的情境;②與啟發説服相結合;③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的創設。(簡答)

17. 德育概念:是教育者依據特定社會要求和德育規律,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性質:歷史性、繼承性、階級性學校德育額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

18. 德育的主要內容: ①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②理想和傳統教育;③集體主義教育;④勞動教育;⑤紀律和法制教育;⑥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單選)

  19.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 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的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

(二) 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a)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辨析)

b) 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的主要特點:①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②不脱離教師和同學;③ 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 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師根據社會需要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單選) (辨析)↘

(四) 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學生德育的形成與發展是隨其成長而不斷髮展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0. 德育原則

(一) 共產主義方向原則:體現了我國德育的社會主義性質,是區別與一切剝削階級德育原則的根本標誌。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①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具有科學性;③……必須結合時代的特徵和社會發展的趨勢;④要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方向的教育與學生日常實際結合起來。

(二) 知行統一原則: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統一。

(三) 正面教育原則:正面教育與規章制度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①堅持正面啟發,積極疏導;②要以正面的榜樣和事例教育學生;③要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

(四)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②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 ③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

(五) 集體教育原則(馬卡連柯)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要努力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班集體;②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③要處理好學生集體與個人的關係;

(六) 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長善救失。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學生;②長善救失,因勢利導;③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七)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要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③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

  (八) 因材施教原則。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21. 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我愛我活動方式的總和。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説理教育法、榜樣示範法、陶冶教育法、實際鍛鍊法、品德修養指導法、品德評價法。(簡答)

22. 德育的途徑 :1、教學;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3、勞動; 4、共青團活動;5、班主任工作。(單選)

23.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統稱為三生教育)

以上介紹了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德育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