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謙讓品德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2.8W

自古以來,謙讓都被我們譽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孩子們相互玩耍出現矛盾,或是爭搶玩具時,許多老師和家長都採取這樣的方式:大的孩子讓着小的孩子,或是讓男孩子或大孩子道歉。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為什麼自己做的不對,自己還要讓着他呢?”“為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着小的呢?”孩子出現這些疑問是正常的,就連家長和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考慮考慮這樣的問題了。

培養孩子謙讓品德的方法

那麼,當孩子們在一起出現爭執的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學會謙讓呢?

幼兒心理專家分析,對待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矛盾,處理孩子的謙讓問題必須要採用正確的方式。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關鍵在於要引導他們思考事情的“對與錯”,讓孩子理解為什麼自己做飯是錯的。而且要在適時適宜的情況下,幫助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謙讓行為,解決他們今後在社會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雖然謙讓是一種美德,如果家長一味的謙讓,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感,產生相反的效果。

比如:我們對任玉容郭淇兩個孩子進行調查,任玉容年齡大些,郭淇小一些。在他們互搶玩具時,我們不能簡單的要求任玉容讓着郭淇,而是教郭淇很有禮貌地跟任玉容説:“能讓我玩一會嗎?”並且告訴郭淇如果搶,小朋友就不會給她的。如果任玉容得到了玩具,我就再跟任玉容商量:“你玩一會兒,小朋友玩一會兒,大家要輪流玩,玩具也喜歡認識更多的小朋友呀。”以後,當他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發現,這樣的處理方法會更好,等他們長大之後就自然養成的禮貌謙讓的習慣。

解決孩子之間的謙讓問題,並非簡單之事,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從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在這過程中還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商量,學會等待,學會輪流。這其中,讓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強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習了在今後的社會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溝通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成材打好基礎。

當然,家長和老師不可以過多的批評與指責,讓孩子從中樹立是非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尊重理解別人,學會謙讓。

孩子謙讓品德如何培養

(一)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會謙讓。

1、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日常活動中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幼兒的良好願望和積極建議,與幼兒一起協商、一起出注意。這樣,幼兒樂於向老師訴説自己的想法、需求和願望,才能更好的瞭解每一個幼兒。

2、利用遊戲幫助幼兒學會謙讓。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可在遊戲中與同伴自由自在交往,在進行系列活動“大帶小”,邀請大班小朋友為小班小朋友講故事,帶小班幼兒一起進入豐富多彩的遊戲區,共同遊戲,幫助、謙讓小班的小朋友。通過活動讓小班幼兒親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們對自己的關心、幫助和謙讓,並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在日常生活中,要事實處處引導幼兒愛同伴、愛幼兒園,和同伴建立合作關係,讓幼兒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獨佔。

(二)要樹立榜樣,激勵幼兒願意謙讓同伴。

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能主動謙讓同伴的現象,要及時抓住典型,進行隨機教育,引導幼兒從具體的好人好事中觀察理解什麼樣的行為、情感是美好的。怎樣做才叫相互謙讓。在日常生活中,要幫助幼兒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我們班幼兒在玩玩具輪胎時,經常會出現爭搶現象,我就教育引導他們要學會與同伴協商,你玩會兒,我玩會兒,讓他們知道玩具大家一起玩兒,不爭搶玩具,不一起獨佔玩具,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願意幫助別人。

(三)建立家園配合,鞏固幼兒相互謙讓。

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環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家長來説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優為重要。要想鞏固幼兒的相互謙讓的品德,就要與家長經常聯繫、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向家長宣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要向家長提出要求:家長教育孩子時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讓孩子逐漸學會關心別人,遇事謙讓別人,對孩子的行為表現經常給予肯定。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