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學方案

來源:文萃谷 7.59K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教學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教學方案

設計教學方案1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農村是司空見慣,而現在的孩子大多卻是見所未見,缺少農村生活體驗,要領會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聯結着家鄉的小路,聯結鄉親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難。本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字裏行間的意思,更要讓學生透過樸實的文字感受鄉村人們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裏的人樸實、善良的人性之美。設計理念: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綜觀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語文實驗教材,新增了許多圖文並茂,極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編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讓教師作為孩子“學習的引領者”,引導孩子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學習舞台,讓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讓孩子按他的理解來感知課文,用他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收穫,孩子必將還你一片湛藍的天空。本案例的設計,旨在以孩子最感興趣的學習視角──“尋找美的風景”為“教學觸發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創設和教師的語言渲染,讓孩子在感受“搭石”這一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所藴含的不尋常的`美的同時,受到心靈的啟迪和情感的薰陶。

二、《搭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搭石上藴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課前準備:

1、課文的插圖,有關搭石的資料介紹。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格言導入,確立學習交流話題:

1、師談話,推薦格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説説對格言的理解。

2、確立學習話題“尋找一片美的風景”,(板書課題:搭石)

3.整體回顧課文圍繞搭石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4.隨學生讀句交流,總結出四個重點內容:什麼是搭石,人們怎樣搭石,人們怎樣走搭石,搭石聯結着人們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一、

1、什麼是搭石?人們是怎麼搭石的?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注意,讀課文時字字讀響亮,句句讀通順。) 學生思考交流彙報。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到相關語句。

2.指名讀描寫搭石的句子。

(隨學生朗讀出示課件)

3.讀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原來搭石就是為連接水的兩岸而鋪設的一條石頭路。板書:一條路)

一.把“話”變“畫”,品味語言。

(1)村裏的人們會選擇哪種石頭來擺搭石呢?為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頭選好了,怎樣搭呢?你來選一選,哪條是搭石呢?

(引導學生抓住“二尺左右間隔”) 教師適時點撥,二尺左右間隔就是人走路時,兩腳之間最舒服的距離

(3)引發學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頭,“二尺左右間隔”,這樣搭有什麼好處呀? 學生能夠感受到鄉親們這樣擺搭石是為了讓人們走起來更平穩更安全。

(4)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學提示二

1、默讀課文, 瞭解鄉親們走搭石的過程中是怎樣調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在文中找出關鍵詞)

2、默讀課文三、四段瞭解年輕人是怎樣走搭石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從文中的最後一段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二)想象、體驗,鄉親們怎樣走搭石

過渡:石頭路鋪好了,那怎樣走呀?先來看看第二自然段。

1. 瞭解鄉親們走搭石的過程中是怎樣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1

)學生認真聽,用心體會。看看這段文字中哪些詞語打動了你。

(課件出示本段文字,隨學生的理解、回答,相關詞句變顏色)

(2)讀後,請學生來談一談,此段文字中哪些詞語打動了自己,為什麼。學生普遍對“無論怎樣……只要……一定會”,“踏上幾個來回”,感受頗深,並能結合這些詞語談自己的體會。

(3)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教師採訪:那大家都來噹噹這位上了點年歲的人,我想採訪採訪你,“您畢竟不是年輕人了,在這又找石頭,又踏上幾個來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嗎?”

學生能夠走進這位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的內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緊,只要後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師繼續採訪:“您帶着東西,這麼急着趕路,還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誤了嗎?”

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並説出了:“我的事耽誤了不要緊,後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師小結:現在我明白了,您的心裏裝的都是別人呀。

(此環節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抓住重點詞語初步理解語言文字,但還不夠深入、透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採訪,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並通過回答記者的問題替文中的人物表達內心的想法,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4)引導學生拓展、思考: 那你們説,只有上了點年歲的人是這樣嗎? 上來點年歲的人都是這樣,那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呢?

急着趕路的人都是這樣,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東西的人都是這樣,那沒帶東西的人呢?

經過老師的點撥、提醒,學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鄉,不是隻有上了點年歲的人是這樣,大家都是這樣的。

教師小結:對呀,這就是這個例子,給我們的遐想。在我的家鄉,無論是誰,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是這樣心裏裝着別人的。所以,這一段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一道景)

(5)讓我們把體會到的帶到讀中去,學生自己練習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有感情朗讀 (此環節約用5分鐘)

(此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段中作者只是舉了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讓我們感受到,在作者的家鄉無論是誰,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是這樣心裏裝着別人的,從而理解為什麼説“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同時也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種以點帶面,巧妙選材的寫作方法。)

2.親身體驗,感受一行人是怎樣“協調有序”走搭石的,體會他們為他人着想的心靈美。

(1)上了點年歲的人走搭石,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美麗的風景,那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走搭石分別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默讀3、4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樣走搭石的?

(隨學生朗讀出示課件)

(3)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人們是怎樣走搭石的?

學生能夠抓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 ”。

(4)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腳來,我就要緊跟上去,我抬起腳來,後面的就要緊跟上去,人們為什麼要這樣走呀? 學生聯繫前文思考能夠找到答案。

(隨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5)帶入情境,引發思考:我走在前面,實在累了,停下來歇一會行不行? 走在後面的人,有急事,強一步行不行?

教師小結:所以,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這抬腳緊跟當中就有了為他人着想的心靈美。

(此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想象,初步體會一行人是怎樣走搭石的,並通過聯繫上下文,思考為什麼要這樣走。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心體會,從而理解這一行人在“抬腳緊跟”當中為他人着想的心靈美。同時也在滲透這種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以及走進課文情境理解文章內容的閲讀方法。)

(6)親身體驗,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

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親身體驗一番,從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

首先,請一列同學先來嘗試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師:前面的—

生1讀:抬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2讀:緊跟上去 初次嘗試學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師點撥,(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樣做即抬起腳來,後面的就是走在後面的人怎樣做即緊跟上去)在學生明白之後,繼續引讀,速度逐漸加快,看看同學們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這一列同學嘗試之後,接着引導全班同學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設計教學方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瞭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瞭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給課文分段,瞭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説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説寫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麼?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3.指名逐節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四)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後。)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台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五)作業。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閲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2、學習文中插敍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敍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2、學習文中插敍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聖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麼?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敍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敍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敍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敍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敍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麼?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是美的。)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用讚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這一部分關於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的。從這兩段插敍中,反映出凡卡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3.導讀13、14自然段。

(1)凡卡寫到請爺爺摘一顆金胡桃時,又插敍了什麼?(和爺爺一塊砍聖誕樹這件事。)

(2)凡卡回憶起砍聖誕樹這件事時,心情怎樣?從哪裏可以體會出凡卡這種快樂的心情?

4.説一説插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對比作用,凡卡想到在農村的樂,更襯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爺爺帶他離開的迫切心情。)

(四)小結: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並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2、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概括課丈的中心思想,並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的。

2、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説通過凡卡在聖誕節前給爺爺寫信這件事,真實地反映了舊俄沙皇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

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這篇文章為什麼那麼令人感動呢?

(二)分析重點細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習第2段寫信過程的細節描寫。

(1)請同學朗讀信的內容,並思考: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都寫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寫得最具體?(告訴爺爺學徒生活的痛苦,受盡種種折磨。)

(2)默讀昨天晚上我捱了一頓打我就要死了!。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層意思?作者是怎樣注意細節描寫的?

(分四層意思:①捱打;②捱餓;③沒法睡;④離開這兒。抓住細節,讓學生體會:為什麼捱打?不知不覺説明了什麼?用什麼打?隨手又説明了什麼?老闆和老闆娘是怎樣打凡卡的?揪、拖、戳、撈這些動詞説明了什麼?吃的呢?簡直沒有。簡直沒有是什麼意思?從哪裏看出簡直沒有?)

2.在寫信過程中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

(1)默讀砍聖誕樹這件事。

(2)説一説,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什麼?3.學習第3段課文寫信之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1)學生自學。(2)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3)討論:凡卡的夢能不能實現?為什麼?

(三)總結:

(四)作業。

1.思考課後練習第2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教學方案3

活動名稱

找片片

活動目標

感知、體驗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標誌找出和範例一樣的物品。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圓片片。

活動過程

1.每一組幼兒的面前都有一筐圓片片,教師拿起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告訴幼兒:“這是紅色的圓片片”。然後,讓幼兒在自己面前的圓片片筐裏找出和老師拿的一樣的紅色圓片片。

2.教師可以在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放一個紅色的圓片片,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比較,看自己找對了沒有。

3.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看看筐子裏還有沒有紅色的圓片片。

活動建議

1.設計這一類的活動,關鍵在於控制物體的相同屬性。例如上面的實例,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屬性是圓片片,這有利於幼兒對顏色的感知。

2.在組織這樣的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集體教育、分組教育、區域活動等不同的組織形式。小班的集體教育活動要帶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幫助幼兒理解活動的意義。

活動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兒認識藍色的、黃色的圓片片。

2.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供顏色、形狀不同的片片,讓幼兒排除形狀的干擾,找出紅色的片片。

設計教學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染紙活動的樂趣。

2、體驗不同折法染紙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感受對稱美。

3、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二、活動準備:

盤子、顏料、紙巾若干。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樂趣。

2、活動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折法染紙所產生的奇妙變化,掌握染紙的摺疊、泡染等方法。

四、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激發幼兒的興趣。

(1)欣賞印染作品。

交流:你們看到了什麼?這些圖案像什麼?每件作品中圖案都一樣嗎?這些圖案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感受色彩、圖案的對稱美。

2、談話討論,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印染作品。

(1)這些美妙的圖案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2)為什麼它們是對稱的?

(3)我們怎樣才能染出不同的顏色、圖案?

3、嘗試創作,鼓勵幼兒大膽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進行染紙活動。

(1)先將紙摺疊,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顏料中,感受紙泡在顏料中的長短與染色面積大小的關係。

(2)泡染的面積大,泡染在顏料中的時間就要長;反之,泡染的.時間要短些。

(3)染好後慢慢將紙打開,平放在舊報紙上晾乾。

4、觀看重疊暈染效果,嘗試進行重疊暈染。

(1)嘗試重疊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後泡染在不同顏色中會產生奇妙的色彩變化。

(2)為了避免後染的顏色完全遮蓋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時間簡短些。

5、請幼兒自由嘗試多種泡染方法,並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受到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動)

(1)將幼兒作品放置在展覽區中。

(2)請小朋友互相欣賞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染紙方法,感受染紙的藝術美。

設計教學方案5

【教學要求】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他、她”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夏夜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夏夜的美。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

四、書寫生字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夜的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導語引入。

2、學生朗讀全文。

二、讀文感知

1、學習課文1~3自然段:

⑴ 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引導學生了解小螞蟻着急的心情。

⑵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2、學習課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圖1:

引導學生髮現誰幫助了小螞蟻。

⑵ 自由讀4~7自然段:

引導學生感悟知道的內容。

⑶ 指導朗讀。

⑷ 分角色朗讀睡蓮與小螞蟻的'對話。

三、合作感悟

小組合作學習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學習提示。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小組彙報:

教師適時引導,瞭解蜻蜓、螢火蟲是怎樣幫助小螞蟻的。

四、朗讀擴展

朗讀13~16自然段,擴展説話,朗讀感悟:

1、出示插圖2:

教師範讀,學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螢火蟲、小螞蟻的談話。

2、自由表達。

3、學生創造性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擴展説話:

星星看到這一切,在説什麼?

5、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設計教學方案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 100 以內連加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 、情感、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於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實踐、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用具:統計表(每人一張)、課件(自制套圈遊戲動畫)。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經歷估算

1、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氣嗎?

(課件出示:笑笑:小朋友們,你們好呀!你知道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嗎?(出示一個小圈)我要和淘氣進行套圈比賽,你們想看嗎?)小朋友們,你們先猜猜誰會贏?

(2)當裁判,觀看比賽,記錄分數。

(學生邊看動畫邊記錄)

(3)反饋記錄情況並自評。

2、估算

(1)看着統計表裏的數據,想想你剛才的猜測對嗎?

請你再來估計一下誰會贏?

(2)你是怎麼估計的?把你的方法説給同桌的小朋友聽。

(學生自由表達,同桌交流)

(3)反饋

生1: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而第三次淘氣多,所以淘氣贏了.(同學評價:覺得他説得怎麼樣?)

生2:從30裏借1給23前兩次淘氣和笑笑就一樣多了,再看第三次淘氣比笑笑多3所以淘氣贏了.

生3:我發現第二次淘氣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淘氣贏了.

小朋友説得都真不錯!但是你的估計真的對了嗎?讓我們一起算出他們的總分來驗證一下吧!

二、 驗證猜測,探索算法

1、驗證猜測

(1)拋出問題:三次比賽結束後,淘氣共得了多少分?

三次比賽結束後,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2)列出算式並計算,把計算方法寫在統計表下面。

(生獨立探索並記錄,教師巡視)

(3)揭示課題

生:淘氣97分,笑笑94分,所以淘氣贏了。

生説師板書:淘氣:24+29+44=97笑笑: 23+30+41=94

觀察這個算式跟我們以前學過有什麼不一樣呢?(三個數連加)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2、探索算法

(1) 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2) 反饋

生1:我是用列豎式的方法;(生板演)

生2:我先用24+29=53 再用53+44=97;

生3:20+20+40=80,4+9+4=17 ,80+17=97;

生4:20+20=40 , 40+40=80 ,4+9=13 ,13+4=17 ,80+17=97;

生5:24+44=68,68+29=97;

生6:24+30=54,54+44=98,98-1=97;

生7:21+29=50,50+44=94,94+3=97;

(3)優化算法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想出了這麼多的好方法,那你們最喜歡

哪一種呢?以後你們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了!

(4)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笑笑是不是真的輸給了淘氣?

三、綜合訓練

1、小麗前兩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兩種動物?

説一説你是怎麼估計的?

2、如果小麗三次套中了10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幾種小動物呢?

把小麗的分數寫在笑笑的下面。

(學生自由活動,並小組評價,全班反饋)

3、如果套中了兩種動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分?最少只能得多少分?

四、練一練

1、奪星比賽,誰是奪星小能手?( )個星!

(練一練第1題)同桌當小老師互評!

2、搶答比賽。看誰答得多!

40+27+5= (72、62、74) 27+27+8= (32、62、52)

60+9+26= (76、65、95) 9+26+57+1= (81、93、82)

3、挑戰淘氣。

現在你也可以套三次,把你的成績寫在統計表上。

算一算你能不能戰勝淘氣? (學生獨立完成)

師:誰戰勝淘氣了?(指名回答,師板書)

4、完成練一練第3題。(課件出示表格及圖)

(1)先估計一下,哪年獲得的獎牌多?

(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2)獨立完成(1)(2)題,驗證估計是否正確,全班交流反饋。

(3)思想教育。

(4)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呢?

六、課外延伸

回家後找好朋友舉行套圈比賽並記錄下來,然後再算一算誰贏了!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 100 以內連加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 、情感、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於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實踐、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用具:統計表(每人一張)、課件(自制套圈遊戲動畫)。

設計教學方案7

【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 瞭解作者和作品。

⑵ 瞭解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

⑶ 利用字典,掌握“濤、瀾、濁、宛、魄、滌、瀉、蕩、屏”等9個字。

2、技能目標:

⑴ 初步學會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3、情感目標:感受歌詞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重點難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和網站。

學生──收集《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並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引導):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沒有母親河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得──《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 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醖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教師對於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⑴ 語調激昂、感情豪邁。

⑵ 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為例説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再誦課文,探究修辭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峯,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繼而找出運用比喻、擬人和反覆的語句。

六、聯繫課文,拓展延伸

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七、學生評價

教師設計學生自我評估表,讓學生進行效果自測。

八、作業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的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着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曲曲壯歌一氣呵成。請同學們運用今天學習歌詞的方法任選《黃河大合唱》中的一篇進行賞讀,寫出閲讀體驗。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首先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其次,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教師藉助論壇這一暢所欲言的平台,使學生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得到了和諧統一。第三、這樣的整合模式所營造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既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也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使學生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

設計教學方案8

一、教學目標

1、認讀、書寫本課8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能組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並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體會狐狸媽媽對小狐狸無私、偉大的愛。引導學生在感受愛的同時,試着表達愛。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課文記敍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狐狸媽媽翻山越嶺為飢餓的小狐狸摘來葡萄,路上卻遇上獵人,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開獵人。狐狸媽媽死了,而她放在樹下的葡萄卻在若干年後長了起來,結了串串葡萄,讓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三、學情分析

1、這篇課文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因此學生對內容應該很感興趣。老師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多采用集體讀的方式,讓學生儘快熟悉課文。再採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好:摘、嗚、歇等字的寫法。

2、課文重難點突破: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讀文,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深刻含義,使學生懂得親情的偉大與珍貴。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推理與豐富的想象複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難點。

四、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

師:學了前兩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世界上親情的無私與珍貴,那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過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嗎?説説看。

生自由交流。創設氛圍。

師:知道嗎?這樣感人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動物之間也有同樣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童話故事。

(二)通讀識字

1、初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2、測字:

請同學們拿出生字卡片開始測字。把你生活中認識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交流之後你還能認識哪些字。

學生活動:學生先把生字邊讀邊分成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部分,把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如果有同桌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4、再讀: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還有哪些讀不準的字重點讀讀,同時數數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5、檢查認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摘、嗚、歇字的寫法。

(三)細讀理解前七個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都讀懂了什麼??

2、同桌互讀。畫出描寫狐狸媽媽言行的語句,同桌交流你體會到了什麼?

3、學生品讀。抓住表示狐狸媽媽言行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母愛的事例體會親情的偉大。

師:你們在父母愛的懷抱中長大,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狐狸一樣的經歷吧?説説看!

4、表演讀。

(四)教師小結。

師:後來小狐狸在山裏到處找媽媽,一年、兩年,小狐狸不知不覺長大了,那它找到媽媽了嗎?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後三段。

1、學生自由讀。質疑。

2、指名朗讀。

思考:山洞附近樹下的葡萄是從哪兒來的?小狐狸明白了什麼?

3、學生交流。

4、再讀課文,體會小狐狸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師:想一想如此無私的母愛,如果你是小狐狸會如何報答媽媽呢?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品讀全文昇華情感。

1、小組內合作讀文,體會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練習複述課文,培養學生想象力。

師:這麼感人的故事,你們不想講給爸爸媽媽聽嗎?

現在我們先把故事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聽,注意聽的同學可以幫他補充説明,看看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講明白,還要生動感人。

生自由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合理的加進複述內容。)

(四)總結全文。

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珍貴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其中最偉大的莫過於親情了。我們一出生就被這種濃濃的親情圍繞着,清晨媽媽為你倒上的一杯濃濃的牛奶、摔倒時爸爸扶起你時那有力的臂膀、夜晚奶奶為你掖上被角、暑假裏爺爺和你一起釣魚這些你都感受到了嗎?這就是親情!不論幾年、幾十年,這份親情將永不褪色。

設計教學方案9

  [教材設計理念]

(我的發現)這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兩種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學習自主識字,並認識七個生字。

(日積月累)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積累語言、練習讀、寫基本功、鞏固識字。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認識“評、訪、擠”等七個生字。

2、正確地讀詞語,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確地讀寫句子。

4、熟練地讀背短文,簡單地瞭解短文意思。

[課前準備] 複習第一單元生字、課文。預習語文園地一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你發現了什麼?

2、指名讀,説説上面三行有何規律,下面兩行有何規律?

3、分男女生讀

4、鞏固生字,並口頭組詞,選擇詞説句。

 二、日積月累

1、我會讀

a、齊讀詞語

b、出示“春天公園圖”,用上詞語説一段話。(師範説,指優等生説)

 2、我會寫

a、先自己讀一讀拼音,想想是什麼句子。

b、指名讀句子。

c、寫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評比,誰寫的句子又對又美。

 3、讀讀背背

a、自由讀,不認識的字請同桌幫忙。

b、四人小組賽讀,誰讀得準確又流利。

c、指名讀,説説短文寫的是什麼?

d、齊讀,注意不要唱讀。

e、小組賽背

 三、課外延伸

課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古詩去讀一讀、背一背。

口語交際:春天在哪裏(第二教時)

[教材設計理念]

教材在安排口語交際《春天在哪裏》是對前面課文熟悉的基礎上,穿插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口語交際更有憑藉,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使學生對這單元的知識更深有感觸,更有話可説,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唱一唱、説一説、畫一畫美麗的春天,激發學生愛春天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春天的歌曲、圖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台:歌唱春天

1、放一放收集到有關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會唱的春天歌曲

 二、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説説: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組交流收集到的圖片、資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聽到的春天

自己找夥伴介紹自己聽到的春天的聲音,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我畫的春天

1、自由畫春天

2、小組交流你畫的什麼,為什麼這樣畫。

3、評一評誰畫得好,講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長袋中

 五、識字擂台

1、四人小組賽

2、優勝者賽

設計教學方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1個。

2.積累主謂結構的詞語4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句子含義。

5.瞭解書信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感情的工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默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出聲,不動脣,邊默讀邊思考。

2.初步感悟詩歌最後“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實物:一封信。

2.看到這封信,你會想到些什麼?

3.交流,質疑。

4.小結:這是過節時一位遠方的朋友寄給我的問候,雖然我們很久都沒有見面,但是看到他的信,我彷彿覺得他就在我的身邊,感謝這些信,使我們靠得那麼近。

5.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自己讀讀這首詩歌,你知道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

2.同桌交流。

三、學習詩歌:

1.再讀一讀這首詩,默默地想一想,把句子説完整,你可以選書上的內容,也可以説自己想到的:

我想替()給()寫信,告訴他()。

2.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

3.集體交流,教師評價。

4.如果你是剛學會寫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如果對方收到了你的信,他又會怎麼想呢?

5.交流。

6.小結:從大家的交流中,老師感受到了那一份份友情,親情,這些真情是彌足珍貴的,讓我們滿懷深情讀一讀1――5節。

7.指導朗讀1――5節:自讀,指名讀,賽讀,小組度,齊讀。

8.默讀最後一節,注意做到不出聲,不動脣,邊默讀邊思考:你有什麼感受?

9.交流,小結:雖然現代化的聯繫方式有許許多多,電話,郵件,上網聊天,但寫信依然收到很多人的'青睞,它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架起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橋樑,正因為它有這樣一份濃濃的情意,所以一直保持着它的魅力。

10.用喜歡的方式完整朗讀課文。

11.學習生字“雛”,記字形,找朋友。

四、小試身手,進入詞句活動室。

1.出示:風(平)浪(靜)

2.嘗試提問:風怎麼樣,浪怎麼樣

3.獨立完成練習

4.同桌交流,集體交流。

五、實話實説,來到語言直播廳。

1.選擇你喜歡的話題,寫幾句小詩。(做遊戲,打電話……)

2.交流。

設計教學方案11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語言生動活潑,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豐富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設計理念】

一年級的孩子對文字所呈現的美感缺乏體驗,所以教學本課將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恰當地運用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孩子對課文的理解,擴展孩子的'思維。在這裏,現代教育技術成為促進學生構建新知、培養語感、促進思維的工具,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3、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對美的嚮往。

4、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從文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體驗大自然的樂趣。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憑藉遠教資源裏生動的動畫,直觀美麗的圖片展示課文中呈現的美,使教材中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課文,展開想象。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一台電視、一台DVD。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

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

學生欣賞。

2、教師引導:“池塘的荷葉是什麼樣子的?”

引出課題“荷葉圓圓”。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資源,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經驗,將學生帶入荷花池這一優美的情境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播放範讀,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

3、出示生詞,認讀詞語,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再次藉助媒體資源,將學生帶入課文所呈現的情境中。在生字詞語的教學中,充分尊重並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識字方法,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再讀課文,梳理課文:

荷葉引來了哪些小夥伴,他們對荷葉説了什麼?

2、信息反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和“搖籃、停機坪、歌台、涼傘”

3、品讀感悟2~5自然段,體會小夥伴的快樂心情:

⑴ 重點引導體會第2自然段:

出示圖片:

抓住“躺”、“亮晶晶”、“搖籃”,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創設情境,角色體驗:

引導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小水珠,通過朗讀把情感體驗表達出來。

⑵ 引導孩子在3~5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閲讀感悟:

師:小水珠在荷葉上玩得可舒服了,那其他3個小夥伴在這一池荷葉中會做些什麼呢?

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同桌説一説。

① 第3自然段:

出示圖片,抓住“立”、“展開”來理解。

指名讀 、動作表演讀,引導讀出快樂的心情。

② 第4自然段:

結合圖片,引導理解“蹲着”。

想象:

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唱歌,看到四周的風景它會唱些什麼呢?

男女生比賽讀,比一比誰唱得最開心。

③ 第5自然段:

抓住“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進行體驗,通過表演讀、小組賽讀感受小魚的快樂。

4、分小組讀全文。

5、全班動作表演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利用形象直觀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全文,發揮想象。在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將自己對大自然喜愛和嚮往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拓展延伸

引導想象:

荷葉不僅是夏日裏一首清涼的小詩,還是大家的好朋友。荷葉還會吸引哪些小夥伴來玩,他們會對荷葉説些什麼呢?

學生在閲讀課文中得到了許多啟示,教師及時地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生髮出形形色色的設想。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板書設計】

14、荷葉圓圓

小水珠(圖) 躺 搖籃

小蜻蜓(圖) 立 停機坪

小青蛙(圖) 蹲 歌台

小魚兒(圖) 遊 涼傘

設計教學方案1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繫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境,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反覆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跟隨着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板書: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小黑板顯示)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唱和(hè) 湛藍(zhàn) 梔子(zhī) 玄奧(xuán) 清澈(chè) 禪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樹冠(guān) 凝靜(níng)

2、教師範讀:初步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3、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説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四、體驗與反思

我們隨着作者帶着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後教師小結:

當你帶着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愫裏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設計教學方案13

教材內容:《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小事細緻地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閲讀和理解。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獨立閲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具有較高的朗讀水平,但個別學生雖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但缺乏感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能主動探索新知。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閲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藴含於字裏行間的感情,深沉而熱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閲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藉助閲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交流評價中變單為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設計特色:朗讀中感悟、感動。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 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 通過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使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深刻體會“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課文,體會偉大的母愛,受到愛的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圖片。)磁帶《思鄉曲》

教學設計過程:

一、 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1、 激情導入(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走進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

學生自讀後發言。

(有的學生説母親在世的時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學説他讀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歡樹》、《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秋天的懷念》等。今天我們就寫作者一起重温那份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去感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板書:“秋天的懷念”

齊讀課題。

2、 激發情感

教師配樂《思鄉曲》誦讀課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配樂為了渲染氣氛,在《思鄉曲》低迴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絃,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閲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 速讀梳理,整體感知

1、 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下面的理解作鋪墊。)

2、 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閲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了兩種閲讀方法,整體式默讀和尋讀式速讀,目的是為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三、 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説説自己最感動的地方,並説説感動的原因。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二是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就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討論後學生彙報所得,彙報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要相機指導朗讀。)

1、 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 感悟: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説説為什麼?

(這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時的細緻入微和體貼周到。如,我發脾氣時,媽媽為了讓我盡情的發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後對我還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當我自暴自棄狠命地捶打雙腿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母親撲滅的是兒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紅紅的,説明母親哭過,“我”的一舉一動,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母親難過之後,哭過之後,她還要安慰我,鼓勵我好好兒活,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詞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 朗讀:(在這裏,指導學生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如,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動詞“摔、砸、大聲地喊、捶打”等詞要重讀體會做着極度絕望的心情。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如“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 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當我心情不好,亂髮脾氣時,母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誰説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母親不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還要忍受着兒子的病痛給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親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為一個“愛”字,對兒子深深的愛。着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 母親央求“我”看花。(彙報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如“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如,“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吧。”結尾時歡快的語調戛然而止。因為當母親説到“還記得那回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兒子還要敏感。她認為自己太粗心了,説錯了話,感到對兒子很愧疚,在心裏不斷的自責。再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可見她在兒子面前時時處處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恐怕兒子會不高興。)

過渡(母親想陪我看見菊花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就離開了作者。)

4、 母親的臨終囑託。(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限牽掛。朗讀“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年女兒”時要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面容憔悴,為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的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牽掛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 的母親形象。)

(品讀感悟溝通情感這一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讓學生談感受、朗讀。這樣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讀,這樣學生對母親那偉大、無私、堅強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瞭解。)

5、 秋天賞菊,懷念母親。(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讓學生一邊欣賞菊花圖片一邊回想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與作者一起賞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懷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的爛漫。”

最後一段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彙報自己的獨特感受。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怎不令人淚下?

師總結:(在那看菊花的世界裏,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話“要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兒活”這句話不僅是母親送給她兩個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禮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不管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將來的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兒活,活出自我的尊嚴,活出自我的價值,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四、 配樂朗誦,情感昇華。

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教師播放《思想曲》,學生和着樂曲朗讀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湧湧出的思母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五、 口語表達,放飛思想。

此時,為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我設計了一段口語表達: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説些什麼呢?(説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成長的過程,是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瞭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還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 筆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學完本課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的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可以寫一段話,可以寫一首詩,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文道得到統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結束課文。

設計教學方案14

[教學目的]高超的寫作技巧:用文字表現聲音

[教學難點]通感的運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設想]課堂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討論分析課文,領悟作者如何用文字表現聲音。第二板塊:欣賞諸多文學作品中如何用文字表現聲音。第三板快:拓展寫作

一、導入:

▲播放京韻大鼓。

▲大家聽了這段京韻大鼓有什麼感受?

(生可能答:不好聽:鬧,聽不懂好聽:節奏感強)

▲誰能來描寫一下?

(生可能答:語調鏗鏘,給人一種慷慨激昂的感覺

那咚,咚,咚的鼓點敲得人心砰砰地跟着躍動起來)

▲我們來看看晚清一位作家劉鄂在《老殘遊記》這部書中為我們描寫的一段大鼓書。

[板書課題]絕唱劉鄂

 二、速讀課文:

▲課文中重點描寫的是一段什麼聲音?主角是誰?

絕唱

王小玉∕﹨大鼓書

▲找出具體描寫王小玉説書的段落,大聲朗讀

▲請一位同學朗讀。

提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最好能把我們帶入那種藝術氛圍之中

三、第一板塊:討論分析課文

▲這段好不好?(故意使用一個很模糊的這段)

▲是王小玉唱得好?劉鄂寫得好?還是**同學讀得好?

▲**同學讀得好,好在哪裏?

(吐字清晰,高低錯落,與意境相合)

▲王小玉唱得好,好在哪裏?給你什麼感受?

(高低宛轉,能唱得特別高,也能低迴曲折;能同時發出多種聲音;讓人聽了舒暢,熨貼)

▲咱們並沒有聽過呀,怎麼知道的呢?

(慶幸有這麼一位作者,用文字記錄下這段演唱,給我們無窮想象。)

師:本來音樂形象就是難以捕捉的,運用語言把訴諸聽覺的東西變成用視覺感受的語言形象就更加困難,可是,劉鄂卻把白妞的演唱刻畫得形象生動,惟妙惟肖。

▲既然同學們都説好,那麼背起來一定很快了,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二分鐘時間,比比看能背多少句。

▲比賽背誦,同時談談你覺得這句好在哪裏。

師示範:

背誦:入耳有説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這句寫王小玉的演唱給人的感受,把抽象的感覺具體化,寫出了熨貼,舒暢的心靈體驗。

生背、説:

①像一根鋼針拋入天際

比喻突發曲聲的高亢激越。

②於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恍如由傲來峯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喻聲音愈拔愈高,聲聲高起,反覆出奇,讓人意想不到

③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

喻聲音的轉折迴環

④一個聲音發出,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喻聲音又突然發出,及無數聲音同時發出的嘹亮,繁複,使人迷亂

⑤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喻聲音繚亂眾多

師強調:這段寫聲音,作者全用比喻,使抽象之物具體化;使陌生之聲熟悉化。

(點擊課件出板書)

妙境像吃了人蔘果

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峯西面攀登泰山的情景

比喻陡然一落千迴百折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盤旋穿插

聲音發出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進一步啟發:同學們看看,這些比喻與我們平時所見之比喻有什麼不同?

本體聲音(聽覺感受)

喻體物象(視覺感受)

喻體味道(味覺感覺)

師解説:將人的.各種感覺溝通起來,以視覺寫聽覺,以味覺寫聽覺,以視覺寫嗅覺在修辭中叫通感

提示:在本冊中我們見識過嗎?

(宗璞《紫藤蘿瀑布》中在這淺紫色的芳香中)

引述:顏色似乎會有温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錢鍾書

(點擊課件出板書)

味覺通感聽覺視覺嗅覺

師小結:從以上大家的討論中,我們知道了寫聲的一些方法:①以聲寫聲;②以比喻寫聲;③以通感寫聲

四、第二板塊:欣賞

▲其實,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對聲音都有豐富細膩的描寫,把聲音表現得活靈活現,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們來欣賞三段。

●多媒體播放漲潮圖景,及潮音。老師朗讀。

音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啼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

師簡評:此段出自魯彥《聽潮》,段中列舉出多種與海潮聲相似的生活中常見的聲音,給未聽過潮音的讀者以真切的體驗。這是以聲寫聲。

●多媒體播放白居易《琵琶行》視頻資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師簡評:作者把大(粗)弦彈奏的粗重急驟的琴音比作急雨;把小(細)弦彈出的輕柔清脆的琴音比作私語;把琴音的激越高昂比作銀瓶乍破鐵騎奔突刀槍和鳴。這是以比喻寫聲。

●多媒體播放落潮圖景,及潮音。

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

師簡評:作者將聲音給人的輕柔縹緲,若有若無的感覺與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視覺感受相通;又將聲音給人的温馨浪漫怡人的感覺比作情人的蜜語;它又與芳醇的嗅覺感受相通。這是以通感寫聲。

五、第三板塊:拓展運用

設計教學方案15

教學設計思想:

寓言《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 藉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這則寓言執教者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帶着問題看課文錄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着學生根據閲讀要求自學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進一步瞭解課文。再通過遊戲“勇敢者闖關,”由小老師解決同學們的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同學們理解了課文內容。跟着執教者設計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了課文內容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校園網自由討論並交流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麼?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像《揠苗助長》的事情嗎?説説還知道哪些寓言?小組表演課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2。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後問題。

3。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閲讀寓言的興趣。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閲讀寓言的興趣。

三. 教學準備:課件

四.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題,以舊引新。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什麼是寓言呢?在二年級我們學過哪些寓言?這節課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寓言故事,也就是我們要學習的13課寓言二則的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麼?

2。帶着問題我們來看看《揠苗助長》的錄相(進入網站)

過渡: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點擊課文自學。

自學要求: ①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②理解文中的詞語,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1。遊戲:勇敢者闖關,小老師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2。完成課堂練習。填空:古時候有個人,巴望

做法

結果

3。指導朗讀

① 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② 指名朗讀,問:你為什麼這樣讀呢?

③ 指名讀全文,評議,全班齊讀全文。

三、討論:讀了這則寓言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進入校園網)

四、理解寓意

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像《揠苗助長》的事情呢?今後該怎麼做?

五、表演寓言,鍛鍊能力

六、課外延伸

1。 你還知道什麼寓言?

2。欣賞寓言,説説明白了什麼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