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學生語文閲讀理解能力

來源:文萃谷 1.08W

在歷年來的語文試卷中,語文閲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已成為考試的重要內容,且分數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閲讀理解題的難度也有所增強,選文由課內擴展到課外,主觀簡答題成為考查的主要題型。可見,如今的閲讀理解題重在考查能力、體現運用,通過知識的遷移,檢驗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因此,在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以範文為對象,有針對性地上好閲讀課,對加強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閲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何培養中學生語文閲讀理解能力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捷也曾説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能力發展、智力開發的重要心理品質。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學生對閲讀要有興趣,喜歡閲讀,從而打下一個紮實的閲讀基礎。

閲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線,以

發展語文綜合閲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藴、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誌的實踐環節上,藉助各種常用的閲讀技能來展開。具體要求是:①美文美讀,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②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③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並進行鑑賞性、研究性閲讀。同時,要在“三個維度”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閲讀活動,創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閲讀。 課堂教學的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後講”的原則。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帶着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着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

情感的培養

培養情感的過程是一個意志磨練的過程,當我們“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變成了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呢?習慣在沒有養成的時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強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訓練,不靠別人教導。學習語文不再只是聽講、作筆記和寫作文那樣枯燥乏味的機械重複,而應是自覺的、有興趣,能動的慣性運動。 愛因斯坦説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麼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學習態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首先,要培 2

養熱愛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人情冷暖,社會發展,時代變遷等都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只要帶着對生活的濃濃的關愛,那麼,你所閲讀的一切書籍讀物的內容上你對生活理解的烙印,語文知識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其次,要培養熱愛讀書的情趣讀書,是增加語文底藴,豐富頭腦“內存”的重要途徑。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的同學看小説會廢寢忘食,閲讀有趣的書時興趣盎然,都是因為“樂此”,才“不疲”.心理學研究證明,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它能極大地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增加快樂的情緒。對閲讀而言,興趣可以激勵讀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閲讀的效率。在興趣濃厚的情況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識最容易,記憶東西最牢固,思維最活躍、最敏捷。培養閲讀能力未必一定要從讀名著開始,只要是內容健康的、積極的,富有知識性,那麼完全可以從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結合文本語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葉聖陶先生説過:“所謂閲讀實得讀,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凡是出色的文藝作品,語言文字必須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貼合的符號。”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閲讀文本,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去聯想、認知,在“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美的感受中體會文本藴含的深意。如學生只有多次朗讀“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等詩句,方能在具體語境中體會出“鬧”、“綠”

《如何培養中學生語文閲讀理解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