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32W

有人説,“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楊聰的課該屬第三佳境了吧,正如那來自生命深處的歌會,自然本色,妙於天成,設計大處潑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觀天地,揮毫凌雲煙”之氣派,非我輩所能及。而反觀自己的課堂,大有捉襟見肘之感,恰似一幅藏於深室的畫一旦掛於本真自然面前,便黯然失色一般。這或許就是我的課堂的最大遺憾。誠然,我的課堂還遠遠未達到好課的最高境界,無法渾然天成。

《刷子李》教學反思

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還很稚嫩,遠不及賽友們之淵博厚重。我需要多請教,多探索,多實踐,於是我在設計上下了功夫。從字詞的預熱、環境的把握、情節的切入、語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讀到文本的感悟與拓展,無不留下我精心設計的心血。

我先是熟讀文本,以至成誦。其間,發現了三個可以帶動全文教學的點:一是文中用了52個“一”。細品之,我把它概括為“一個綽號藏奇絕”、“一個傳説話奇絕”、“一段實錄證奇絕”、“一襲黑衣襯奇絕”、“一手絕活寫奇絕”、“一番教誨表奇絕”;二是文中幾個跟黑衣白點的中心情節密切相關的幾個帶“然”的詞:“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這個詞也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雙重解讀,即人生意義上的人物解讀和文化意義上的人物解讀。

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我時刻謹記“以生為本”,“貼着學生教”,一切的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學情為設計的起點。

整體教學設計便基於此展開。其中,選擇以曹小三的口吻來複述的方法以期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進一步領會情節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變化、刷子李之奇絕;在學生的個性解讀中深入體會本色、津味之語言特色。

於是,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美!那始終盈於課堂的融融的對話氛圍、那含於同學眼中的真摯與熱切,那精彩紛呈、張揚個性的多元解讀、那默默流淌在師生心頭的審美的河流,所有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語言的浪花,濺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的,只要你給學生一方土壤,學生就會綻放出最絢麗的花朵,只要你給學生一把“刷子”,學生便會舞出無限的精彩!我至今難忘那豔驚全場的天津快板,感謝那位用天津話即興演繹的同學,讓我們領略了不曾預約的美麗!或許有同仁認為天津快板定是教師功夫,那真是委屈了那位同學。我是地道的金華人,未曾去過天津,亦不會天津快板,更無能力指導演繹這麼精彩的快板。這位同學的這一特長,為我的課堂增添了色彩,這可以説是我莫大的幸運。

然而,靜心思之,這堂課在“三個維度”——温度(教師情感的温熱度)、廣度(在主題的範圍內旁延擴展)、深度(語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恆久)的體現上,明顯地感到了廣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結尾的人物系列來彌補這一點,然而正如專家點評,這“只是對課文的一個延伸”,“給課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讓課堂就此結束”,“未關注刷子李們的苦難生活”。是的,課堂因此沒有生命的超級震撼力,也就沒有好課應有的高度而流於平庸!拓寬備課視野,深化文本處理和加強課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補的課程!

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藴。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執教《刷子李》,有亮點,有敗筆,留給我更多的是對如何真正踐行新課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謝各位同行對我課堂的關注與批評,感謝你們給了我參照系,給了我反思力,讓我們為演繹精彩語文而一路同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