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前複習原則

來源:文萃谷 6.02K

要想在成考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遵循一定的複習原則。那麼關於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前複習原則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前複習原則,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前複習原則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前複習原則

1. 研讀考綱。《考試大綱》是大學聯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大家複習備考的依據。大家解讀考試大綱時,除要關注考試範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它們不但讓我們對大學聯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瞭解,更能告訴我們本年大學聯考題目的命題走向。

2. 迴歸課本。大學聯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整理清楚。

3.看糾錯本。把糾錯本中的錯誤按基礎、文言、閲讀語言運用等分別歸類,把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大學聯考中重現。

4. 重温部分考點的重要內容。

5.準備作文。

大學聯考作文從某一方面講也是在考做人,因為作文就是做人。

作文需實現兩個再現:一是再現行為過程,作文不僅要體現對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過程展現出來,就是選取行為過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義的東西再現出來。二是再現思維過程,在行為過程的再現中,揭示出思維的活動過程,這樣可以使文章充實、有見地,從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成考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

一、本文主旨

本詩通過一個女子由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經過,表現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當時男女的不平等,廣大婦女遭受欺凌和被損害的社會現實,也表達了婦女們對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種抗爭。

二、詞語解釋

1、匪來貿絲。匪:非;貿;買。

2、體無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爾。徂:到。嫁給。

4、女也不爽。爽:差錯。

5、士也罔極。極:準則。

6、秋以為期。以秋天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經違背了誓言,不念舊情,也就算了吧。

三、課文串講

全詩共分為六個層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對愛情,婚姻的認識;(4)女子婚後多年被棄,對氓的譴責;(5)回憶婚後的生活,及被棄後的感傷;(6)回憶與氓從小相好,指責氓的負情,表示決裂。

學習要點

掌握本詩的基本情節和敍事的層次。

本詩基本情節是女主人公與氓戀愛,訂婚,結婚,婚變,到女主人公被拋棄回家。完整地敍述了一個婚姻悲劇。

簡析女主人公與氓的性格特徵。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誠,善良,忠貞,勤勞,堅毅;

氓的性格特徵是卑鄙無恥,兇狠虛偽,反覆無常。

掌握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點。

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表現在人物本身思想行為的對比。氓的`言行,以結婚為界,表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婚前,“信誓旦旦”,騙取了女子的愛情;婚後,則“至於暴矣”。在對比中,揭露了氓的虛偽,自私,兇狠的性格特徵;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已被遺棄為界,婚前,嫁後,都對氓忠貞不渝;當遭到遺棄後,她認識到了氓的本質,性格變得理智,成熟,堅強。

表現兩人之間的對比。對比的核心是雙方對婚戀的態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於成婚。婚後,女子任勞任怨,操持家務,對氓忠貞不渝;而氓則用情不專,負心背誓,遺棄了妻子。

四、重點掌握賦,比興的運用。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鋪陳事實,直抒胸臆。全詩,從相識,初戀,相思,到結婚,受虐待,被遺棄,敍事十分清楚,用辭十分質樸,具有一種天然美。

比興,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興之辭”。比興一般連用。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年輕貌美;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遺棄的痛苦;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誤入情網。

“淇則有岸,濕則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無邊無際。

重點段落簡析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遺棄後的悔恨心情以及對婚姻的看法;

比興句:“桑之為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這段話反映了當時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成考語文複習講義

1.作家作品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記言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

2.孔子反對季康子攻伐顓臾的理由

“季氏將伐顓臾”這一事件發生在春秋末期的魯國。魯哀公在位時,國內季(康子)氏專權。費地是季氏的封地,為了擴張勢力,季氏欲吞併近鄰顓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為季氏家臣。

季氏發兵前,冉有、季路將此事向老師孔子彙報。孔子因此嚴厲譴責了季氏的錯誤決策,也批評了弟子們作為家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孔子和弟子一共有三次對話,在第一次對話中就陳述了反對季氏攻伐顓臾的理由有三: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3.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這一主張出現在課文的第三段,孔子在駁斥了弟子冉有的自我辯護之後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4.議論方式。駁立結合

本文是對話形式展開的駁論文。由冉有的三段話,引出孔子的三段議論。冉有三段話:報告事實,推卸責任、為季氏辯護。孔子抓住冉有的三段話,一一加以駁斥,並在駁論中正面闡述自己主張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觀點。本文總體上是駁論,孔子以治國以禮反駁季氏將伐顓臾;以家臣應盡職盡責駁“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以為政以德駁“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但駁論之中有立論,在駁斥之後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治國以禮,為政以德。在對冉有的批評中,提出“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不斷將自己的觀點推向深入。

5.論據的多樣性

歷史材料:“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現實事例:“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日:‘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6.雙重比喻句的作用和含義

本文的重點雙重比喻句是“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一是將季氏比作虎兕,將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伐顓臾,好比虎兕從籠中出來傷人,顓臾無辜受難,如同龜玉毀於櫝中。第二層含義是將冉有和季路比作守柙護櫝之人,無論是季氏出兵還是顓臾被毀,冉有和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7.反詰句的作用

本文的反詰句有:“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則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反詰句的作用是增強感情色彩,加大説理力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