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三篇

來源:文萃谷 2.03W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_第1篇

《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課文按時間的順序先寫竺可楨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孩子答不上來。接着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最後寫竺可楨爺爺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閲讀故事的眼睛。常言道: 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於領會人物內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三篇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打成三位目標,一直是我們教學實踐中在探索的問題。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我覺得更具有其特殊性。因為學生在開始接觸習作,怎樣讓學生在作用起步階段不畏懼,掌握一定的方法找到一定的問路很重要。而課文更是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感悟的主要途徑,是學生習作的重要藍本。因此

一、如何在教學中讀寫結合,挖掘文本中可以指導學生閲讀寫作的資源,就成為我一直在思考和有意識的過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三句描寫杏花的句子,用詞很準確,而且運用擬人化寫法句子表達非常生動,很適合學生積累感悟。

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麼變化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6自然段。

生(平淡地讀文):“春風吹皺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綠了柳梢,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師(高興地):這些變化都彷彿告訴人們什麼季節來到了呀?

生(異口同聲地):春天!

師(激情):陽光明媚的春天,百花爭奇鬥豔,多麼令人神往啊!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美妙的春天?

生1(美美地讀)

師(陶醉狀):你眼裏的春天真美!老師彷彿看到了在春風的召喚下,河水泛起了一層又一層、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生2讀

師(伸懶腰狀):小草也不禁伸了個懶腰,準備向人們展示它優美的身姿。

生3讀

師(興奮地):充滿活力的春天悄悄地來到了人間,來到了我們身邊,多麼令人高興啊!

生4讀

師(點擊CAI):你們快看,柳樹戴上了綠髮卡,杏樹慢慢綻放了燦爛的笑容。(語言拓展)同學們,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誰來説説春風輕拂,大地還會有什麼變化?

生1:春風吹醒了冬眠的小動物,它們蹦着跳着出來尋找食物。

生2(爭先恐後地):春風吹紅了迎春花、吹黃了向日葵,它們迎着太陽要比美!

生3:春風吹開了國小生的笑臉,我們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

學生興致盎然、浮想聯翩,共同勾畫着一幅絢麗多姿的.春景歡樂圖。趁着這股勁兒,我範讀了第6段,又請學生自由讀、表演讀、齊讀本段,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受春景之美,陶醉在這片迷人的“春色”之中。

效果:根據中年段大綱要求,詞句段的教學是中年段教學重點。在本段教學中,有以下關鍵詞:吹皺、吹醒、吹綠、吹鼓。如何使學生在美讀過程中學習詞語,並懂得詞語使用的準確和傳神呢?我們也看到有老師在教學此段時進行了大量講解,如:“皺”字用得多好啊!“吹皺”就是……的意思。姑且不論這種方法是否得體。在設計本段詞語教學時,考慮到本段不是本課教學重點,且想嘗試使用教師評價促進詞語教學形象化的方法弱化生硬地講解,於是便有了剛才的片段。教師通過3次評價語將詞語“吹皺”、“吹醒”、“吹綠”、“吹鼓”形象化,同時輔以可視畫面(柳枝變綠、杏花綻放),使整個過程不着痕跡且富於變化。學得紮實,自然用得靈巧。在隨後的語言拓展中,學生充滿想象、童真、童稚般的語言自然流瀉出來。

二、聽説讀寫,豐富個性化閲讀形式。

聽、説、讀、寫,是教師在教學中精心培養學生所具有的四種能力,又是教師培養這四種能力經常採用的手段、方法。合理組織、和諧操作聽説讀寫的方法,能夠豐富學生個性化閲讀形式。聽而怡心,再創形象;讀而動情,抑揚頓挫。案例中,教學第6段時,我請學生讀段落、聽評價。在一次次朗讀中、又一次次評價中,學生讀得生動、聽得入情。説而明理,組織語言;寫而達意,字從文暢。案例在進行第二次對話教學時,請同學先填寫詞語,再説説選詞的緣由。學生用心體驗、填寫準確表達情感的詞語,最後説出在填詞時的真實想法。學生在聽説讀寫的過程中學得快樂、學得紮實、學得有成效。

三、角色體驗,盡展個性化閲讀魅力。

角色體驗,為學生展現個性化閲讀魅力提供了條件。案例中,學生順利地與“第一朵杏花”進行角色置換,通過表演朗讀第13自然段,感受“第一朵杏花”的美麗和珍貴。我清晰地意識到: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聽到孩子們的聲音,尤其是不一樣的聲音。也許就是這與眾不同的聲音孕育着一顆顆創新的種子,煥發出個性的光彩與魅力。看來教師應做課堂的“催化劑”,及時激活學生的思維潛力,積極激勵學生的個性創造。而角色置換,正是給了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給了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支配;給了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創造;也給了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盡展個性的魅力!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_第2篇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現記錄下上此課時的點滴做法:

一、設下疑問。

開課時,我在板書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寫,一下子,學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師,你漏寫了一個‘第’字。”順着學生話我問:“不就漏了一個字嗎?都是寫杏花,沒有什麼不同?”學生激動地站起來説:“老師,意思不一樣的……”一下子,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看着學生們紅撲撲的臉,知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把“第”也寫在了黑板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