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開頭

來源:文萃谷 1.56W

由於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其衣食住行、婚嫁、喪葬等方面習俗,均多有宗教色彩。那麼回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回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開頭
  回族的風俗習慣

服飾

回族服裝大體與漢族相近,但在頭飾上仍保留着古老的傳統,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無沿小帽,表示清潔不染;婦女頭戴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一般把頭髮、耳朵、脖子都掩蓋起來。蓋頭有少女、媳婦和老年婦人之分,少女戴綠色的,媳婦戴黑色的,老年婦人戴白色的。老年婦人的蓋頭較長,少女、媳婦的較短,只披到肩上。蓋頭上有的還繡有花邊和圖案。婦女服裝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長褲。

年輕人喜歡在前襟、胸前繡花,在衣服上鑲色、滾邊。男的頭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兩種。上着對襟短上衣,穿白長褲、白襪子,喜歡在白襯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鬍鬚的修飾。男子一般在二十幾歲開始留鬍鬚,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鬍,有的留全臉胡。

婦女護頭面的頭巾,源於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的影響。遮住兩耳、脖子和頭髮,只將面孔露出。青年婦女一般戴綠色的,蓋頭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婦女一般戴白色的,蓋頭較長,直披到腰際。

婚禮

回族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前兩三天,男方要帶上蒸饃、羊肉給女方家送去,叫“催粧禮”。結婚那天,男方要去車接新娘。新娘要穿紅衣服,洗大淨。稱“離娘水”。同時,還要請全可人(即父母雙全、子女雙全、夫妻和睦的人)送親。送親宜早不宜遲。把新娘接到門口時,新郎要圍着車轉一圈,然後將新娘和送親人迎進大門。有條件的從大門到新房門,要鋪紅氈或毛毯子,如沒條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進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

兩家客人互道過“色拉目”後,舉行念“尼卡哈”儀式。首先請阿訇選誦一段《古蘭經》,然後,阿訇當着證婚人問新郎:“你願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要馬上表態。再問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則宣佈:“從現在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誡二位新人要互敬互愛。儀式結束後,新娘新郎才進洞房。新郎進洞房後,揭去新娘的紅蓋頭,摘掉頭上的喜花,互相交換禮物,新郎送給新娘包着錢的紅紙包,新娘給新郎小紅布蛋蛋式“針扎子”,新郎還要用喜糖、核桃、喜棗撒向前來要喜糖的人,稱為“撒喜”。晚飯過後,大家開始鬧洞房,由一人當司儀,出點子,讓新郎、新娘表演節目。三天後,新郎陪着新娘“回門”(即回孃家)。有的當日“回門”。

喪葬

回族實行土葬。人去世後,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過三天。出葬前,要洗淨全身,叫“着水”。洗後用寫有經文的.大小兩塊白布(叫“開凡”,女性多一塊)裹身。口、耳、鼻、眼、額頭、手腳處,要放冰片、麝香。然後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內專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親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領送葬者舉行“站禮”儀式:人們面對“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誦讀《古蘭經》章節(內容是祈求真主寬恕死者,祝願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墳地。

墳坑深兩米,直坑西壁再挖一個偏洞(稱“熱合提”),上圓下方,高約一米,長可容體。將亡人頭北腳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後,用磚封好洞口(熱合提門,然後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魚脊形墳堆。火葬時,阿訇誦經,親屬不許啼哭。葬後三天、七天(頭七)、月齋(一個月)、“十”、“百日”、“週年”一般要在家請阿訇誦經。主麻田、開齋節、古爾邦節親人要到墳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後,還要請阿訇“走墳”、“守墳”四十天或一百天。

飲食習慣

主食以米、面為主,肉食方面禁忌頗多。禁食豬肉、狗、狼、虎、驢、貓、鷹、鷂等;禁食自死之動物血;禁飲酒。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宗教習慣

習慣在住地修建“禮拜寺”,多圍寺而居。禮拜寺漸漸統稱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蘭”在中國的漢文意譯。“清真”一般解釋為“清潔真實”。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服飾: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襯衫、黑坎肩;婦女戴黑、白或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農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豔的服裝。喪葬:普遍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要請阿訇主持殯葬,將死者淨身後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屍匣運入墓地。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大而隆重的節日,於伊斯蘭教歷的十月一日舉行。在新疆地區,開齋節稱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為齋戒。穆斯林每年都要守齋一個月。封齋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可以吃飽、喝足;日出後至太陽西下,不準進食、喝水。齋月裏,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慾。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婦可以不守齋。齋戒期滿後,就是開齋節。這天清晨,穆斯林紛紛聚集在清真寺舉行禮拜,然後開始節日活動。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於每年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舉行。古爾邦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它是具有宰牲獻祭特色的節日。回族人民很講衞生:飯前飯後要洗手擦淨;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尤其重視水源衞生,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洗衣或洗澡;井都加蓋,取水以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裏。禁忌:忌食豬、狗馬、騾的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或處死的畜禽,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裏吸煙、喝酒;在吃饅頭、烙餅、饢時,忌囫圇吃,一定要掰作兩半或更多的小塊吃;禁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等;禁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諱背後誹謗和議論別人的短處。

  回族的節日

回族有開齋節、宰牲節和聖紀。開齋節又稱“爾德節”,節前一月,每家成年人都封齋,日進兩餐。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為開齋節。節前家家炸油香,準備食品,並宰羊殺雞,打掃房屋院落。節日清晨,人人着新裝,全家人沐浴後,男子上墳,女人備膳食。早飯後,男子去清真寺或廣場參加“會禮”。“會禮”結束後,互道“色倆目”(祝福平安)。此後3天走親訪友,相互祝賀。宰牲節即“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伊斯蘭教規定此日宰牲獻祭,以紀念安拉的慈悲。“古爾邦節”前,家家炸油香,請阿訇宰殺牛、羊,念“亥亭”,男人去清真寺集會誦經,並互相拜會,贈送禮品。聖紀,伊斯蘭教歷3月12日是穆罕默德誕生和逝世之日,穆斯林教徒該日集會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事蹟,並聚餐以示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