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來源:文萃谷 3.74K

鄂倫春族的婚喪習俗

鄂倫春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鄂倫春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嚴禁氏族內通婚,輩分不同也不能結婚。子女的婚事由父母包辦,解放前沒有自由戀愛。鄂倫春族的婚事要經過四個程序:求婚,認親,送彩禮和迎親。在傳統的鄂倫春婚姻中,一度盛行指腹為婚的婚姻習俗。

鄂倫春族的傳統葬法是風葬,此外還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種。風葬又叫樹葬,是一種古老的葬法。在樹林中找成對角的樹,將其鋸倒,在頂端搭上橫木,鋪上樹枝,然後將棺材放到上面。也有用繩索將棺材吊在橫杆上的。因患病或難產死去的人一般實行火葬。對於溺水而亡的`人實行水葬,將棺材推入河中,任其漂走。土葬是後因受漢族影響後才出現的葬法,大致與漢族的葬法相同。鄂倫春人有一整套喪葬禮儀。人死或按照頭北足南的方向停放在“撮羅子”中,屍體旁擺放煙、酒、麪食或拔了毛的家禽或飛禽。親友在靈前陪同家屬一同哭祭、燒紙、守靈。棺材中要裝入死者生前用過的餐具、馬具等。如是男性,陪葬獵刀、弓箭等,女性陪葬針線等。棺材在日出前完成下葬,認為不被陽光照射才能使死者的靈魂平安到達陰間。在過去,還保留着為死者穿孝和定期舉行祭禮的習慣。鄂倫春族由於生活在原始森林裏,他們因地制宜,發明了多種棺木,如樺皮棺、樹筒棺、木杆棺、柳條棺和滿族棺等。

鄂倫春族的食俗

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麪品種,麪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裏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裏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鄂倫春族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然後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鄂倫春族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冬天在太陽未出前用餐,餐後出獵;夏天則早晨先出獵,獵歸以後再用早餐。有時也在獵區過夜。早晚兩餐;均由婦女在家司廚。兩餐主食以瘦肉為主。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麪品種,如用大米或小米煮成的蘇米遜(稀飯)、老誇太(粘粥)和乾飯;用麪粉製作的高魯布達(面片)、卡布沙嫩(油餅),麪包餃子也很常見,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裏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裏的魚類。大興安嶺特產的飛龍(松雞)肉質鮮嫩,最為馳名。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獸肉時將帶有骨節的肉塊煮於鍋中,半熟後即撈出,每人用刀割取蘸鹽水而食,尤喜食帶血筋的肉,認為帶血筋的獸肉鮮嫩可口,富有營養,並有增強視力、消除疲勞等食療作用。在食用狍子肉時,喜歡將煮過的肉及其肝腦切碎拌和,然後加拌野豬油和野葱花而食。鄂倫春族也習慣於將各種獸肉精細加工或炒、或炸,製成各種野咻佳餚。用肉加蔬菜製作各種炒菜也日漸普遍。鄂倫春族保存獵物,大都用曬乾的方法,特別是在夏天,鄂倫春族獵人多把獸肉切成小條,曬成半乾,然後切成小塊,放在用蒿子杆編成的簾子上,下面燒木炭,用煙燻,可保持肉久存不變。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多,然後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在嚴冬出獵之前,鄂倫春獵人常常喝一碗熊油以增強禦寒能力。過去,在飲食上,民間有許多禁忌。如:在吃熊肉時要學烏鴉叫,意思是告訴山裏的熊是烏鴉在吃熊肉。夫妻之間一方死後,另一方三年之內不能吃獸頭和內臟。有的地方還禁止婦女吃熊肉,產期婦女不準吃獸頭和獸心臟等。如今這些禁忌均已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