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來源:文萃谷 2.08W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節日的起源説法較多,一説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説,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也有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這一天,唐軍裴寂看見月亮,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糧,成功解決了軍中糧食不夠的問題。此後,人們便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以此作紀念。

中秋節的禁忌事項

1、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的拜月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謂月亮屬於太陽,而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動只能女性參加。

2、中秋節禁忌:忌剛剛搬家,又沒“鬧房”的人賞月

最近剛剛搬家,而搬家後沒有“鬧房”的人最好不要賞月,或者感覺搬家後自己的身體,運勢不好的人,最好謹慎賞月。

3、中秋節禁忌:忌身體弱、體質差的人賞月

中秋節的時候,身體很弱的人不建議去野外賞月,拜月。特別是最近流產過或者剛生育過寶寶的婦女,也不宜賞月,就算在自家陽台也最好不要看月亮。

4、中秋節禁忌:忌失意、運勢弱的人賞月

如果最近的運勢比較低落,情緒差,比較失意者,比如官場失利,情場不順,工作不順心,家庭不順心,考試考砸,生意虧本的人等,最好不要賞月。

5、中秋節禁忌:忌果餅不圓

當中秋節的月亮高高掛的時候,人們設壇燃香,陳列月餅瓜果等拜月亮。許多人家都會在月圓之夜祭拜月亮,焚燒月光紙,擺下供月食品,然後分給家人。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吃了讓全家同心協力,團結不離散。所以果餅必須是圓的,就算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

中秋節的風俗

1、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民間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3、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佳節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十里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雲:“雖無豔態驚羣目,卻有清香壓九秋”。

4、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傳説故事

一、秋暮夕月

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傳説在戰國時代,齊國有個醜女,名叫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後來以超羣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在宮中賞月,正巧齊宣王也在宮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動人,於是就冊封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二、嫦娥奔月

后羿因為射下天上的九個太陽,為民除害,深受天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隨後就娶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作為妻子。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於是便向王母娘娘求得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服下一顆可以長生不老,服下兩顆可以昇天成仙,后羿不忍撇下妻子自己昇天,所以就把兩顆仙丹交給嫦娥珍藏起來。

后羿有個徒弟,名叫逢蒙,是個小人,嫦娥將仙丹藏進百寶匣時,被他偷窺到了,就打起了仙丹的主意。三天後,后羿帶領弟子們去狩獵,逢蒙稱病沒去,等后羿走後,就手持寶劍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自知不是逢蒙的對手,就手疾眼快地打開寶匣,把兩顆仙丹一口氣都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丹後,立刻感覺身體輕飄,已經能夠飛了,於是飛出窗口,飛向天空。因為牽掛丈夫后羿,所以嫦娥就降落在離人家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後,侍女們向他講述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又驚又怒,惡徒逢蒙已經逃亡,后羿悲痛欲絕,頓足捶胸,仰望天空呼喊妻子的名字。朦朧中發現,當天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恰好這天是八月十五日,並且月亮裏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於是后羿便便派人到嫦娥最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遙祭月宮裏的嫦娥。從此以後,每逢八月十五,老百姓們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祭拜嫦娥,為漂亮、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三、中秋起義

元朝末年,朱元璋聯合各地反抗力量,準備發動起義。軍師劉伯温想出一條妙計,利用中秋節大家互相饋贈麥餅的機會,在麥餅中夾帶字條,傳遞起義信息,約定於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時舉行起義。後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便傳下口諭,每年到了中秋節,便把當年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羣臣。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四、燒塔起義

元朝末年,劉福通、韓山童等白蓮教首領利用宗教作掩護,發動農民起義,得到全國各地的普遍響應。潮汕人民為了與周邊地區的起義軍步調一致,按事前密約,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的地方用瓦片建塔,燃燒大火,作為起義的行動信號。後來,燒塔就成為中秋節的習俗,被世代流傳下來。

五、舞龍驅疫

相傳在很早以前,香港銅鑼灣大坑區,在一次風災之後,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到處作惡,危害鄉鄰,村民們非常氣憤,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將蟒蛇降服。可第二天卻發現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區便爆發了瘟疫。這時,村中的父老忽然在夢中被菩薩告知,只要在中秋節舞動火龍,就能將瘟疫驅除。從此以後,每到中秋節,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下來。

六、兔爺治病

傳説在古時候,老北京城裏鬧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染上,吃什麼藥也不管用。嫦娥看到人們的病苦,非常難過,就派玉兔到人間為百姓消災治病。

於是,玉兔就變成一個少女,來到北京城,走街串巷,治好了很多的病人。玉兔為人治病,什麼報酬都不要,只借別人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一會兒是男人,一會兒是女人,一會兒是算命的,一會兒又是賣油的,最後走遍北京城內外,直到瘟疫消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