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7.74K

保安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不太為人所知的一個民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安族民族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喜歡!

保安族風俗習慣有哪些
  保安族風俗習慣

保安族的服飾

保安族的男子,平時喜歡戴號帽(用白布或黑布做的一種圓頂布帽),穿白衫,套青布背心;在喜慶節日時,戴禮帽,穿翻領大襟長袍,榮腰帶,繫腰刀,足登高統馬靴,顯得威武瀟灑。這種袍子很象藏袍,但又有別於藏袍,而是比藏袍稍短,還有不同寬度和不同色彩的加邊。腰帶的長度一般都是圍腰三圈還須外露一尺汗大約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長。冬季穿翻領皮襖,多褐色。婦女喜歡顏色鮮豔的衣服:上身多是大襟襖上套坎肩,長袍一般剛過雙膝,衣袖和褲邊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邊。總之,過去的服飾都較寬大,都有各色加邊,這就是男子冬天穿的白皮上衣,往往出加是紅色邊子,顯得格外英俊。此外,婦女們還喜歡戴蓋頭,通常少女戴綠色的,婚後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保安族的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夫權思想佔統治地位,有天是一大天,丈夫是一小天的説法,婦女在家庭中處於從屬的地位,受男子支配,處理重要事情要向丈夫討口喚(充許之意)。若夫妻不睦,男子可任意提出離婚,但婦女沒有提出離婚的權利。離婚後,婦女可以再嫁,俗稱夫嫁由父母,後嫁由自己。婦女無繼續權。男死無子,寡婦改嫁後,家產歸親屬。解放後,保安族男女婚姻獲得了自由。

保安族的喪葬

保安族實行土葬,但不用棺槨。一般是早亡午葬,晚亡晨葬,麥體(屍體)停留最多不超過一天。人亡後一般要請阿訇唸經,要抓水(洗屍)、穿長凡(用白布裹屍),然後移科塔(清真寺內用的公共抬屍匣)抬往墓地,實行埋葬。葬後三天,家裏人還要去墓前悼念,以油香等食品分贈親友,以示對亡人的追悼。

婚姻

解放前,保安族盛行早婚,一般是男十七歲,女十五歲即可成婚。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媒人説合。其主要過程是:先由男方請媒人説親,接着是下聘、認親,最後結婚。財禮各自繁多,用費較大,就拿手茶(乾禮)一項,是低需五十至一百元等。婚禮大都選?“主麻日”舉行,當日是由男方親明數十人組成迎親隊,和新郎一道,牽着披紅掛綵的馬前往女方迎親,首先由女家説"賽倆日"(問好問安之意),接着進行結婚祝福儀式,還要撒核桃、紅棗,凡是賀喜的來賓都要索取一份,表示閤家吉祥如意、紅喜臨門,夫妻和睦相處之意。同時女方的親朋和村上的年輕人向新郎索要奴古目哈,並將迎親來的人先後拉到院中,用鍋黑給他們塗花臉,表示祝賀。事後,女方的部分青年人還要隨男方迎親人迎男家,又給新郎的父親臉上塗鍋黑表示祝賀。同時,還把新郎的父親抬回女家,請至院中坐定,此時,新郎的父親迎出,和親親見面問好,除説些客套話外,還要在男方親家面前跪定,請求寬恕"教女不嚴"之情,爬在地上以示願受責罰。男女親家隨即順手拿起宴旁事先放好的鞭杆,重責二十下後離開女家迎回。這時,新郎始由自己的送親隊伍送往男家。當新娘離家時,要向行進中的後方拋撒五包糧,以示將幸福留給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新娘到達男方家門時,男方的青年人截住馬頭不讓進門。這時,女方的送親隊伍,必須有一部分人開闢,一部分人保護着新娘的親屬,拖着新娘衝進男方的大門並送入新房。此時,門前路旁鞭炮齊鳴,新郎也站在大門房頂放炮,表示消災除邪,吉祥如意。新婚之夜,村裏的年輕人聚集在院子裏唱宴席曲,歌聲此起彼落,有問有答,娓娓動聽,直至深夜始告結束。新娘過門後,三天不食男家的飯,由女家送來,以示父母對女兒的關懷。

  韓國的生活習俗

◆飲食

韓國餐葱蒜、生薑、辣椒很多,若難適應,可自己帶一些可口的小食品(如榨菜等)。在濟州島一定要吃生猛海鮮,因為那兒的海產品絕無污染。

◆打電話

賓館會增加服務費,所以最好不要在房間裏打電話,最經濟的方法是買一張電話卡(隨處有售)到卡式電話機打。

韓國是世界上最早推廣CDMA移動技術的國家,國內的CDMA133的手機開通了國際漫遊和國際長途後,可以直接在韓國使用。如果是GSM制式的手機,則無法在韓國使用,可事先到中國移動的營業點租借韓國手機帶去使用。韓國國內接聽電話免費。

◆購物

漢城有一個繁華地下商業網。很多地鐵入口和地下過道,都通向這種令人驚奇的能買到廉價物品的地下商業網道。不過,在漢城的商業區中,外國人光顧最多的要算與美軍主要駐地鄰近的梨泰院了。在仁寺洞,也稱為瑪麗小巷,聚集了許多古玩和藝術品商店。南大門和東大門是韓國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市場內有數千家店鋪和貨攤,以日用商品品種繁多和價格便宜聞名。每日夜半時分到凌晨4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零售商來此進貨,這裏便呈現一片繁忙的批發夜市的景象。漢城還有大量各種專業市場,其中包括專賣補品和東藥(韓藥)的京東市場,以及亞洲最大的電子市場龍山電子市常韓國大多數露天市場於星期日關閉,但其他大型讓利商店和百貨公司都在週日營業。

  古代中國的建築文化習俗

中國的古代是每一箇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中國都是世界古代的一篇輝煌的史章。關於古代中國的建築,由於種種自然的、非自然的影響,中國各個地域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並且由於古代社會發展遲緩和交通的閉塞,使的各地的這些特色得以長期保持下來,如現在仍可以見到的南方潮濕山區的架空竹木建築”幹闌“,北方遊牧民族的氈包式房屋,新疆的阿以旺,黃河上游的窯洞和東北與西南大森林中的”井榦式“建築等。但總體上講,中國的建築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共官掌握下的官式建築,另一種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間建築。其中官式建築因以其建築者強大的政治權利作為後盾,所以它體現的是各個不同時期最高的建築水平和技術,而民間建築則以其鍾靈毓秀的獨具特色的清秀感而着稱。因此我們不妨説官式建築為建築中的大家閨秀,而民間建築理所當然的就是建築中的小家碧玉了。

中國古代建築普遍採用木構架承重結構,建築以羣體組合見長,擅長運用院落的組合手法來達到各類建築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這與古羅馬、古希臘的以宏偉、典雅而着稱的石材建築有着精神上的'本質區別,它們完全不是一種風格,它們所藴涵的思想是並列存在的。中國古代建築長期在儒家與道家主張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發展,因此不會形成像古羅馬鬥獸場一樣的狂野氣息,也不會形成古希臘神廟那種令人崇拜、另人畏懼的宏偉形象,而是在其對基址選擇的講究、其整治環境的目的和起到一定心理補償的作用下形成了建築、自然、人組成的三者和諧統一。這些都可以從我國古代建築的如下幾個特點中看到:j大氣,中國建築的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使中國建築豪放而不狂野k生氣,四角飛檐翹楚遠挑,體系了中國建築充滿的生氣和活力l富麗,傳統琉璃材料的使用使得中國建築色彩豐富多樣m重視山林風水,即中國建築中不僅有住、還有觀、有遊。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能夠長存5000年,這與中國建築的過去——現在——將來這一條文脈的運動密切相關,正是在這條文化脈搏的帶動下,中國的營造觀念才會影響到中國古代的建築文化,古代的建築因此才會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物我一體的自然觀、陰陽有序的環境觀、社會文化觀的影響下形成漢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規範、元之自由、明清建築形制化的特點,也形成了北國的淳厚、江南的秀麗、蜀中的樸雅、塞外的雄渾、雲貴高原的絢麗多彩等這些地域性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