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來源:文萃谷 7.37K

阿昌族人口共有2.7萬餘人,為雲南特有的民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昌族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喜歡!

阿昌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阿昌族獨特的風俗習慣

阿昌族--歷 史

在漢文史書中,除稱其為"阿昌",還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稱謂。因居住地區不同,還有一些自稱,如"勐撒撣"、"襯撒"、"漢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約在公元13世紀,經過多次遷徙,逐漸定居到現在聚居的地方。

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裏學會了耕種水田、打製鐵器的技術,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初步發展。唐宋時期,阿昌族地區屬南詔和大理政權管轄。明清時期,一直實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區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地主經濟已有一定的發展。其時,領主多為傣族土司,地主多為漢人。

阿昌族--禮 儀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説意,乃至唱功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拉祜族風俗習慣之喪葬篇

拉祜族的喪葬習俗,受到自身世界觀的支配。拉祜族認為,世界分為現世世界和彼岸世界,並相信這兩個世界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相同,人類社會就是在彼此世界相互轉換過程中延續和發展的。因此,人們不僅重生,而且重視喪葬。根據人的死因將喪葬分為正常喪葬和非正常喪葬,又按死者年齡的大小分為成年人喪葬和非成年人喪葬兩種。清康熙《楚雄府志》卷十九説,當時生活在楚雄府境內的拉祜族“遇有死者,不殮不葬,停屍而去,另擇居”,沒有報喪、弔唁和葬禮的記載。現代拉祜族已形成了獨自的喪葬習俗。拉祜族人死後,首先要在家門口鳴放火藥槍報喪,入殮後,家人把一根白線的一端拴在一頭二三十斤重的豬脖子上,另一端放在死者的手掌上,然後用一盆清水把豬溺死。被溺死豬的肉,家人不能吃,只有親屬才能吃。死者停放在家時,腳朝正堂上方,頭朝正堂門。出殯之前,先由“磨八”(巫師)在死者身旁招魂。招魂時用飯一碗,一點食鹽,點兩支蠟燭,由磨八禱告。然後,兩個婦女點着火把,帶着殉葬物為死者領路走向葬場。若死者為成年人,等兒女親友到齊了,當天或第二天就安葬。若死者為老年人,還要為其舉行弔唁活動,停屍兩三天,表示對老人的尊重。墓地的選擇是用雞蛋卜地法,即當靈柩抬到墳山後,由女婿將米碗裏的雞蛋從自己的胸前向背後拋去,雞蛋落地處,就是挖坑下葬處。以石壘墳為標記,不立碑刻字。葬式有火葬和土葬兩種。多數拉祜族地區有公共墓地和火葬場,一些地方有家庭墓地和火葬場。瀾滄一帶拉祜族火葬一律用濕柴,由喪家親屬準備,若死者為男性,備用柴堆成八層;若死者為女性,則堆成九層。屍體焚化後又將死者生前用過的物品燒掉。焚屍後第二天拾骨放入棺材,在火葬場附近安葬,個別只將骨灰收攏成堆即告葬畢。老年死者抬到山上火化,晚輩死者則抬下山火化(一些村寨凡36歲以上的人死亡不行火葬)。火化數日後,收骨灰擇日而葬。各地拉祜族有舉行隔魂和復山儀式的習俗,其內容多為安慰死者,讓其安心在彼岸世界生活,讓現實世界的人們吉祥安康、人丁興旺。多數拉祜族節日慶典時在家中祭祀祖先,沒有上墳掃墓之習俗。拉祜族對在寨外自殺、溺水或因事故死亡的人視為非正常死亡,就地掩埋,只用死者生前用過的被子等裹屍,不用棺材,甚至砍荊棘墊坑底,以免人間再發生類似現象。

  拉祜族風俗習慣之居住環境篇

拉祜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區,他們也稱自己是山頭人(拉祜語叫“科可搓”)。拉祜族的寨子,一般都建在山頂和半山腰上。寨子的竹籬笆,每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參加修理一次。平時誰看見壞了,誰就自覺無償地去修理。寨子有三處大門,即前門、左門、右門。寨子的後山是山神地,山神地中的樹林是禁區,誰也不能破伐,如果誰砍伐了就要被罰款或罰修路。

拉祜族寨子的命名辦法很多,第一種是以建寨人的名字命名,如三保寨、扎拍朵寨、娜妥瑪寨

、娜六瑪寨等。第二種是以這個寨子的頭人的名字命名,如扎奪寨,扎奪是這個寨子的頭人。第三種是以地形、山形命名。如,哈卜嗎寨,意思是白石頭寨;哈尼瑪寨,意思是紅石頭寨。有的同一個名字好幾個寨子都用,如拉巴寨,就以大、小、上、下區分。

拉祜族的.住房有兩種:一種是樁上竹樓,另一種是落地式茅屋。落地式茅屋是沿襲了古俗,擇地而修造的;樁上竹樓則是受其他民族的影響,在落地式茅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樁上竹樓也稱作掌樓房,是一種用木樁叉搭成的雙斜面竹樓,有大小之分,大型竹樓為母系制大家庭居住,小型竹樓為個體小家庭居住,但其結構是一樣的,主要由“日格”(房屋內寢室部分)、“扎迪格”(舂碓處)和“掌倮”(曬台)三部分組成,分上下兩層,樓上面住人,樓下是關牲畜、堆放柴火的地方。

落地式茅屋建蓋方法比較簡單,男子都會蓋房子,通常是選好地基後,栽20棵木樁叉,用三根橫樑搭在木樁叉上,然後用交叉的形式放上若干條椽木,壓上用竹製成的壓條,鋪上茅草,四面用竹篾芭或用蘆葦編織的蔑芭圍起來作圍牆就行了。住房一般是三室,進門多設置在中間一格,進門就是神桌,左邊一格設兩張牀,兩牀之間有一火塘,右邊一格堆放糧食和其它東西。糯福壩卡是拉祜西的大家庭,住的是掌樓房,房內的格數又按家庭內小家庭成員的家數劃分。房內設置火塘,一般是一個小家庭一個火塘,也有兩家一個火塘,但各分一個陶鍋煮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