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民主的展望

來源:文萃谷 1.27W

直接民主,在古代雅典城邦曾經實行,公民直接參與政治事務,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但古代直接民主只能在狹小的地域範圍內實行,原因是要開公民大會,路途長遠並不方便。在雅典城邦,小國寡民,直接民主給了雅典公民以充分的參政機會,每個人一輩子平均都能參加一兩次五百人議事會之類的機構。範圍小,人數少,成為實行直接民主的前提條件。

對未來民主的展望

隨着國家地域的擴大,例如羅馬文明,城邦體制最終被拋棄了。而平民政治最終也讓位於君主專制,原因同樣是地域擴大,民主形式跟不上時勢發展的需要,與平民對立的貴族鑽了空子,建立了寡頭政體。元老院,也算得上是一種民主機構,但是貴族的民主機構。貴族生活閒適,而且“地廣人稀”,這批閒人有條件繼續參加民主決策。地位顯赫的貴族都要進入元老院,左右權力。這也算得上是直接民主的一種繼續。但羅馬帝國繼續擴張,以至於元老院也不能容納那麼多貴族了,各地貴族所在地離羅馬路途長遠,再閒適的貴族也難以勝任元老院的角色。因此到了羅馬後期,元老院漸漸成為擺設,而君主專制大大發展起來,君主專制的特點是效率高,而且不必要經過民主決策,沒有方便的信息和交通條件,那麼君主專制則優勢盡顯。這深刻地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代議制民主回顧

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發展以來,代議制民主逐漸發展起來,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民主。在美國這樣大的國家實行民主,絕非易事。但交通的發展使得民主有了實行的可能。美國資產階級是要求民主的,有這樣的需求,民主就會在壓力下產生。美國人口甚多,建國之初就超過三百萬,這代表缺乏直接民主的“寡民”特徵,這麼多人要民主決策,就需要選舉代表來代表自己行使民主權利。這是“代議制民主”。

起初的代議制民主,具有很大侷限性。例如有財產限制,有種族限制等等。這充分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的階級性質。他們擔心若實行普選制度,自己會喪失對政權的控制,因此竭力反對普選制度。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期,資本主義大大發展,資產階級地位得到鞏固,再由於工人階級的不懈鬥爭,代議制民主演化為“普選的,全民的”民主。資產階級則依靠在經濟方面的控制,扶植代理人,來確保自己對政局的控制。

這裏就體現出來代議制民主的侷限性,全民層層選舉出的代議人員,即全民的代表,未必會代表全民,而可能被資產階級收買,一方面當全民的議員,另一方面接受資產階級的好處,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因此,當今的美國國會,相當於古羅馬的元老院,不過國會議員不直接是貴族或者資本家,而是其政治上的代理人。資產階級在經濟方面的絕對控制權,使他們得以無孔不入,滲透到每個民主的環節,確保經濟基礎對政治的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由於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對立,資產階級的政治代理人自然就行使對無產階級的鎮壓職能,這談不上無產階級在內的全民的民主。馬克思説,資本主義民主,就是每隔幾年由人民選舉一次,該誰來奴役自己。這是非常正確的。

即便如此,普選制度也對資產階級統治構成了威脅。工人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使資產階級寢食難安,因此,兩方面的手段則被採取。一是實行“法西斯”,間歇使地實行專制,破壞工人的組織,解除工人階級組織對資產階級統治的威脅,待專制完成其階級使命,則恢復民主制度,但此時工人階級組織被拆散,原子化,不再構成對資產階級的威脅。第二種手段

是收買工人政黨的上層人物,給其高官厚祿,使其脱離工人階級的利益,助長其滋生“修正主義”,反對工人根本利益,政治上控制工人階級,使其無法反抗。

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統治,兩種手段並行。在二戰後的美國,法西斯主義盛行,民主仍然象徵性地起着作用,這可被稱作是“民主面紗下的法西斯“。工會組織被資產階級化了的修正主義者所掌握,他們代表資產階級站在工人階級身邊,鼓吹“階級合作”,損害工人階級利益。民主僅僅是個幌子,永遠無法改變工人階級的組織被資產階級控制的局面。恰恰在此基礎上,資產階級民主才能運行,其對立者,早已失去了通過民主方式問鼎權力的可能。組織上不可能,思想上也不可能。資產階級向來是要鼓吹“中產階級”概念的,以此抵消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

資本主義與直接民主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不斷髮展,資本主義是人類歷史的一種形態,生產力發展最終將成為其存在的敵人。信息革命使得直接民主成為可能,它為我們展示了這麼一種前景:人們不再需要代議制了,通過發達的信息交流就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召開“公民大會”,人們足不出户,就可以參加各種會議,參與政治生活,不必再通過行為可疑的代理人。

《對未來民主的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直接民主確實消除了資產階級通過扶植代理人左右政治的可能性。除非它直接收買人民。邁開走向直接民主的這一步,因為這可能意味着自己喪失對政治的控制。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窮苦人要維護利益,要求民主。而貴族則傾向於寡頭政體。這自然是對直接民主的政治形式而言的。二十世紀中,資產階級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已經走了法西斯主義的路線,若面臨直接民主的壓力,不排除政治專制的寡頭政體又一次成為其選擇。

資本主義條件下可能會運行直接民主嗎?是有可能的,儘管到現在為止資產階級還沒有想出對付直接民主的“民主”辦法(它們沒有想出對付辦法時,是絕對不會採用直接民主的,而用各種理由來搪塞)。但一點是肯定的,只要資產階級不放棄經濟上的控制權,那麼直接民主還是間接民主,都還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直接民主在資本主義下完全可以像路易。波拿巴統治下普選的應用一樣,成為專制的幌子。只要民眾攝於資產階級在經濟方面的強大壓力,他們就不敢用直接民主真正控制自己的命運。

社會主義與直接民主的前景

只有徹底消除資產階級的經濟控制權,才有可能使民眾真正控制自己的命運。使直接民主得以運行。也就是説,直接民主的前景在社會主義運動之中。

直接民主,最起碼的要求是在這個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有直接民主的工具,例如筆記本電腦或者智能手機之類的東西。人們賴此才能具有參與直接民主的技術條件。這在資本主義時代,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都是商品的時代,是不現實的。

直接民主,還要求公民有足夠的閒暇時間來參與各種政治決策,這必然要求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實際上,這個“生產力高度發展”並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要求。一個世紀以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十倍,但工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提高十倍,工人受到的剝削是大大加強了。若將積累率調整到二十世紀初的水平,或者就是按照馬克思的100%的剩餘價值率計算,那麼工人的閒暇時間就是要大幅提高的',完全可以滿足直接民主的要求。

直接民主,還要求大幅提高公民素質。古代雅典公民素質不高,竟然讓其作出處死蘇格拉底的蠢事。是否當今時代,人民的素質不夠高呢?我們看到教育事業大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有大學乃至更高學歷。公民的素質不只與學歷相關,這也與社會大環境有關。

那麼,直接民主如何在大範圍內有效運行呢?是否每個人都成為無關緊要的一分子?事情可以這樣解決:

1、保留行政的等級制,實行公有制,確保每個人的平等的權利。保持並加強中央集權。

2,實行聯邦制,中央與地方明確分權。

3、取消一切代議機構,由公民直接產生各級行政機構,如在全球範圍內,分鄉 縣 省 國和國際四級。四級行政機構主管人員分別由公民大會直接任命。各級公民大會,由公民直接參加。

4、各類勞動者分別組成產業工會,各自直接控制各中央經濟部門,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央計劃委員會,統一對自由聯合體的經濟領導。

對未來民主的展望 [篇2]

理論上講,先進政治組織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全社會普遍平等與民主,不是為了永久地統治社會,即不是打垮一箇舊的統治建立一個新的統治,然後永久地統治社會。

曾經,建立新政權初期,掌握政權的政治組織可以説是代表先進階級統治社會,代表先進階級統治社會的目的是實行與舊會不同的生產關係,建立公有制,這是有利於全體勞動人民的經濟制度。當初普遍實行“高就業率、低工資”的辦法,最大範圍地把勞動人民組織起來為他們自己也是為國家而共同努力奮鬥。

一部共和國創業史,就是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勞動人民的創業史,在不太長的時期內,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初具規模。這是一個“高就業率、低工資”的國家,要使全社會每個家庭的生話水平普遍提高,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是隨着整個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而發展。

後來,在極權統治下,社會主義各行各業沒有因經濟建設穩步發展實行民主管理,沒有通過各單位民主選舉單位行政主要管理者實行人民當家作主,以至官僚主義在各行各業滋生成為一種趨勢。“文革”證明,極權主義統治的侷限不會在各單位實行民主管理,而是繼續實行人治,由此得出“階級鬥爭”理論。

“階級鬥爭”理論需要人治,人治需要“階級鬥爭”理論。“階級鬥爭”理論、道德灌輸和人治滋生特權、產生官僚主義、不正之風等,與人人平等的公有制經濟制度不相適應,與全面持久地調動全體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不相適應,影響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速度,也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當年,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大國姿態大量外援也是一個因素。如今,國家理論上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是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色社會主義時期,根本上仍然要向着社會主義中級階段和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方向發展。

所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單位實行民主管理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以此克服各單位(學校、醫院、國企)不同程度存在着的特權、官僚主義、不正之風等問題,是政治正確發展的大方向。並且,各基層單位民主政治建設帶來的廉潔勤政之清風,將對整個官場廉潔勤政帶來積極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