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長頸鹿到底有沒有棕毛》活動實錄

來源:文萃谷 1.73W

背景:

幼兒園《長頸鹿到底有沒有棕毛》活動實錄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動物大世界"的主題活動,我們通過高結構和低結構的活動,和孩子們一起探索着各種動物的特徵和生活習性。在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對動物的瞭解遠遠超過我們教師,我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一同汲取經驗和養份。今天,我要講述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索"長頸鹿"的故事。

實錄一:

今天的集體活動主要是畫長頸鹿,由於前不久剛剛畫過斑馬,於是,活動開始時我就請孩子們一起比較斑馬和長頸鹿的不同之處,孩子們的興致很高,講出了許多不同之處:長頸鹿的脖子比斑馬長;長頸鹿有觸角;長頸鹿的花紋是一塊一塊的,斑馬的花紋是一條一條的;花紋的顏色也不一樣……

在孩子們盡情地討論後,我出示了我的範例--長頸鹿的一家,正當孩子們大叫:"好漂亮!"時,金天又一邊舉手一邊説:"我又發現不一樣了,斑馬有棕毛,長頸鹿沒有的!"

"哦,你又發現了……"

還沒等我講完,奔奔又叫起來:"長頸鹿有棕毛的!"

"沒有的!"孩子們都叫了起來。

"到底有沒有?你們仔細看過長頸鹿嗎?"

"沒有的!""有的!"這時,孩子們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一時間,我自己也不能確定長頸鹿到底有沒有棕毛,但活動又沒有結束,所以,我就告訴孩子:"現在,我們不能確定長頸鹿到底有沒有棕毛,那我們先別畫棕毛,等活動結束了,我們再一起去找找資料,如果有,我們再添上去,好嗎?"

孩子們也同意我的提議,於是,活動就繼續進行下去,孩子們暫時畫的就是沒有棕毛的長頸鹿。

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是一對矛盾的綜合體。兩者間存在着相互制約、自動調節的動態平衡關係。教師教的越多越滿,幼兒的學必然越被動,在這種狀態下,幼兒的學習空間從何而來?反之,如果教師退一步,被動一點,幼兒則進一步,主動一些。在"動物園裏的動物"中,孩子們對長頸鹿的特徵有過初步的討論,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將長頸鹿的特徵重複給幼兒聽,而是藉助幼兒對斑馬和長頸鹿的已有經驗,先請孩子進行比較、討論,調動了幼兒主動發現、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比較和發現中,孩子們對長頸鹿的基本特徵有了進一步的鞏固。所以,我認為前面的環節,我和孩子的互動是成功的。

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可能在實際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在出示範例時,我的意圖是讓孩子發現不同的'動態以及畫面上事物之間的重疊,但是,金天小朋友卻從我的畫上看出了"長頸鹿沒有棕毛"並引起了孩子的爭論。當時,我自己也覺得一愣,因為自己在畫範例時,根本沒有考慮長頸鹿有沒有棕毛,而是憑自己的印象畫了出來,所以,我本身對長頸鹿就缺乏足夠的瞭解。但是,我沒有急於把孩子拉回到我的預設中,因為我覺得孩子的爭論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情況下,我也沒有權威地要求孩子服從老師的範例,而是鼓勵孩子回去收集資料,留給孩子繼續探索的空間。

實錄二:

第二天早上,棋和小剛各自從家裏帶來了長頸鹿的玩具,看到我,兩人都急着去拿自己的玩具來給我看。

棋棋一邊拿,一邊就已經説着:"長頸鹿是有棕毛的,不過是短的!"

可是,當小剛的玩具拿來時,他卻説:"沒有棕毛的!"

棋棋馬上急了:"肯定你的做錯了!"

"沒有"

兩人開始爭論,旁邊的小朋友也圍了很多,跟着一起爭論着!這時,奔奔也急匆匆地找到自己的動物書來了,"老師,你看,書上的長頸鹿是有棕毛的,這裏還寫的'長頸鹿的脖子上有棕毛……'"

現在是2比1,不過,小剛顯然還不服氣,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在等待我的答案。

"你們都比老師記性好,回家查了資料,老師倒忘記了,應該給老師批評!哎呀,你們玩具也有了,書也有了,我該到哪裏查資料呢?"

"上網!"有位孩子叫了起來。

"好,那我們一起到科普網上查查資料!"

於是,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圍到電腦旁邊,看我查資料,最後,孩子們從長頸鹿照片和文字介紹中找到了答案。

分析:

孩子收集資料以及爭論的過程説明他們對昨天出現的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這個活動是幼兒自己需要的活動,所探索的問題是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東西,所以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途徑都是各不相同的。當幼兒通過自己收集資料,問題還是無法得到解決,但他們又急需一個答案時,我又考驗孩子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收集資料,在這個小小的互動中,又拓展了孩子收集資料的途徑。

反思: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漸漸領悟到,教師要關注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與幼兒共同合作學習。教師應追隨幼兒,從他們的反應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藴含的學習價值,給予及時適當的引導,《綱要》中也提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師幼只有在共同參與探索,共同提出設想,共同尋找材料,共同尋求答案的互動中,才能迸發出智慧火花,促進情感的交流。在這互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是一種滋潤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傾瀉式的灌入。

由此可見,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能否達成,僅僅依靠教師的權威是難以實現的,和諧默契的師幼關係在其中起着橋樑作用。在與孩子們一起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幼兒的創造潛能而感動,它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着、積累着。當然,在師幼互動中,不僅幼兒得到了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可以從師幼互動中汲取經驗和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這正是每一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