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三《長江三峽》學案

來源:文萃谷 3.16W

【學習目標】

蘇教版必修三《長江三峽》學案

1、學習本文抓住三峽特點,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2、瞭解三峽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詩情、畫意、哲理的完美統一(難點)

課前導讀

【助讀資料】

1. 題目解説

長江三峽,西起四川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由西往東,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江段迂迴曲折,江中灘峽相間,由地盤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峽谷之一兩岸危崖聳立,如層層圍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處僅百米左右課文節選自《長江三日》第二部分,題目是編者加的,這是一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遊記散文

2.作者簡介

劉白羽,現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開始創作1950年參加編攝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該片榮獲斯大林文學獎金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陽》《萬炮震金門》《紅瑪瑙集》《長江三日》《紅太陽頌》《偉大的創業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説《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員》等長篇小説《第二個太陽》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劉白羽的作品,跳動着時代的脈搏,充滿着強烈的戰鬥氣息,感情熾熱,氣勢雄偉,語言豐富暢達,色彩絢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3.背景資料

《長江三日》是一篇日記體遊記,記敍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從重慶乘“江津號”輪船沿江駛往武漢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節,寫11月17日霧夜在長江上航行穿過崇山峻嶺的情景;第二節,寫11月18日穿過三峽時在激流險灘中前進的情景;第三節寫11月19日出峽後航行在風和日麗、柔和寧靜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後以武漢長江大橋的壯觀圖景作結尾整篇文章構成這樣一個意境:

穿過茫茫霧夜━━在激流險灘中戰鬥、航行━━迎來明朗開闊、光華燦爛的圖景

【知識積累】

字音:

瑰(guī)麗 啟碇(dìng) 夔(kuí)州 對峙(zhì)

秭( zǐ )歸 萬仞( rèn ) 崆(kōng)嶺 萬壑(hè)

汨(mì)羅 美髯(rán) 眺(tiào)望 草阪 (bǎn)

絳(jiàng)紫 停泊(bó) 灩澦(yàn yù) 縹緲(piāo miǎo) 婀娜(ē nuó) 層巒疊嶂(zhàng) 澎湃pēngpài

詞意:

碇:系船的石礅

雷霆萬鈞:雷霆,霹靂;鈞,古重量單位,約合當時三十斤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層巒疊嶂:嶂,象屏障一樣的山峯形容山巒重疊

絳:大紅色

亭亭筆立:亭亭,聳起的樣子;筆立,筆直地挺立高高地聳起,筆直地挺立

雲蒸霞蔚:形容雲霞絢爛美麗 蒸,升騰;蔚,聚集

蒼莽: 曠遠迷茫,無邊無際的樣子,同“蒼茫”

莽莽蒼蒼: 草木蒼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整體感知】

閲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題1:篩選一句話概括作者遊三峽時的感受

題2:文章的行文線索是什麼?

題3: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並概括三峽景物的特點

明確(針對本文特點,應以思路為突破口)

行文線索:

空間: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時間:日出前━━日出後(八點二十,八點五十,十點)━━上午(十點半,十一點十五分)━━中午

思路:

一、總寫這一天遊歷三峽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駛的航線,按時間順序依次寫三峽壯美的景色

二、描繪瞿塘峽的雄奇 (2自然段) 特點: 象一道閘門

1、描寫黎明時瞿塘峽的畫面

2、描寫瞿塘峽口的奇險

3、描寫過了瞿塘峽後所見到的江流和兩岸景色

三、描寫巫峽的秀美(35自然段)特點: 象江上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

1、寫峽口風光,點出巫山十二峯的第一峯(3自然段)

2、關於美女峯的傳説(4自然段)

3、用種種比喻概括地描寫巫峯風景(5自然段)

四、描寫西陵峽的兇險和作者的感想 (69自然段) 特點: 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

1、過渡(6自然段)

2、交代三個著名的險灘,敍述關於屈原的傳説(7自然段)

3、寫輪船繞過泄灘,駛過青灘的情景,關於領航人的談話和感想(8自然段)

4、寫輪船駛過崆嶺灘的情景(9自然段)

提示:本文作為遊記散文,無論閲讀還是寫作都能給予我們豐富的滋養,特別是三峽三特點,每個特點寫作手法上各有側重,卻也因此而讓很多師生覺得繁瑣而無處下手,便膚淺地掠過經典的美文這個教學環節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從閲讀文本入手,理情段內層次,從而真正地理清思路,從而為文本研讀打下基礎

【文本研讀】

第一部分:

作者説:“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飛翔”用得恰當嗎?為什麼?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偉而瑰麗”,概括了三峽景緻的特點,下文的具體描寫,都是圍繞着這特點進行的這句話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方法,將視覺與聽覺溝通交融把長江三峽比喻為一支交響樂,非常恰當,因為作為本體的三峽與作為喻體的交響樂之間有共同之處:二者都激越雄壯,聲勢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奮通感表現作者的新奇

“飛翔”一詞用得恰當,一方面,它寫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勢,使人不禁想到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情畫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在航行中尋興奮、激動、神采飛揚的心情

這句話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偉而瑰麗”,概括了三峽景緻的特點,下文的具體描寫,都是圍繞着這特點進行的,這句話為全文打下了“雄偉而瑰麗”的基調

教師點撥:通感就是 指聽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的溝通交融“雄偉”“瑰麗”的三峽風光是人的視覺感受,而“交響樂”則是人的聽覺感受,這種感覺的轉移就是“通感”

第二部分:(劃出描繪瞿塘峽的語句,重點思考描寫景物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用一句話概括第二部分的內容)

在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可以總結提出以下幾點:

1、(1)景隨時異作者乘船過瞿塘峽是從“天已微明”到“早晨八點二十分”,景物也隨着“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而變幻着開始看到的只是“灰濛濛的輪廓”、“各處還是雲海茫茫”;往後看到的則是“色彩繽紛”、“一高峯亭亭筆立於紅霧之中”作者在寫景時,注意到了時間的交待

(2)步移景異這就是我們常説的“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乘船觀景,立足點雖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斷行進,立足點也就隨之而變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萬羣”就是講的船上觀景變幻無窮的特點作者對自己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號’停泊時”、“啟碇續行”、“瞿塘峽口”“瞿塘峽中”、“過了八里長的瞿塘峽”、“船越駛越近”等等

(3)同景換角這就是變換視覺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視角有時放眼望去寫遠景,如“遠遠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時收住視線寫近景,如“近處山巒”、“船越馳越近”,有時仰視描寫峽頂的藍天、白雲;有時俯視描寫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顧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兩個引用突出瞿塘峽口的特徵文章在寫到“船已進入瞿塘峽了”以後,首先概括介紹瞿塘峽口的特點:“瞿塘峽口為三峽最險處”然後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詩句和古時歌謠,讓讀者去想象瞿塘峽口的險要氣勢現在,對準峽口的灩澦堆巨礁雖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峽中依然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江面形成無數漩渦”這“依然”一詞告訴讀者瞿塘峽的險要氣勢依然如故

(5)主要採取繪形繪聲繪色的手法來狀寫瞿塘峽的雄偉奇觀,並引用詩諺為佐證

形:“懸崖絕壁”“中間一條狹長的江面”“江隨壁轉”

聲:“雷霆萬鈞”“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色:瞿塘峽口“藍天”“金色浮雲”“銀片樣發亮”的白雲、“紅霧”“絳紫色山峯”

這一段主要寫了瞿塘峽的山陡、江狹、水流急

這一段的描寫,先總括其雄奇,繼之引古詩古諺為佐證,後直接描寫,有古有今,古今對比,有虛有實,有聲有色,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裏行間

(6)在擬聲繪色地描寫基礎之上,恰當地抒發情感,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極了,……令人彷彿進入了神話境界”“我們來到這一片明朗的金黃色朝暉之中”“瞿塘峽像一道閘門”等就是點睛之筆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過比喻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2.用一句話概括第二部分的內容

明確: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

第三部分:(重點思考作者是怎樣把巫峽的特點表現出來的)

明確:(1)這一部分主要寫作者穿過巫峽時所見的俊秀景象

文章兩處寫到巫山十二峯作者着重寫了在巫峽口上的第一峯、充滿神奇色彩的傳説的美女峯和各具情態又變化無窮的羣峯

作者描繪神女峯,着重寫那“萬仞高峯之巔”的一聳立的細石,並介紹了它的有關傳説,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點”的介紹,緊接着,作者用巫峽和瞿塘峽作比較,突出巫峽“簡直像江上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這一特點,從“面”上描繪巫峽兩岸羣峯

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山勢左一彎,右一轉”,“兩岸山峯連綿不斷,山勢奇絕,巫山十二峯各有各的姿態”再用豐富的想象,貼切的比喻,具體描繪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羣峯特色文中用兩個“突然”寫出巫峽的迂迴曲折有人説:舟行巫峽,好像處處被大山擋住去路,但馳到跟前,峯迴路轉,前面又展現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號”過巫峽,所見羣山並非一覽無餘,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巖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綠茸茸的草板”在一條畫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賞這莽莽蒼蒼、浩浩蕩蕩長江上大自然的壯美

作品這一部分,主要寫了雲霧、陽光、兩岸的山巖、草坡、野草等,所有這些描繪,都體現出巫峽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雋秀婀娜”的峯巒,那與陽光交織“神妙莫測”的白雲,那“滾滾向上”“雲蒸霞蔚”的濃霧,那神奇秀麗的美峯,那墨色的山巖,那幽然的綠草,那紅豔豔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個崇山峻嶺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盤旋在萬山之上藍天之下的蒼鷹……這一切美景,都使讀者的心靈受到強烈的感染

(2)從寫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A.運用大量的比喻(讓學生自己畫出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

B.點面結合

C.按時間和航行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

第四部分:(研習重點:這一部分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西陵峽的兇惡?引用屈原、王昭君的傳説有什麼作用?作者在這一部分揭示了怎樣的哲理?)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明確:這部分寫的是船在險惡的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峽的特點是什麼?(要求用原句回答)

明確:“西陵峽比較寬闊、但是江流至此變得特別兇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這是總寫西陵峽特點

“最著名的三個險灘是:泄灘、青灘和崆嶺灘”下面是分述各灘的特點:

泄灘:“萬馬奔騰的江水,到這裏突然變成千萬個漩渦你會感到江水簡直是在旋轉不前”

青灘:“江面陡然下降,波濤洶湧,浪花四濺……江水像滾沸了一樣,到處是泡沫,到處是浪花”

崆嶺灘:“泄灘青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作者通過引用來寫出其兇險

3.作者除了這樣直接描摹西陵峽的自然景視以外,還用什麼方法來寫出西陵峽的兇險?

通過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峽流急和灘險如:“船一下像流星隨着怒濤衝去,一下又繞着險灘迂迴浮進”“‘江津號’劇烈地震動起來”“‘江津號’用盡全副精力,戰抖着、震顫着前進”“船已像箭一樣迅速飛下”“看起來這青灘的聲勢十分嚇人,”“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4.這部分着重介紹了“秭歸”和“香溪”兩個縣城,並引用有關屈原的傳説和杜甫的詩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1)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把讀者帶進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訴人們,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長江養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3)使行文更富於起伏變化

5.關於第八段結尾“人們只要從洶湧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一句所藴含的生活哲理的處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學生注意

(2)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風浪並不可怕,要勇於在風浪中鍛鍊自己,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綜合探究】

1、作者説,他“象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雄偉”表現在哪些方面,“瑰麗”又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寫山勢、寫水勢、寫激流、寫險灘,都突出了“雄偉”二字,寫雲霞、寫濃霧、寫野草、寫傳説,皆緊扣“瑰麗”一詞,創造出奇美的意境

2.主題

課文以“江津號”的航程為順序,記敍了作者航行過三峽時的見聞感受,描寫了三峽氣象萬千的瑰奇景象,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深情摯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敍,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險灘中破浪前進的哲理

3.寫作特點分析

1、詩情、畫意、哲理完美統一:

作品是遊記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真摯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詩一般火勢的激情他用滿含情感的語句,摹山狀水,繪雲畫霧,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條逼真的山水畫廊,而在寫景抒情的過程中,又藴含着豐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偉大的,而人更偉大我們如果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會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號”在滾滾的江水之上,巍巍羣山之中,破浪前進,百折不回,長江是險惡的,但人類能夠戰而勝之,這不正是人類的偉大力量的明證麼?

課文的第8自然段結尾,作者又用點睛之筆,揭示了革命就要衝破險阻,百折不撓的哲理

2、聯想豐富自然,充滿浪漫氣息:

作品在寫景過程中,信手拈來的引用了古詩、古謠、歷史故事以及神話傳説,聯想自然,毫無生硬之感,可謂如行雲流水,瀟灑自然這樣寫不僅使文章內容豐富,知識性強,而且對錶達主題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氣息,給讀者以廣泛的審美空間

3、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寫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豐富而有變化,貼切形象,生動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陽光,象橫着一條金帶”,有暗喻“我們簡直不象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處之多,手法隨機變幻,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2)擬人:“那個筆直的山峯,就站在巫峽口上”,“江流剛奔出巫峽,還沒來得及喘息”等句子,運用擬人,使作品生動形象,渲染氣氛,引發聯想,耐人尋味

(3)通感:通感是兩種感覺的溝通,以視覺寫聽覺,以聽覺寫味覺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能更深刻細緻地表現作者的主觀感受,引起讀者更多聯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藝術感染力

“我象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是比喻、擬物、也是通感,把視覺形象三峽江流,寫成聽覺音響交響樂,而又用視覺詞語“雄偉”“瑰麗”修飾聽覺音樂交響樂,給人以豐富的聯想餘地“綠茸茸的草阪,象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也同樣是視聽的溝通

4、語言優美精煉,生動形象

5、引用有關的傳説、民謠和古詩

4.歸納遊記散文的寫法:

(1)善於抓住事物的特徵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熟悉被記敍和描寫的事物,還要準備大量的有關材料

(2)描寫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點和視察角度

(3)文章結構安排一般以遊程或時間為序

(4)根據表達需要安排詳略,可用“廣角鏡”描繪場面,也可用“長焦鏡”展示“特寫”,有遠有近,有面有點,使文章錯落有致

(5)選取準確、鮮明的語言,善用各種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徵,使讀者也如身臨其境

(6)傳説、民謠和古詩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豐富了讀者的知識,把讀者帶進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給讀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實,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更充滿詩情畫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時使行文更富於起伏變化

【學習檢測】

完全解讀第14頁

教學反思:該文的思路很清晰,但每部分內容比較多,而且寫景方法不同,這又是散文,遊記散文的重點,所以沒有匆匆讀過,而是就文章做了細緻的研讀,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遊記散文的寫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