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學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5.03K

人際交往中會衍生出很多種關係,這些關係之間有某種聯繫,這就是人際關係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人際關係學是什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際關係學是什麼

1.什麼是人際關係學

人際關係學是指人際關係與其他事物一樣,有其獨特的性質、方式和規律。把人際關係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人際關係的性質、表現形式、作用等作為研究對象所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換句話説,人際關係學是一門研究人際關係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並以此規律指導人們實踐,優化人際關係的科學。

人際關係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性的社會科學。人際關係學屬於社會科學,它與許多相關學科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關係學、倫理學、公共關係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大眾傳播學等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2.人際關係學的學科性質

瞭解人際關係學的學科性質,有利於我們對人際關係學這門學科的正確定位,有利於我們準確有效地開展人際關係學的學科研究。

(一)人際關係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從目前被人們公認的三大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分類來看,人際關係學應屬於社會科學。人際關係學是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的社會科學。社會由人組成,人是社會的人。人們在社會中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從事生產勞動、學習、工作和生活,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必然與他人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繫。通過對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性質、特點、規律等的研究、探討和分析,進一步瞭解社會。

(二)人際關係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人際關係作為人類關注的主題,雖然在人類社會早期就已有不少學者寫下了許多精闢的論著,但當時並沒有把它看做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展全面、系統地研究。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期,美國心理學家梅奧等學者通過“霍桑實驗”的研究,提出了人際關係學説,並把它正式作為一門科學開始了專門研究。從那時起至今不過80多年的歷史,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相對成熟的學科相比,人際關係學尚屬新興學科。無論是從人際關係的理論體系,還是從研究範圍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拓展。人際關係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雖具有獨自的特點,但由於其涉及面的寬泛,它與眾多的學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例如人際關係與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行為學、管理學、公共關係學、傳播學等等,都有某種關聯。人際關係學在研究過程中綜合了許多學科的有關知識,突現了它的綜合性。因此,我們説人際關係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三)人際關係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

人際關係學是通過研究人際關係的客觀規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問題,分析原因,歸納和提出協調人際關係的原則、方法。人際關係的原理、原則、發展規律、人際交往的心理、人際關係協調技法等等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然後又用來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人際關係學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出來的,反過來,又對社會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相對於基礎理論學科而言,人際關係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

3.人際關係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所屬範疇以及探索的領域。人際關係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具有其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的範圍和特徵。人際關係學不同於社會關係學、公共關係學。社會關係學主要研究人類社會交往中的一切關係的總和,涉及世間的一切社會關係。公共關係學主要研究組織與相關公眾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學則側重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人際關係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其發展規律。人際關係學側重研究人際關係的主要理論;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人際關係的結構與功能;人際關係的類型;影響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協調人際關係的原則;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技法;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基本人際關係的協調技法;特殊人際關係的交往技法等。

人際關係學的研究對象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際關係的主要理論

主要包括:馬克思的社會交往理論;人羣關係和人際需要理論;角色、戲劇和交換理論;相互作用和認識平衡理論等。

(二)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

人際關係是伴隨着人類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髮展的。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際關係。這就是説,人際關係的產生和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人際交往是人類的本能,人際關係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人類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創建並享有物質文明,也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創建並享受精神文明,人類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作為人際的交往關係,人際關係早就存在,而作為一門學科的人際關係學卻是一門現代新興學科。這正如植物學產生之前,植物早就存在,天文學產生之前宇宙早就存在一樣。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對人際關係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外學者對人際關係都有一些論述,但真正作為一門學科進行專門研究的卻是20世紀20年代後期由西方學者開始的。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梅奧等人通過8年的“霍桑實驗”,於1933年出版了《工業文明中的人性問題》一書,在書中首次提出了人際關係學説。梅奧根據實驗結果發現並總結了人際關係學的主要論點:提高生產率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發展起來的人際關係,而不只是待遇和工作環境。生產率不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受社會的心理的因素的影響。對人際關係產生、發展的歷史研究以及對形成人際關係的條件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際關係對人類的影響,有助於我們探尋人際關係的客觀規律,瞭解和預測人際關係的發展趨勢。

(三)人際關係的結構與功能

人際關係不僅有自身獨特的結構,也有其在運動過程中顯示出來的作用和影響。人際關係功能的發揮受人際關係結構的影響。要發揮人際關係的積極功能就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結構。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人際關係的構成要素:構成人際關係的顯性要素、隱性要素;人際關係的功能,如促進個體社會化、交流情感、有利於自我完善、有益於身心健康、優化社會環境、強化整體效應等。

(四)人際關係的類型

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或依據不同的標準來分析人際關係時,可將人際關係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按內容劃分,有經濟關係、政治關係、道德關係、法律關係、宗教關係等。按紐帶劃分,有血緣關係、地緣關係、業緣關係、趣緣關係等。按其他形式劃分,有不同性質的關係、不同特徵的關係、不同傾向的關係、不同程度的關係等。我們對不同類型的人際關係應有深入的瞭解。

(五)影響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

人際關係的建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我們要研究和探討人際關係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其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如何,通過深入分析,依據不同情況創造和改善條件,使其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具體的研究內容有:影響人際關係的內在因素分析,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作為交往主體自身的社會因素等。影響人際關係的外在因素,如自然環境因素、空間距離因素、習俗禮儀因素、道德規範因素、價值觀念因素、法律法規因素、社會羣體因素等。

(六)協調人際關係的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善結良緣、善交良友,能與領導、同事、同學、親友和睦相處。而有的人卻拒人於千里之外,與人關係淡漠、孤獨疏遠,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究其原因,除了個體性格、氣質差異外,沒有把握人際關係的協調原則,沒有掌握人際關係的交往技法也是重要原因。協調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主要有:平等原則、誠信原則、禮貌原則、互利原則、人道原則、擇善原則、適度原則、相容原則、積極原則、理解原則、自律原則等。除了把握人際交往的原則外,還應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七)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技法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猜疑心理、孤僻心理、報復心理等。這些心理障礙會阻礙我們與他人正常的交往。對這些心理障礙如何消除與調適,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八)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協調人際關係的技法

從實踐的角度,我們要研究協調人際關係的各種技法,主要包括:完善主體、影響客體的技法;基本人際關係的調適技法;特殊人際關係的交往技法等。

(九)人際關係的研究方法和評估方法

人際關係學屬於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適用於人際關係學的研究,如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社會測量法、統計法等。人際關係評估方法主要有:社會測量法、參照測量法、人物測定法、自然觀察評估法、心理測評法等。

  相親中的人際關係學

隨着相親這件事進入低齡化,越來越多的朋友們開始在相親的道路上修煉真身、打怪升級。相親也從我們曾經認為的履行父母之命,開始進入到個人主觀行為和技術性操作當中。

在此過程中,能夠走入戀愛關係或最終成為婚姻對象,固然可喜可賀。但就算得不到這些高段位的結果,通過相親能夠鍛鍊自己的情商,提升交際的能力,獲得的人生收益也頗為珍貴。

你好,初次見面

有個詞語叫“一見鍾情”。出自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鍾情,故賤妾有感於心。”而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克·波茲曼在大作《娛樂致死》的核心論調就是容貌重要,形象更重要,每天我們都應該整裝待發,時刻準備着遇到心儀的人或事。

很多朋友説,我不相信一見鍾情。其實,是否鍾情,不好定論。但是一見之下,是否有繼續交談或者再次見面的慾望,卻是有答案的。

這裏,涉及到人際關係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叫做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着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產生較強的影響,並且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

所以,應該非常重視彼此的第一次見面。當我們第一次與相親對象見面時,男女都做一些相關準備,將對未來關係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礎。

普遍來説,見面之前,一般會先通過電話或微信等約定好見面地點和時間。這個時候,對於男性來説,可以做的包括:提前去到要見面的餐廳或咖啡廳,找到合適的座位,事先研究好菜單等。

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男性,對初次見面這件事很草率。一些女性朋友在相親後,投訴過一些讓人一聽就不想去的約見地方,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某某快餐店、某某體育中心、某某電腦城或者直接壓大馬路……

其實在生活中,既有細心周到,提前準備的男生,也有隨意為之,任性草率的情況。事實上,提前做些簡單準備,並不是僅僅是紳士的體現,更重要的是能體現一個人是否能夠關注對方,為對方考慮,讓對方感到舒服。具備這樣的思維,就願意放下身段,為見面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而對於女方來説,得體的打扮是很重要的。初次見面,並不適合太隆重或者太濃的粧容。婉約、淡粧,略休閒,則既能體現對對方的尊重,也能給到大方可人的印象,另外,不要遲到太多,因為“真正的`公主”,不會不懂基本的禮貌。

“不學禮,無以立”。初次見面,尊重對方,關注對方,做一定的提前準備,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應該爭取達到的效果。

然後,打破厚實冰層

緊接着,會迎來彼此的第一個照面。這個環節,眼神的對視並不重要,畢竟大家都不是電影裏的男神和女神,想靠一個眼神就電倒對方,這樣的劇情在生活中不太會出現。

筆者曾有一個非常磁石的閨蜜小B,反饋過這樣一段事實:我們剛一坐下,他就開始問問題:你做什麼工作呀?你家裏有幾口人?你對對象有些什麼要求?……

更有甚者,可以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問:你打算什麼時候生小孩?生幾個?……接着,大家竟然會陷入到要生幾個的爭論當中……

是不是覺得上述這樣的對話很可怕?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安全範圍是人際關係中的另外一個要點。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根據交往雙方的人際關係以及所處情境,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距離,即: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每種距離則與彼此的關係相稱。

顯而易見,相親裏初次見面的彼此,尚且屬於公共距離和社交距離之中,但是有過上述對話的朋友,則是自以為是的進入到對方的私人距離和親密距離當中,故而讓人感到不適。

如果想要在相親的會面中有一個愉快的經歷,那麼就需要做好破冰環節。破冰是指打破人際交往間懷疑、猜忌、疏遠的藩籬,就像打破嚴冬厚厚的冰層。好的破冰,不僅對團建有用,對相親也很有用。

比較好用的破冰方式是:主動的介紹自己,自我坦露,通過介紹自己,度過對方的安全防線。自我袒露是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狀態和感受,不要總是問詢對方 “你做什麼呢?”而是多陳述“我做了什麼……”。通過釋放信息,得到對方的信任,才能有助於彼此進入互動的聊天當中。

所以,即使彼此都抱着相親這麼明確的目的而來,也不要表現的那麼急不可耐。而是要學會以交朋友的態度,通過有效的破冰,挑起進一步溝通的興趣。

最後,開始聊和撩

破冰完成就應該好好的聊天。不要小看聊天,因為聊天在現如今的社會,是人際交往重要載體。

聊天的實際作用是溝通。儘管從人類進化的歷史來看,男性通常有獵人屬性,喜歡隱藏自己,但是談情畢竟不是捕獵,聊天的目的就是要讓彼此互相瞭解,所以要多談自己。可以沿着剛才破冰的路徑,繼續釋放多一點關於自己的信息。

另外,林語堂先生認為幽默“是一種人生觀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又説“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所以,在聊天的過程中除了加入自己的狀態、感受等,如能通過心智的積累,訓練出一定的幽默感,效果會更好。

正所謂會聊才會撩。在彼此能夠愉快的聊天互動之後,有好感的可以繼續進入撩的階段。撩這個階段,在人際溝通中,屬於比溝通更高的層次,就是獲取認可。

要注意不要越過目前的關係,進行不恰當的挑逗、開玩笑,在語言上傳遞出過分的情感。這些都是屬於減分項,會讓對方覺得彆扭。因為情感過度,也是一種交淺言深。

而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美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那句“how dare you judge me?”——即很容易拋出自己的觀點,給對方一個評價。

這在人際交往中屬於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即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生活規則,用自己的認知經驗來丈量別人的辦事準則,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

在不同的情景中,用不同的方式撩,也需要通過實操來提升能力。之前曾有朋友在知識節目《小咖説》的現場,通過與演講嘉賓的互動,在對話的過程中,獲得了嘉賓的認可,進而發展出了更進一層的親密關係。這就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中獲得對方認可和會撩的表現。

避開上面的雷區,在聊的基礎上分寸恰當的撩,就能進一步的認知彼此的價值觀是否匹配。當然,在有了好感和真正得到認同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可能會迎來對方的觀望態度,也可能會有快速的關係推進。需要把握機會,有一定的耐心,直到確認彼此的態度。

如果,對於絕大多數未婚的單身男女來説,相親是一件不能避免的事,那麼就enjoy它吧。隱含的這些人際關係學,也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