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教案

來源:文萃谷 1.22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教案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鑑賞教學的開篇,對後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有什麼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培養審美的眼睛,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人生髮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本課教學難點:主要是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或方法。

  三、教學方法

講解法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收藏了許多舉世聞名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它的微笑被後世人稱這神祕的微笑,有誰知道這幅作品的名字?它被收藏在哪?(學生回答:《蒙娜麗莎》盧浮宮)有沒有同學去過?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盧浮宮(播放視頻《盧浮宮之旅》)。

當我們看到各類美術作品時,大家可能會疑惑,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畫的什麼內容,為什麼要這樣去表現?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這其實就涉及到美術鑑賞的問題,因為提問正是鑑賞的開始。

同學們自讀課本第2到6頁,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是美術鑑賞?如何進行美術鑑賞?

2、美術作品的門類有哪些?

3、美術鑑賞的意義與價值?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天安門廣場》《黃山日出》

提問:面對這些景觀有何感受?

學生回答:壯觀、崇高、神聖

教師總結:兩種不同的美:一種是自然景觀;一種是人文景觀。

培養審美的眼睛有兩個途徑:一是欣賞大自然;如:黃山、九寨溝瀑布等。

二是欣賞第二自然——由人創造的`藝術品。如:天安門周圍的建築、藝術家的作品等。

2.話題1:什麼是美術鑑賞?怎樣進行美術鑑賞?

出示張萱《搗練圖》和米勒《拾穗》,思考:兩幅作品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並思考。

提示: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主題內容

年代

材料

歷史背景

作者創作意圖

學生回答:相同點:都是一勞動婦女為題材

不同點:前者:貴族婦女平和優雅的美中國畫

後者:貧窮婦女讓人產生同情油畫

提問:為什麼同題材的作品而給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師總結:《搗練圖》的作者張萱處於盛唐,他是唐玄宗時期的宮廷畫師,“練”是一種絲織品,剛織成時質地堅硬,必須經過沸煮,日曬漂白,再用杵搗,最後才能使絲綢變得柔軟潔白,畫中分成三組,搗練、理線、熨燙,還有一個年少的女孩淘氣的從布底下竄來竄去,可見當時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沒有血腥的戰爭和激烈的社會矛盾,因此畫面平和優雅。《拾穗》是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所畫,畫中3個貧窮的農婦正在撿拾麥田裏散落的麥穗,因為當時法國正處貧富差距加大,階級矛盾尖鋭的時期,米勒本身出生在農村家庭,從小在農田裏長大,這也決定了他以後的審美取向,歌頌勞動者質樸、勤勞的美德,永遠散發着泥土的氣息。

以上對兩幅作品的分析實際上就是美術鑑賞的全過程。我們在欣賞作品和針對作品思考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其實就已經進行了美術鑑賞。

總結出美術鑑賞的概念:美術鑑賞就是運用我們的感知、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感受。

怎樣去鑑賞?具體地説,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術作品的作者、創作年代、材料、語言形式和表達內容、以及作品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等等。

3.話題2:美術作品的門類有哪些?

請學生們從課本中找出答案並大聲朗讀出來,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們更深入瞭解。

教師總結:

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為:

繪畫、雕塑、建築、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等六大類。

繪畫按材料和功能:油畫、中國畫、水粉畫、水彩畫、版畫、年畫、壁畫等等。

雕塑按空間:圓雕、浮雕。

設計按內容和材料: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傢俱設計、網頁設計等。

出示郎世寧《白駿圖》徐悲鴻《奔馬圖》和韓美林《奔馬》進行比較分析,談談這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麼不同?

按形式語言上劃分為:具象藝術意象藝術抽象藝術

4.話題3:美術鑑賞對我的人生真的那麼重要嗎?(美術鑑賞的意義與價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簡單的生存層面,它們都離不開美術,自然也離不開美術鑑賞。

我們來看一下美術作品帶來的價值與功能。

美術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着自己的社會角色。它的價值與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

認識功能:

通過美術作品的內容或形式,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觀念等。如張萱《搗練圖》

教育功能:

美術作品的內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響,以培養人們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以及自我的態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審美功能:培養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國》吳冠中

(三)課堂作業:

從本書中選取一件你最喜歡的美術作品,進行鑑賞並填寫鑑賞報告單。

鑑賞報告單

作品

年代

門類(材料)

形式語言

時代背景

表達內容

(四)教學總結:

藝術來源於生活。培養審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觀察生活中的藝術。這節課,我們為培養一雙審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另外,還請同學們注意,要能欣賞千奇百怪的現代藝術,還必須樹立全新的藝術觀念,在此基礎上,平時多看多分析,定會使審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學後記:

本課是美術鑑賞的第一課,學生們對美術鑑賞課比較陌生,首先對於新課程改革要做一個介紹,並簡要介紹《美術鑑賞》這本教材。這節課,教師講解比較多,我結合多媒體出示圖片,同學們都比較感興趣,然而,有些班級的學生仍膽子較小,不敢回答,有些班級的學生比較積極,並踴躍回答問題。我發現,教師的引導相當重要,當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開口,直到引導出他們説出答案。這一節課,我出示了一道課堂作業,主要是檢驗學生們對於鑑賞知識瞭解多少,因此,在講解知識點時,儘量將這些專業術語講得淺顯易懂,這對於以後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上完一堂後,我感覺課堂上要多多師生互動,儘量讓學生踴躍去回答,才能激發他們發揮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