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的意義與價值

來源:文萃谷 1.17W

篇一:同課異構的意義與價值

同課異構的意義與價值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更具開放性,“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鑽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同課異構,不僅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迥異的風格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並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有利於教師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式,形成教學風格,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同課異構”的意義

1、從行動研究方法的角度來看,有學者認為“同課異構”是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別由不同教師執教統一課題,讓每一位教師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的機會,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產生有益的互促共進作用。通過這種教研,可以發現哪種教學結構更有效,更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並可以在上一次教學的基礎上,考量一些對聽課教師深有感觸的地方及其效果,細究其深層的教育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處,然後對這細節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更完善。

2、從“同課異構”的意義來看,專家認為:同課異構是不同的教師個體或羣體就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實的教學條件,立足於教師自身的特點和教學經驗,遵循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在同伴的幫助之下,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並付諸實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優化課堂教學,使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對教學規律的把握經歷一個不斷的、螺旋式上升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認知優化與重組的建構過程。

3、從詞義分析的角度來看,有專家認為,“同課異構”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相同,都忠實於文本;“異”既指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方法,又指教師在“同”的前提下,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選取一定的角度構建教學過程。但無論選取哪個角度,採用何種方法,教學目標都應是殊途同歸的,就是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去正確解讀文本,最終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同課異構中,“同課”是基礎,“異構”是發展。“構”是核心,是靈魂;“異”則強調變化和發展。同課異構的課堂面對的學生羣體其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大致相同,要尊重的教學規律是相同的。“異構”概括起來説,包括文本解讀上的異、教學資源重組和利用上的異、教學設計與構思上的異、教學方法上的異、教學風格上的異等。

二、同課異構的價值

1、從課堂教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有學者認為:第一,“同課異構”把課堂作為教學研究的實驗室,有利於克服個性化課堂存在的弊端,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參照和比較,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地提高教研教學效果。第二,“同課異構”有效地促進參與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終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三,同課異構展現的教師不同的教學呈現方式,以及對教材的不同處理等,可以檢驗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不同的教學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層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昇華中也促進教師持續性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2、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同課異構”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課異構”實現了教師間的“合力效應”,促成教師間的知識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課異構中會不斷地發現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智慧在不斷的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師專業成長最快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尋找最近發展區的資源,尤其是與優秀教師合作備課、聽課、評課,同伴的一個提示、幾點建議,都會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習慣以至教學品質和境界儘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劑”的作用。總之,同課異構促使教研迴歸到課堂教學、迴歸到教師生活中,凸顯學生的生活,彰顯教師的才情。學思研教合而為一,不斷構創一種“和合共贏”的教研文化。“同課異構”有利於促進參與者教學水平的提高。它由單一封閉的個人研究模式轉向多維互動的羣體研究模式的方式。這種對教學活動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參與者在觀點的交鋒、思維的碰撞中,取長補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3、從學生層面來看,同課異構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同課異構也是一種由以教材教法為中心的文本教研轉向以師生共同發展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終極目標之一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知情意行,生成學習活力,釋放學習潛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同課異構尊重不同教師之間的個體教學差異。藉助同課異構,教師不同的教學個性、教學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學活動的不可預知性特點等因素所導致的教學差異得以更好地體現,這不僅反映出不同教師根據各自理解做出的具體教學行為的差異,更體現出對教師差異的尊重,鼓勵每位教師基於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環境差異產生不同的構想,開展不斷變化而又充滿智慧的教學實踐。彰顯教師作為社會人的價值。同課異構活動對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尊重最終成就了教師不同程度的專業發展,彰顯了教師作為社會人的價值,是人本主義思想的切實體現。促進教師的非理性因素和精神發展。最後,能更有效地實踐校本研究。

總之,重視同課異構的教學研究,對有效紮實推進新課改,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價值。

篇二:同課異構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試圖假借“同課異構”這種特殊形式,加強全體教師對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媒體使用等方面的關注程度,為深入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儲備思想認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動目的

“同課異構”就是相同學科的老師,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節內容,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建構出不同意義的教學設計,呈現出不同教學風格的課堂,賦予靜態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探索和開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推動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在同課異構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同時形成對教材、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等獨立和創造性的見解。提高課堂效率,為減負增效奠定堅實的基礎。“同課異構”力求能體現教師個性和風格。

三、活動形式

同課異構。即:內容相同,教法相異;相同的舞台,別樣的精彩。 四、活動時間:4月

五、參與學科:語文、數學、英語3個學科 六、參加範圍:全體教師 七、活動程序:

1. 設計教案。

參與教師根據提供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構思,並於規定時間將教學設計上交教導室(注:教學設計含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流程,教學流程的主要環節説明設計意圖)。要求五六年級上課老師參照雙峯的“先學後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備課、上課,構建學習小組,授課體現精講精練。

2、教學觀摩。

由三位老師執教同一篇課文,要求聽課老師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並寫好評課記錄。

3、教學研討。

聽課後,組織老師們討論教學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

4、教學總結

通過觀摩了三位老師的課例後,把自己的認識、收穫寫下來,可以是設計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學環節,甚至是教學過程中的某一處小技巧等等。將這些感受和收穫總結成文,便成了一篇一篇的教研論文。 八、機構設置

1、成立組織領導小組 組長:伍斌

副組長:姚亮 舒健康 組員:李果 鄒莎 2、組織實施

教務處牽頭,語數各教研組負責落實。 九、活動安排

篇三:“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正所謂教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聽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別是觀摩別人同內容的課和聽了同行的評議之後,會對課本有更深的理解,把這種感受和理解記錄下來,對別人對自己都會有所啟發。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體會:

一、 拓寬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並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一些緘默的知識和情境性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二、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台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都是孤立地、分別展開的,在每個學校都很難做到集體備課,這種長期的“孤立”和“隔離”也給教師的成長和共同進步設置了很大的障礙。通過這次的教研和評課活動,教研組內形成了濃厚的研討合作氛圍,我們就每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打開自己的心扉,發表自己對聽課後的感受和看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樂意把自己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供其他教師觀摩和分享,同時也為新教師表達和檢驗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在集體評議討論時,我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討論中,我們的思想發生了碰撞,我們討論得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一些平時上課時不太注意的問題也被發現了。比如:教師提問時對問題的設計要明確,否則學生的回答就不會朝着教師預設的方向去;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幻燈片的數量不能過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畫面漂亮,這樣反而會分散了學生對重點內容和主題內容的注意力等。

三、 相互對比,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動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教法,分別為授課式教學和導學式教學,授課方法無所謂好壞,一節課結束後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維的課程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來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後改進和完善的設想。在採用傳統的授課方式上課時,大家一致認為教師不應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解讀;而應該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建構自己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內容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四、 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課異構,對於聽課者來説,通過就同一內容開課,所以更有可比性,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話題,對問題的探討也更加深入,通過同課異構活動,可以具體探討某一類教材的教學方法,相互學習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在互相的聽課中,可以參照別的老師的長處,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與研討中,我也發現了自身知識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別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即使在聽課和評課時,也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地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大家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我認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