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讀書筆記(精選32篇)

來源:文萃谷 3.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步履不停》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精選32篇)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

步履不停,愛永遠都在。

是枝裕和筆下的親情總是如此細膩,觸動心扉。從 如父如子 到 步履不停 總有那麼幾個瞬間令我淚目。

全書以良多一家與姐姐一家回老家參加大哥的葬禮與父母相聚為主線,短短一天半的時間卻濃縮了這家人的一生,回憶穿插其中,從小時候的調皮到大哥為了救別人而犧牲到母親父親的.對大哥的思念到父親母親逐漸老去……留下良多一直在悔恨當初沒有來得及陪父親看球賽,沒有開車載着母親兜風,沒有在母親倒下前回家陪陪她……步履不停,時間走的太快,總有一些話來不及説,一些事來不及做。

文中良多嫌棄母親嘮叨,父親刻薄,厭惡父母之間不斷的爭吵以及一家人總是試探着説話,嫉妒父母對逝去大哥的過分偏袒與懷念,聚會中,總想着要逃離這個氛圍,趕快結束回家。但是,父母依然是愛這個小兒子,只是彼此之間好像沒找到正確交流的方式。當良多和父親一起在踩在沙灘上開玩笑的時候,當母親為良多準備睡衣的時候,當母親不捨的望着遠去的汽車久久不曾離去的時候,當母親來電催促良多去看牙的時候……步履不停,父母的愛一直都在。

突然想起一句話,當我們慢慢成長變得成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包容父母的無知與過錯,耐心為他們解答一切疑問,不要等失去了之後,再悔恨曾經的自己什麼也沒做過……

步履不停,時間走的很快,但是愛永遠都在。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

午後陽光和煦温暖,坐在圖書館窗邊的我靜靜的合上了《步履不停》。早已看過這個電影,也曾經被它感動過。而如今看完是枝裕和寫的書,又有了一種不一樣的心情。

書中寫到了有電影中沒有的回憶,敍事依舊是淡淡的。透過那些平淡的語言,在那些瑣碎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的情感也生動的體現了出來。就是在這些瑣碎的生活中,時光悄悄的流逝,不留痕跡的改變了很多東西的樣貌,即使看到的百日紅依舊那麼鮮豔。如今感覺到父母的老去,那種無力改變的挫敗感無法抑制。

就是在這個寒假前夕,我照常父親打電話讓他去車站接我,他一口答應了。臨近回家那天,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只説讓我下火車後來二院一趟,父親生病了。我心裏無比忐忑,不知道到底是情況。終於到了醫院,病房在住院區十二樓,一羣人在電梯門口圍着,有的手裏提着飯,有的拿着CT片子。醫院的走廊燥熱散發着消毒水的味道,可能是晚上陪護睡不好,一些人的`臉色暗黃眼神也有些許呆滯麻木了。我拖着大包小箱的行李站在人羣中間有些醒目,但臉上的神情已經和他們一樣了。我是一個特別害怕進醫院的人,一種説不出緣由的懼怕。

電梯上鮮紅的數字緩慢的變化着,從來沒有等過這麼長時間的的電梯。時間彷彿漫長地過了一個世紀,終於到十二樓。我走到病房外面,透過門中的玻璃看見父親在牀上躺着睡覺,媽媽在一旁忙碌。推門進去,我問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她説前幾天父親在工作中突然感到不適,到醫院後需要手術,沒什麼大事。雖然母親嘴上説的輕鬆,但我看到她疲憊的臉還有牀上躺着的父親,心裏沉重的像壓了千斤的石頭。

印象中的父親總是生龍活虎,在外獨當一面,在家像是個不可一世的君主。心裏一直對這樣的父親嗤之以鼻,也時常奮起反抗和他吵架頂嘴。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變的脾氣和順,有什麼事也開始和我商量。時間就這樣改變一個人,我忽略了他頭上漸漸密集的白髮,忽略了他日漸消減的脾氣,忽略了他日漸不支的身體,不停地往前走。

我們總是忽略那些平淡生活中的瑣事,嫌棄父母的行為對產生煩擾。隨口應承父母的許多諾言,沒有實現幾個。而他們或許已經等不及了,讓我們此後再也沒有實現的機會了。人生總有一點來不及,產生許多無法挽回的悔恨,從此有些遺憾便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步履不停》中良多沒有讓母親坐上他的車,沒有和父親一起去看足球,關於黑山姬的話題也無人談起。

電影中的結尾是良多帶着家人在母親忌日那天去掃墓,恍然如母親那天和他一起去給死去的哥哥掃墓一樣,而後良多一家人掃完墓便離去,背影漸行漸遠,腳下的腳步不會停歇。這樣一個戛然而止的結尾,讓我潸然淚下。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是我們捨得的,還是不得的,都將離我們遠去,而我們也會繼續前進步履不停。

行行復行行,失去的沒有必要在原地介懷了,繼續前進珍惜身邊的美好吧!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3

當我拿到《步履不停》這本書的時候,順手翻了一會就放下了,因為我覺得書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矛盾及其衝突的對話,甚至也沒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愛情,他就是那麼平常的一本書。

可是當我慢慢的慢慢的靜下心來,才發現我錯了。平靜如水的是生活,暗裏洶湧的更是生活,不是嗎?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日本橫山一家的故事,久違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團聚所發生的一切。這裏的一切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結婚、工作、離家、團聚、分別。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平凡、簡單、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長,兒孫繞下,父母年邁,子女成長,親人離去。、這就像一個母親在不緊不慢的訴説着生活的瑣碎事情,更像一個孩子在歲月的長河慢慢的的成長。

“母親是一個不會把東西丟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櫃裏面總是塞滿了買完東西后的紙袋”,這多麼像我們老一輩的.父母,飽受過物質的匱乏,經歷過穿腸過肚的飢餓,也觸目驚心的目睹過戰爭的殘忍,於是養成了囤積東西的習慣,就像冰箱裏“竟然有前年過年時候的魚板”。他們用囤積的方式抗議着過去艱難的歲月。就是我的媽媽,經常在冰箱裏塞滿了東西,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饅頭,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隻雞,又一次竟然還有去年的牛肉,儘管我用盡各種辦法告訴他這是多麼的沒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費,可是卻始終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所以我總是偷偷的偷偷的扔東西,只有這樣記憶不斷衰退的他們才不會記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東西。

我用我們年輕人的家生活習慣強制要求這樣他們,更確切的説我用這種對他們殘忍的方式拒絕着過去生活的艱辛和貧窮,也用這種方式不斷地隔離和疏遠着他們,不斷地想要逃離,離家更遠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別處一樣了,就像良多一樣,也不斷地逃離掙脱家庭的束縛,所謂的束縛來為自己開脱,來為自己長久的離家編造冠冕堂皇的藉口,因為我們即使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夠像父母理解我們那般去理解他們,我們也不能夠像他們關心我們那般去關心他們,我們不停地逃離不停的逃離,良多甚至於在每年的一次團聚都不願意發自內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親去世,直到母親腦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裝呼吸機的方式來延續母親的生命,尤其是説在延續母親的生命還不如是説在為自己救贖,用這種殘忍的方式。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子女真實的寫照嗎?

父親去世後,母親和他去掃墓,母親説“有一隻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車一樣,一直在他身邊不願離開,會不會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淚下,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着熱淚的眼睛,這種孤單和無邊的落寞就會如影隨從,直至一生。大抵每一個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後也會在不久離開人世就是這個原因吧?

父輩的愛情沒有我們年輕人的花前月下也沒有我們海誓山盟,可是就這樣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離開蒼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離開帶走了另一半的靈魂,餘下的都是推磨時光,他們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約定,卻經歷了患難的真情。

仔細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麼多的來不及,來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詩:

我知道家在北邊

但不知道北邊在哪兒

這時多想那個指北針

把我一下帶回家

家,永遠的港灣,父母在家就在,那麼就要要放浪形骸於紛雜事務當中,聽聽媽媽的電話,儘管那是她嘮叨了無數次的事情,等等父親的腳步,儘管那是她不願意承認的事實,等等父母的節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4

看似很平淡如白開水一般寡淡的作品,卻很吸引人。從一開始的繼子在學校拒絕給死去的兔子寫信開始,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是父母心中所期盼的樣子……

大哥是家裏的長子,在父母眼中是能夠像父親一樣成為醫生的人,因為下水救人失去了生命,從此埋葬在能夠眺望海的地方,終年與濤聲作伴。記得最後一次與父親散步時,父親想努力跟上純史的腳步,又不想被兒子看出來自己很吃力,第一天回到家時,看到父母洗手間安裝了扶手,錚亮的光刺痛了我的雙眼,父親把自己摔倒歸結為因為母親把洗手間弄得很滑。母親時常叮囑我一定要記得看牙,都被忽略了……妻子雖然很不想應付這樣的婆媳關係,卻很會討母親開心,誇讚母親的插畫好看,一起研究炸天婦羅,臨走前握住母親的手,走後卻長舒一口氣。

直到父親的`突然離開,摸着父親的下巴,才想起來年少時躺在父親懷裏的樣子,直到母親去世,才想起看牙。

每一個場景都容易想起小時候,書裏説對於童年的家,是一大片的玉米地,而我童年的家是一大片的稻田和竹林,對面是盤山的公路,門口是夏天會漲水的小溪,春天是梨花開,盛夏的蛙聲一片,秋天是滿地撿果實,冬天是圍在爐子邊烤土豆吃。

我們不斷長大的樣子,就是父母老去的樣子,離開我們的樣子,從他們不期盼的樣子,在他們離開後,慢慢變成我們眼中的他們,就像文中的我,最後還會回到墓地,學着母親當年的樣子,給墓碑淋上一勺水。純史就是見證,也許長大後的純史也會跟我一樣,變成我的樣子,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5

“孩子很難按照父母的期待長大啊”

不管是姐姐隨口而出還是言有深意,這句話還是很深刻的印在腦子裏。或許因為小説第一人稱的視角吧,一開始我並沒有很注意姐姐這個人物,慢慢讀下來發現,除了作為次子的良多多年來生活在大哥的陰影之下,看起來樂觀風趣的姐姐也在暗暗的對陰鬱的家庭做着反抗。她組建的家庭與自己父母親的家完全不同,丈夫開朗大方的性格和父親截然相反。良多也説,第一眼看到姐夫就知曉姐姐想要組建一個什麼樣的家庭。這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女性。據説如果女孩兒有一個很好的父親,那麼她長大會按照父親的標準去選擇伴侶,反之,如果做父親的不合格,那麼孩子多半會避開與父親相像的.人。

姐姐是個精細的人,細看還會發現,她很會算計。我並不討厭這樣的算計,反而認為這相當現實。她親切和善的對待父母,但心裏不是對父母親偏愛大哥的表現毫無微詞,她放在心裏,但也會在弟弟面前抱怨父母把好的東西留給大哥。作為女兒,她知道自己的家庭有什麼問題,也會盡力扮演一個“和事佬”的角色,但是她更清楚自己不會想要這樣的家庭。或許她有時候也會覺得心力不足吧,也會玩笑似的諷刺弟弟或是別人 。她絕不高尚,只是平凡的每個人。

相比之下,良多更像一個不太成熟的孩子,懵懵懂懂的,似乎到了不惑之年,自己也有了孩子,才開始有長大的意識。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6

這是一個充滿了憂傷與温暖、懊悔與無奈的故事,讓我想起童年的故鄉、熟悉的老屋、少小的父母、親密的手足、可愛的同學。一邊讀,一邊回憶與父母家人的舊往,無數個家的畫面浮現在腦海。

自己上了大學後就很少回家了,只有每年的春節才能回家看看。雖只有短短的幾天,但通過和兄弟姐妹以及父親的閒聊,就像書中描寫的那樣,童年的一切便會慢慢浮現,心情完全陷入温暖、舒適、放鬆,而幾天之後就是帶着不捨、充滿力量地離開故鄉、迴歸工作。

再以後就是帶着愛人、孩子歸家,步履更加匆忙,就連家人面對面嘮家常的時間也越來越短,父親不知不覺間老去、哥姐也都慢慢變老。

再後來,就是人開始慢慢不全了。而現在,就連回去的家也都沒有了;失去了父親和母親之後,我就再也不是某個人的兒子了;有些人也再也見不到了......

如今我也到了人生馬拉松的中間折返線,反而更刻意地找各種機會回到故鄉,即使沒什麼事也主動去見每個熟悉的`臉龐,去慢慢找尋過往的回憶。因為自己總擔心在這步履不停的冷酷人生路上,説不定哪次見面就成了最後一面。

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人生總會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無法挽回的過錯。放慢我們的步伐吧!有些人、有些事都不會永遠地在那裏等着我們。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7

1、平淡樸素的文字,卻感人至深

書籍的封面也總是讓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大概就是個悲劇故事吧,最開始我想。

所以,一開始閲讀的時候,我心裏大多有些排斥,我並不是太熱衷看悲劇,看的時候總忍不住深入主角內心,體會他當時境遇下的情緒,因而總不免的生出悲涼的情緒。

但,之所以又選擇看,實在是我太好奇到底書中講了什麼。

故事的開頭,以主角良多(次子)答應了回家又不願意回家開始,慢慢鋪開,帶出了作者失落的中年生活,並沒有穩定的工作、再婚的妻子,哪怕回家呆一晚也要經歷種種內心鬥爭。

家庭聚會中,忙碌的母親、寡言的父親、熱鬧的孩子,依舊驅散不開死去的大哥這個主題,也帶出了母親的放不下、父親的醫生事業無人繼承的失落、主角曾經想要讓父親開心而許下學醫的願望如今卻不願提起等等,這些平淡乏味瑣碎的情節,在作者細膩的筆端,彷彿將這些畫面呈現在了我眼前。

2、“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書中父親去世的那一段,來的太突然。彷彿上一幕還是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吃飯,下一幕就是父親不在了。

“我只是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許多事情在水面下悄悄醖釀。但即便如此,我卻故意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往後翻了好幾頁,再也無法回頭挽救什麼。 在這段不斷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説我還得到過一點什麼,應該就是: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這麼一種近似於認命的教訓吧。”

“因為正是在這一天,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着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失去了父親和母親之後,我就再也不是某個人的兒子了。”

以上幾個摘抄的.段落,都讓我產生深深的共鳴。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爸爸説過同樣的話“我再也沒有媽了。”當時我一瞬間眼淚就掉下來了,為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為難割難捨的親情。

如今,我也不在爸媽身邊,少數見面的日子裏,我卻也總忘了,在我們不斷長大的過程中,他們一直在老去。爸爸日漸增多的白髮,越來越忘事的媽媽,過年意識到這一點的我也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怎麼這麼快就老了呢。我該做點什麼,來讓他們老去的更慢一些?似乎只能,珍惜當下,盡我所能,去關心、去愛護、去表達。

3、選擇不忘記,也沉浸在了回憶裏

良多的母親惦記長子的種種舉動,看起來讓人覺得心疼。

“母親是一個不會把東西丟掉的人。在冰箱旁邊或置物櫃空隙中,總是塞滿了買完東西后不要的包裝紙或紙袋,甚至每一條繩子也都會綁起來收在抽屜中。 ...... 家裏太多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壓縮着現在的生活空間。在置物間裏,三個小孩國小時的成績單、練毛筆的紙張、我的棒球衣和大哥的學生服,等等,都保存得完好如初。當小孩子都離家獨立了之後,她大概是不時把我們的“回憶”拿出來,沉浸在過去之中吧。”

“每次我聽到這件事時,喉嚨深處總會散發出一股難受的苦味。母親仍不死心地想要從她那天看到的玄關景象中,讀出兒子留下的某種信息。”

包括她每一年都讓大哥救下的小孩來看望他們,卻為他活的如此頹廢而心生不滿,可畢竟“沒有人可以恨的話,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

看到書中的母親時,我總想起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男主角忘不掉大火裏死去的孩子,生活也無法向前看。就是有過不去的坎兒啊。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8

《步履不停》是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主要講述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回到久別的老家,一家人因大哥的忌日團聚在一起的故事。

恭平是一家之主,因為貪戀別人問他喊老師而固執的在一大把年紀的時候不肯放棄診所的營業,對待家裏人較為嚴厲且有些許冷酷,就像是日本或者説也像是中國文學史中“父親”的形象一樣。但這樣的他並不是像表面看到的他一樣的冷酷,他也有自己的心理歷程,也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表達自己的感情。

書本的描寫比較獨特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在生死方面為我們留下太多的懸念,而是在一開始就告訴了人物的'既定結局,讓小説在柴米油鹽中留下了些陰鬱的色彩。但小説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懸念。

大哥的去世是家裏所有人的心病,長子永遠被給予了太多的期望與關愛。在如此沉重的期待與關愛之下,他卻離開了這個世界,以一種近乎壯烈的方式。被大哥在水中救起來的人並不像是我們想象的那般,他就是一個木訥、平庸甚至困窘的小市民而已。

這無疑給母親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在“我”提出不要讓年輕人每年來家裏的時候卻被母親斷然拒絕了。母親作為家庭主婦,一輩子的時間都在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她可以為兒女付出一切但她卻並不是寬宏大量的那一個,她固執的要求被救者每年前來弔唁,固執的要把自己兒子的烙印深深的印在另一個年輕人的生命上。這實在不是什麼偉大的母親。

可這是最真實的母親,這是一個最真實的母親內心的寫照。我們不能拿聖人的要求去要求母親,她只是一個母親。

但“我”似乎是遊離整個家庭之外的一個人,每年甚至只會回一趟家,像是一個外人,但又分明是家裏的一員。這樣的尷尬在“我”帶回來一個離過婚有孩子的女人之後就更明顯了。

最為悲劇的是,表面裝作不在意這個家庭的他,其實要比誰都在意這個家以及自己在家裏的位置。“我”就在這若即若離的尷尬中努力去尋求自己的位置。這個過程不是美好的,甚至是“我”所不願意面對的。於是,逃避和在意就這樣反反覆覆的纏繞着他,讓他被羈絆,被不捨。

我沒有見過這樣尷尬的家庭,在這之前,我以為家庭只要存在就會是一個温馨的港灣。但很明顯這一家人不是這樣,這家人時常會面臨尷尬,冷場等等一系列在我們的概念中不符合“家”的形象。他們甚至需要靠孩子的吵鬧來緩解彼此的尷尬與不適。或者説由於大哥的離世,這個家庭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散架。

即使是這樣,家庭也有着由血緣連接的切不斷的妙不可言的緣分在其中,共同的味覺記憶與味覺體驗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之一。這樣的味覺記憶將一整個家庭聯繫起來,變得即使不是牢不可破至少也是風雨同舟。

用“且行且珍惜”來概括良多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他身處這樣一個家庭,拒絕了母親讓他“要一個小孩”的想法,只是安靜的和妻子生活着,慢慢享受生活,即使是一段沒有得到祝福的婚姻也依然甘之如飴。

那些錯過的就這麼錯過了,家庭,卻依舊存在着,像是最初的,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那樣。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9

看完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後,被推薦的這一本。這本書看的很慢,因為最近很忙,所以都是抽空斷斷續續看一點。

前部分寫的特別平淡,瑣碎,而且整篇文章敍事手法很繞,穿插着過去現在和以後的種種事情,像是以一種回憶的口吻進行敍述的。如父如子是寫父母和孩子的,這本書就是寫自己和父母的。不一樣的是,和孩子的關係,我們還有修復,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但是我們和父母的感情,真的'就是作者説的那樣,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看到快結尾的部分,才覺到感情發生了共鳴。父母都在漸漸老去,未來還會經歷什麼情況無法預知。但是回想成長的過程,和父母的相處,依然充滿遺憾和悔恨。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慶幸自己有所覺悟,以後可以或多或少進行彌補,不要等到終於失去時,才要後悔自己沒有做的更好。

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是情感內斂型的,我們的父母輩也都是經歷過苦難成長起來的。他們可能也沒有多少文化,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他們也無法符合我們心意的去表達對我們的愛。在我的青春叛逆期,是特別有對抗情緒的。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擺脱父母,可以自己一個人遠走高飛,和他們再也不要在一起。對於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小事,也是耿耿於懷很多年,雖然現在想起來依舊會覺得難以接受,但是情緒上已經平和許多。

確實自己做了父母以後,心就柔軟了許多,也瞬間成長起來。以前不能理解的父母的行為,試着去理解和接受。對於他們的嘮叨,抱怨,或者一些始終不中聽的話,不再那麼小心眼的往心裏去,就隨便聽聽就過去了。有時候和他們溝通還是會覺得吃力,他們固有的那些想法很難改變,但是也不強求。只要他們高興,隨着他們説好了。

特別他們對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我從未體驗過的温柔和耐心,無比的疼愛甚至縱容,是那麼的心平氣和,那麼的慈愛。甚至我在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他們還會批評我。所以這也是人老去的一個標誌吧,連自己的性格都柔軟許多。然後就對父母突然就原諒了好多好多。

有時候,親情之間的和解,並不是那段關係的好壞。主要是和自己執拗的情緒和解。從小沒有體會到愛,所以有種偏執,對父母任性又自我的偏執,就想要和他們處於對立面,也特別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可是最後隨着時間流逝,他們老去,我們成熟,所有那些心裏積存多年的不甘和委屈,也逐漸消散。每個星期都會帶孩子回去看望父母。雖然不一定要促膝談心,但是在一起待着就覺得特別安心。腦海中經常會想,以後父母不在了,我再該去往哪裏?

不要讓自己留下和良多一樣的遺憾。趁現在還有機會,多和父母家人在一起,聊聊簡單的家常也很好,隨便做點什麼小事也好。不一定非要表達出來愛和感恩,但是至少不要再增添未來會後悔的回憶。

本來覺得略顯平淡無味的書。但是情緒爆發總是在末尾。還是有所感觸。日本作家寫書都好細膩温情的感覺,不刻意,不尖鋭,就在平淡中給人感悟和深思。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0

讀書以後,時常隔半年才回家兩週短暫見面。記得兩年前大學畢業,第一次趕上在家過生日,媽媽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個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飯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裝乖起來。飯後,媽媽又要帶我去棋牌室,聽阿姨們誇我,她再謙虛説“哪裏好”的樣子。我有時候很喜歡媽媽這樣簡單的小心思,也喜歡和媽媽走在一起,別人説“哎呀,你還有這麼高的女兒”,媽媽笑得樣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見,很奇妙。在學校會盡量一週一次的頻率打電話,有時候看到羣裏消息沒必要不會主動回覆,就會收到私信問你在忙嗎?我的性格不太會寒暄,我或許也知道家人會惦念,但不知道怎麼表達親切。我會看到父母的白髮,意識到他們老了,但是我還沒長大,懊悔又難過。我避免看到這些真實,所以我總是拒絕去深思,去聽他們説生活。

讀書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裏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現實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與煩瑣。可是因為我理直氣壯做個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這讓我偶爾有些歉疚,但還是沒有行動。

我知道我愛我的家人,也知道歲月步履不停,但總覺得自己不夠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堅毅坦承去聽歲月的`叮嚀,一同抵禦流淌的時光。我總希望大家自己好,這樣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還是要主動去愛,去分享。好像錯過了彼此的時光,都會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願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話,就期望我快點跑起來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着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1

篇幅很短的一本書,但是內容很深刻。

最沉重的莫過於那句:人總是不可避免犯一些無論用什麼代價也挽回不了的錯誤。本書的這個錯誤,是指對我們的父母。所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

本書只寫了兩天中發生的事情,因為大哥的祭日,主人公帶着新婚妻子和妻子與前夫的兒子回到了父母家,並在父母家過了一夜,而且姐姐一家也過來了。一家人通過很平常又不平常的一天的相處,各種話語和小事件,勾起主人公小時候的各種回憶。大哥因為各種優秀,大學畢業後,不負眾望,去了醫院,有望成為一名醫生。主人公的父親也是個診所的醫生,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名醫生。姐姐因為是家中唯一的女兒,所以也得到了父母的各種關注,而主人公因為沒有大哥優秀,又是家中次子,所以在家裏感覺各種被忽視,因此對父母也深有不滿,但是一直埋藏在心裏。

但是優秀的大哥,因為一次下海救人死了,這成了這個家裏永遠的遺憾,尤其是對主人公的父母來説,雖然已經15年過去了,但是每次祭日,父母都不能釋懷,母親會表達出來,父親隱忍着。給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點是,晚上一直蝴蝶飛進來了,落在大哥的遺像上面,母親對着蝴蝶大聲喊着大哥的名字,覺得那是大哥回來了。“我”也不由得被觸動了。可能大哥的死對母親的打擊有多大。

再去給大哥的墳墓獻花時,蹣跚的父母,讓“我”意識到,父母真的開始老了。

針對父親,“我”一直是有點敵意的,但是當隔壁老奶奶病危,父親束手無策,落寞地看着救護車走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的'時候,“我”好像也看到父親脆弱的一面,父親老了。

兩天的相處,我還是我,母親還是母親,父親還是父親,好像沒有變。唯一意識不到的是,父母親走得那麼快,讓自己沒有任何時間來接受這一點,就這樣離自己而去。原來自己的內心是這麼地愛他們,這麼地不捨得,這麼地希望他們能夠多活幾天,多陪陪他們。

小事加回憶,各種點點滴滴,“我”的父母,也正是千千萬萬父母的寫照,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待着自己的兒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的兒女,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們吧。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2

是枝裕和的作品從來不簡單,細膩含蓄中充滿唯美的日本風情。

小説講述了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兄長忌日和新婚妻子及繼子回到久別的老家,與年邁的雙親一天的團聚故事。作者將橫山一家的人生濃縮為一天的杯盞瓢盆,平淡如水卻娓娓動人。

是枝裕和真的擅長寫親情,有缺憾不完美的親情,他的作品看似寡淡、清白,不加任何修飾,正是這種自然、細膩的風格引領着我們走進良多的家庭,傾聽着他們細緻入微的內心吐露。當年這部畫面唯美的同名電影斬獲許多獎項,我似乎偏愛小説一些,小説比電影更寬廣,更透徹,從而更能直擊內心。

讀此書,總讓我想起《東京物語》,《東京物語》講述的是父母的.到訪,《步履不停》則是兒女的歸家,親情是永遠不變的主題。父親的嚴肅寡言,母親的勤勞嘮叨,沁涼的大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的拿手菜炸玉米天婦羅,庭院花草繽紛精緻,闔家團圓的歡樂充滿了這座日式小屋,這一幕幕場景釋放着相聚的温馨和對大哥的懷念。這些林林總總的細節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讀來親切不陌生。

在這愜意的夏末,總有一隻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它是母親心中揮之不去的思念。

良多和母親給大哥掃墓的路上看到一隻黃色的蝴蝶,母親説“只要紋白蝶能活過冬天,就會變成紋黃蝶……”良多知道母親一定是把這隻蝴蝶和大哥聯繫在一起了。那天晚上,一隻蝴蝶飛進家裏,停在純平的遺照上,母親相信它是從陵園一路跟過來的,追逐那隻蝴蝶,她的眼睛裏閃爍着光芒,更讓她相信那是兒子純平……我們都聽説過美好的傳説,死去的人因為留戀,會化身成小動物與家人感應,就像我們中國樑祝中的“化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想要熬過冬天的那隻蝴蝶,步履不停、努力生活的人都是來年飛舞的黃蝴蝶。

人生步履不停,幸有紫薇温情綻放。

夏日的紫薇一直在後院温柔的盛開着,從不凋謝。孩子們輕撫着花的畫面是那麼純淨,摘回來的紫薇被安放在玻璃瓶裏,在幽暗的夜裏,散發出寧靜的光,十五年來,庭院的紫薇繁盛有時,凋零有時,一家人的悲喜好似這花開花落,循環往復。

我們的生活一直步履不停,無時無刻不在與時光抽離,即使拼了命的懷念,忙不迭的追悔,終究還是慢了一拍。

良多沒想到這次團聚竟然是訣別,三年後,爸爸走了,他沒有陪爸爸一起看場足球,母親也離他而去了,他還沒來得及實現讓母親坐上他的車去兜風的承諾。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很多話想對父母説的時候沒有説,想做的事沒有及時做,錯過了,有時就是一輩子,歲月流轉間無情地讓我們忘記很多東西,學會愛是一門必修課。面對父母的衰老和離去,身為孩子的我們總是手足無措、後悔不已。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儘可能的讓所有相聚不只是簡單的見面。

生活向前,步履不停。無論是快一拍慢一拍,我們都走不出這個充滿親情的家。就像書的封面,一條盛夏的蜿蜒小路,如同被油畫的濃綠包裹着,路的盡頭是父母的老宅,時光在這裏安靜綿長。春節就要到了,你一定踏上了歸家之路,別忘了陪爸爸聊聊天,聽聽媽媽的嘮叨,無論你身在何處,相信春節那幾天的圍爐團圓,永遠是一年中最暖的日子。親情不分國界,永遠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感謝是枝裕和,提醒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能彌補未來的遺憾。

剛剛看到好友發的回家團圓感悟,非常應景,契合書評主題,與大家分享,最後順祝書友們春節快樂,闔家幸福[玫瑰][太陽][愛心]

長途跋涉,終於回到老家,春節回家,對我來説是一次朝聖之旅,回家是為了夢迴縈繞的鄉情;回家是為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或許以後回家是為了落葉歸根的歸心。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3

寫家庭,懷念父親,母親,回憶童年類似這樣的小説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夠脱穎而出卻不簡單。

看到前面的一百來頁,覺得就很奇怪,為什麼要叫步履不停呢?我相信別人寫文章肯定不像我這樣隨便的吧!越到後面才是越來越明白,原來這就是母親所喜愛的一首歌裏面的一句歌詞啊!

當一家人在一起的這一天,母親翻出了舊日的CD。從歌聲中所有人的記憶似乎回到父母親年輕的時候,母親去車站等待父親的'過程中作為兒子的我第一次聽到看到母親陶醉的樣子,那是不一樣的母親,有着光芒,或許又是一種落寞……無限延長在兒子的心中。

文中總是有很多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情況的説明,像最後一次這樣的話,而往往是這樣的看似不經意間補充的短短几個字往往藴藏着巨大的能量,衝擊着讀者的心靈與頭腦,使全文隱藏着淡淡的憂傷,讓那看似歡樂的一天裏,其實悲傷盤旋在每個人的頭上,久久不下……

優秀的大兒子為救他人而死去,使父母親永遠不能忘懷,以至於對被兒子救起的人施以心靈的酷刑。

我想時間在小説中是充滿了魔力的,一切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每個人的情緒因此而波動,開心,憂傷……

我始終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能提筆就寫出這樣的小説,這樣的筆觸又如何去把握呢?

真的是困惑我啊!

人總是在行走,步履不停,停下來的那一刻是什麼時候呢?或許死後,我想死應該分兩種:一種是精神上的,一種是身體上的。

記得有人説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體的死亡,第二人次是人們對她的遺忘的死亡,第三次是親人,朋友對她的遺忘的死亡。就先説這麼多吧!

天氣好好的早上,一切都是這麼美好!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4

用一天中的碎片時間看完了這個故事,讀完最後一句時,腦子裏想起張老闆歌中這一句:

“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平和温柔的筆觸以及層層的插敍掩飾不了這本書主題之嚴肅——生死,尤其是與我們休慼相關的親人的生死,不可謂不是個沉重的主題。哥哥的在一次見義勇為義舉中意外離世,我在哥哥的十五年忌日時帶着新婚妻子由香裏和她的“拖油瓶”兒子淳史回鄉下家裏掃墓是故事的開頭,回鄉一天的經歷則構成了文章主線。

歲月的流淌並沒有帶走重重陰霾,反倒隨着家庭成員年齡的增長,家中的微妙平衡也在一點點被打破。父親的白大褂無人繼承,他本人也因為年老體衰不能再繼續經營診所,“叫他老師的人又少了一個”;母親失去了最優秀最疼愛的'兒子,十幾年來用道德綁架被大哥救下的孩子獲得內心舒快;小兒子也即“我”本人失去了頂住家長壓力的大哥,從是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時白徒增一份愧疚,忌日與失業同時降臨的巧合更加深了一份窘迫;最後反倒是小時候遭遇重男輕女對待的姐姐受影響最小,“看一眼她嫁的人就知道她以後想過什麼生活”,並且可以在父母劍拔弩張的氣氛中插科打諢,製造一片開心的空氣。除此之外,十歲的少年淳史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在大多數人享受父母之愛的年紀,他已經歷喪父之痛;在眾人為一隻寵物兔子寫信寄託哀思的時候,他表現出了一種置身事外的漠然。誰又可以指責他呢?畢竟,“哀傷的深度和年齡是無關的。他所失去的不是我能輕易理解的。”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5

自打兒子開始上國小,爸媽就長住北京了,媽總説,有我們幫你,不用那麼趕,工作重要。

爸媽不習慣跟我們同住,租住的地方離我家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我一下班,他們就趕着回去了,能聊的本來就不多,匆匆忙忙中更少交流,無非是孩子今天吃了什麼,吃的多少之類的。

我常因為爸媽對兒子的教育方式不當而“教育”他們,媽總説,聽你的。自我大學聯考後去外地讀書,爸媽就不再為我拿主意了,有時他們還需要我來拿主意,我的強大伴隨着父母的衰弱。

小時候,爸媽總吵架,所以我暗下決心,大學聯考要考得遠遠的,大一時只能坐K字頭的夜車硬座,32個小時,我卻甘之如飴。但畢業後,拿着上海和北京的offer,我慎重地選擇了後者,因為離家近,因為離父母近。

我對父母的感情始終停留在理智的層面,不親暱,不依賴。我對婚姻最初的期待,就是對方千萬不要像爸爸,而我千萬不要像媽媽。我千方百計地要擺脱原生家庭,並相信,離得越遠,越幸福。

如今,年近不惑,時間開始以年計,越過越快,像脱韁的野馬。爸媽身體每況愈下,倒是感情上找到了相濡以沫的感覺。我也開始喜歡回憶了,回憶小時候坐在爸爸自行車橫樑上的日子,回憶小時候跟媽媽一起看快樂大本營的日子,似乎並沒有那麼糟,我慢慢地與記憶中的那個家以及家裏的一切和解。

兒子一天天長大,開始叛逆,開始反抗我對他的約束,但我依然愛他,愛他的現在,和他必將遠走高飛的未來。不知道在他的記憶裏,他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的,但我想,總歸跟我記憶裏的不一樣,就像我與我的爸媽。

我會為兒子準備入隊禮物到半夜,而爸爸每週都會悄悄為我擦車;我會千方百計給兒子補充營養,而媽媽總也忘不了我曾經喜歡的那幾樣菜……

我10歲那年爸爸帶我到北京,走過很多地方,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爸爸緊跟着我走進協和醫院,生怕迷路;小時候每次跟媽媽去逛街,她都會請我吃一次冰淇淋,現在我帶媽媽去商場,她總是很緊張……

《步履不停》中絮絮地講了良多帶着妻兒回家見父母的情景,由此牽出一些過去和後來。那些瑣碎的並不美好的生活細節,卻如此親切又耐人尋味,讓我掩卷之後想起我的小時候,想問問爸媽此刻在做什麼,想對兒子再認真地説一次我愛你……

步履不停,趁一切來得及。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6

看完這本書,腦子裏莫名想到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真像啊,後悔、愧疚以及懷念。相處時的不耐、矛盾、小心眼,經過時間沉澱後顯得如此混賬和可笑。原來人們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成長的。

這是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嗎?不是的,沒有那麼簡單。過世大哥的忌日將一家人聚到一起,現實的逼仄,沉重的回憶,彆扭的父子關係,這場悼念對於男主角而言只是一場過於形式的茶話會。可以看到,一家人的形象十分鮮明,不像是情景喜劇裏面那樣的歡樂一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私心和不討喜的一面。只是普通人而已。正是這份普通讓讀者默然,因為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些。那些久久不能釋懷的童年經歷、對親人的怨懟、嫉妒和依賴,這種彆扭的關係與血緣連在一起,斬不斷也解不開。所以,要把一切都説開嗎?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相處,説錯了就立馬指出,做錯了即刻糾正,無話不説,無話不可説?既然是一家人,坦誠相待不是很正常嗎?大錯特錯!不要低估了人性。自私、傲慢、懶惰,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做錯事後的第一想法是如何逃避這不是很正常嗎?希望集一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不願與他人共享這並不奇怪吧?父母偏心更優秀的孩子不是理所應當的嗎?所以,人類不是那種可以完全相互理解的生物。該抱怨的就去抱怨,想後悔就去後悔,享受温馨和歡愉,接收歉意與和解,這才是家庭,正常的、不完美的普通家庭。正是這種不完美讓你成長,那些瑣碎的回憶成就了你,即使你不認同現在的自己。

步履不停是這本書的主題,説得很對啊,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向前走,傷心時生活也不會暫停一秒讓你歇息。我們都走的太快太急,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機會去和解,於是誤會和矛盾悄悄地隨我們同行,直到因果消散、塵埃落定,才開始後悔、懷念。想想真是矯情,明明做錯了卻不肯承認、後悔了卻不願彌補,待到時間將彼此衝散,一切只如初見。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7

“一茶一飯的淡香,觸動每個家庭深潛的祕密。”是枝裕和的作品《步履不停》,像是一杯值得人們去慢慢品味的茶,讓我們在生活的細水長流中感悟人生百味。沒有轟轟烈烈的場景描寫,也沒有蕩氣迴腸的震撼故事,但簡單文字裏潛藏的潤物細無聲的真情卻讓人久久難以忘懷。讀完此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應當珍惜當下,對自己的父母多些關愛和寬容.

在讀書的一度時間裏,我們的情緒隨着書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而變化。

“在母親倒下的時候,良多並沒能趕到她的身邊,這也是他在之後的歲月裏一直遺憾的事情。不完美似乎是生活的常態,因為那一點來不及,他對母親一直難以忘懷,比起生前的疏離,這反而成了他情感中保留的最坦誠的思念。”

合上書本,存留下書中的感動與思想碰撞,迴歸自己的學習工作日常。

“然後想起母親,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吧。”

珍惜有時是高過人性的剋制與理智,有時卻不過是事後的自我警醒。

回憶像稜鏡,一道往事之光穿過,被分的五彩斑斕,人們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兩種顏色,明媚的、晦暗的、不安的、不滿的……顯色的介質是我們的心。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8

不知不覺中理性越來越蓋過感性了,最近每天閒暇的時光很多,但卻懶得思考,懶得感受。我們對死亡有了真正的認識應該就是從親近的人一個個開始離開我們的時候開始,從死亡無所畏懼的時候應該就是我們生活得最安逸自得的.時候吧。以前聽到誰家的誰誰怎麼樣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很遠,去年過年那天突然聽到經常來我家拜年的叔叔去世的消息,不知不覺鼻尖一酸,不由得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是同齡人啊,我突然就意識到了永遠和陪伴是多麼奢侈的事情。每次離家上學,爸爸或媽媽,甚至弟弟都會出動來送我到車站,同學們都調侃我説,多大人了,還要爸爸媽媽送,如果換作以前的話,我這麼愛面子的人肯定就會勒令爸爸媽媽不要送我了,但開始懂得珍惜這些在一起的時光以後,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多丟人,我可以獨立,但不能獨立到讓爸爸媽媽覺得他們不能為我做些什麼。我們一天天長大,對她們的依賴和崇拜一天天減少,這對他們太殘忍了。

坐在圖書館裏不知不覺打完這些文字,不知不覺又難過起來,好像一直在辜負父母的期望呀。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19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做子女,第一次做兄弟姐妹,第一次做妻子丈夫,我們很多時候都搞不清楚應該怎麼去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我們從小到大沒有被好好教育要怎麼處理親密關係,有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而有些人天生笨拙。等自己想起來去學習的時候又為時已晚,回過頭來好像都做錯了。亞洲文化裏家庭的感情往往含蓄而壓抑,愛卻不知道表達的方式,生活的又在慢慢磨礪着性情和愛,對父母心裏總是有很多愧疚,我想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和我一樣茫然吧。一直想找人問問別人家的家庭關係,但似乎這又是個很不容易開口,即便問了也不是能毫無保留來探討的`問題。

時間步履不停,但人到中年的無力讓自己常常檢視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做對。最近的學習課題是心理學以及人際關係,雖然原來的初衷已經不需要我再學了,但想想也許能讓自己對人生有新的認識。結束一段付出很多的關係有很多疼痛,就像清空自己,把骨骼歸骨骼,血肉歸血肉。但以前常常有後悔覺得當時如果自己再主動一些,如果再努力一點,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也許結果就會不同。這次,至少我盡力了,沒有後悔。至於結果,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結果。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0

剛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會覺得這種類型的寫作很平淡,把生活中的一件事以及觀點看法一一敍述開來,曾經讀《人間失格》,《我是貓》都有這樣的感受。

那是平凡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就像一個人一直用一種令人昏睡的語調斷斷續續的講述故事,而故事本身同樣平淡無奇。可是當你真正透過文字,看完整本書,卻又覺得回味悠長。那些作者書寫的普通人的`感受,是那樣的真實。面對“威嚴絕對”的父親總感覺無話可説,相處的時候會感到心累和尷尬,卻又有那麼些瞬間很心疼那個已經年老逞強的父親。

哥哥的永遠是母親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十五年過去了,她也還總是回憶起那天一切的細節,不斷深挖,想着哥哥每一個舉動的意義。我想可能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是媽媽賦予了它,期望了它,就像把路旁的蝴蝶看作是哥哥的化身一樣。而“我”對於這一切感覺尷尬又不適,畢竟不是母親,最後“我”也真正成為了父母,慢慢的,”我”也開始變成了母親,那些自己明明曾經很不希望成為的樣子,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再一次的循環上演,在失去之後才開始理解,可是就像作者所説的,總有些事情來不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親情散落在那些家庭瑣事,父母子女關係之中,閃着點點微光,卻又被那些壓迫的生活所埋沒,讓人很難看到。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1

到最後,我也沒有和父親去看足球,也一次都沒讓母親坐過我的車。唉,早知道的話……每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機會都早已從我身邊溜走了,而且再也無法挽回。

龍應台在《目送》裏寫:“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書不長,我卻看了好久,一邊看一邊思索懷念,逝去的老人們帶走的和留下的,還有他們的離開對父母的影響。這個世界上最親密最親密的人,擁有源自基因的扭結,顛撲不破的聯繫,怎麼可以遺憾的因為誤會而被破壞啊。

會對她這樣的準備心存感激,是在很久以後了。曾經,母親的一舉一動,都只讓我覺得她好施小惠而令我心煩。既然那麼想要我結婚,你們就讓我看看結了婚的夫妻能幸福成什麼樣啊。

如文中一般,原生家庭為我們的自私和懦弱背了太多鍋,也是為什麼作者直到失去才看到那些一直就存在的幸福美好。可能還有一些東西要等成家立業以後才能體味吧。

父母子女一場,當然最最最盼彼此好了呀。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2

日本小説總有些淡淡的苦澀和緊張,尤其是描寫家庭的,總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個嚴厲不善溝通的父親,一個寬容的好心的母親。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寫的正是這樣一家人團聚的一天日常。

説是日常,其實也不太日常。

這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親的疏離,還是主人公大哥的離世,都像是一隻蝴蝶扇動的翅膀,給家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和大多數日本家庭一樣的是,書中的“大家長”父親有些執拗,堅持着自己作為“家主”的尊嚴。即使想與兒女相聚,即使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會在某個意識到“啊,我居然有這樣羞恥的想法”的時候退縮。

而母親,失去了自己喜愛的大兒子之後,再也沒能從記憶裏逃脱出來。雖然看上去依然是個善良的老婦人,但是總有些“刻薄”的言論和做法。

這兩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實,也因此和我們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對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家庭的次子。

這個內向的、不自信的“還是個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許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長的環境。

少年時被父母和周圍人拿來和“哥哥”對比,活成了“哥哥”身後那個沒有名字的、不值得被關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這樣,在嫉妒着哥哥的同時,也因此不用揹負家庭的.責任,能夠自由地從事自己的事業。或許,原本,他也能夠在開展自己的人生之後,與家庭和兄長達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當好的年華,因為救人去世了。

父母親本來規劃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斷了。再也沒有人可以繼承父親的診所,再也沒有能夠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親只能落寞地關閉診所,看着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處。

母親引以為傲的大兒子,便成了心裏永遠的痛苦。改嫁的兒媳,被救上來的少年,忌日飛來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讓痛苦減輕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來反覆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裏需要負擔責任的“接班人”。面對這個角色和“重擔”,他手足無措,慌不擇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態度,逃避母親的依靠,和父親難得一見的軟弱。

這樣的成長階段,發生在我自己的二十歲出頭,而發生在主人公的四十歲。

那一天,主人公帶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還是個?“沉浸於陰影”的少年。但是,在母親嘗試的依靠中,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與父親的爭論中,他體會到了試圖逃避的重擔,並在幾年後父母親的去世中,成長了。

也成為了他一直“不喜歡”的“成年人”。

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3

當我拿到《步履不停》這本書的時候,順手翻了一會就放下了,因為我覺得書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矛盾及其衝突的對話,甚至也沒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愛情,他就是那麼平常的一本書。

可是當我慢慢的慢慢的靜下心來,才發現我錯了。平靜如水的是生活,暗裏洶湧的更是生活,不是嗎?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日本橫山一家的故事,久違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團聚所發生的一切。這裏的一切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結婚、工作、離家、團聚、分別.....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平凡、簡單、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長,兒孫繞下,父母年邁,子女成長,親人離去.......、這就像一個母親在不緊不慢的訴説着生活的瑣碎事情,更像一個孩子在歲月的長河慢慢的的成長.......

“母親是一個不會把東西丟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櫃裏面總是塞滿了買完東西后的紙袋”,這多麼像我們老一輩的父母,飽受過物質的匱乏,經歷過穿腸過肚的飢餓,也觸目驚心的目睹過戰爭的殘忍,於是養成了囤積東西的.習慣,就像冰箱裏“竟然有前年過年時候的魚板”。他們用囤積的方式抗議着過去艱難的歲月.......就是我的媽媽,經常在冰箱裏塞滿了東西,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饅頭,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隻雞,又一次竟然還有去年的牛肉,儘管我用盡各種辦法告訴他這是多麼的沒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費,可是卻始終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所以我總是偷偷的偷偷的扔東西,只有這樣記憶不斷衰退的他們才不會記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東西。

我用我們年輕人的家生活習慣強制要求這樣他們,更確切的説我用這種對他們殘忍的方式拒絕着過去生活的艱辛和貧窮,也用這種方式不斷地隔離和疏遠着他們,不斷地想要逃離,離家更遠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別處一樣了,就像良多一樣,也不斷地逃離掙脱家庭的束縛,所謂的束縛來為自己開脱,來為自己長久的離家編造冠冕堂皇的藉口,因為我們即使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夠像父母理解我們那般去理解他們,我們也不能夠像他們關心我們那般去關心他們,我們不停地逃離不停的逃離,良多甚至於在每年的一次團聚都不願意發自內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親去世,直到母親腦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裝呼吸機的方式來延續母親的生命,尤其是説在延續母親的生命還不如是説在為自己救贖,用這種殘忍的方式.......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子女真實的寫照嗎?

父親去世後,母親和他去掃墓,母親説“有一隻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車一樣,一直在他身邊不願離開,會不會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淚下,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着熱淚的眼睛,這種孤單和無邊的落寞就會如影隨從,直至一生。大抵每一個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後也會在不久離開人世就是這個原因吧?

父輩的愛情沒有我們年輕人的花前月下也沒有我們海誓山盟,可是就這樣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離開蒼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離開帶走了另一半的靈魂,餘下的都是推磨時光,他們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約定,卻經歷了患難的真情。

仔細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麼多的來不及,來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詩:

我知道家在北邊

但不知道北邊在哪兒

這時多想那個指北針

把我一下帶回家

家,永遠的港灣,父母在家就在,那麼就要要放浪形骸於紛雜事務當中,聽聽媽媽的電話,儘管那是她嘮叨了無數次的事情,等等父親的腳步,儘管那是她不願意承認的事實,等等父母的節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4

看到1/3的時候,我和老大一起走在往地鐵站的路上,我跟他説我正在看他推薦的這本書。他問我感覺怎麼樣,我説暫時沒什麼感覺,節奏很慢,什麼也沒看出來。他説看到後面就轉折了,日本的小説節奏總是這麼慢。

最開始看男主也蠻可憐,父母總是念想着已經死去的優秀的大哥,卻對活着的自己既諷刺又不上心。於是我開始幻想轉折是父母終於放下了死去的哥哥開始看到了他。沒想到劇情沒有轉折,是我的心態會轉折。

這樣的場景搬到每個人身上都適用吧。做為兒女總希望隨着時間的變化父母會按着我們期待的想法對待我們,總是幻想着自己揚眉吐氣的'一天。然而事實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對彼此的想法都不會變,改變的只有我們失去了他們這一件事。

無論有多少的矛盾,還是要珍惜眼前。

外婆走的時候那段時間媽媽每天都在家裏哭,一直説我已經沒有爸爸了,現在也沒有媽媽了...每次連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媽媽已經步入中年,還是會脆弱得像個想要媽媽在乎的小孩;另一方面想到若干年後的我也要經歷這些,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媽媽對外婆已經照顧得很上心了,外婆活着的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媽媽變成這樣,我也許也沒辦法做到形影不離。然而即使她付出了那麼多,依然是滿滿的後悔...

我對父母也有很多芥蒂,父母對我的選擇也不全贊同,所以現在的我還是選擇了遠離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矛盾的悲哀。看完這本書也忍不住一直在哭,卻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5

很喜歡這種温情的文字,又特別害怕看,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敏感之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八個字,國小時就學到過,卻從來沒能理解它的意思。轉眼間,成了24歲的大姑娘,總感覺自己還是原來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又覺得自己飽經滄桑。看這本書時,我總會想起父親,要是他還在,那該有多好。

父親留給我的記憶,是小時候他在外打工,媽媽帶我打電話給他要糖吃,是我上高中時他一月一次大晚上的接從縣城回家的我,是他在家門口頹廢的坐在小椅子上孤獨的背影,是他在醫院檢查鼻子時痛苦得淚流滿面的面孔,是他在牀上疼痛難忍的`打轉轉又不停地喊我名字,是他在我大學聯考期間凌晨發消息安慰我説他睡眠很好,不要擔心,是他微張着嘴呼出的口臭氣味,是他在我趕回之後手掌的温度漸漸褪去......

呵……我為什麼要在大晚上的寫這些,五六年了,一直無法釋懷,逝去的人並沒有消失,他們的面孔反而更加清晰與深刻。要是我是漫畫家,我一定會把父親的記憶全部畫出來。

書中的母親思念着逝去的兒子,而我想念我逝去的爸爸。

人生總有一些來不及,這些遺憾,會跟隨我們一輩子,但是生活還得繼續,不是嗎?生命總是在不停的更換交替着,未來等我有了孩子,我也會有新的羈絆與牽掛。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麼,就先做好還來得及的事情吧,比如,温柔待媽媽,常給媽媽打電話,多回去陪陪她。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6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和良多一樣,小時候的自己對父母充滿了崇拜。上國小時,父親對我而言就是萬能的百科全書,無論是學業上遇到的重重難關,還是生活中產生的古怪問題,父親都能為我解決。修電器,幹農活,答疑解惑,上下學接送我和弟弟,也能很快和我們打成一片。聽爸爸講他過去的光輝實際,也是白聽不厭,同時也享受着父親以我為榮的快樂。童年的回憶裏,媽媽則是扮演着嚴母的身份,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拿着一捆竹棍,不聽話就抽我,經常能被打出血,皮開肉綻。是真打啊,去年和室友聊童年的時候,興起時翻自己的舊傷還能窺見過去被家暴的“陰影”。

等到長大一點後,父親的眼界在“見多識廣”的我們眼裏變得短淺且狹隘。曾經父親津津樂道的光輝事蹟在我們眼裏也成了吹噓,再加上母親曾經對我們的家暴,導致之後我看到母親都會蒙上一層恐懼的情緒,而弟弟也是直接和父母槓上了,拳腳相對。在外人眼裏乖巧內向的孩子將渾身的刺都對準了家人,猜測,懷疑,否定,隔閡,衝突,再加一點點的温馨,構成了整個家庭的全部基調,敏感且脆弱,誰都不肯妥協,終於兩敗俱傷。也曾一度想要逃離,逃離生我育我的父母,逃離這個生長了十多年的城市,越遠越好。

直到後來,坐在父親的摩托車後,靠在父親的背上時,父親頭上的白髮晃得刺眼,曾經能給人擋住風霜的背似乎也隨着時間而逐漸彎曲。而媽媽也時常隔一段時間就去染髮,以此來掩蓋她那成簇生長的白髮。誰都不服老,可誰都會老。

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着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父親還是愛津津樂道他的過去,母親還是如過往一般尖酸刻薄,只是再沒提過她的'竹鞭。從前的父母霸道固執,不可理喻,現在依然固執且不可理喻,但似乎也能開始理解。沒有真正經歷失去過親人,但也曾做過多次親人逝世的夢,每次醒來都是淚濕枕頭。也曾在夢裏哭出聲,醒時父母關切的眼神告訴我,還來得及,還未失去。

還未失去,可從未珍惜,或者説正如良多“順着眼前的狀況隨波逐流,事後卻反悔不已…”在外求學,卻幾乎從不給父母打電話,每次父母打電話給我,詢問我在何處,絮絮叨叨地想讓我的未來往他們期待的方向,這時候就會嫌他們嘮叨。回到家中,也是更多地將自己封鎖在房間,關閉親人溝通的渠道。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但似乎從未真正進行交心。父母覺得我們還是孩子,所有決定都是不成熟,我們笑他們或許迂腐,不懂變通,囿於“短淺”的眼界。互相不理解,或者説互相不願妥協,固執地監守自己的陣地,是的。這就是我們的故事,一個和良多家庭非常相像的相處模式。有欺騙,有猜疑,有抱怨,有衝突,累,也時常充斥着負面情緒,而更多的是温馨。而温馨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時關懷躲藏在欺騙和衝突背後,害怕對方擔心,害怕對方誤入歧途,也會有恨鐵不成鋼。

有時候會想要向父母表達愛,但有些親密的話,對最親近的人似乎總是説不出口。人生路上,步履不停。至少現在還來得及。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7

看完,竟然淚水模糊了眼。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衰老,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而死亡,更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衰老和死亡都是不可逆轉的。

小説以緩緩的筆調敍述着主人公和父母在一起的兩天中的所思、所感、所想,看似作者對父母的不耐煩,卻字字句句體現了主人公的後悔和遺憾。

早逝的大哥是藏在母親心中無法釋懷的痛,這種痛,就連作為老二的小良也不能感同身受,因為他不是母親,他體會不到母親的痛。而這些痛也只能用“恨”來轉稼。我感覺這句話説的很有道理——沒有人可以恨的話,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

所以讓那個用兒子生命換來生命的人,承受一天的不自在和不安,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母親為此失去了最愛的兒子。

其實小良是深愛自己的父母的,文中幾次提到答應陪父親去看一次足球,卻沒能如父所願,沒有讓母親坐上兒子買的車,這成了父母去世後,主人公後悔不止的原因。

所以趁父母還在,好好陪陪父母,陪他們説説話,散散步,吃吃飯,看看電視,有一句話,不僅對於戀愛中的人適合,對於漸漸老去的父母更是適合,那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不要光顧着自己的自由與舒適,不要嫌母親嘮叨,不要嫌父親越來越孩子氣,年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孩子的愛和關心!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8

這本書,如果按尋常一點的比喻來講,像是平靜大海下湧動的暗流,這股暗流最終將帶你去向黑暗的深淵,抑或是光亮明媚的清澈水域,那最終須得有自己把握。

跟着地鐵做輕微搖晃,讀着這本書,不經意間,心臟被精細的手術刀劃過,冰涼而又刺痛。

我懷疑這可能就是當時我想説出口卻始終無法説出的東西。難以言喻,無可奈何。

想起《狗十三》,然而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卻通過多方的宣傳 ,新媒體上的喧囂,我大致就知道是怎麼樣的父親,最終造就了怎麼樣的女兒。

在是枝裕和的這本《步履不停》裏也是一樣。

“我”為什麼會害怕回家,“我”為什麼會對生我養我的父母產生畏懼甚至恐懼,“我”為什麼對死氣沉沉的'家庭氣氛感到窒息?

説實話,我感同身受,甚至現在依然存在。

那種對“家”的恐懼感,同時又有對“家”的眷戀,既矛盾又糾結 去,讓人不得不想逃離,父母親卻依然為自己的行為義正言辭,實際那是“愛”卻太讓人窒息了。

我現在處在23歲,但我知道即將將要面對的便是此書後半部分,父母老去而我應該在他們老去的時間中做些什麼。

可是依然感到很刺痛。不舒服。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29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不能以一個人的人生去衡量所有人的價值短長,去判定他存在的意義。

哥哥過世了,”我“便成為了全家人的希望。

“孩子總是不能按照父母的期望長大”。這是書中反覆多次提到的一句話。

“我”沒有如願的接替哥哥的班來接替父親的班,成為了一個沒有長久正當職業的男人,並且娶了一個帶着拖油瓶改嫁的女人。

所有的這一切,在每次的家庭聚會上,被親人們拿來跟哥哥比較。

“如果哥哥活到了四十五歲,他也不一定按照你們的意願還在繼續從事着醫生的職業,也許也離婚,也失業……”這些我沒有説出口。

父母總是以一個人暫時的榮譽,來判定另外一個人的一生的價值長短,來設想他未來可能會獲得的一切。

是的,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真的很多。我們要對每一個生命的選擇報以寬容。

生命的價值不以職業的高低來評價;人生的價值不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

那些熱愛並以此為終身追求的職業的人來説,都是可敬可愛的人。像是《樹上的男爵》,那個從十二歲就住在樹上,致死都沒有下過樹的男爵來説,誰可以説他的一生就是荒誕可笑,沒有價值的呢?他用自己的一生來保護了森林的葱榮;用他頑強的生命,戰勝了狼襲的恐懼。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服輸的一面,有自己不被人超越的一面。人生漫長,人生的價值,還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30

記得第一次看到“步履不停”這個詞,是淘寶一家賣的很好的女裝店鋪,當時想店主也太文藝了,難怪衣服也會賣的這麼好。今天看到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書名啊,抱着讀讀看的心理,翻開第一頁,結果第二第三,一口氣地讀了下來。

一篇紀念父母題材的小説,跟很多這類小説不同的是,作者除了寫父母的優點,更多的是通過生活瑣碎小事寫父母的缺點,父親的霸道暴躁母親的挑剔虛偽,作者也不迴避自己對父母的那種厭煩情緒,但字裏行間又充滿温情,也許這就是生活,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人也是,我們不能接受別人身上的缺點,但也迷戀他們身上的種種優點,愛與恨總是很莫名其妙地交織在一起。比如自己有時候打電話聽着母親嘮叨些沒用的小事,用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干涉別人的生活,總是不自覺的惱火。但一聽到母親説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又忍不住發自內心地心疼,總是想去多賺點錢給母親一個好的安逸不會因為金錢而操心晚年生活。也許這就是肯在骨子裏的`一種叫親情的東西吧。

很多感情只有在徹底失去了才會懂,所以才有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追悔莫及,或許人生總會有些費盡力氣也無法挽回的錯過。我們看着別人犯錯後懺悔,還是走在同樣的道路上。我失去了父母,而我又變成了父親,在這一代接替一代的延續中,生命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31

這個民族的細膩對情感更精緻更微觀的表達讓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而這本書也是我劃線最多的一本了,覺着每一句都傳神到位。一個兒子回父母家團聚這麼一件極為普通的事情就發生在這短短的兩天內卻讓我感覺貌似走完了整個人生旅程。從一個人的視角觀察每個人的立場情緒表達,複雜綿密卻從不拖沓沒有大段的對白沒有什麼講解似的剖析完全是用最真也是最敏感的心來洞察親情的.奧祕。

不管怎樣總有一些事是來不及做的。

雞毛蒜皮的羈絆是每個家庭構建的最夯實的基調。而文章一開始就揭示出雙雙去世的那份宿命感與父母在現實中“活靈活現”的表達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不斷帶着我去反省甚至有些地方讓我十分壓抑並不想跟着作者的情緒再遞進下去人生怎會如此悲涼…

而我們不管怎樣扮演角色又怎樣在互動中快樂憂傷迷茫,我們終歸要共同走向一個場景面對死亡。養育我們的父母並不會因為與我們怎樣的愛恨情仇便給予我們阻止一切走向終點的超能力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目睹見證與無可奈何。

作者把這個人生命題原風原貌的鋪在我們面前,雖然沒得選擇但已經給出了答案。不管這個生命的魔咒如何生死循環我們能做的就是善待父母愛他們就現在。

《步履不停》讀書筆記 篇32

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往後翻了好幾頁,再也無法回頭挽救什麼。長大之後才發現,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我們之中有太多人不明白,也包括曾經的“我”。

又到了一年之中不得不回家的日子。“我”與妻子,和她的`兒子一起坐在列車上,商量着這次拒絕父母留宿的託詞。不是不想念,也有許久日子沒有看望他們了,只是一想到即將面對的是什麼,帶着新婚妻子的我,內心不免忐忑。然而,僅僅幾年之後,自己是無比後悔今天的所作所為。

“我”,已步入中年,卻剛與一位帶着男孩的女子結婚;甚至於回家那天,還未收到新工作的面試通知。這就是是枝裕和筆下的男主角,與同樣碌碌無為的我們在無數瞬間重合。不知是否可稱為近鄉情怯,我們和“我”一樣,在歸家時,內心都隱藏了一些不確定,甚至於害怕面對自己的雙親。也許是期末成績,也許是曾多次向他們索要生活費,也有可能是憂於父母的嘮叨。

即使沒有書中的那些巧合,在現實生活中仍有這麼多足以讓我們害怕的存在。“我”是害怕的,所以忐忑地度過了這一天。連臨走之際,也都未曾與他們好好告別。生活是殘酷的,你再想告別時,他卻告訴你,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在我們成長時,也迅速衰老着。從夾雜着銀絲,到兩鬢斑白。在這快速的衰老面前,我們也只能手足無措地面對着同樣手足無措的雙親。或許過去內心還隱藏着兒時的怨懟,可你也知道,在這麼多年的幸福生活後,它們早已隨風而去。在這各自餘盡的日子裏,我們所能做的是,珍惜以後每一次的相聚,做好每一次的告別。

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心意,不可等某個日子;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告別,不能留給下一次。步履不停,錯失太易,請,在餘生放慢些腳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