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隨筆

來源:文萃谷 1.34W
月是故鄉明隨筆1

想家了。

月是故鄉明隨筆

我的家,本來是在滿是山川的江西的,可是房子建在他鄉,我也無奈的轉移了。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我走的時候,是冬天,凌晨五點多,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天空灰濛濛的,與我的心情一般,是陰沉的。

我之前,明明還是期待的,我期待着離開,我去新家玩過,風景很好,是鄉村,空氣清新,可以過我喜愛的田園生活。我很期盼去哪裏生活。可真正要面對離開時,我怕了。我害怕踏上載我們去車站的車,我害怕離開這個我生活數十年的地方。我努力説服自己,那裏很好啊,風景好,可以養雞養鴨,還可以買幾條我最愛的寵物···可是我捨不得!我的朋友,同學,辛苦栽培我的老師!我捨不得啊······

我終究還是走了,遠離了家,——我心目中真正的家。

養的寵物狗輕輕用爪子拍我的腿,表示他想坐到我的大腿上。我一下子被驚醒,無奈的坐在地上,抱起了他。望了望眼前,與故鄉截然不同的家——平原。

一馬平川,一眼望去全是田地。種滿了或高或低的蔬菜,到處種着水杉樹。這就是我想要的?沒有山,就連個高地都沒有。想想在故鄉,站在山頂,俯瞰都市,涼風習習,藍天白雲豔陽天,娛樂設施從來不少······

我悔了,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隨筆2

天高氣清,碧空如洗,深藍色的天幕上懸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少許淡薄的雲煙絲絲縷縷纏繞左右,給明月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它似懸於一汪清水之中,悽悽冷冷,幽幽清清。皎潔的月光透過薄紗一瀉千里,柔和地照着寧靜的小村莊,照着日出夜歸的人們。村邊山頭上傳來陣陣悠揚的笛聲,打破了這寧靜的月夜。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如此美景良辰,怎能不令人抒發情懷呢?

——這便是我心中的故鄉月!

記得小時候,總愛依偎在奶奶的懷裏,望着天空皎潔的圓月,聽奶奶講那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傳説。也在那時才知道月亮裏住着一位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有一座金碧輝煌但卻淒涼幽冷的廣寒宮,有一棵千年飄香的桂花樹,還有可愛的玉兔、金蟾……幼稚的童心曾想:嫦娥姐姐一個人住在月宮裏一定很寂寞吧?吳剛哥哥長年累月不停息地砍着桂樹,一定很累吧?那頑皮的小白兔也一定想來到人間和我們一起捉迷藏吧?……月圓月缺,春秋幾度,故鄉的月伴隨着我慢慢長大,充盈着我的整個童年。在我的心目中,故鄉的月永遠是那麼神祕,那麼明亮……

故鄉是美麗的,沉浸在融融月光下的故鄉更是美麗的。那空濛的層層山巒,那鱗光閃閃的廣闊湖面,那幽靜而陰森的叢叢竹林,抑或還有那婉轉悠揚的笛聲,無不使人充滿綺思遐想,令人悠然陶醉!走在故鄉月光下的林蔭小道上,踏着一絡疏影斑駁的槐蔭,盡情地領受着明月賜予的美。清風徐徐,花香滿地,聞着這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望着透過樹蔭時隱時現的明月,似乎也聞到了月中的千年桂花香。此時,我只願獨自徘徊在槐蔭下,靜心地傾聽着從遠處飄來的悠悠笛聲,沉浸在這如詩如夢的意境中——它能把我帶到一個神祕的世界!

故鄉的月是美麗的,故鄉的父老鄉親們是勤勞的。每年農忙季節,人們總是結伴踏着月色而歸。沐浴在如銀的月光下,一路上又有“啾啾”的蟲鳴聲相伴,真令人心曠神怡,一天的疲勞都隨風而去。人們陶醉在醇芳的稻花香中,盡情地談着古話,談着家事,談着這嫻靜的月夜。此時,在人們的眼中,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連同月光下的一片稻田、一條小溪、一座小橋都心繫着鄉親們對故鄉的眷眷深情——這是一種從沒有過的親切!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佳節,故鄉的月似乎更圓、更大。它似一個害羞的純情少女,緩緩地從山頭升起,温情地俯視人間。每年這天,奶奶總是站在院內的梨樹下,手搭陽蓬、眯着雙眼望着天上的明月,動情地喃喃自語:“今天的月兒真圓真亮!”是啊,在這塊黃色的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年,對故園的一片深情永遠都是奶奶的牽掛!日出日落,花開花謝,奶奶總是在盼望着這一年的中秋月圓……

這一天,鄉親們總愛閒聚在月光下,邊吃月餅,邊賞明月。月亮的光輝温和地披在人們身上,男人們的高談闊論、孩子們的歡呼聲、婦女們的悄悄話,無不傳達着人們對明月的讚美。玉盤般的圓月激起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種種遐想:人們似乎看見了嫦娥仙子,人們似乎聞到了千年桂花香,人們似乎感到自己已乘風歸去……銀色的世界留給人們多少神祕,多少温馨!人們在月光下歡度美妙的黃金時間;人們在月光下追尋流逝的青春歲月;人們在月光下暢享温馨浪漫的如夢佳期;人們在月光下抒發悲壯豪邁的眷春鄉情;人們在月光下變得心胸廣闊、真誠坦率;人們在月光下顯得曠逸儒雅、温情脈脈……此時此刻,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共同心繫着懸掛在深邃天穹裏的皎皎圓月……

啊!美哉,我的故鄉月!它載着我五彩斑斕的童年夢,它寄着我蕩氣迴腸的故園情;它賦予我於柔情,賜予我於力量;它撩起我風情萬種,激起我豪情萬丈!此生願化作哪怕是縷縷薄雲,也只為護衞這心中的故鄉月!

而今,身在異地他鄉,故鄉的月是否依然明亮?月下的笛聲是否依然悠揚?鄉親們是否依然愛在中秋賞月?……走在異鄉的林蔭小道上,望着如銀的滿月,我仍然能夠感受到家鄉的温馨——一種懷舊的情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想,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月,更有那濃郁的故鄉情,永遠令我夢縈魂牽……

月是故鄉明隨筆3

中秋將至,自然會有一言難盡的思緒湧動,古人許多關於中秋節的不朽詩句,給予了我們節日的精神食糧。李白的靜夜思,本人以為比較凝重。道是以為蘇軾的水調歌頭較為舒緩,表達了古今多少仁人與庶民同有的情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每次讀到的時候浮想聯翩,卻是對故鄉的情感每況遞增。

一天,在網上看到山東衞視台插出節目《闖關東》劇組回孃家,有幸聽到一首懷念、歌頌故鄉山東的歌曲《老家在山東》。頓時,心潮澎湃,魂牽夢繞,不能平靜……

數日的輾轉反策,終於取得了與賈堂霞老師的聯繫,得到了致寶般的歌碟。

“説是一個村裏的人,都姓一個姓。説是房前屋後的土,也能種花生。説是土坯的院子裏,有棵紅棗樹。説是大人孩子,都喜歡煎餅卷大葱。媽媽説老家在山東,她的鄉音總飄着鄉情。我也説我的老家在山東,東西南北中,我老家最有名,我老家最有名。

其實我跟爸爸,常做一個夢。其實家鄉的快書,我也能唱幾聲。其實老鄉見老鄉,話題就一個。其實説來説去,是我的老家在山東。爸爸説老家在山東,他的鄉音在那裏流行。我也説,我的老家在山東。老家是祖根,讓我最牽情,讓我最牽情。

媽媽説老家在山東,她的鄉音總飄着鄉情。我也説我的老家在山東,東西南北中,我老家最有名,我老家最有名,我老家最有名。”

在一個我們大家庭聚集的日子裏,播放了歌碟,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好的感覺之中,母親説:是這麼回事……

在賈堂霞老師的愽客中,看到天南地北的山東人留言,他(她)們許多人為這首歌曲感動而落淚……

我也如此,常常一個人靜靜地聽着、感動着、眼眶濕潤着。“老家是祖根,讓我最牽情。”

雖然不是出生在山東,生活在山東,可父母的家鄉情結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我也影響着我的孩子。面對別人的尋問:哪裏人?孩子回答:山東人!這使我十分欣慰。

月是故鄉明。“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賀敬之不也在詩中寄託着對故士的無限熱愛嗎?多少次回到故鄉山東,所見所聞都是那樣讓我眷戀。有次,突然有一種想法,《老家在山東》以後要珍重的播放,以防麻木了視聽的感覺,呵呵。

摯愛着故鄉的山水草木,她豐富了我的情感,充實着我的領域,伴隨每一天!

在一個朗月高懸,繁星閃爍的夜晚,舉頭望着那古今多少人感歎的月亮。“今晚的月亮真園呀”!一種感覺心裏悄然升起:月是故鄉明。家鄉的親人也在月下遙望着星空,講述着每年一度,永遠聽不厭,寄託着美好願望的故事吧!

月是故鄉明隨筆4

又是一年中秋到了,吃過中秋晚宴,站在院子裏,抬頭仰望天空,看到剛才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中秋月,已是如銀盤一般懸掛在了中天。這時,關上燈,院子便籠罩在涼如水的月色裏了,這月色彷彿一層白紗,又彷彿一層輕霧,使這農家小院顯得特別的靜謐。院子裏的花草在這月色之中,也洗去了白日裏的鮮豔,而更添了一層朦朧美。父親種的天天開,紫色的花瓣,嫩綠的葉子,在這朦朧之中也沉寂了許多,彷彿在思考着什麼。野外的月夜又會是何光景呢?我且出去走走吧。

走出院門,來到村口。沃野千里,都籠罩在這祥和的月色裏了,全然沒有了白天的喧騰熱鬧,偶爾有幾聲蛐蛐的叫聲,倒讓這夜顯得更加的幽靜了。走在村外的路上,涼風習習,月色曖昧,遠處長長的柳枝輕拂,彷彿一位倩女在月下思念着遠征的丈夫,近處白楊投下的斑駁的樹影,倒使這這月色顯得更加的明亮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雲“月是故鄉明”,我沒有體會過在他鄉過中秋的滋味,故也無從比較故鄉之月與他鄉之月孰明瞭。小宋是常年漂泊在外的人,最近三年更是遠在新加坡了,想來他是最能有所體會的了,在這月明人團圓之夜,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這位摯友。

小宋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倆相識有十五年了,其間交往的許多往事,在這月明之夜又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中。小宋是一個志在四方的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他的座右銘,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小宋的漂泊,從上大學就開始了。那時我們大都選擇在省內讀大學,他卻遠去了哈爾濱。那時的我們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電話也很少打,聯繫基本上都是靠寫信。重讀那些舊信件,感覺總是多麼的温暖,彷彿沐浴在友情的陽光了。現在看來,那時的不方便倒是留下了回憶的根。那時我們的通信基本上無話不談,談異地他鄉的感受,談學業,談愛情,也談人生。還記得,有封信中我提到,大學自習室裏別人的戀愛,讓我難以靜下心來讀書,他的回覆是“怕是你自己也心癢了吧,還不如找個一塊陪你讀”,這話還猶在耳,我卻已是娶妻生子。印象最深的,當是非典時期的一件事了。那時我因做畢業論文,急需一本書,圖書館找不到,學校又出不去,寫信告訴他,只是想訴説一下心中鬱悶的,他卻冒着風險出去給我買了一本郵寄來。隨書還附了一封長信,讀到買書的經歷和鼓勵的話語,當時真令我感動不已。

離開哈爾濱後,小宋去了首都最著名的兩所大學中的一所讀研究生。到北京後,他沉浸在學術的海洋,我則回家鄉做了一名老師。我們的聯繫方式,由以前的寫信變成了電子郵件,我們通信的內容,也變成了事業與生活。那時的他,總是勸我去北京讀研究生,而天生慵懶的我,卻已習慣了這安逸的教書生活,對於他的勸説總是很含混。後來,他給我來了一封長信,大約是説我的人生不應虛度,才華不要磨滅才好,言辭懇切激烈。最終,我還是沒有走,他的真誠與直率卻着實的讓我感到親切與感動。

離開北京後,小宋去了新加坡,臨走我送他一本《唐詩三百首》,在扉頁上寫了“月是故鄉明”幾個字,要他不要忘記家鄉才好。小宋初到南洋的日子是快樂的,從那時的通信就可看出,東南亞的幾個國家都走遍了,異域的見聞讓他欣喜,終於成了行萬里路的人了。時移勢易,人的一些想法,總是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改變的。最近的來信,他總是跟我抱怨這綿綿無盡期的炎炎夏日的感覺讓他難耐,話語之中流露出了對家鄉四季分明的思念。四海為家的遊子啊,到底還惦記着家鄉了。

這時,月影西斜了,又一箇中秋過去了。一片葉子飄落在了我的肩頭,秋天了,葉落歸根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啊,在這月圓之夜,舉目望空,你又會作何感想呢?一定會想起故鄉的老父,天堂的母親,還有家鄉的明月吧。

月是故鄉明隨筆5

一直覺得那些描寫相愁的作品過於嬌情,什麼“月是故鄉明”之類的過於虛假,等到自己真正離開了那個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漂洋過海來到海南後才懂得原來明月不過是一種寄託,而真正縈繞於心,讓人刻骨思念的卻是那裏的人和温馨。

“家是什麼?就是有個人點着燈在等你”,如今再讀高曉鬆的這句話,竟有熱淚盈眶的感覺,彷彿眼前浮現了熱熱的飯菜,耳邊響起了絮絮的嘮叨。那些温暖是一個人住校生活無法感受的,無論室友多好,環境多美都驅除不了那種內心深處的寂寞。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是怎樣的場景?枯藤老樹昏鴉的形單影隻,小橋流水人家的屬於別人的温暖,一個人寂寞着,一個人懷念着。

説不清自己懷念的是什麼?是和朋友在KTV的肆意還是在山頂喝醉後的眼淚;是在電影院十指緊扣的温馨還是生日抱着他哭的信賴;是一羣人圍着火鍋時的快意還是一個人在家環抱自己時一個電話的寬慰……只知道自己的心中都被一種名為懷念的情緒充盈着。

記憶中那座美麗的城市承載了太多歡聲與笑語:結伴穿梭大街小巷尋覓好吃的,奶茶吧坐着安靜的聊天,酒吧了真心話大冒險的刺激還有那些年一起奔跑一起闖禍的歲月……

夜闌人靜時的思念,一個人時的寂寞,是否每一個在異地的人都會有一些奇特的思緒呢?

夜靜了,抬頭看着那輪明月,又想起了那句“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隨筆6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余光中的《鄉愁》,但有些東西,你切身體會到了你才懂得她真正的美。鄉愁是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媽媽在那頭。如今,鄉愁是彎彎曲曲的電話線,我在這頭,媽媽在那頭。如今再品鄉愁,那愁如咖啡熱氣騰騰滑進嘴裏,卻只留下苦與澀在舌尖。

我離開家鄉已經近一年了,現在想家與剛開始來求學不同。那時候與其説想家,不如説是依賴家裏,是不習慣外面的日子,是逃避在外面的辛苦是貪戀家裏的安逸,是厭惡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堅強,是想念父母撐起天空的悠閒。

如今,早已不同。我時常望着長沙的天空,想着家裏的冷暖。我時常感知着天氣的變化,想着家裏的季節變換,我時常偶遇幾縷暖風,想着記憶中熟悉的場景。我總能想起陽光晴好的春日裏在玉米核上玩的`不亦樂乎。我總能想起蔚藍無際的天空下,我們在校園裏追逐打鬧。記憶總是如此,在相同的情景裏,提醒你過去的往事,在相似的情節裏,提醒你變換的地點。

月是故鄉明。是我覺得最好的一句思鄉詩。他沒説她想,他沒説她念。可是因為愛,因為想,因為念。故鄉月便成了最明。如果説別的東西,和家鄉遠隔千里,自然所看之物不同,然而月亮就只有一個。她照着時間上所有的人。可,詩人還是看出了她的不同。同一輪月亮,經遊子的思念縈繞,她便不同了。每當夜深,我總能想起家鄉冬日夜晚的月亮。那日夜晚,我在一個小山坡上,剛剛下過大雪的樹林平和靜謐。我就那樣望着月光。要是用一個詞形容那夜的月光,清冷最好不過了。那月,白茫茫的,不知是天氣太冷產生的霧氣還是怎樣,她就那樣若隱若現。在黑夜中,隱蔽在白紗後。我記得那天月亮很圓,掛的很低,彷彿一伸手就能接到她傾下的月光。月光在雪裏反射,照亮了整個山坡,那簡直像一個童話世界。毫無污染的雪,清冷神祕的月光,那是一個讓人享受的世界。在黑暗中,你可以看到山下,家家户户升起的裊裊炊煙,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從窗户中透出的燈光,你能感受到家中的温暖與熱鬧與山坡的冰冷與安靜的強烈對比。抬頭望着黑夜,你能感受到那一輪月亮是你所有的方向,給你所有的力量。就像我記憶中的以及未來我所要將見到的月亮中,家鄉的那輪永遠都再無其她可敵。

也許我的家鄉只是個農村,也許她不能滿足我日益豐富的需求,但她對我來説不止是一個地方,更是精神的根。我愛她,念她,不只是那裏有藍藍的天,那裏有白白的雪,還因為有綠葉對根的情誼。

月是故鄉明隨筆7

小時候的中秋節大多是在一望無際的棉田中度過的。那時的中秋節要是能吃到一塊月餅就會感到很滿足,令人懷念的記憶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那個年代、那一批人共同的經歷。

如今又過了二十餘年,中秋將至,面對一桌佳餚與各種不同風味的月餅,卻找不到一絲童年的欣悦。回想起來,那時雖然勞頓、單一,但更多的確是輕鬆和快樂。

我出生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莫索灣墾區的一個偏遠連隊。從記事時起,每到秋天,天不亮,還沉浸於夢鄉時就被母親帶着下地了,累了就在地裏睡,醒了依然還在棉田裏。棉田的蟲、草、花、藍天、白雲伴我度過整個秋天,一切都是自然、親切、熟悉。

七八十年代的國小是五年制,每個連隊都有學校,有些人口多的連隊還有中學。一般國小部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要參與本連隊秋收勞動,那時候參加勞動的孩子都很積極,很少請假,家長也不過問還要幹多久,一切行動聽指揮。

記得國小參加秋收的三年裏,每到中秋,老師手裏提着全班的月餅,也就不足二十塊,午飯時間發給大家。那種高興勁不亞於過年,其實也就是兩人一塊,每人半塊,那時的月餅是團食品廠自己生產的,就是這半塊月餅凝聚着多少人的眷戀、期冀與回憶。

國中時期的中秋節同樣是在棉田度過,那時的班主任老師帶着班長把全班人的月餅背到地裏,每人一塊。通常後面的同學還沒有把月餅領到手,前面的同學就將月餅三口兩口地下肚了。

到了高中參加秋收,已不像小時候那樣盼着過節吃好吃的,而是等着每天老師公佈拾棉花成績,排名次,發獎品。獎品大多是一個糖包子或者一碗肉菜,能得到這些就是無尚光榮。就是這些也不是每次都有,班上有的手快的學生,每天可以完成百餘公斤拾花任務,運氣好了,可連續獲得獎品。班上其他同學羨慕至極,我最多的時候也只拾了八十多公斤,累得筋疲力盡換來了一碗肉菜,大家圍坐一圈,很快見底了,末了還用饅頭把碗底的油湯蘸光擦淨。

那時,每當大家勞動累了的時候,倒在柔軟的沙上,沙子暖暖的、細細的、很乾淨,素面朝天。明月無一絲瑕疵,緩緩地行走,寧靜而美麗,每個人都屏住呼吸,享受上蒼賜予的恬淡。

大學畢業後,我很少回到印象中的棉田。前年趁出差的機會,我順便回去了一趟,兒時的記憶一點影子也找不到了,唯一不變的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一望無際的棉田。新型的城鎮化建設早已縮小了城鄉差距。如今,大型採棉機械的推廣和使用,免除了艱辛的體力勞動,學生不再背起行李、坐上拖拉機到連隊採摘棉花了,那段往事已經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

月是故鄉明。讓每個人的心中燃起對美好的嚮往,沉澱對往事的懷念。

月是故鄉明隨筆8

月悄悄地爬上來,那麼恬靜,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萬物都披上了輕紗,在影影綽綽中顯得那麼神祕。我鬼使神差般來到這小小教學樓二樓的陽台上,仰頭望月,我彷彿又看到了故鄉的月。

月是如此的圓!

在這個團圓的中秋之夜,人們都在月下喝酒、賞月吧。一絲孤獨襲上心頭,心中愁緒萬千。想起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時此刻,母親在幹什麼呢?想起母親,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兒時的情景一幕幕浮在眼前,我又感到母親那温曖的手……

秋的夜是美好而清亮的。月亮升了起來,照亮了高大的樹木;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這時候,母親牽着我的手,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着,兩旁的花草和莊稼走在月光裏,母親牽着我的手向田地走去。母親説夜晚麥子好收割,夜晚有了露水,最主要的是沒有太陽的毒曬,到了白天就可以拉回自家的場裏曬着。

我和母親很快來到地頭,在月光下我和母親並排每人兩行,我拿起鐮刀快速的割了起來,我要和母親比賽。雖然才十歲,但是我比母親慢不了多少。鐮刀不是很重,這是母親專門為我製作的,因有自己的一把鐮刀,我還高興了好多天呢!沾滿露水的麥穗沉甸甸地低下了頭,不時地掃打着我的臉,有些痛癢,但是我的心情好極了,這樣美的夜晚,這麼明亮的月光和媽媽一起勞動,對於那時的我是一件開心的事!想着弟弟、妹妹還在夢鄉里,只有我陪同母親,我心中充滿了力量。母親一聲不響地快速向前,我也一刻不敢放鬆的只想着怎樣才能割的更快:一不小心砍在了腳面,涼鞋的鞋面被砍斷了,頓時一陣鑽心的痛湧遍全身,血流了出來,我害怕極了,但沒有出聲,我怕媽媽聽見,強忍着……。

血不停地流,我想不能讓它流。這時母親已經超過我兩三米了,母親頭也不抬的問我,你累了吧,沒關係,累了就休息,慢慢來,彆着急。我答應着,快速的把外面的小褂脱下來裹在了我腳上。月光下,我只穿了件小背心,我感到一絲涼意,怕在我前面不遠處的媽媽發現,於是,我跪着慢慢向前挪動,我只想着快點收割完,媽媽就會很高興,她也不會這麼累。現在想起那時的我真的很勇敢,不知疼痛,更不覺得苦。

當月亮悄悄地溜走時,東方已微微發白。我和媽媽已割了大半塊地,但我已沒有一點力氣,腳再也不能動了,當母親看到蹲在地上的我,看到我的腳時,她一下子慌了,不停的責怪着我:傻孩子,為什麼不説。看到母親焦急的樣子,我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醒來時,我已躺在牀上,腳上纏着紗布,母親眼睛紅紅的,我知道母親一定哭過。我連忙安慰母親:沒事,不疼,過兩天就會好的。母親沒有説話,抹着淚走了出去。

那天開始,我再也沒有走過那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我總是看到母親踏着月光出門,迎着朝霞回來,而我的腳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和失血過多,再加上村裏沒有正規醫院治療,我的腳留下了傷,至今腳面傷口處有一個像綠豆那麼大的東西在裏面遊走。如果鞋面太緊腳面就會刺痛。

在我的記憶裏,村裏有人病了,都是找二爺爺看病,二爺爺學過醫,是村裏唯一的醫生,我的腳沒有落下更多的毛病多虧了二爺爺,所以母親時常告訴我要報答他老人家,而每每説這話時母親總是很自責。如今,母親不再牽着我的手了,我的故鄉也離我遠去了,而那些苦難的日子裏,我和母親走過來了。但那時的我始終沒覺得那是苦,而且有一種永遠使不完的勁。總覺得故鄉的月是那麼美,那麼明亮。母親的身影是那麼高大。

月光下,我彷彿又看到了母親的笑,母親是那麼地美。那牽着我的一雙手總是那麼温柔,這樣的情景時常在我的夢裏縈繞,揮之不去,使我時時想起家鄉的月,家鄉的人,家鄉的事……總覺得“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月是故鄉明隨筆9

月到中秋,按照農村的習俗,女兒要提前回孃家,送月餅!雖然,我每年都是提前一週送月餅,但中秋節,還是會回去再看看父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多少離愁別恨,竟無語凝噎!

中午回婆婆家看婆婆公公,一大家人開開心心,一起吃午飯。晚上回孃家陪父母!看到生病的父親,悲傷的母親,這樣團聚的節日,內心縱有多少悲涼,也無從説出口。

小弟還專門叫我去他的院子裏,特意叮囑我,不該説的話就不説,不該管的事情就不要管,免得惹父母生氣,一切都任其自然吧!我內心的傷感和無奈,還是充溢着心胸!

我和小弟、弟媳小心翼翼地陪在父母親身邊。逝去的親人,永遠不能體諒活人的悲傷!我也無法安慰母親痛失愛子的痛苦和悲傷,只能裝着若無其事地和大家聊天,無視母親的悲傷!

有時常常想,如果我是一個男孩子該多好!如果我足夠強大,足夠能幹,我就能撐起一個家庭,為年邁的父母遮風擋雨!庇護我那親愛的姐姐和弟弟,讓他們健康幸福地生活!如果我足夠強大,我將會撐起一個大家庭,讓自己家族的興旺發達!

可是,我就是一個如小草一樣的普普通通的女人!長大結婚嫁人生子,相夫教子,養育兒女。我終年忙碌和辛苦,也只能讓我的兒女衣食無憂!我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回家看看父母,給他們買幾身衣服換季的衣服,買雙舒服的鞋子,買點父母親愛吃的水果和點心!

父母不願和我們住一起,也許是習慣了老家的清靜和自由!也許是父母家住鄉村,養兒防老的封建思想,隨兒子生活的習俗,不能接受隨女兒住的生活。好在我離父母家不算太遠,交通便利,坐車不過二十多分鐘!打的,也不足二十元的車費!

看到年邁的父母,突然看到母親忙碌的背影,發現母親真的老了,頭髮早就花白了,背似乎也有點駝了。父親的聽力,也不是那麼好了!給他説話,要大一點聲説。

真是感慨歲月無情!那個從不知疲倦的母親,美麗善良的母親老了,背也駝了!智慧能幹的父親,常替族人張羅紅白喜事,替人書寫對聯,替人書寫家書的教書先生,真的是老了!

父親在炕上躺着,説是父親最近幾天感冒了不舒服。母親也在炕的另一頭躺着,掩飾不住的悲傷。

我和小弟、弟媳拉着家常,看着中秋晚會的節目。母親還囑咐我們吃月餅,説這是習俗。把剛才在院子裏桌子上現過的水果和月餅都要吃一些。我們把月餅掰開,分給父母一些。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只是少了你一個!很多年一直是你陪着父母身邊,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往年都是你陪着父母過節,我們都不在家,也放心,父母身邊有你!

如今你走了,永遠的走了。侄女也都大專畢業上班了,侄子也都上大學了。如果有你,這個家,該是多麼幸福的一大家子人!可是,人世間沒有如果。你已經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月還是家鄉的明,皓月當空,我和小侄子並排躺在父母的炕頭,這熟悉的家,熟悉的炕頭,我住了三十多年了!

無論我什麼時候來,看到的父母親總是在忙着,從來不閒着。父親不是種菜澆菜,就是掃院子。母親不是做飯,就是洗衣服,織布。

歲月如梭,母親永遠在織布機上,織她永遠織不完的布!父親總是在替母親拐那永遠拐不完的線!連我們穿過的舊毛衣都拆洗了,拐成線,織成毛毯子!

願歲月的梭,織進我所有的愛,織成最華麗的織錦,獻給我最愛的人!

月是故鄉明隨筆10

當一個夢喚醒了另一個夢,當一幅風景幻化成另一幅風景,故鄉的月光之夜便清晰地透視在眼前。

苦澀的童年歡樂、謙卑的家鄉倩影、母親永恆不倦的牽掛和惦念……汩汩地從心腔裏流淌出來。

月白風清、風清月白、是那樣的清晰、透亮……

素箋之上,是用心碎寫下的思念和蒼涼。有多少不敢觸及的故事,在徘徊中隨着這溶溶夜色漸近清晰、而又漸漸走遠。

家鄉的月光凝聚了父親為生存的畢生努力和辛酸;飽含了母親歲歲年年雨雪風霜中對兒女的無限牽掛和淚水。那種骨子裏的痛楚、血液裏的呼喚,浸透了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浸染了靜夜的每一縷月光。浸濕了我的心我的眼、以及我的整個月白風清的季節。

四季輪迴中,我的心始終象漂浮的蒲公英,在家鄉的月光裏徘徊、流浪。

今夜露已白,我再也按捺不住歸鄉眷念腳步。回家、回家,讓永久的等待不再成為一棵樹的影子,讓遠山的呼喚不再沒有迴音。

歸心似箭,風雨難留。慌亂中,我已沒了日子的方寸。列車的影子超越了一切空間,歸途的風景全部幻化成月光下白雲深處的村莊。

多少次,在傷痛無助時渴望棲息在家鄉的老屋;多少次,午夜夢迴時將窗櫺間的樹影讀成家鄉的老槐。只是,近鄉情怯,月色朦朧中故鄉的影子漸漸清晰,我卻久久默然無語。

將團圓的誓言刻錄成回憶的風景,將永恆惦念融入月光的嫵媚,我們盡情享受相聚磅礴的真誠、温暖與喜悦。只是故鄉月光下講述的一個個關乎心靈的故事,平淡如風吹過,卻痕已入心。讓我今生今世再也揮不去關於故鄉月光的情結。

我不知道,前行的路上還有多少艱難和痛苦,只是、故鄉的月光一步步地從身後逼來的時候,我需要停下腳步:我是否有勇氣驀然回首,去守護好那片低矮的雨檐下不太高遠卻充滿色彩的天空?

我知道,我無法走出故鄉明月的視線,也必然要目送難捨的故鄉明月背影。我只能在似水流年中時時提醒自己: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隨筆11

中秋望月淚無痕,一曲相思斷愁腸。

誰家今夜把酒歡?獨我苦酒化鄉思。

------黑夜蒲公英

明月寄相思,對於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説,月就是那麼的容易勾起了對家的思念,家鄉的月是最明亮的,明亮得讓人痴,讓人醉。當月圓了,我們也就想和家人團圓了。圓圓的月,賦予了我們對團圓的思念的情感。月越是圓,對團圓的渴望就越是濃,夢裏夢外都是關於家的思念。

時光如流沙,握不住,只能看着它從指縫間一點點的溜走。不知不覺,中秋的腳步姍姍而來。中秋到了,腦海中便灑滿了對回家的渴望。渴望和家人團圓,渴望與兒時的小夥伴相見。那一種強烈的渴望的感覺,無法觸摸,只可感受。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有些喜悦,也帶少許的傷感。當內心還是忍不住呼喊:“啊!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真好!”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要到了,圓圓的月,照亮了我們對團圓的思念。對家裏的思念就像那青藤般蔓延了心頭,心中有這一份淡淡的鄉愁,但也迫切的希望它快點到來。

中秋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歌中的優美旋律便是我們對家的思念;中秋是一首吟不完的詩;詩中的詞道出了我們歸家的熱戀;中秋是一張薄薄的紙,卻寫滿了我們對家的顧念,薄薄的紙張,卻承載了厚厚的鄉愁。

季節交替,經年如水,漸行漸遠。任時光如何變遷,遊子對故鄉的那一份眷戀,那一份鄉情永遠都不會改變,無論走了多遠,走的路有多長,但遊子的心都不會改變,時光雖老了容顏,但卻厚了思念。遊子渴望歸家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海浪,不斷的往海岸洶湧而來,一點點的往海岸靠近,可最終還是無法抵達。

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美,出來了的一年了,我的回憶裏充滿了對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月的思念,故鄉的山山水水陪伴着我的成長。故鄉的月承載着我的夢。無論我走到了那裏,就算是迷了路,但故鄉的月總會照耀着我回家的方向,就像海上的指明燈,讓迷失的我找到了方向。

月是故鄉明,世界的萬燈千盞都比不上故鄉的月亮明亮,故鄉的月是温暖的,故鄉的月是温情的,無論你經歷了多少的滄桑,無論你經歷了多少的風雨,但想想故鄉的月,便會想起了故鄉的人兒,內心的惆悵便一呼兒過了。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一直以來都認為,除了故鄉,無論我走到了哪裏,那一個地方都不會屬於我,因為我心中的根留在了故鄉,無論我走到了哪裏,就算那裏的人對我再親切,都比不上故鄉的人親。因為故鄉的人陪伴了我的成長,就算怎麼變,都不能對故鄉的關愛改變。故鄉的人都很淳樸,沒有什麼浪尖上的風言風語。小時候,當家裏沒人陪我玩的時候,鄰家的老奶奶便會和我説故事,説她以前的事,也有説過關於中秋的故事。其實,出來後,我還是會保持着那一種純真情感,過着樸素而又簡單的生活,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受到了故鄉的人的影響,不是不知道怎麼改變,而是不想去改變。中秋又到了,可是,今年的中秋還是註定了我在他鄉過。當月上柳梢頭時,我想,身在他鄉的遊子的眼中都會充滿了對家的思念了吧。

這一年,穿梭於城市的燈火闌珊中,行走於城市的茫茫人海中,就連想找一個透透氣的地方都難。我開始懷念了母親的嘮叨,嘮叨中帶有着温暖。我開始想念了父親的沉默,沉默中卻帶有着關愛。我開始懷念了家裏過節日的氣氛,熱鬧而又喧譁。

城市的燈火惹人醉目,總是會把整片天空照亮,看不到星星,有時候也看不到月亮。每當晚上,一個人坐在窗前抬頭看着那被燈光照得紅紅的天空的時候,我總會就那麼輕易的想起了故鄉的月。故鄉的月是明的,故鄉的月是亮的。故鄉的月總會帶着一份柔情,它害羞起來的時候便會躲藏在散碎的雲朵中,它不像夕陽,害羞就會把整個天空染紅。它會像鄰家害羞的女孩那樣藏起來,若隱若現,羞羞答答。但正是這樣才讓我迷戀,因為感覺就是給人一種神祕感。

此時此刻的我,面對着熒屏,卻難以敲打出我此刻的心情。沒想到我會竟也會是無言,起身,漫步走向窗前,抬頭仰望天空高高掛起的明月。不禁輕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看着他鄉的明月,思緒便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歲月的斑駁在回憶的思緒中腳踏歌聲而來。猶記兒時,時光荏苒,光陰不復,在那過往的中秋節裏,心中總是會有一種道不出的愉悦,揮不去,散不掉,忘不了,原來,往事並不如煙。

兒時的中秋,也只有在那一天,父母才同意我們大晚上出去玩。於是在那天早早便和家人吃完晚飯,我們便會把家裏的零食和月餅拿到我們那一個早已廢棄多年的籃球場上,大家一起都在等待着月亮姑娘的出現。那天晚上,我們還傻傻的去摘柚子葉和竹子葉放進一個裝滿了清水的小盤子中,然後每人把從家裏偷來的針放進去水中,待盤中的水正對着月亮的時候,便許願,這樣願望便能實現,因為月亮走進了我們的盤子中,到時他便會把我們的願望帶到天上去。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我們還是會帶有一種滿滿的期盼。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唱着歌,説着故事,吃着月餅。現在回想,總感覺有着説不完的樂趣。

如今,又快要到中秋節了,今年的我卻格外的害怕過中秋節,因為今年的中秋節我不能在故鄉過,在陌生的城市打滾,看着城市商城裏的月餅多種多樣,惹花了樣,但卻給不了我那一種節日的氣氛。

昨天,母親打電話過來,輕聲問候:“吃月餅了嗎?想不想回家過中秋節?在外面要學會照顧自己,別讓自己太累了。”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有一種想哭的衝動。但我知道我不能哭。這幾句貼心的話深深的觸痛了我敏感的神經,我想家了,我也想家的月餅了。外面的月餅不好吃,因為沒有家的味道,吃不出温情。吃不出兒時的快樂。

月有陰晴圓缺,很多事都只能成為回憶,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成了一個容易傷感的人,喜歡懷念,喜歡回憶過去的事情,如今漂泊他鄉,在這一個意味着團圓的節日裏,更能勾起我的回憶。我想家了,我想故鄉的人了,我想在故鄉里節日那熱鬧的氣氛了。往事歷歷在目,道不出的想念。

切切遊子意,依依故鄉情。無眠,説是不想家,那都是假的,心中似乎有着一根無形的線,牽絆着我讓我回家,耳邊似乎聽到了親人的召喚,眼中似乎看到了故鄉的月,這一切似乎那麼的遠,有那麼的近。

此時此刻的我,不再是當年的那一個不愛聽母親嘮叨的小丫頭了,也不再是討厭父親沉默的叛逆女孩。在這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學會了獨立,也不再畏懼孤獨。仰望着他鄉的明月,還是覺得月是故鄉明。我不是詩人,寫不出優美的詩句。我不是作家,寫不出華美的語言。執筆,我只想用平淡的話語道出我內心的心聲。今夜,我只想和遠方的故鄉里的人輕説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