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2.74W

月是故鄉明_經典散文

月是故鄉明-經典散文

普天都在共賞一輪明月,為何唯獨故鄉的月顯得格外皎潔,温柔?我想並非因為“月出東山之上”與“月上柳梢枝頭”的地方不同,風景各異,而是因為那個叫“家”的遠方承載了太多的思念與悲喜,總叫人充滿懷想與期盼。

不得不講,家總會是一個温暖的棲息地,就像飛鳥貪戀着歸巢,詩人依賴着月光。一個遊子,離了家,就像南飛的候鳥,尋着捉摸不定的方向,生怕一路迷茫,忘了歸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大抵就是這種滋味吧!

大學,我選擇了在外地,理由是:趁着年輕,多出去走走。一路匆忙,才發現,世界很大,大到可以讓你失去方向,迷了歸程。結果,當真是路走的越來越多,家離得越來越遠,而對家的思念也變得越來越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觸,已經不只一次兩次了。一個人的路,會讓你變得更強大,但也會使你變得很脆弱。儘管你已經獨立,已經足夠堅強,但心中那一處柔軟,卻會一碰就破,所有的思念都會迸發出來,那一處的柔軟便是“家”。

家,永遠都是一個最温暖的港灣,一個可以依靠的'臂膀。遠行的我,一提到家總會思緒萬千,湧上心頭。我會思念母親的“嘮叨”,也會時常回味父親端上餐桌的蜜汁紅燒肉的味道,畢竟,離了家,一切的味道都會隨之改變。在餐館吃飯的時候,我會常點紅燒肉,爭取品嚐到熟悉一點的味道,然而,餐館的味道與父親的味道總是相差甚遠,而這並非師傅的手藝不精,只是因為少了家的味道。食材的味道可以是千萬種的,多的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而沒有做不出來的,但是這些味道里面並愛一定有愛,我知道父親的食譜裏是有的,一直都有,不只是愛,還有家。

我不明白如今的人為何總是匆匆奔波,為了理想?為了生計?也許每個人的追求都不盡相同,但我知道,即使是大鵬,是雄鷹,在展翅高飛後,也記得歸巢入棲。我們呢?所謂的年輕的闖蕩,並沒有那麼的美好,可能到最後只是一場夢罷了,更多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家人,有時間的話,還是多陪陪父母吧,遠行的我,還是挺後悔的。

父母的思念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吧,至少裏面的愛不摻雜水分,也只有多,從未少。一個遠方的電話恐怕比久旱逢甘霖來的更加親切吧,不過現在的我們,總是草草幾句講完,並不太理會父母的感受,我想一天,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自然會明白許多的。

孟郊説:“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不論遊子奔走的多遠,他的身上總會帶着一份思念,一份牽掛。杜甫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車水馬龍的繁華世界裏,一句家裏的問候應當比鎮靜劑都要來得心安。王安石説:“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果然,流光易逝,春風又來,回家的路還是明月照得更亮。時間在不停遊走,我會更想家,我如此,大多人也都如此。

百草盼春回,雙親望子歸。離家千里的我,無時無刻不想着着家,只是遠隔一方,讓思念難以寄放。只有每次父母的來電會讓我更加心安,我想對於我的來電,父母也是這樣想吧。正直青春的我,並不貪圖所謂的宏圖大業,如果一定要有,我希望在父母身邊多待一待,畢竟,盡孝不能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