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優美散文(通用23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説、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家優美散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家優美散文(通用23篇)

名家優美散文 篇1

春日的陽光很柔軟,隨意地潑灑在窗前的書桌上。一方兩個巴掌大的硯台憨厚的敦在桌邊,爺爺一手提着一隻飛鳥狀的白瓷滴水器,一手握着一塊眼鏡盒大小的墨塊,緊壓在硯台上緩慢的移動。

硯台是一塊黑色和棕色過渡的石塊做成的,整個右半邊刻着一頭老黃牛,背上坐了兩個頑皮的孩子。右半邊的平坦光滑之處,正有濃稠的墨汁汩汩沿着爺爺手中墨塊轉動的方向化開、漫出。墨塊上用金粉畫着一條精細的龍,自底端盤踞,研出的墨裏雜糅着細細碎碎的金色,在一片漆黑之中忽明忽暗。墨塊不停地轉動,研出的墨汁已積成一小窪,墨塊蕩起了厚重踏實的墨汁,綢緞樣的輕輕顫抖。這時,一股獨特的書卷氣息就泄了出來,像背後含着春天芳香的帷幕被揭開了一角,悄然流露。

墨已研好。

爺爺提筆,與我一起寫今草,孫過庭的《書譜》。灰色蓬鬆的毛筆沾上墨後收攏,聚成一隻尖鋭的筆鋒。黑色的墨跡充溢着靈性,在宣紙上劃過飄逸輕靈的弧線。

幾千年來,墨跡浸潤了人們的靈魂。或是竹簡上的蒼勁,抑或絲帛上的圓滑。複雜漫長的歷史文化在一段段墨跡中得以保存,得以流傳。每幅名作中,浸透著書法家最自然,最真切的人生情感。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粗礪頓挫的行筆間,映射出作者在侄子被害後的極度悲傷和憤慨。又像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清新脱俗的墨跡道出了與雅士圍坐在蘭溪之畔,銜觴賦詩的快活。當我們與那墨色對視之時,墨的美便連綿不絕的湧來。從研磨,到習字,再到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墨深藴着的美感在眼前綻放,生生不息。

春天暖暖的陽光停留在墨色裏,不忍離開。

名家優美散文 篇2

手指的頑皮,點擊了那篇觸動人心的日誌。

日誌裏面有一段視頻,是這樣的:母親把兒子送出鄉到城裏讀書,一晃十餘年,而母親唯一擁有兒子的東西僅存的一張照片,母親十年如一日的拿着照片坐在門口等待兒子歸來。當兒子穿着西裝,拿着公文包歸來時,而此刻,母親已患上老年痴呆,迷迷糊糊,不認得所有人。但當兒子走到母親面前,母親既衝兒子笑笑説:“你長大了。”其實,母親都希望子女事業有成,都説父母大愛無私,但是父母也有私心,而他們的私心就是希望子女陪自己多一點,他們就已心滿意足。但總有一些人認為給錢父母花就是孝順,真正的孝順其實很簡單,陪父母吃頓飯,過節時陪他們談話家常。

當我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時,心酸了--爺爺拉着我説:“我很好,別擔心,你自己出門在外注意身體,多吃點好吃的……”明明在飯桌上,我只看到一小盤鹹菜孤獨的擺着,眼前頓時模糊一片,那天是他的八十歲生日啊!祖父母們總是心疼自己子孫,看到子孫被捱罵,總是第一個出來搬父母小時候的事來招搖。祖父母們是我們一輩子最難報答的人,因為當我們有能力報答時,或許他們已離你而去。但是隻要我們給予他們一份關心,一份愛護,他們已心滿意足,他們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他們很迷信,每天都向菩薩虔誠他們的親人平安幸福。

親情,樸素的會讓人忽略,但是卻最能感動所有人。隨着自己愈長大,看着父母臉龐從年輕變憔悴,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

樹欲靜而風不在,子欲孝而親不在。所以,你懂了嗎?

名家優美散文 篇3

瑟瑟的秋風,飄零的落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變的在這蕭瑟的季節裏,內心突然憂傷起來。

如果生命必然要經歷離散與凋零,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它完美無缺?

恍惚中,想起大學的長途旅行,上車下車,人來人往,可你尋找的背影始終沒有出現。沉默、憂傷、悽清。終究已是遠去,再怎麼期待也只是一個夢,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夢。靜靜的望着窗外,有情人的離別,有家人的送別,有朋友的相擁……含情脈脈、深情寄託、依依不捨。太多的畫面,太多的感動。以至於獨自一人的我不免滴下淚珠,是感動,是思念或許也夾雜着些許悲傷。沒有抱怨,也沒有遺憾。因為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決定獨自堅強微笑着走下去。只是那些許的傷感思念卻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只是想知道已故的您還好嗎?有一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想着您。悲傷也要學着堅強,季老不是説過“不完滿才是人生嗎?”失聰卻能奏響震撼之曲,無數次的失敗依然成就巔峯之作,即使折翅也能舞出絕美之資……太多的缺憾,太多的不完滿,卻還是造就了不凡的人生。

原來,愛生命到靈魂深處,周圍一切都是滿滿的愛,生意盎然。靜靜的我還要遺憾什麼呢?雖然真正永恆的生命不存在,可是,如果你在對的時間,邂逅了花開的美麗;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和另一個有着生命之初那份純真的自己重逢。別時,仍有回憶,依舊悵然。笑人生,不要過得太慢,因為花會凋;謝也不要走得太快,因為那時的花還未開放。

你是我永恆的心。

名家優美散文 篇4

自古以來,人們都厭惡亂世,亂世的代名詞似乎就是飢餓、戰亂、疾病、國破家亡。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戰爭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在戰亂時期湧現了許許多多的愛國英雄英雄、文人騷客。所以,亂世也美麗。

都説亂世出英雄。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在亂世中飽經磨練的人,終能成就千秋大業。如秦漢之際的劉邦,唐朝初年的李世民,明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哪一個不是經亂世洗禮,最後成為千古帝王的。

都説亂世出才子。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愛國詩人杜甫,南唐後主李煜,因為國家的動盪,生活的坎坷,終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訴説了李清照孤悽悲涼的心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描繪出一幅都城野草茂盛的淒涼景象,這是杜甫眼中的“破碎山河。”“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後主的作為亡國之君,國破後的愁緒就像滾滾長江一般道不盡,説不完。

都説戰爭推動朝代前進,每一個朝代都是戰爭開始,戰爭結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每一個王朝都因為帝王憂患而興盛,因帝王安於享樂而衰敗。這是戰爭得出的結論。亂世推動時代前進。因為戰爭,人們從石器、冷兵器時代走到了現在的熱武器時代,戰爭使科技發達。

亂世也美麗,只要用心去尋找,也能夠找到好的一面。所以,用客觀的視角看世界,你會看到另一種風采,另一種美麗。

名家優美散文 篇5

我們家的大花貓性格實在古怪。説它老實吧,它有時的確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可是,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説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兒響動,又多麼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温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地給自己解悶兒。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要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説多少好話,它一聲也不出。

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説對付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鬥一鬥。

它小時候可逗人愛哩!才來我們家時剛好滿月,腿腳還站不穩,已經學會了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後來,膽子越來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從這個花盆跳到那個花盆,還抱着花枝打鞦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騰的枝折花落。

我從來不責打它。看它那樣生氣勃勃,天真可愛,我喜歡還來不及,怎麼會跟它生氣呢?

名家優美散文 篇6

樹,是予我以諄諄教誨的傳道士。我崇敬每一棵樹,不論它們是以麇集方式還是以家族方式生活的樹,也無論它們是生長在莽莽原始森林之中還是小片樹林裏。然而最使我崇拜的還是那孤獨矗立的參天大樹!它們猶如一位孤寂之人,卻不是因某一弱點而遁世隱居的君子,而是如同被置於孤獨之境地的偉大人物,就像貝多芬,就像尼采。它們的樹梢颯颯作響着整個世界,它們的根鬚靜卧於永恆之中。但它並不沉醉在這永恆之中,而是終其畢生精力追求一個目標:完成它們與生俱有的並居於它們之中的品質道德,樹立自己的形象,表現自己。世間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像一株挺拔茁壯的大樹那樣神聖、那樣完美無缺。倘若有一棵被鋸倒的大樹在陽光下裸露着它那致命的傷口,那你就可以在那鮮亮的樹樁——也是它的墓碑上讀到它的整個歷史:那一圈圈年輪和一個個疤痕忠實地記錄着它所經歷的每一次搏鬥、每一次疾病和每一次痛苦,當然還有全部的幸福。它們記錄着它的整個成長過程,既有那飢貧的年頭,也有那豐盈的歲月,還有那每每戰勝的襲擊和回回挺過來的風暴。因而,每一個農民的兒子都懂得,最堅硬的樹木,從而也是最珍貴的材料,其年輪最緊密。他們知道,在那高山之巔歷盡險惡生長的大樹,才是那堅不可摧、雷霆萬鈞、為世楷模的棟樑之材。

每一棵樹都是神聖之物,誰能和它們談心,誰能傾聽它們的心曲,誰就能返璞歸真。它們不是向你喋喋不休地嘮叨什麼訓誡和丹方,它們撇開個別現象,向你諄諄教誨生命的原始真諦。

這一棵樹會告訴你:我身體之中藴藏着一顆核心,一束火花,一個思想,我是永恆生命中之生命。敢於嘗試、敢於成功——永恆的母親和我共同冒着危險而取得的成功,這就是我的與眾不同之處;我的形體、我皮膚上的血管、脈絡同樣舉世無雙;我的眼睫毛——葉片的微微顫動,還有皮膚上那些小小的疤痕更是絕無僅有。我的天職就是:用典型的個性去塑造永恆、表現永恆。

那一棵樹又會告訴你:我的力量就是信任。我對我的前輩一無所知,我對每年由我而生的千千萬萬子孫也一無所知。我畢盡終生體驗我種子中的全部奧妙,舍此別無他求。我相信,上帝在我之中。我相信,我的任務神聖無比,我就生活在這信賴之中。

倘若我們憂傷,倘若我們失去了生活的力量,那麼,會有一棵樹告訴我們:平靜!平靜!看看我吧,生活不容易,生活也不難!這就是童心。讓上帝與你的心靈説話,你就會安靜下來。你之所以有所慾望,是因為你所走的道路把你引向背離母親、背離故鄉的地方。但是,每一步,每一天會把你重新引回母親的身旁。故鄉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故鄉就在你心中,別無他處可尋。

每當我在晚風中傾聽樹林沙沙而響,就會有一種渴望漫遊的情感攫住我的心房。你要是靜靜地聽它多説一會兒,你就可以知道,在它們的核心處,在它們的意念之中也有這種漫遊的慾望。這種慾望並不像它表面看起來的那樣是為了逃避痛苦,而是嚮往故鄉,嚮往母親的記憶,嚮往新的生活譬喻的一種慾望。這種慾望引導我們走向回家的路。條條道路通往故鄉,每一步都是一次誕生,每一步都是一次死亡,每一座墳塋都是母親。

如果我們害怕我們的童心,樹木就會在晚風中簌簌耳語。樹林有長遠的思想,既宂長又平靜,因為它們的生命比我們長久。在我們還沒有學會傾聽它們之前,它們比我們智慧,可是當我們學會傾聽它們之後,我們思想的短暫、快速以及孩童般的急促恰恰贏得了空前的幸運。只有當你學習傾聽樹木之後,你才不會想成為一棵樹,就會滿足你的現狀。這就是故鄉,這就是幸福。

名家優美散文 篇7

閩南的元宵節看着竟似比別處熱鬧些,雖還未到正月十五,已是花燈滿街了,處處提醒着要團團圓圓才能圓滿的人生意境,令我不自覺有些想家了。

元宵節在閩北是一向要舞龍燈的。而記憶最深的是九三年那年,竟是組了一個浩大的燈隊,有龍的,有獅的,有鯉魚躍龍門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有黛玉葬花等等人物繁雜的燈,要一路從市街舞將過來。母親早得了消息,要拉我看去。

那一年大約是人生中最困頓的時光。平白受了莫名的流彈卻又因為根本不解人世炎涼,很背了些奇怪的罪名,自己不由的意冷心灰,連見人都不願,又因為元宵的次日就要回學校,更覺得痛苦,又説不出來,心裏霧數十分,只是下了決心任母親怎樣説也不肯去。

然而母親發了火,痛罵我如此沒有出息,不過小小一個挫折就窩囊成了這樣,人生路不過伊始,有什麼苦難不要嘗的?不見人原是不能,既如此,為什麼不能昂首挺胸?錯了便改了,又有什麼好藏頭縮尾?

花燈滿街,人更滿街。我們便就近站在黃土坡上看着。

燈兒紅紅綠綠地來了又去了,我並不曾記得真切,只是拚命用力扯着母親的手。不知不覺間眼淚流了一臉,被風一吹,又冰又疼。母親也不理我,只是看燈。好久才説,明日你去了,父母不能在身邊,自己小心吧。我點頭,滿眼的花燈影影幢幢閃爍着照亮了黑暗,我不敢抬頭看母親,卻想得出母親臉上被燈照映出的光輝。

又是花燈滿街。困苦成昨,然而燈卻還是當日的燈,一串串照亮着路,讓我恍惚裏見得母親的臉。

名家優美散文 篇8

我在巨人樹身邊過了兩天。這兒沒有旅客,沒有帶着照相機吵鬧的人羣,只有一種大教堂式的肅穆。也許是那厚厚的軟樹皮吸收了聲音才造成這寂靜的吧!巨人樹聳立着,直到天頂,看不到地平線。黎明來得很早,直到太陽升得老高,遼遠天空中的羊齒植物般的綠葉才把陽光過濾成金綠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陽剛過天頂,便是下午了,緊接着黃昏也到了。黃昏帶來一片寂靜的陰影,跟上午一樣,很漫長。

這樣時間變了,平時的早晚劃分也變了。我一向認為黎明和黃昏是安靜的。在這兒,在這座水杉林裏,整天都很安靜。鳥兒在蒙朧的光影中飛動,在片片陽光裏穿梭,像點點火花,卻很少喧譁。腳下是一片積聚了兩千多年的針葉鋪成的墊子。在這厚實的絨毯上聽不見腳步聲。我在這兒有一種遠離塵世的隱居感。在這兒人們都凝神屏氣不敢説話,深怕驚擾了什麼——怕驚擾了什麼呢?我從孩提時代起,就覺得樹林裏有某種東西在活動——某種我所不理解的東西。這似乎淡忘了的感覺又立即回到我的心裏。

夜黑得很深沉,頭頂上只有一小塊灰白和偶然的一顆星星。黑暗裏有一種呼吸,因為這些控制了白天、佔有了黑夜的巨靈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覺,在它們深處的知覺裏或許能夠彼此交感!我和這類東西(奇怪,我總無法把它們叫作樹)來往了大半輩子了。我從小就赤裸裸地接觸它們。我能懂得它們——它們的強力和古老。但沒有經驗的人類到這兒來卻感到不安。他們怕危險,怕被關閉、封鎖起來。怕抵抗不了那過分強大的力。他們害怕,不但因為巨衫的巨大,而且因為它的奇特。怎呢能不害怕呢?這些樹是早侏羅紀的一個品種的最後的孑遺,那是在遙遠的地質年代裏,那時巨衫曾蓬勃繁衍在四個大陸之上,人們發現過白堊紀初期的這種古代植物的化石。它們在第三紀始新紀和第三紀中新紀曾覆蓋了整個英格蘭、歐洲和美洲。可是冰河來了,巨人樹無可挽回地絕滅了,只有這一片樹林倖存下來。這是個令人目眩神駭的紀念品,紀念着地球洪荒時代的形象。在踏進森林裏去時,巨人樹是否提醒了我們:人類在這個古老的世界上還是乳臭未乾、十分稚嫩的,這才使我們不安了呢。毫無疑問,我們死去後,這個活着的世界還要莊嚴地活下去,在這樣的必然性面前,誰還能作出什麼有力的抵抗呢?

名家優美散文 篇9

我賦予某些詞語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説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消磨",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度日""消磨光陰"這些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習氣。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至於我,我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於樂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而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

不過,我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為生之艱辛與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我自認為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名家優美散文 篇10

忽然一覺醒來,窗外還是沉黑的,只有一盞高懸的路燈,在遠處爆發着無數刺眼的光線!

我的飛揚的心靈,又落進了痛楚的軀殼。

我忽然想起老子的幾句話: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這時我感覺到了軀殼給人類的痛苦。而且人類也有精神上的痛苦:大之如國憂家難,生離死別……小之如傷春悲秋……

宇宙內的萬物,都是無情的: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往秋來,花開花落,都是遵循着大自然的規律。只在世界上有了人——萬物之靈的人,才會拿自己的感情,賦予在無情的萬物身上!什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萬萬。總之,只因有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便有了悲歡離合,便有了"戰爭與和平",便有了"愛和死是永恆的主題"。

我羨慕那些沒有人類的星球!

我清醒了。

我從高燒中醒了過來,睜開眼看到了牀邊守護着我的親人的寬慰歡喜的笑臉。側過頭來看見了牀邊桌上擺着許多瓶花:玫瑰、菊花、仙客來、馬蹄蓮……旁邊還堆着許多慰問的信……我又落進了愛和花的世界——這世界上還是有人類才好!

名家優美散文 篇11

表達的衝動,無時無刻不像大海的波浪一樣撞擊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表達的衝動,無時無刻不像暴漲的江水一樣隨時都準備着決堤而出;表達的衝動,無時無刻不像掛在我們心中的一串等待着風兒掠過的風鈴……

表達讓生命充滿激情和活力,表達讓我們內在的智慧得以展現,表達使這個世界認識了我們獨特的魅力,表達使我們理解了他人的內心和價值,表達讓人生一步步走向了完美……

政治家通過動人的演講,表達了自己與人民和祖國的息息相關的思想,從而贏得人們的支持,實現自己偉大的抱負和理想。

音樂家通過優美的旋律,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命運的思索,表達了自己的靈魂與大自然母親的親切私語。

作家和詩人通過燃燒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上下求索的靈魂,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和家鄉的熱愛,表達了對人類的關心。

美術家通過色彩和線條,表達了自己對生命和自然之美的獨特的體驗,表達了自己在人生的歲月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表達有時像月光下潺潺的流水,悄悄地流進我們所愛之人心靈的原野,滋潤着那裏無數幸福快樂的花朵永遠地綻放。

表達有時像一支在我們心絃上奏響的歌謠,她常常會在另一個心靈的琴絃上共鳴,這唱和的音符之鳥能超越時空和地域的樊籠為心靈之約搭起一座座“鵲橋”。

表達有時像一首詩,詩行裏滲透了我們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滲透了我們的意志和決心,滲透了我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表達有時也會像疾風狂飆,把猶豫、徘徊、怯懦、悲觀、妒忌、絕望和憤世的烏雲吹散,還我們理性天空陽光燦爛的晴朗……

當年,被選為英國第一任女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首次的演講中,當她説到:“哪裏出現了衝突,我們就要給那裏帶來和諧;哪裏出現了謬誤,我們就要給那裏傳播真理;哪裏出現了疑慮,我們就要給那裏鼓起信心;哪裏有了絕望情緒,我們就要給那裏帶來希望…… ”時,“鐵娘子”竟被自己的話感動的淚流滿面。就在她試淚的那一刻,廣場上爆發出了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 ,因為人們理解了她的演説和淚水所表達的,不是一個女人的軟弱,而恰恰是她的智慧和對信念的執着,表達了“鐵娘子”並非一副鐵石心腸。

正是表達的衝動,使司馬遷忍受着屈辱創作了堪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使田漢和聶耳在中華民族的危難關頭共同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使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創作了《命運交響曲》,使達·芬奇等藝術家共創了燦爛的文藝復興時期……正是表達使人類共同創造了世界文明的輝煌!

給自己創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機會吧,因為每個人都是人類美好生活和偉大功業的創造者!

名家優美散文 篇12

我時常一個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濃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過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這泡茶的過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澀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麼話都不説,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説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説一通,道別人是非。

與人對飲時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確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説話,也可以互相印證。喝茶中有水深波靜、流水喧喧、花紅柳綠、眾鳥喧譁、車水馬龍種種境界。

我最喜歡的喝茶,是在寒風冷肅的冬季,夜深到眾音沉默之際,獨自在清靜中品茗,一飲而淨,兩手握着已空的杯子,還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熱,迅速地傳到心底。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後,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名家優美散文 篇13

廉楓到了香港,他見的九龍是幾條盤錯的運貨車的淺軌,似乎有頭有尾,有中段,也似乎有隱現的爪牙,甚至在火車頭穿度那柵門時似乎有迷漫的雲氣。中原的念頭,雖則有廣九車站上高標的大鐘的暗示,當然是不能在九龍的雲氣中倖存。這在事實上也省了許多無謂的感慨。因此眼看着對岸,屋宇像櫻花似盛開着的一座山頭,如同對着希望的化身,竟然欣欣的上了渡船。從妖龍的脊背上過渡到希望的化身去。

富庶,真富庶,從街角上的水果攤看到中環乃至上環大街的珠寶店;從懸掛得如同Banyan樹一般繁衍的臘食及海味鋪看到穿着定闊花邊豔色新裝走街的粵女;從石子街的花市看到飯店門口陳列着“時鮮”的花狸金錢豹以及在渾水盂內倦卧着的海狗魚,唯一的印象是一個不容分析的印象:濃密,琳琅。琳琅琳琅,廉楓似乎聽得到鍾磐相擊的聲響。富庶,真富庶。Banyan,榕樹。

但看香港,至少玩香港少不了坐吊盤車上山去一趟。這吊着上去是有些好玩。海面,海港,海邊,都在軸轆聲中繼續的往下沉。對岸的山,龍蛇似盤旋着的山脈,也往下沉,但單是直落的往下沉還不奇,妙的是一邊你自身憑空的往上提,一邊綠的一角海,灰的一隴山,白的方的房屋,高直的樹,都怪相的一頭吊了起來結果是像一幅畫斜提着看似的。同時這邊的山頭從平放的饅頭變成側豎的,山腰裏的屋子從橫刺裏傾斜了去,相近的樹木也跟着平行的來。怪極了。原來一個人從來不想到他自己的地位也有不端正的時候;你坐在吊盤車裏只覺得眼前的事物都發了瘋,倒豎了起來。

但吊盤車的車裏也有可注意的。一個女性在廉楓的前幾行椅座上坐着。她滿不管車外拿大頂的世界,她有她的世界。她坐着,屈着一支腿,腦袋有時枕着椅背,眼向着車頂望,一個手指含在脣齒間。這不由人不注意。她是一個少婦與少女間的年輕女子。這不由人不注意,雖則車外的世界都在那裏倒豎着玩。 她在前面走。上山。左轉彎,右轉彎,宕一個。山腰的弧線,她在前面走。沿着山堤,靠着巖壁,轉入Aloe叢中,繞着一所房舍,抄一折小徑,拾幾級石磴,她在前面走。如其山路的姿態是婀娜,她的也是的。靈活的山的腰身,靈活的女人的腰身。濃濃的摺疊着,融融的鬆散着。肌肉的神奇!動的神奇!Aloe,蘆薈。

廉楓心目中的山景,一幅幅的舒展着,有的山背海,有的山套山,有的濃蔭,有的巉巖,但不論精粗,每幅的中點總是她,她的動,她的中段的擺動。但當她轉入一個比較深奧的山坳時廉楓猛然記起了Tann ha Huser的幸運與命運——吃靈魂的薇納絲。一樣的肥滿。前面別是她的洞府嘸危險,小心了! 她果然進了她的洞府,她居然也回頭看來,她竟然似乎在回頭時露着微哂的瓠犀。孩子,你敢嗎?那洞府徑直的石級竟像直通上天。她進了洞了。但這時候路旁又發生一個新現象,驚醒了廉楓“鄧浩然”的遐想。一個老婆子操着最破爛的粵音回他要錢,她不是化子,至少不是職業的,因為她現成有她體面的職業。她是一個勞工。她是一個挑磚瓦的。挑磚瓦上山因紅毛人要造房子。新鮮的是她同時挑着不止一副重擔,她的是局段的回覆的運輸。挑上一擔,走上一節路,空身下來再挑一擔上去,如此再下再上,再下再上。

她不但有了年紀,她並且是個病人,她的喘是哮喘,不僅是登高的喘,她也咳嗽,她有時全身都咳嗽。但她可解釋錯了。她以為廉楓停步在路中是對她發生了哀憐的趣味;以為看上了她!她實在沒有注意到這位年輕人的眼光曾經飛注到雲端裏的天梯上。她實想不到在這寂寞的山道上會有與她利益相沖突的現象。她當然不能使她失望。當得成全他的慈悲心。她向他伸直了她的一隻焦枯得像貝殼似的手,口裏呢喃着在她是最軟柔的語調。但“她”已經進洞府了。Tann ha Huser,通譯湯豪澤,德國十二世紀詩人,後來成為民謠中的英雄人物。薇納絲,通譯維納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鄧浩然”,即上文中的Tann ha Huser(湯豪澤)。紅毛人,對西方人的蔑稱。

往更高處去。往頂峯的頂上去。頭頂着天,腳踏着地尖,放眼到寥廓的天邊,這次的憑眺不是尋常的憑眺。這不是香港,這簡直是蓬萊仙島,廉楓的全身,他的全人,他的全心神,都感到了酣醉,覺得震盪。宇宙的肉身的神奇。動在靜中,靜在動中的神奇。在一剎那間,在他的眼內,在他的全生命的眼內,這當前的景象幻化成一個神靈的微笑,一折完美的歌調,一朵宇宙的瓊花。一朵宇宙的瓊花在時空不容分仳的仙掌上俄然的擎出了它全盤的靈異。山的起伏,海的起伏,光的起伏;山的顏色,水的顏色,光的顏色——形成了一種不可比況的空靈,一種不可比況的節奏,一種不可比況的諧和。一方寶石,一球純晶,一顆珠,一個水泡。

但這只是一剎那,也許只許一剎那。在這剎那間廉楓覺得他的脈搏都止息了跳動。他化入了宇宙的脈搏。在這剎那間一切都融合了,一切都消納了,一切都停止了它本體的現象的動作來參加這“剎那的神奇”的偉大的化生。在這剎那間他上山來心頭累聚着的雜格的印象與思緒夢似的消失了蹤影。倒掛的一角海,龍的爪牙,少婦的腰身,老婦人的手與乞討的碎瑣,薇納絲的洞府,全沒了。但轉瞬間現象的世界重複回還。

一層紗幕,適才睜眼縱覽時頓然揭去的那一層紗幕,重複不容商榷的蓋上了大地。在你也回覆了各自的辨認的感覺這景色是美,美極了的,但不再是方才那整個的靈異。另一種文法,另一種關鍵,另一種意義也許,但不再是那個。它的來與它的去,正如戀愛,正如信仰,不是意力可以支配,可以作主的。他這時候可以分別的賞識這一峯是一個秀挺的蓮苞,那一嶼像一隻雄蹲的海豹,或是那灣海像一鈎的眉月;他也能欣賞這幅天然畫圖的色彩與線條的配置,透視的勻整或是別的什麼,但他見的只是一座山峯,一灣海,或是一幅畫圖。他尤其驚訝那波光的靈秀,有的是綠玉,有的是紫晶,有的是琥珀,有的是翡翠,這波光接連着山嵐的晴靄,化成一種異樣的珠光,掃蕩着無際的青空,但就這也是可以指點,可以比況給你身旁的友伴的一類詩意,也不再是初起那回事。這層遮隔的紗幕是蓋定的了。

因此廉楓拾步下山時心胸的舒爽與恬適不是不和雜着,雖則是隱隱的,一些無名的惆悵。過山腰時他又飛眼望了望那“洞府”,也向路側尋覓那挑磚瓦的老婦,她還是忙着搬運着她那搬運不完的重擔,但她對他猶是對“她”興趣遠不如上山時的那樣馥郁了。他到半山的涼座地方坐下來休息時,他的思想幾乎完全中止了活動。

名家優美散文 篇14

香溪如歌如訴地前行。五過香溪,有兩次直抵它的源頭。越看越對它感到親切並讚賞它特異的風格。

光緒年間為"漢昭君王嬙故里"立的碑,與"楚大夫屈原故里"碑,並立在秭歸南門,昭君村卻在現在湖北的興山縣城東北七裏的山台上。從那裏到與長江西陵峽相接的香溪口,不足七十里。這段香溪雖也從山中來,卻較平坦寬闊,以往通船,現在有了車道,就任它飄行在雲山之中,深處湛藍凝碧,淺處清流澈見底,秀水青山記敍着昭君出門的行程,鄉親們不盡的思念。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不僅是唐代杜甫的見聞,至今二千多年,沿溪而立的口碑,猶如昭君還活動在香溪之畔。她原是貶官王穰之女,這位老人大約志在山水之間,他的鄉親至今還以這塊"寶坪"(原名)自豪。村前的清河是香溪中最深最寬的,這裏氣候濕潤,土地肥沃,一凹凹的田畈,終年常綠,除小麥而外,玉米一年兩熟。河邊的叢林,山前的核桃,也一樣地蒼翠茂盛。

六月十日我們專訪昭君村。從西岸渡舟過去,不過五十公尺,東灘一片綠林,也在河牀之內;灘上還有淺淺的水塘,鏡面似地閃爍着。一葉長舟和婀娜多姿的樹枝,它們的倒影在清水中搖曳,我們小心地在石塊上顛步,不僅沒有踏淺水中的樹影,連我們自己也入了香溪水中的畫面。

因為是去看昭君的,眼裏滿是優美的印象。對她的後裔,也不免仔細端詳。果然從那村裏走出來的都姓王,三年級國小生王光華,一幅精靈的樣子,他忙着給我們推船,跟我們走了一段路,又依依難捨地在山士。

凹口看我們。要是他看到將要上演的《王昭君》,準會親切地叫一聲"姑"吧!在半山腰裏看見的王喜燕,只有十歲,她説她還有個姐姐,跟她長得一個模樣。她們的秀麗之中還有我們時代的健美。山村前面的玉米地裏,幾個女社員跟我們詳細介紹玉米兩造的安排,捋着綠油油的玉米葉子,鋤着它腳下的雜草,那麼動人地伺侯着她們的莊稼。那時,三隻小山羊從山上衝下來了,可它們嘴上套着她們的莊稼。那時,三隻小山羊從山上衝下來了,可它們嘴上套着籠頭,對着這片青紗帳,茫然望了一會,這才是昭君永遠的紀念。

昭君村赭青瓦,有哪國畫中描寫的那樣。但它瓦櫺櫛比,在綠叢中嶄露頭角,顯得更倉勁雅緻。村上幾十户人家守着這塊寶坪,勤勞而團結,這村子也始終保留着興盛的面貌。村頭楠木井煥然一新,最近重新做了井圈,於立羣同志的題字,為它立了碑記。它附近的興山縣,現在完全成了一個新興城市,它是山貨的集散地,這裏的蘑菇和桔子,名聞中外。

從楠木井開始到得溪埠頭,就全是關於昭君的傳説了。照君村前那口古井,原是泉水匯聚的地方,一泓清水,常年供人們飲用。還是照君在家的時候,有個老漢做個夢,説井裏的一條龍要飛走了,人們去跟昭君商議,看怎麼辦?昭君想到用楠木去攔,於是他們抬來楠木做了井欄。二千年來山靈水活,那條噴泉的蒼龍,大約一直棲身在昭君村上。如今做了石井圈以後,楠木還藏在水裏,它象活物一樣,説不定就是那條蒼龍吧!

昭君離家上京的當兒,是那樣姍姍而行。兩巖的鄉親都為她送行。過了興山,遇到第一道山溝,一共走了十里路,她就下轎對着青山拜了又拜,鄉親們知道她的心思,這條山溝現在叫做"小禮溪",潺潺的流水,還帶着昭君告別的聲音。又向西走了八里半,右邊又遇到一條大山溝,溪水流瀑帶得一身潔氣,一瀉而下香溪河,然後隨着大江東去。昭君感到她也有遼遠的路程,離家又遠了一些,她又下了轎,把這家鄉有溪流引為知音,她朝着孕育這條溪水的深谷下跪了,虔戾地行了大禮,後人稱為"大禮溪"。現在在石縫裏滲出的涓涓細流莫不是她離鄉時的淚痕?

走不多遠,照君到香溪洗手,她把珍珠丟在河裏,那裏現在還有一處深潭,稱作"珍珠潭";早先過往的行人,向它討一杯仙水治病,或是向它丟一塊石子,看投中與否,以卜徒刑男還是生女。

這裏長長的流水,都象鏡面一樣,也許照君水止一次在這裏對水梳粧,她的脂粉成了香溪的來源。三月桃汛,河面浮游着一羣羣的"桃花魚",輕得象白色的泡沫,但在碧波之上豔如桃花,人説這就是照羣的胭脂。三月一過,"桃花魚"倏然不見了。那麼,三月,該是昭君回來省親的時期吧?唉,這動人的香溪與照君卻是多麼近呵!

香溪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業特區--神家架境內。沿着這條溪流來回,我目不轉晴,怡然而視,除了驚歎,兩次都説不出一句話來。神家架本是高山林區,香溪的水源猶如自天而下,有時在山巒的峯部掛着一匹白練,懸流為瀑;有的流入山邊的石槽,好象一條青龍,曲折迴腸,終於彙集發電站的水閘中噴放出來;有的通過天溝散落一串串水珠;豔陽映照之中,凌空出現五彩的虹。

溪河裏的石頭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壘石成壩,有的自陷為潭,水態。因石而異它衝擊巨石,迴流迸發;它經石壩自成水簾,急流勇進;有在矗石四周環行,有從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較平坦的石灘,它們滾滾而去。深處見其綠,淺處如白酒一般,飛濺的水沫如白絮銀絲。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濤,有如豎琴,雷鳴傾盆之聲,錚錚淙淙之音,響徹山林之間。

六月八日到木魚坪,傍晚,我特地去看看溪的源頭,洗滌衣衫。這是村後的山溪,我在發電站附近清涼的雨霧中到河邊去走到一頂小橋下的石坡上。一鈎新月掛在山上,山頂的茅屋裏也有了燈火。我深情地望着對面半山而下的溪流正朝我湧來,在黃昏時,它還是那樣清白。白水在我站立的兩石之間穿過,我抓着衣領,任一股急流,沖滌我衣衫上的汗水。也讓潑出石面的清水,漫上我的腳面。我是這樣暢快而興奮,彷彿看到了出塞時的照君,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我終於從這香溪的暢流中,有所領悟。這時我恍惚看見上流一個苗條的少女,向我投擲一把花束,它很快流到我的身邊,那是一束潔白的梔子花還有別的鮮豔的野花,我捧在手裏聞一聞,就讓它隨流飄去。好久我都覺得香溪始終帶着梔子花的香韻。第三天我到香溪口登舟的時候,這香味還飄散在大江之上。

名家優美散文 篇15

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獎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煙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一抽一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鬱鬱,少一婦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裏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鄉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着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飢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着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脱一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説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一悦和鬆爽。

在三月裏,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乾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説。

家裏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隻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着頑皮的歌子消遣:

薺菜馬蘭豆,姊姊嫁亨(在)後門頭;後門春破我來修,修得兩隻奶奶頭。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義的山歌:

油菜開花黃似金,蘿蔔開花白如銀,草紫開花滿天星,芝麻開花九蓮燈,蠶豆開花當中一點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賴婚。

故鄉有句民謠:“正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船裏看姣姣。”

二月正是掃墓的李節,挑野菜的孩子,遇見城市人家來上墳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樂事,大家高高興興,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哥兒姐兒奶奶太太們,擺開祭祀三牲,在鳳燈裏點起紅燭,一個個在墳前欠身下拜。要遇見新郎新娘頭年祭祖,闊人家還有樂隊吹奏.祭掃完畢。上墳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墳果” ——發芽豆、燒餅、饅頭、甘蔗、荸薺分給看熱鬧的孩子,算是結緣施福。上墳還有放炮仗的,從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頭,也有孩子們寶貝似的拾了放在籃子裏。説説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滿籃翠碧,便趕着新鮮拿到鎮上叫賣,換得一把叮噹作響的銅板,拿回家裏雲交給父母。

因為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在我們鄉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麼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心滿意足了。“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們差得有多遠,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他們認定一切都命中註定,只好送來順受,把指望託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裏,鄉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年的例規,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人為首,挨家着户募錢。農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裏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户户置辦酒餚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後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們,便要趁這一年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戲。但家裏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閒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為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上的側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餚,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閒人,鎮上那些米店、油燭店、雜貨店裏的夥計。看過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台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夥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裏,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餚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年陳”,在鑼鼓聲裏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後卻總是大聲笑着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一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三月裏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裏依稀。可是這種會至少有七八年煙消火滅,現在連社戲也聽説演得很少。農民的生計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年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的張神會也許會藉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民,一年一年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奼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裏,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鬥了。

名家優美散文 篇16

成都天氣,熱的時候不過熱,冷的時候不過冷,水分很多,陰晴不定,宜於養花木,不宜於養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氣色*沒有好的,而花木無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帶看不見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見的四五丈高的玉蘭,二三丈高的夾竹桃,成都也有。據外國人説,成都的蘭花,在三百種以上。外面把蘭花看重得寶貝一樣,這裏的蘭,真是遍地都是,賤得如江南一帶的油菜花,三分錢買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兒瓶。從外面來的朋友,沒有一個人不罵成都的天氣,但沒有一個不愛成都的花木。

成都這城市,有一點京派的風味。栽花種花,對酒品茗,在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窮人家住的房子,院子裏總有幾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斷地開着鮮豔的花。他們都懂得培植,懂得襯貼。一叢小竹的旁面,栽着幾樹桃,綠梅的旁面襯着紅梅,著薇的附近,植着橙柑,這種襯貼扶持,顯出調和,顯出不單調。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兩月罷。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開的時候,街頭巷尾,院裏牆間,無處不是梅花的顏色*。綠梅以清淡勝,殊砂以嬌一豔勝,粉梅則品不高,然在無錫梅園蘇州鄧尉所看見的,則全是這種粉梅也。"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和精先生的詩確是做得好,但這裏的好梅花,他恐怕還沒有見過。碧綠,雪白,粉一紅,硃紅,各種各樣的顏色*,配合得適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個字。

現在是三月底,梅蘭早已謝了,正是海棠玉蘭桃杏梨李迎春各種花木爭奇鬥豔的時候。楊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長條,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邊悠悠地飄動,大的鳥小的鳥,顏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飛來飛去地唱着歌。薛濤林公園也充滿了春意,有老詩人在那裏弔古,有青年男一女在那裏遊春。有的在吹一蕭唱曲,有的在垂釣彈箏,這種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風光,全是兩樣。

花朝,是成都花會開幕的日子。地點在南門外十二橋邊的青羊官。花會期有一個月。這是一個成都青年男一女解放的時期。花會與上海的浴佛節有點相像,不過成都的是以賣花為主,再輔助着各種遊藝與各地的出產。平日我們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豔粧的婦女,到這時候,成都人傾城而出,買花的,賣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擁擠得不堪。高跟鞋,花褲一桃色*的衣裳,卷卷的頭髮,五光十色*,無奇不有,與其説是花會,不如説是成都人展覽會。好像是門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這個機會來發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鬧的大鬧,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手裏抱着風車風箏,口裏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無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當也沒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極好。對面就是工部草堂,一隻有篷頂的渡船,時時預備在那裏,你搖一搖手,他就來渡你過去。一潭水情得任可愛,水淺地方的游魚,望得清清楚楚,無論你什麼時候去,總有一堆人在那裏釣魚,不管有魚無魚,他們都能忍耐地坐在那裏,談談笑笑,總要到黃昏時候,才一羣一羣地進城。堤邊十幾株大楊柳,垂着新綠的長條,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風過去,在水面上搖動着美麗的波紋。

沒有事的時候,你可以到茶館裏去坐一坐。茶館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張不成樣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錢),可以坐一個下午。在那裏你可以看到許多乎日你看不見的東西。有的賣字畫,有的賣圖章,有的賣舊衣服。你有時候,可以用最少的錢,買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館,有的臨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裏,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賞自然,或是讀書,或是睡覺,你都很舒服。高起興來,還可以叫來一兩樣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車子進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輕鬆與悠閒,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種緊張的空氣,你會一點也感不到。我時常想,一個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會變成一個懶人,一個得過且過的懶人。

名家優美散文 篇17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曆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建築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規模大,花木池塘富於藝術巧思,設備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時在西郊建築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國主義都野蠻軍隊把園裏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後,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築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築羣卻在一百年前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藉口恢復國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花園作成後,卻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成為人民的公共財產。頤和園的遊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遊人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二十年前遊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裏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處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築也搖搖欲墜,遊人不敢走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雖然已經長約三里路,現在每逢星期天遊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萬來看花的遊人,還有許多自城郊學校來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裏各處都可見到紅領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青!

凡是遊頤和園的人,在售票處購買一冊介紹園中景物的説明書,可得到極多幫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較經濟的時間,把頤和園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個人過去幾年在這個大轉來轉去的經驗,和園子裏建築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説説,作為遊園的參考。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遊覽。

第一是進門以後的建築羣,這個建築羣除中部大殿外,計包括東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的玉瀾堂。玉瀾堂相傳是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築隔絕自成一個小單位。到這裏來的人,還可從門口的説明牌子,體會到六十年曆史一鱗一爪。參觀大戲台,得往回路向東走。這個戲台和中國近代歌劇發展史有些聯繫,六十年以前,中國京戲最出色*的演員譚鑫培、楊小樓,都到這台上演過戲。戲台上下分三層,還有個寬闊整潔的後台和地下室,準備了各種機關佈景。例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或白蛇傳水漫金山寺節目時,台上下到必要時還會噴水冒煙。演員也可以藉助於技術設備,一起騰空上升,或潛入地下,隱現不易捉摸。戲台面積比看戲的殿堂大許多,原因是這些戲主要是演給**帝王和少數貴族官僚看的,演員百餘人在台上活動,看戲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會在發展中,六十年過去了,帝王獨夫和這些名藝人十九都已死去。為人民愛好的藝術家的絕藝,卻繼續活在人們記憶中,由於後輩的學習和發展,日益光輝而充實以新的生命。由大戲樓向西可到樂壽堂。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壽筵的地方。頤和園陳設中,有許多十九世紀顯然見出半殖民地化的開始的惡俗趣味處,就多是當時在廣東上海等通商口岸辦洋務的奴才,為貢諛祝壽而作來的。也有些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中國的敲門磚。中國瓷器中有一種黃綠釉繪墨彩花鳥,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題,橫寫“天地一家春”的款識的,也是這個時期的生產。樂壽堂庭院寬敞,建築雖不特別高大,卻顯得氣魄大方。本院和西邊一小院,春天時玉蘭和海棠都開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雲殿、佛香閣為主體、圍繞左右的建築羣。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築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有很多建築小單位,或是一個四合院,或是一組列房子,內部佈置得都十分講究。花木圍廊,各具巧思。但是從整體或部分説來,這個建築羣有些只是為配風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遠觀。想總括全部得到一個整體印象,得租一隻小遊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劃去,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建築羣,才會明白全部設計的用心處。因為排去殿後面隙地不多。山勢太陡,許多建築不免擠得緊一點。如東邊的轉輪藏,西邊的另一個小建築羣,都有點展布不開。正背後把上佛香閣的路兩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地勢還是過於迫促。更向西一點的“畫中游”部分建築,也由於地面窄狹,作得格外玲瓏小巧。必須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築工人的用意,當時這部分建築,原來就是為配合全山風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時向南望,在一平如鏡碧波中的龍王廟和十七孔橋,都若十分親切的向遊人招後:“來,來,來,這裏也很有意思。”從這裏望萬壽山,距離雖遠了點,可是把那些建築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島上的建築羣,龍王廟是主體。連接龍王廟和東牆柳蔭路全靠那條十七孔白石虹橋,長年卧在萬頃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藍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這條白石橋無論是遠看,近看,或把船搖到下邊仰起頭來看,或站在橋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覺得滿意。橋東有個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別講究,可能還是兩百看前從南海運來的。岸邊有一隻銅牛,卧在一個白石座上,從從容容望着湖景,望着遠處西山,是兩百年前鑄銅工人的創作。

第四部分是後山一帶,建築廢址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明顯是經過歷史事蹟的痕跡沒有修復過來。由後湖橋邊的蘇州街遺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半山上的兩座殘塔,這部分建築也是在圓明園被焚的同時焚燬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向導條曲折小山路,清靜幽僻,最宜散步。還有好幾條形式不同的白石橋和新近修理的赤欄木板橋,湖水曲折地從橋下通過,划船時極有意思。

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築羣,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轉清軒。這一組建築羣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霽清軒)兩種長處。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繞着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澆着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佔地面積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擁擠,但是那個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開時,真是又香又好看。歡喜雀鳥的,這裏四圍樹林子裏經常有極好聽的黃鳥歌聲。啄木鳥聲音也數這個地區最多。夏六月天雨後放晴時,樹林間的鳥雀歡呼飛鳴,更是一種活潑微型機。地方背風向陽處,長年有竹子生長。由後湖引來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墜五米,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發時,水聲嘩嘩,對於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顯然都是新的。霽清軒地位已接近園中後圍牆,建築構造極其別緻,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當風的軒,一株盤旋面上的老松樹,一個孤立的亭子,以及橫貫院中的一道小小溪流。讀過《紅樓夢》創作時代略早一點。有人到過諧趣園許多次,還不知道面前霽清軒的位置,可知這個建築的佈置成功處。由諧趣園宮門直向上山路走,不多遠還有個樂家軒,雖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卻長得極好。杏花以外丁香、梨花都很好。景福閣位置在半山上,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建築,四面窗子透亮,繞屋平台廊子都極朗敞。遇着好機會,我們可能會在這裏看到一些面孔熟悉的某種文藝工作者、電影、歌劇、話劇名演員,他們也許正在這裏和國際友人舉行遊園聯歡會,在那裏唱歌跳舞。

頤和園最高處建築物,是山頂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磚瓦拼湊作成的無樑殿。這個建築無論從工程上和裝飾美術上説來,都是一個偉大的創作。是近二百年的建築工人和燒琉璃窯工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在建築規模上,它並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壯麗,但從建築兼雕塑整體性的成就説來,無疑和北京其他同類創作,如北海及故宮九龍壁、香山琉璃塔等等,都值得格外重視。上山的道路很多:歡喜熱鬧不怕累,可從排雲殿後抱月廊上去,再從那幾百磴“之”字形台階爬到佛香閣,歇歇氣,欣賞一下昆明湖遠近全景,再從後面翻上那個眾香界琉璃牌樓,就到達了。歡喜冒險好奇的,又不妨從後山上去。這一路得經過幾層廢殿基,再鑽上幾個小山洞。行動過於活潑的遊客,上到山洞邊時,頭上腳下都得當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另外東西兩側還有兩條比較平緩的山路可走,上了點年紀的人不妨從東路上去。就昌從景福閣向上走去。半道山脊兩旁多空曠,特別適宜於遠眺,南邊是湖上景緻,北邊園外卻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動人。夏六月還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直延長到西山盡頭,到秋八月後,就只見無數大牛車滿滿裝載黃澄澄的糧食向合作社轉運。村莊前後也到處是糧食堆垛。

從北邊走可先逛長廊,到長廊盡頭,轉個彎,就到大石舫邊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時作的,六十年前才在上面加個樓房,五色玻璃在當時是時髦物品。除大石舫外,這裏經常還停泊有百多隻油漆鮮明的小遊艇出租。歡喜划船的遊人,手勁大可租船向前湖劃去一直過西蜂腰橋再向南,再劃回來。那個橋值得一看。比較合適的是繞湖心龍王廟,就穿十七孔橋回來。那座橋遠看只覺得美麗,近看才會明白結構壯麗,工程紮實,讓我們加深一層認識了古代造橋工人的聰明和偉大。船向因劃可飽頤和園萬壽山下面全部風景,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去,才會發現繞前山那道長廊,和長廊外臨水那道白石欄杆,不僅發生單純裝飾效果,且像腰帶一樣把前山建築羣總在一起,從水上托出,設計實在夠聰明巧妙。歡喜從空曠湖面轉入幽靜環境的遊人,不妨把船向後湖劃去。後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魚百十成羣,對小船來去既成習慣,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後湖在秋天裏在一個極短時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種顏色金黃的小蓮花,一朵朵從水面探頭出來約兩寸來高,花頭不過一寸大小,可是遠遠的就可讓我們發現。至近身時我們才會發現花朵上還常常歇有一種細一腰窄翅黑晴蜓,飛飛又停停。彼此之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認識的好朋友,默默地又親切地貼近時,還像有些靦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話中的描寫差不多,可是還要美麗一些,一時還沒有人寫出。這些小小金絲蓮,一年只開花三四天,小晴蜓從湖旁叢草間孵化,生命也極短暫。我們缺少安徒生的詩的童心,因此也難更深一層去想像體會它們生命中的悦樂處。見到這種花朵時,最好莫驚動採折,讓大家看看。由石舫上山路,可經過畫中游,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樓房式做成,十分玲瓏精緻,大熱天住下來不會太舒服,可是在湖中卻特別好看。走到畫中游才會明白取名的用意。若在春天四月裏,園中好花次第開放,一切松柏雜樹新葉也放出清香,這些新經修理裝飾得嶄新的建築物,完全包裹在花樹中,使得我們不能不對於創造它和新近修理它的木工、瓦工、彩畫油漆工,以及那些長年在園子裏栽花種樹的工人,表示敬意和感謝。

頤和園還有一個地區,也可以作為一個遊覽單位計算,就是後山沿圍牆那條土埂子。這地方雖近在遊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過去。這條路是從諧趣園再向北走,到後湖盡頭幾株大白楊樹面前時,不回頭,不轉彎,再向西一直從一條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條能夠滿足遊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從荊槐雜樹林子枝葉罅隙間清清楚楚看到後山後湖全景。小土埂上還種得好些有了相當的月的馬尾松,鬆根凸起處,間或會有一兩個年青藝術家在那裏作畫。地方特別清靜,不會有人來攪擾他的工作。更重要還是從這裏望去,景物湊緊集中,如同一個一個鏡框樣子。若是一個有才能的年青畫家,他不僅會把樹石間色彩鮮明的紅領巾,同水上游人種種活動,收人畫稿,同時還能夠把他們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語和歌聲同樣寫入畫中。其實這些畫家在那裏本身也很像一幅畫,可惜再找不出畫他的人。

名家優美散文 篇18

淚流回眸天長難收,夜深悲痛的相逢愛上了地久,離開的渡口有誓言的註定,卻沒有緣分的承諾,回眸的淚水讓什麼説出了分手,徘徊的邊緣丟失了委屈的回憶,難得的淚滴依然捲走相隨的夢念,陌生的清晰畫面依然擁抱婉轉的惜別,隔着的顫抖夢想在容顏上的街口,話語的辭別淚許芬芳的境界,換來心碎的祝福,希望的緣分在崖口能聽到夢的聲音,回憶的痕跡戒不掉表情的聲音。

卑微的包圍重温了舊日的約會,冷淡的衰落見到了偷心的淚,曾經的入睡擁抱悲哀的體會,難捨的選擇唱着情歌,熟悉的着迷已經珍惜着陌生的温柔,煮沸的思念開始起航斷夢的延續,旋律的魅力舞動着咒語的麥克風,匆匆的內心牽着瞬間的淚水,選擇的祝福一直後悔的照顧巧語,思念瑟瑟打翻了滄田,秋風卷卷改變了容顏,飛躍千山改變了眉間的眼眶,失落的鴻雁一如從前。

起初的摸樣灌溉塵世的流芳,斷曲的交流是聚散的千古流芳,傳説十載夢易傷,神遊一方淚兩行,陽光下的願望沒有初見的籌碼,青春是一個單翼的翅膀,無法屬於自己的飛翔,放手的消失走進了淚水,藍天的渡口有一步奈何,夕陽的最初是黎明的彼岸,無憂的'天空遮住了彩虹的憂愁,捲走的傷痕,留下的淚水還是那麼無情,心兒向夢流淌,約兒向醉淒涼。

千言願意的甜蜜唱出了害羞的勇氣,萬語的方式相依表達,浪漫的夜空沒有陽光的燦爛,希望的雨滴難以看到祝福的彩虹,喜怒着開花的情緒如何結果,欣賞着軟禁的疲憊,無法入睡,陶醉的裂痕讓資格無法加温,暴雨的地平線是遙遠的終點,清醒的安穩失望着生活的快樂,感覺着沉澱的空閒開始改變,發現的考卷沒有落墨的心絃,時間的黑夜挽救着心靈的回答。

飄逝的海洋卻有懷疑的風浪,講起的夢想追逐時間的彷徨,醉人的收穫無法堅強,哭泣的躲避背叛了太多的委屈,打擊的祝福變成了淚水的流逝,淋濕的醉過逃離在夢想的命運裏,故意的陷阱有着痕跡的呼吸,吻戲着空氣的美麗,黑夜再繪,也畫不出往常的相遇,戒不掉的落腳地,強烈的風景捲起思念的凍結,絕望的選擇孤單的沉默在享受,迷惑的僅存哭泣在無言的風雨裏。

飄出的故事無法改寫歷史的淚水,重來的最初只能温存在夢的含淚裏,浮寫的全部不是心中的描述,放佛往事歷歷快樂,談起名字的弦,哭泣不止,難以開始,何必結局,續演的台詞在內心收拾,錯覺的結尾有一張失眠的照片,座位的冒險是眼角的感謝,僅有的習慣已經改航布痕,來不及的陪伴無法相隨追憶太多,刪除的快樂已經開始流淚,躲避的等待捲入殘夢。

不會降落的感動還是那樣帶動着風景,斷了的北極星擦過北極的擁抱,是相望的回眸,流淚的愛沒有明天,親吻的昨天已讓心殘,孕育的淚容依依不離,彈奏的故事那麼神奇,約會的傳説無法穿梭,打擾着假裝的好戲,想念着熟悉的陌生,還是那麼着迷,記不住的尋常路依然醉的走了過去,想象的天堂不會歌唱等待的夢想,疲憊的轉角畫上無謂的風吹,無期的風月還是那麼執着。

心中表達了太多的過往,不知何去心隨,看着花開的年代,心中芳香的彼岸走不到天涯的夢想,隨着時間的安排,看見了太多的畫面,走在風景線的邊緣,還是依然那麼的脆弱,淋濕的回眸看不到影子的起落,當風月再來,十指攤開,來去的時間擦去太多的皺紋,呼吸着背叛的迷宮,走在離人的涯口,人不來該問,話不來該應,多少的彩虹沒有讓那顆等待的心看到,多少的時間無法抹去現在的模樣回到年少的醉夢,琳琅的剔透依然回味過多的鏡子,看着俗語的表達,想着夢想的位置,走的來到了念裏的淚中,來的朗誦不了曾經的曲子,時間還是那樣明亮,夕陽還是勾魂晚睡的淋漓,時間不語,地點無聲,曾經還是的曾經,現在已經沒有曾經的芳香與温馨的無知,那份淡薄,讓現在的心如此的冷落,那份美麗,沒有因為現在固定而燦爛,殘留的餘温照亮出發的未來,卻無法點亮擁有的減少。

墨語不還,思念如舊,曾經的發展已經變成現在的追求,過往的轉動不是今天的收穫,淚滴的卷軸依戀着芳香的年少,卻無法回到時間的温暖,醉還是那個醉,醒來已經無法體會從前,看着幸福的光輪,奪走的幸運的時間,福氣卻讓背後的影子哭泣,味道的渲染無法改變丟失的淚滴,讓思緒整理,話語相送的時間還是回眸在曾經的彷彿裏,這樣就埋沒着眼前的畫面。

抒寫的草原看不見回眸的期待,思念的情海多少的遙遠,風月曾踐踏,淚水難追憶,花開是年華的一代,歲月不留戀,心門卻走遠,愛意的灌溉看不見屬於內心的欺騙,背叛的眷戀已經畫牢垂心繫成了情債,什麼樣的改變是內心的期待,什麼樣的話語是彩虹的約會,情海依然是那個情海,淚水不是洗刷容顏的時間,相約,難約,再見,在時間的淚水裏見不到眼前的話語。

呼吸着體會的奢求,相擁的狼狽躲避在時鐘裏,模糊的廣場讓心痛沉默,漫天的牽手哭紅了快樂,偶遇的理會成了此世的思念,星光下的故事沒有逗留,愛慕的闖影下訴寫心扉,再見的無奈一直安排,輕易的苦淚猜來一個“斷”字,冷靜的感覺放棄了結束曲,流水是不回家的童話,秋天的美麗讓孤單一過再難,努力的明白卻依賴的傷害,懲罰着安慰的呼吸。

情是誰的愛,愛上了誰的債,輾轉回眸傷了誰的心,感是誰的夢,夢傷了誰的念,風月濺起勾魂誰的醉,淚是誰的許,許下的誓言丟了誰的承諾,緣份註定再也不見,心是誰的命,令出勾走了誰的淚,縱橫身影擺動了誰的運,容是誰的面,醉了誰的誰,為誰譜寫紅塵倒寫塵埃,誰的十指不連心,誰的相約不連夢,誰的相望不流淚,眷戀的情海難以倒退身影,迷情的眼神難以轉身。

名家優美散文 篇19

半夜時分,在睡意朦朧中,突然聽到一聲“豌豆都熟”,驚慌失措的叫着,像急急匆匆地逃離。

在城市生活,多少年沒有聽到鳥的叫聲了。呼嘯而過的火車,一路鳴笛的汽車,周而復始的叫賣,尖鋭刺耳的卡拉ok,構成巨大的轟鳴。我們一直生活在喧囂之中,退化了各種感官。

還是農村靜美,在我的家鄉,當走入田園的深處時,感官可以酣暢淋漓地發揮到極致,可以看到碧藍的天空,可以嗅到幽遠的花香,可以感到清風拂過肌膚,最美的是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鳥鳴。

當“布穀——”“布穀——”的叫聲響起的時候,春天就來到了家鄉。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在田間或是在村頭,布穀一聲接一聲地叫個不停。不知是一隻還是兩隻,它們總是把自己掩藏起來,在某一個地方,非常直爽地叫着,像一陣一陣的春雨灑遍家鄉的各個角落。那叫聲就像鄉民的性格,不會敷衍應付,不會炫耀賣弄,羞澀的後面是豪爽。聲聲“布穀”催得鄉民們心裏發焦,於是,家家户户都扛起鋤頭,拿起鐵杴,開着拖拉機或是趕着牲口,到田間開始了春忙。田地裏,羊兒跑,狗兒叫,小孩滿地跑,驚得麥田裏的野雞驚叫地拍打着翅膀飛跑。

也許是三五天,燕子就飛來了。它們彷彿城裏人,回來後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房子,一套房子的房價不菲呢,他們夫婦倆要建好幾天。找到去年舊巢的,興奮地叫着,呼朋引伴,邀請做客;沒有巢穴的,忙碌地在水窪邊叼着新泥,只有休息的時候才叫幾聲,算是同主人打招呼。燕子的社會生活同人類沒有什麼兩樣,建好房之後就是結婚,然後生兒育女。不久,就會見到兩三隻小腦袋探出巢來,叫聲又細又小,充滿了童稚;而當父母回來的時候,它們都變成了大嗓門,嘰嘰喳喳地高叫着,歡鬧着,整個庭院都充滿了天倫之樂。

不久,麥梢黃了,黃鷺鳥來了。黃鷺屬於高端大氣那種類型,它們常常停在村莊的樹枝上,賣力地叫着:“各家各户,豌豆都熟。”有時候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小巧的身體,穿着黃色的外衣,披着黑色的圍巾,賣力地引吭高歌。它們生長鄉村長在鄉村,性格質樸,懂得感恩。莊稼哺育了它們,此刻,它們不停地催促鄉民收穫莊稼,“各家各户,豌豆都熟”,聲音中充滿了期盼,掩飾不住焦灼。

喜鵲在鄉村最常見,鄉民們都叫它們“臉墨喳子”,別看它們的臉黑,在鄉民心中可是報喜的使者。“喜鵲叫,親戚到。”喜鵲要是在誰家的枝頭叫幾聲,主人的心裏一整天都是甜甜的,家裏要有喜事了。獨特的身份使得喜鵲很高雅,它們不隨意叫,叫的時候也是“喳喳”兩聲,餘下的就是沉默。平常的時候,他們都躲在田野裏,在無人的樹林裏築巢生活,很少看到它們的行蹤,就像是名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它們才回到村子,站在各家各户的屋頂,“喳喳”地叫着。要過年了,得給鄉民們送點賀禮,捎來喜訊。

而在城市,是聽不到這樣的鳥鳴的。偶爾聽到的一兩聲,要麼是從鳥籠裏傳出,撕心裂肺的;要麼是從公園裏傳出,聲聲哀怨,充滿鄉愁。在城市可以看到的鳥就是麻雀,它們是一羣流浪漢,失去了生活的土地,它們只能在垃圾廢品中謀生。即使聽到了它們羣居的叫聲,一點也感不到快樂和諧。就像生活在被鋼筋水泥隔成方格空間裏的市民一樣,它們各掃門前雪,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而聽到這樣的鳴叫,是需要有淡然的心情的。城裏人太忙碌了,他們要忙着掙錢,買房,結婚,生子,音樂廳他們都不願去,誰還會停下來聽一聽鳥鳴呢?沒有人懂得鳥的語言,沒有人聽出鳥的親切,鳥的歡樂,鳥的期盼,鳥的憂傷,他們和鳥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實際上,他們何曾傾聽過同類甚至自己的聲音呢?城市很繁華,信息很發達,他們卻封閉自己,與世隔絕。

在城市生活,我卻常常懷念鄉村,懷念鄉村的鳥鳴,聆聽鳥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名家優美散文 篇20

人們在,特別是在自己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受到某種自認為是冒犯或是傷害的對待時,總是難免會產生出一種情緒,尤其是那些從不省醒自己因而缺少內斂,盲目自信自視清高自以為是又受不得一點委屈的人們,每當這個時候,這樣的一種情緒就會愈發得激烈而積聚成一種極端的情緒——恨。

心裏產生了恨意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財力物力或權力,通常他會立即採取報恥雪恨的舉動,特別是那種因慾望破滅而生出的恨,更會令他變得百倍地瘋狂!而那些既無財勢也無權勢的人也會將此恨埋入心底尋找或者等待時機以牙還牙!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還擊的方式,都不會給實施者帶來任何的勝利的喜悦!因為恨,就象一顆不良的細胞,隨着實施者復仇計劃的實施,這顆不良細胞也在不斷地得到養分而逐漸成長為一顆最終將浸蝕掉實施者心靈的毒瘤!因此,從他心裏產生恨意的那一刻起,他的內心就再也無法得到平靜!所以,恨,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在我讀技校的時候曾遭遇到這樣一件事。我似乎有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稱呼身邊的人,也許因為那些稱謂常常介於暱稱與諢號之間,所以通常被我特殊稱謂的人都很樂意接受,久而久之那些稱謂也逐漸為其他人所借用,因此也就縱容我更加地隨心所欲起來。記得那時正上映《甲午戰爭》,裏面有一個“大人”的稱謂,也許是因為那些個大人的威嚴與我們班主任的威嚴有着某些相似之處吧,不覺中我便把“大人”一詞與我們的班主任聯繫在了一起,班主任姓熊,我便在私下裏稱她為“熊大人”。漸漸地,也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在私下裏把班主任稱作熊大人。真是習慣容易成自然,自然之事又有誰會再去在意呢?我就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對老師不恭!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被班主任傳喚到她跟前。班主任壓抑着氣憤一臉嚴肅地責問我為什麼給她起外號?外號,在我的心裏一直被認為是含貶意之詞,而我從不認為“大人”一詞含貶意!所以,經班主任一問,我一時沒有回過神來。班主任繼續問為什麼叫她熊大人?我才恍然。因為事發突然,我完全找不到辯答之詞,只能低着頭任由班主任發落。

自從讀書以來,我從不記得曾被老師批評過,更不用説是被班主任如此數落,當時的那個鬱悶的心情真是無言可述。很快就被同學告之原來我挨的這輪冰雹應該歸功於一個知青學姐為表現自己去班主任那裏邀功。這位學姐雖説是我的技校同學,但她弟弟卻是我初高中的同學,所以我與她的關係自進校認識之後一直都還算不錯。完全料不到她會來這麼一着,真是把我氣蒙了!我恨她恨得真是咬牙切齒,巴不得她立刻從地球上消失——幸虧我當時沒有那個能耐!我以為我會永遠記恨她——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我曾經在《幸運的女子》中提到過,我技校的同班同學多是大我們這幾個應屆高中畢業生許多的知青哥姐,所以,儘管我們還處於少不更事,但他們都早已到了可以談論婚嫁的年齡。那個知青學姐其實是個很熱心的人,儘管她也因為丟了多年的書本而學得很吃力,她卻仍然樂意去幫助同桌那個對學習更感頭痛的知青難友,不僅如此,還從生活上也給予關照,比如幫忙縫補衣服之類的。也許是處於他們那個年齡,這樣的舉動難免會引起人們的猜測。所以,受到學姐那個門第思想尤為嚴重的母親特別囑託的班主任,很快便把這個情況作了反饋。這下真是不得了了,學姐母親大發雷霆,非讓學姐道個一二三來。學姐被逼急了,一賭氣,索性來了個假戲真唱,開始跟那個知青學哥真正交往起來。

然而,愛情卻不是靠賭氣就能產生的!隨着交往的進行,學姐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學哥格格不入,便提出分手。分手卻不象牽手那樣容易。學哥的父親是“我的工廠”的一名老工人,所以膝下兒女有好幾個陸續進了“我的工廠”,相比於外單位子女的學姐來,可謂有點勢力了。所以分手不但遭到學哥的拒絕,更招致學哥兄弟姐妹的圍追堵截狂轟濫炸,學姐因隨便與人牽手得罪了母親,這時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真是有點走投無路了。

我從不知道自己原來還有如此強烈的女性思想,學姐處境艱難的消息把我對學姐曾有的恨意驅散得無影無蹤。我與其他同學立即行動起來聲援學姐,學姐在大家的支持下終於堅持到了最後——把自己從因衝動而困入的泥潭中解放了出來。

從那件事情以後,雖然在後來的日子裏,令人不快的事情在我的身上也時有發生,但即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即使在一時間令我產生了無法排解的極大的怨氣,但恨意,似乎再也無法產生出來!

很多年過去了,我總是在想,當初自己以為會長久的恨意為何會消失得那樣的迅速那樣的徹底?恨與諒解相比,究竟是哪一個的力量更為強大呢?表面上看起來,恨,似乎更有力量,然而,恨,卻更具有毀滅性——對人的心靈的毀滅!因為,我們在恨的時候,我們的心胸會越來越狹窄,目光會越來越短淺,所以,我們在恨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並不快樂!而諒解,卻會促進我們放開心胸,把目光投向遠方,所以諒解,會令人的心靈復甦!因此,對人而言,復甦的心靈比毀滅的心靈更有益更積極更上進!

雖然,我們不能保證自己天天快樂,但是,我們可以縮短自己不快樂的時間!無論遭遇到什麼,如果我們能夠省醒,能夠內斂,能夠自尊自信,能夠換位思考,能夠逆向思維,也許,我們就能夠自立自強,能夠敞開心扉,能夠放眼四野,能夠豁達大度,讓恨意無影讓怨氣遠離。

名家優美散文 篇21

梧桐葉兒落平川,兒童拾之用線串,拿回家去燒鍋灶,小兒亦知生活艱。

每到秋天,秋風掃落滿地梧桐葉時,兒童便開始了串梧桐葉之活動。

由於梧桐樹葉大而厚,是做飯燒鍋的好東西,人們便喜歡將其收集起來,作為灶下燃料,兒童們因年齡太小,挎不動提籃,掄不動小耙,便用麻線串桐葉。

串桐葉須找一納鞋底針錐之針,再串一根納鞋底之麻繩。兒童拿着,穿行於梧桐樹下,每看到一桐葉,即用針扎過串入麻繩,漸串漸多,直至麻線串滿,即再換一根麻繩繼續串下去。

昔時之窮苦農民,鍋上鍋下,同樣艱難,兒童串一天樹葉,大約可得一小提籃梧桐葉,足可供三四口人家一頓飯之燒草。由此一小事可以看出:昔時人們生計之艱難。小孩子通過串梧桐葉之活動,也培養了從小知道謀生之難,為以後走上人生路打下堅實之基礎。

名家優美散文 篇22

真心地照看,傾情地守候,是最容易讓人感動的,尤其是在生病時,最需要親人的照顧和安慰。

記得一年前的中秋節,我得了重感冒,全身還起包包,又疼又難過,連續發了幾天的高燒,讓我有點神志不清,説起了胡話,這可嚇壞了爺爺奶奶。因為我,他們不僅沒有過上輕鬆快樂的節日,還整天整夜呆在醫院裏陪我,守候在我的牀邊,不時地問我哪裏不舒服,看吊瓶裏的藥水是否快輸完了,是否要叫醫生。等有好轉了,爺爺奶奶徵得了醫生的同意,我們就回到了家,可是每天早上還要到醫院去打針、輸液。身體是極度地不舒服,有時還會讓我的脾氣爆發,還會對爺爺奶奶發脾氣,而且還亂砸家裏的東西。爺爺奶奶做的飯菜是最好吃的,但由於生病,我一點胃口都沒有,即使再香再好吃,我也不想吃。有時經常讓爺爺奶奶擔心和着急,生病的我,有時晚上很冷,蓋了兩牀被子還是冷,出太陽也還是冷。害得爺爺奶奶在大白天還燒火給我烤,現在想起來,我那時把爺爺奶奶害得好苦好苦啊!

後來,我的身體有了大大的好轉,有的時候爺爺來陪我,爺爺還跟我説:“不要擔心我們的身體,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有時是奶奶來陪我,有時是他們兩個一起來陪我,看着他們憔悴的面孔,我忍不住想哭出來。奶奶既做飯又要照顧我,爺爺也一樣。他們為我做的讓我感動,也讓我感到愧疚。

我知道,親人給予的愛是永遠無法償還的,我會好好地珍惜、保存。

名家優美散文 篇23

我們,已經在世界上生活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我們已經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學考試,走上了人生的轉折點,但是,儘管我們那麼努力,世界上也不會有一帆風順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選的,有的人選擇了一條犯罪的路,而有的人卻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路,是沒有筆直的,筆直的路前面就只有一堵牆,而不是一片藍天,只有我們自己在每一個岔路口做了正確的選擇,才能通往藍天。

食物鏈最頂層的老鷹,在初步學習飛行時,不知要從懸崖上摔下去幾次,才可以學會,但是儘管這樣,幼鷹卻仍憑着自己堅強的信念,忍着痛苦學會了飛翔。再看看人們餐桌上經常出現的豬,它們從一出生就被人們成天好吃好喝地飼養着,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從未靠過自己的力量,然而,待它們長大後,卻被成天飼養它們的人類無情地變成了可口的盤中餐。

人生也不過如此,當你無意間走錯了路,做了錯誤的選擇,就再也不會有後悔的餘地,只有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人們經常説,只有歷經艱苦,才能鍛煉出自己頑強不屈的意志,只有遇到挫折才會有豐富的經驗,用那件事告誡自己不要再犯。

請記住,在自己要犯錯時,想一想那些青少年犯罪的人,他們也是從一件小事而慢慢步上歧途,但是,他們的一生就這樣被自己毀了。

世界上,不是所有通向成功的路都那麼好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