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育的隨筆15篇

來源:文萃谷 2.4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的隨筆1

很喜歡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計深遠”,多麼富有建設性的一個詞,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項宏大的工程,一門奇妙的藝術。

高爾基説,“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只可惜,生活中,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母雞”。更為尷尬的是,大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悖離初衷,變得面目全非時,猶不自知。

在這條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倒不如孩子們。孩子們的愛很簡單很簡單,沒有複雜的道理,沒有冰硬的利益,沒有過多的計較。

有一個六歲的孩子眼中的愛是,“愛就像一個小老頭和一個小老太太,即便了解對方的一切,卻仍然是非常好的朋友。”在孩子的眼中,不管是什麼愛,都是一種信任,一種疼惜,一種放心。這連孩子都懂得道理,為什麼如今很多的父母卻不懂。他們將孩子當成自己在外面社交時會動的名片,覺得孩子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才算活得好。可是你們可想過孩子的想法,你們這樣在孩子們看來不會是愛,而是負擔。孩子們需要的是朋友似的父愛和母愛。他們想和父母交流,想讓父母也聽聽自己的感受。

在這個快社會,我們作為父母的何不抽些時間放慢腳步,靜靜地坐下來,和孩子們好好聊聊,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沿着自己選的路走,我們只負責別讓他們摔得太狠,或者在他們摔倒的時候扶他們一把。

教育的隨筆2

李玉珩是我班上的一位外地借讀女生,父母在菜市場以賣菜為生,家中還有一位弟弟。在家她常常遭遇“冷落”。加之她家境貧寒,學習成績一般,在學校她也常常默默無聞,長此以往,造成了她內向的性格,不願與同學接觸,不參加任何活動,常常一個人玩,她默默地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裏。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幾次與她的談心卻是收效甚微。但是我發現她的字卻寫得非常不錯,我如獲至寶,決定以此為突破口,一天批完她的作業本,我在作業後寫了這麼一段話“看着你工整漂亮的字,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沒料到第二天她在作業本上畫了個笑臉,我也彷彿看到了孩子久違的笑容。那時正逢班中要出黑板報,我意識到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於是我馬上找她談心,問她能不能為班級的黑板報謄寫文章,由於受到了鼓勵,她一口答應了。在她看來,謄寫文章是個很了不起的“待遇”,她非常珍惜這個機會,謄寫文章一絲不苟,字寫得工整漂亮。當她出完黑板報時,她漂亮的字體,引來了許多同學的'稱讚,往日從不引人注目的李玉珩,一下子成為了同學們羨慕的對象,我第一次發現她露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也深深感到鼓勵孩子樹立信心的時機已經到了,我在班會課上,當眾表揚了她,並帶頭鼓起掌來。此時的她笑得很甜,沉浸在受人尊重,受人讚揚的氛圍中,體驗着成功的喜悦。這時又有學生提議,讓她擔任班級的宣傳幹事,在同學們的期待聲中,她愉快的接受了這個任務。放學後我找李玉珩談心,我激動地説:“這件事正是證明了你的才能,你並非事事不如人,同學們也很喜歡你,關鍵是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她笑着點點頭。至此以後,我更關注這個孩子了,集體的活動總是鼓勵她參加,常常為她的點滴進步而高興,給予表揚。慢慢她的學習盡頭也足了,比以前勤奮多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勤奮使考試分數一次比一次高,這又讓她一次次品嚐了成功的喜悦。這次的期會考試她數學得了97分的好成績,她笑得合不攏嘴!此時,我發現李玉珩已經徹底走出了自卑的陰影,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她願意與同學一起玩了,她終於找回了屬於她的快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一種快樂。

教育的隨筆3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通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教育的隨筆4

哲人詹姆士曾經説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賞,含欣賞讚美之意;識,是肯定認可。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等手段,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他不斷追求成功。

賞識教育是使人將自身能力發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教師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能否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不僅僅是一個方法的問題,更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可如何在幼兒教育中進行賞識教育呢?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幼教工作需要細心、專心,需要耐心、恆心,需要童心、信心,需要責任心、事業心歸根結底,需要一顆金光閃閃的愛心。所以

一、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

生命如水,賞識人生,學會賞識,愛滿天下。而賞識教育的實施途徑是發現優點、欣賞優點。通過這一途徑,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但要做到及時準確地發現優點、欣賞優點,尤其是發現表現不好的孩子的優點,教師對孩子就必須充滿關心和愛心,必須滿腔熱情地關心孩子、接近孩子、愛護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真正走進他的內心是世界去了解他。俗話説的好: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無論哪個孩子,只要我們耐心尋找,就必定能發現他的優點,即使他做錯了事,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閃光點,關鍵是一個愛字。愛,是人類所特有的,最偉大的情感。如果説親子之愛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本能的愛,那麼老師的愛則更多的是博愛。因為教育是無選擇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責任獲得愛,愛才是老師最美的`語言。

二、賞識成功教育

賞識成功教育的核心含義是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用通俗的話來説就是一種教孩子説話、走路的教育方法。賞識體現了父母教孩子説話時的最大奧祕承認差異;而成功則體現了父母教孩子做魯是的最大奧祕允許失敗。

每當一個嬰兒呱呱落地時,父母是多麼歡喜地看着自己創造的小生命。到了孩子學説話的年齡,父母親不因別家的孩子早已嘰嘰喳喳而抱怨自家的孩子開口遲,他們承認每個人是不同的,甚至相信自己的孩子象愛因斯坦一樣貴人語遲。終於有一天,當孩子發出了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媽媽時,父母又親又抱,給予了無限的賞識。於是,孩子的話越講越多,越講越好,學會了人世間最難學的口語。

孩子跚跚學步時,父母都允許他跌跤,並鼓勵他勇敢地爬起來,有的還誇孩子地跌跤姿勢優美。孩子堅信自己是個成功者,由不怕失敗,到不甘心失敗,跌倒了爬起來,漸漸地由爬到走,由走到跑。

教孩子説話、走路時,家長用了賞識、成功的教育方法,承認孩子的差異,允許孩子失敗。可是孩子稍稍長大,望子成龍的父母就開始攀比孩子的本領不如人家強,對不理想的孩子抱怨、打罵,甚至由恨鐵不成鋼到拔苗助長。

這種否認差異、允許失敗的做法使許多孩子喪失了自信、自尊、自愛,導致越來越失敗和兩極分化。有許多孩子由害怕失敗,到甘心失敗,跌倒後再也爬不起來。有少數孩子雖然在學習上取得了成功,也是經不起任何挫折,自私得不允許任何人超過他。

天下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相信孩子的身上有着巨大的潛能?可是潛能地開發需要家長象教孩子説話走路那樣給予無盡的賞識,賞識給了孩子我能行的強烈自信,幫他在舒展的心情中他上成功之路。

三、多方引導,培養幼兒自賞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悦納自我,對自己賞識是自信的基礎,是幫助幼兒形成自信心、培養幼兒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針對幼兒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多方引導,則是培養幼兒自賞能力、樹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徑。

在幼兒園,培養幼兒自賞能力的方法很多。擊鼓傳花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在活動中,老師通過引導幼兒説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優點,並給予鼓勵和讚賞等方式,既可讓幼兒感受到被讚賞的快樂,又培養了幼兒關注別人優點,克服不足的良好習慣;畫日記,幼兒很感興趣,畫你今天值得稱讚、欣賞的地方,幼兒更來勁。

而每天放學前,老師通過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好行為,同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本上,並向全班小夥伴介紹,回家帶給家長欣賞等活動形式,則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發現自己及欣賞自己的好行為、好品質,從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形成。

四、家園同步,家長參與賞識教育

家庭教育必須與幼兒園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園同步開展賞識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家長們聚在一起,總愛把彼此的孩子進行比較,並會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覺得自己不會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實踐證明,創造條件讓家長參與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幼兒園通過舉辦專家講座、個別交流、家訪、家園互動等形式,可以幫助家長掌握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讓他們瞭解到一些現代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學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賞識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藝術。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應注意幾個問題:第一要實事求是。既不濫用賞識,又不吝嗇賞識,更不能錯誤地把幼兒的特點當缺點;誇獎要適度,對幼兒的良好表現,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過度的誇獎。因為不切實際的過度誇獎,容易造成幼兒的虛榮心,效果適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對待。

在賞識教育中,並不排斥批評。我們既要充分發掘幼兒的閃光點,也要根據實際適時適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幼兒學會明辨是非,分清榮辱。只是賞識和批評的側重點不能倒置,賞識要講究方法,批評應考慮藝術。這樣,才能使幼兒及時得到鼓勵,又能知道自己行為的缺點,更有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教育的隨筆5

每次我上早班,我都滿臉笑容地迎接每一位幼兒的到來。

記得一天早上,我在教室門口遠遠地看到我們班的李溢龍來了,可到了教室門口,他卻不願進教室了,嘴裏嘟囔着,説肚子不舒服,肚子很疼,他的媽媽看到我來了,就把我拉到一邊説:“林老師,我們阿龍今天裝肚子疼,不肯到幼兒園來上學。因為昨天身體不好,拉肚子,在家休息,今天好了,可是他還不想來,就裝肚子疼。老師你的幫我想想辦法吧。”我説:“你先回家去吧,這裏交給我了。”説完,李溢龍的媽媽走了。我走向他,牽着他的手進了教室,可是他還是往後縮。我蹲下來説:“李溢龍,媽媽剛才和林老師説好的,今天你如果在幼兒園裏肚子疼得很厲害,就打電話給她,她帶你到醫院裏去,現在你的肚子不痛,就要跟老師學本領。”我又説:“李溢龍,如果你的肚子真的很痛就要和老師説,老師會通知你媽媽帶你到醫院去看醫生的,醫生給你打針,明白嗎?”我特意把醫生給你打針説得重一些,果然,一直到放學他動沒有説一聲肚子痛。

李溢龍真的肚子痛嗎?不是。他是有時侯厭惡上幼兒園,是因為他享受着另一個愉快的.刺激。李溢龍的刺激就是在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寵愛,平時習慣了講髒話,習慣了上幼兒園就得用買零食做替換條件,久而久之,若家長不順從,他便會想出各種理由拒絕上幼兒園。

所以家長在家不能過分地寵愛孩子,更不能以買零食或玩具來換取自己孩子上幼兒園的條件。

教育的隨筆6

早晨,我張開雙臂,把一隻只像小鳥般的孩子擁進我的懷裏,忽然,它用手在本身和我的'頭之間比劃着,驚奇地説:“教師和我一樣高!”之後,立刻有好幾名孩子跑過來和我量高,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教師比你們高還是和你們一樣高?”“當然是一樣高了!因為這樣我能夠看到我跑偕教師秋水裏了!”“我能夠對教師説説心裏話!”“我能夠親一下教師!”

我的心裏湧動着一股暖流,原先,孩子的心田世界竟這樣富厚:渴望親密而接近、渴望傾吐、渴望領有教師的愛,這是每個孩子的心願。而只要蹲下來,就能滿足他們小小的心願,讓他們的心田豐裕着無比的歡愉。

教師們,告別居高臨下,告別挺直的腰板,彎下腰,蹲下來,走進孩子的秋水裏,你會發明,在每個孩子的秋水裏,你是最美的!

教育的隨筆7

常常發現現在學生的心理障礙有很多。如:自卑心理,戒備心理,厭學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想要擁有健康的人格,就得千方百計排除各種心理障礙。

用“讚許”排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有些學生常常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埋怨,家長的訓斥,而感到在班級中抬不起頭來,老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於是積極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會消極地對待學習,信心不足,自甘落後,形成自卑心理。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長,亦有其短,即使是後進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善於發揚其閃光點,引發其求知慾,促其上進。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便能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一點小小的突破,讓學生體會到了做人的尊嚴。

用“真誠”排除學生的戒備心理。有人説,教師對學生的愛,甚至可以影響學生對整個人生的態度,而對這些學生來説,更需要得到老師“雪中送炭”式的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峯,那就是個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種由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愛、自我尊重並希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若教師冷落或隨意傷害後進生,他們就會從教師的言行態度中意識到教師的偏心和歧視,感受不到集體的温暖,在心理上就會與周圍的人之間形成一堵無形的“牆”,有意躲避教師,對教師的談話幫助,實行心理封閉,聽不進受不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家要從多方面培養人,那麼他首先應該在多方面瞭解學生。”教師只有全面瞭解了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只要他們有了進步,那怕是一點點也要加以肯定,及時提出表揚,對他們存在的問題要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並誠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應當有了問題就無情諷刺,造成師生關係的冷淡,隔閡。因此我們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拆除學生戒備心理的障礙物,讓他們能與老師情感上融洽起來,“親其師,信其道。”

用“耐心”排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把微笑帶給學生”,以形成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多給他們安慰和關懷,鼓勵他們揚起學習的風帆,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境,並認真細緻地做好班級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長的思想工作,共同攜起手來,使他們感到集體和老師真誠的關懷,從而努力去學習。以我班的吳林森同學為例,他每次考試總是拉班級總分的後腿,經常遭到同學們的白眼。久而久之,他對同學和老師便採取敵對的態度,因此成績越來越差。我知道情況後,將其找來談心,給他補習功課,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時間幫助他學習。剛開始他還採取強硬的態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關愛”所感化,開始向我吐露真實思想。他説“別人要他好,他偏不高興幹”。在對他曉之以理的基礎上,我加倍地關心他,安排好同學幫助他,再也沒有同學歧視他。愛是一種力量,愛也是一種精神支柱,終於使他金石為開。對他以後反覆出現的點點錯誤,總是耐心地教育他,指點他,體察諒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進而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在上次的周練中他數學居然取得了61分。他還跟我説我,下個學期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可見,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唯有動之以情,用教師火一般的熱情,去化解他們心理上的堅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評教育,也要注意“藝術”性,要“愛”字當頭,如同在藥片的對面塗上一層糖衣,做到良藥不苦口。使他們排除逆反心理,與大家融洽相處,做到心理相容。

除此之外,還可以説出多種心理障礙。比如總覺得被管束,有話悶在心裏不對人説自我壓抑的心理障礙等等。教育家斯賓塞指出:“正確地進行教育,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是一個複雜和困難的任務。”因此我們要好好地研究這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從排除心理障礙入手,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完善學生健康的人格。

教育的隨筆8

人們常説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當一部分小朋友已經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夢涵突然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夢涵,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夢涵,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夢涵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夢涵和奶奶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奶奶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説:“張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夢涵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説,奶奶,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夢涵奶奶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教育的隨筆9

幼兒園分園要修花壇了,以此作為各班的種植區。在牆的拐角處堆了一堆沙子,這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了。

一天上午,我帶領孩子們到院子做課間操。孩子們一走到拐彎處,就喜歡用雙手去摸那些沙子,感覺很好玩的樣子,隊子的秩序一下子就亂了。弄得院子裏到處都是沙子,還會把沙子帶到活動室裏來,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動沙子了,然後帶着孩子們開始做操。

課間操做結束了,又路過那堆沙子,有一個男孩呂嘉誠,只見他走到拐彎處時,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弄那些沙子。我在不遠處看到了這個情景後,心裏想:我剛剛和孩子們説了,他怎麼又去動那些沙子呢?我很生氣,剛想大聲喊,讓他住手,又轉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幹什麼。只見呂嘉誠輕輕地伸出手,把那些沙堆周圍散落的沙子全用手捧起來拍在沙堆上,又站起來拍拍手,很滿意地繼續向前走去。我暗自慶幸:"幸好沒批評他,不然可就錯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雖然他們有時會做錯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是想做好事的,而我們沒有耐心地去觀察、發現,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鐘,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從而誤解了他們。

這件小事提醒我,面對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鐘,説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等待可以使一件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很多事情如果換一種方式去處理,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結果,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等待,會給人更多思考的空間,讓人有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待可以讓一顆浮躁的心變得平靜,讓自己在平靜中學會等待。等待又是一個過程,我們可以在等待中學會觀察孩子、瞭解孩子。

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態更平和;學會等待,讓自己心情更舒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學會等待,讓孩子有更多的空間去創造。讓我們都學會等待吧!等待花兒靜靜地開放,仔細聆聽花開的聲音。

教育的隨筆10

幼兒進入幼兒園就是進入了一個相對矛盾體。此時,幼兒的交往範圍擴大,活動機會也與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們生活矛盾不斷增多。可以説,幼兒是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中成長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矛盾始終是幼兒生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教師無疑是引導他們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學會理解、處理各種矛盾,從而初步建立幼兒社會交往和獨立生活的意識,為今後的人生之路打下一個了良好的鋪墊。我想,在這一點的認識上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當矛盾處於相對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況下,身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我所在的班級就有這麼一個過於“活潑”的孩子,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爭奪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類的東西,導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鬧事件時常發生。像他這樣侵犯或妨礙別人,隨意破壞集體或他人的利益,我該怎麼辦?作為一名新教師,“耐心的誘導”、“榜樣的示範”是我的首選之策,然而,待這些策略用過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對於自身教育的“失敗”,我不斷在思考,不斷在摸索,不斷在探究。我想,此刻講究藝術地、合理地、適當地進行懲罰是不是必要?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矯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動向?是不是能夠避免因理論上的迴避而帶來的實踐上的差錯?這一認識,恐怕許多人在理論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夠接受。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懲罰並不是因人們感情的接納與否來確定其存在與否的。如果一定的懲罰能夠達到讓他釋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靜思反省的目的,又為何不可呢?這好比給小樹修整枝葉,同澆水施肥一樣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我覺得對於像他這種生活在鮮花和温和語言環境裏的幼兒來説,適當的承受一定的壓力,尤其是來自集體的“鄉規民約”的壓力,是否能培養其心理承受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認為,一定的壓力有時恰恰能夠成為他自尊和自信萌發的初始動力。事實上,通過我的實踐證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懲罰”運用得當,同樣可以成為正面教育的輔助手段。

首先, 對於這裏所説的“懲罰”。有三點想在此略做解釋:

一,端正指導思想。對像這類的幼兒實行適度的處罰,其出發點是幫助幼兒重新認識自己的行為,提供承認並改正錯誤的機會,讓幼兒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在園,我們仍應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批評處罰為輔的方式,堅持以尊重幼兒的人格為前提,堅持耐心反覆誘導的原則,反對無原則的濫用批評處罰手段。

二,嚴格掌握分寸。就事論罰、一事一罰,千萬不要“算總帳”或採用“抵消法”。我們可採用“眾人定罰”,達到全班小朋友共同執罰,相互監督的目的。不可教師一人包辦制。

三,強調區別對待。正面教育、批評教育對於不同幼兒而言,效果是不一樣的。幼兒的脾氣、氣質、年齡以及後天所處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幼兒們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轍”。

其次,我認為在幼兒園或家庭的一般處罰可以採用以下幾種:①冷卻法:暫行隔離,進行冷處理。但嚴禁將幼兒關在房子內,時間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認為的規則遭到違反應受到集體的.處罰。如,某一時候全體幼兒都不與發錯誤的幼兒説話。③自我約束法:違反公約和規則,應得不到公約的某些待遇或承諾,如放學前獎勵的小紅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飯、長時間罰站、抄寫數字等等。

俗話説,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讓幼兒少犯錯誤就可避免運用處罰方式了。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有必要,有義務給幼兒提供一個“和平共處”的友好和諧的生活環境,同時,時刻需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幼兒做良好的示範,並且,應加強道德規範教育。如不得妨礙他人,不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謙讓精神等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努力切實做到以上這些,我們的教師、家長就可以從中日解決糾紛的圈子解脱出來。更大程度上我們是拯救了幼兒,履行我們進園的承諾,執行我們應盡的義務。

“人之初,性本善”,幼兒有着與生俱來的善良和純真。成人萬不可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不諳於世”。幼兒的童心都是閃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鏡,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輝。

教育的隨筆11

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這也就意味着在“成龍”的背後,一定有聰明的家長為他做強大的'後盾。

我是一位平凡的女性,隨着女兒的降臨,我便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家長。我只有國中學歷,在這個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很顯然我已經落伍了。當然,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像我一樣,剛剛步入社會,就被社會的浪潮推上岸邊,期盼着她能夠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棟樑之才。

在女兒進入校園時,我便買了兩本有關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在我認真讀過之後,感觸很深,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給其他家長做個參考。

第一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經常陪孩子讀一些他感興趣的書籍,書讀得多了,識字自然而然的就多了;關於計算,經常和孩子做開“小賣部”的遊戲,讓孩子做“售貨員”,爸爸媽媽就是顧客,拿“錢”來買他的“商品”,然後讓她來計算,由簡單到複雜,這樣計算便不成問題了。

第二做好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呢?不需要説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獎懲都在日常生活裏。比如孩子小的時候輕微的磕碰會經常發生,事情發生時,我們不要大驚小怪,儘量以輕鬆快樂的.心情相對,讓她覺得這是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假如碰疼她了,我們絕不能去打小板凳,而是趕快親親她的疼處,安慰她“馬上就不疼了,寶寶不哭了”。等她狀況稍好一些時,再像對待她一樣,帶着她給小板凳揉揉疼,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疼了”。這樣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第三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設立“記功薄”是個較好的辦法,不用金錢和物質獎勵孩子,最好的獎勵就是這個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紅花,它無法用金錢計算價值,卻無比珍貴,協助我們培養了孩子許多好品德。

第四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心情學習要比壞心情要好得多,好心情記憶更深刻。或者家長和孩子互換一下位置,讓孩子當老師來叫家長學習,或者讓孩子給家長判卷,這樣孩子會有一種責任在她的身上,就會比較仔細的閲卷。偶爾家長故意出現的小錯誤被她找出來,他會很有成就感,然後很耐心的給你講解他的答案,久而久之他就會很仔細了。

作為一個家長,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合格的家長。我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很願意與我的女兒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教育的隨筆12

每當和孩子在一齊玩耍的時候,他們都會跑過來對我説:“老師,我親親您吧?”“好啊!”這是我給予孩子開心的回答,然後他們就會在我的臉頰上親一下,我明白,此時的我和孩子們的情緒一樣,都是幸福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打掃衞生,幾個孩子在我旁邊説:“老師,我親親你吧。”我説:“老師此刻忙,等有時間了,再讓你親,好不好?”那一瞬間,我看到笑容從她的臉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裏也不由得陰霾起來。

或許孩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變化十分快,沒過幾分鐘,她又對我説:“老師,我親親你吧。”這一次,我沒有拒絕,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讓她親了一下,沒想到這小傢伙親完我後笑着跑開了,而且還對其他小朋友説:“剛才我親老師了,老師喜歡我。”我噗嗤一聲笑了,原先滿足孩子的心願,他們竟是那麼的高興。

都説孩子是上帝牽着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裏體驗他們的快樂是幸福的,我想沒有任何一樣的東西能代替孩子們天真無暇的笑容的,我的快樂將與孩子同在。

常規教育隨筆5

早晨,我張開雙臂,把一隻只像小鳥般的孩子擁進我的懷裏,忽然,它用手在本身和我的頭之間比劃着,驚奇地説:“老師和我一樣高!”之後,立刻有好幾名孩子跑過來和我量高,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老師比你們高還是和你們一樣高?”“當然是一樣高了!因為這樣我能夠看到我跑偕老師秋水裏了!”“我能夠對老師説説心裏話!”“我能夠親一下老師!”

我的心裏湧動着一股暖流,原先,孩子的心田世界竟這樣富厚:渴望親密而接近、渴望傾吐、渴望領有老師的愛,這是每個孩子的心願。而只要蹲下來,就能滿足他們小小的心願,讓他們的心田豐裕着無比的歡愉。

老師們,告別居高臨下,告別挺直的腰板,彎下腰,蹲下來,走進孩子的秋水裏,你會發明,在每個孩子的秋水裏,你是最美的!

教育的隨筆13

新學期伊始,我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先對本班學生進行了摸底。前任英語老師説這個班學生整體不錯,只是個別學生太差,簡直不可救藥。於是,我在上課時就留心那些所謂的“差生”,他們到底“差”在哪裏。

一天上英語會話課,學生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會話,這時我發現韓飛同學低頭不語,手裏拿着筆在紙上胡亂描畫,他一臉無奈。我輕輕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子説:“你怎麼不和同學們一起活動?”,他慢慢抬起頭,靦腆一笑:“老師,我......我不敢説。”看着他憨憨的樣子,我的第一反應是想笑,可轉念一想:“我不敢説英語”是不是個別學生暫時落後的原因呢?課後,我把韓飛叫到小花園和他談心。原來,他從小就性格內向,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説話,上英語課時説錯了句子,同學們就都笑話他,他就更不敢説英語了。

課餘時間我閲讀了大量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認真思考英語教學中“後進生”產生的原因。我認為,韓飛學習“後進”的主要原因是同學的歧視。由於韓飛性格內向,反應慢,接受能力較差,回答問題經常出錯而受到同學的嘲笑和冷落。這樣,他上課怕出錯,不敢開口説英語,成為遊離於英語課堂之外的“另類”。

我確立起了這樣的信念:首先,要尊重學生。素質教育強調對人的尊重,這裏的“尊重”也包括對後進生的尊重。素質教育如果離開了對“後進生”的關注,是不可思議的。其次,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不能讓所有學生“齊步走”。

為了幫助韓飛學習英語,我利用活動課時間給韓飛“開小灶”,幫助他預習課本,讓他會説最簡單的'單詞和短語,達到最低的學習目標。同時,我又調整了座次,安排學習較好的同學幫助他,實行“兵教兵”。在上課時多給他一些發言的機會,儘量少糾正錯誤,對於他點滴進步也不吝讚美之詞。

韓飛的學習進步很快,上課敢回答問題了,也能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交流,他的臉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經過師生一學期的不懈努力,韓飛同學進步很快,期末考試竟然得了九十顆星。當然,轉化後進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們有愛心,“後進生”就能收穫希望。

教育的隨筆14

大膽用剪刀

今天A在美工區玩剪小花,她用剪刀沿花枝剪,動作很慢。沒一會他叫:“老師,花枝被我剪斷了,怎麼辦?”她很緊張的看着我,我説,“沒關係,你可以從另一頭繼續沿着直線剪。”我幫她把紙換了個方向,她低下頭繼續開始剪。一會兒,她又在叫,“老師,你看我剪好了。”我看後説,“嗯,比剛才有進步,現在你可以剪小花了。”她聽後有點高興,拿起紅色的紙片開始剪小花。她有點怕剪壞,剪刀離輪廓線有點遠,剪下來兩個圓圓的小方塊。她把剪下來的東西貼在背景紙上就興奮的拿着給我看,“老師,我做好了。”我看後對他説,“做的挺好的,如果下次能把小花再剪細緻一點可以更好看哦。”她開心的點點頭。

A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在面對新的`活動項目或者有點難度的活動時總表現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經常會坐着不動,怕出錯不敢去嘗試。她的媽媽在家不准他碰這些東西,導致了她自己對剪刀有了危險意識,在使用時慎之又慎,不敢嘗試。通過多次的練習,現在他已開始從心理上接受使用剪刀,並且在慢慢的熟練。

所以我們要給予信任,幫其戰勝膽怯心理,用“你可以的”“可以試一試”等語言來鼓勵他邁出心理上的第一步。同時,家園配合,告知家長使用剪刀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手部小肌肉靈活的發展,更能訓練良好的手眼協調性,同時也能養成做事專注的品質。家長在這個時候只要注意引導,教給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就可以發揮使用剪子的優勢避免問題發生,幫助每一位寶寶培養成為心靈手巧者。

教育的隨筆15

師德是教師的良心,當一個教師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使思想達到一定境界時,一切都變成了自然的行為。如何使教師達到一種自我成長的意識?我們從師德中尋找到了力量——教育教學反思!

《師道建設》是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記錄本,人手一冊。反思本啟用之際,我們把其承載的意義和內涵進行了充分的詮釋。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教育學刊》編審郭永福先生百忙中為我們這本反思手冊撰寫了序言,其中有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教師身負重擔,一個肩膀挑着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着國家的未來,真正擔負起如此重任,教師必須終身成長。”每每打開這本小冊子,記錄下每日的反思日誌、每週的反思週記……無聲的薰陶不斷強化了師德的力量。教師每日要“十問”,警醒着我們;我們身邊優秀的杏壇札記、教育故事啟迪着我們;“感動建設十大人物”的事蹟陶冶着我們的情操。豐富的“師德建設教育教學反思文化內涵”在每日一見中成為真正有效的“師德長跑”,使教師從一點一滴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最可可喜的是教師從反思意識的悄然變化,到反思行為的日漸形成。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反思能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反思有助於教師成為研究者。反思有利於增強教師的道德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師道建設》教育教學反思分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學期反思、學年反思等。我們的反思不是速成的,更不能提前加班、或事後添補,而是踏踏實實、真真實實、紮紮實實的去做去寫。反思實際上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認識水平和工作態度。具體要求是:

1.反思日誌:每天對自己當下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話,用最工整、最美觀的字寫在反思日誌上。

2.反思週記:每週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具體問題或教學中或者班級管理中的難點、熱點、創新點、藝術點進行反思,用最工整的字、最美的語言結構形成一段話,寫在反思週記上。

3.反思心得:每月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反思,通過過程描述,發現規律,形成感悟,上升為理論,用一篇短文的形式準確地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成為自己的生命探索、精神成長、職業進步的路徑。

4.反思論文:把自己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反思、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所產生的教師專業實踐藝術用文章的形式總結提煉形成教育規律,豐富教育人生。

5.反思收穫:總結自己一學年來的智慧反思,用心尋找自己形成的職業實踐好習慣以及教育規律、教學方法的創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作,以文字、證書、照片、集冊等形式展示出來。提升教育智慧,豐富教育人生。

師德隊伍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反思、規範、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如何帶領教師隊伍達到一種駛上快車道的高位運行的路徑?我們從師德中尋找到了路徑——師德建設,且行且思!

“反思即建設,計分即動力,積分即成長”是我們學校開展師德建設工作遵循的原理。定期展示反思成果,交流感悟,分享經驗,在且行且思的路上我們一起前行。日反思周檢查,周反思月展評,每月舉辦且行且思沙龍,及時分享成長收穫,在思想碰撞中尋找教育真理,產生教育智慧,增進團隊凝聚力。

“且行且思”沙龍,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于慧在日反思中寫道:“再忙也要堅持每天看書,讓浮躁、急躁的心安定下來。”崔晶在日反思中意識到““走下講台和孩子説話,距離竟拉近了許多。”段金均在反思記錄本中記下了:“擁有童心,運用童語,才能貼近兒童。”……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後是思考的眼睛,是執着的敬業精神。沙龍的氛圍讓這些智慧產生了更大的效應。

“且行且思”沙龍,讓老教師靜心思考教育的真諦。在周反思展評中,20多年教齡的韓老師在讀書節活動中寫下了如下的文字:《讀書的喜與憂》“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喜愛閲讀,可讀書節開展一個月,經過調查統計,能夠拿起書來進行閲讀的十之有八九,特別是中午看到了多數同學在教室裏捧着書看,這是可喜的現象。可是能真正讀進去的十之有一二,愛讀名著的十之有二三,能自覺積累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多數同學讀得仍是流行的一些網遊類、冒險類等小説,即使做筆記也是因為要查。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無奈的翻開《童年》覺得那文字像是爬滿紙的.螞蟻,寫的什麼,簡直索然無味,唉!為什麼非讓讀書呢?門外傳來電視劇《櫻桃》的微弱聲音,我禁不住偷聽起來………看!我想這不可能是個別現象,多數學生對閲讀感悟和閲讀興趣的缺失。我們的語文到底該教什麼?是作業擠掉讀書還是讀書擠掉作業?”周小結的背後,是我們教師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狀態,當教師在這種狀態下工作着時師德的力量是無往不能的。

“且行且思”沙龍,讓教育管理工作者常思長新。我在月反思中寫

了一篇《敞開門,湧進幸福》的小文章,得到老師的認可:眨眼間,來到建設已經一年有餘,如果説還有點成績的話,那得感謝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還有支持幫助我們的領導和兄弟學校,因為老師們的建言獻策,收集到合理化建議110條;因為學生在每週二的校長接待兒童日能敞開心扉讓我及時瞭解孩子們的呼聲;因為公開校長電話真誠和家長們交流,讓我們的家委會成了我們將強的後盾和有力的同盟者;因為我們虛心聽取意見,讓我在“和優秀對話”中得到啟發。這一切,都得感謝“敞開門”的理念。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教師在開放的、尊重的心態下更能彰顯主人翁的精神,於是,作為管理者就能傾聽到真實的聲音,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才能真正把事辦到教師的心裏去。教師辦公環境的改善,教師筆記本的配備,學校環境的升級改造,書香特色的着力打造等如此務實的諫言獻策是何等的金貴。當管理者千方百計地去解決了這些問題時,又是多麼的幸福!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學生更樂於親近你,我們的教育何嘗不是需要這種寬容、親切、尊重、舒展、優雅、從容的環境呢?閲覽室的開放,春遊的願望、班額過大急需分班的現狀等如此樸素的願望是何等的真實,當我們逐漸解決了這些問題時,孩子們樂了,家長們笑了,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家長更加理解,支持我們,如火如荼的家校共育活動感動着我們,也幸福着每個孩子,温暖着每個家庭。

“敞開門”呈現的是一種開放的理念,表現的是一種尊重的心態,將湧進無盡的幸福。

這篇切身的感受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是通過反思平台讓我記錄下來,通過“且行且思”反思沙龍,讓老師瞭解了我所關注的,我所思考的,我所希望的。同樣,每位教師的思想在這個平台都得以傳播,“且行且思”沙龍,讓我們的思想活躍起來,讓團隊的力量壯大起來。

作為一所有着百年辦學歷史的國小,站在新的起點,如何傳承建設精神?如何積澱歷史文化?如何彰顯師德魅力?如何讓老校發揮應有的文化力量?我們在思考中找到了答案,我們在尋找中找到了智慧——師德建設為助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營造德治校園文化,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育人德為先,教書德為本”,師德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建設一支業務精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一直是我校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市區教育局部門的關懷指導下,根據師德建設“六步工作法”的運行模式,我們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明確了我校師德建設的目標、方向、載體、考核辦法等,把師德建設與學校管理、教師專業化成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機結合起來,保障了師德建設在促進教育教學科學發展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建構學校文化體系,新時期師德力量的源頭。立足學校實際,回顧學校發展歷史,提煉學校精神,豐富學校內涵,明晰發展目標,描繪發展願景,是我們建構學校文化體系的根本宗旨。為此,我們通過專家診斷、教師座談、學生調查、家長問卷等多個途徑有廣度、有深度提煉、梳理、建構,形成“智雅”學校文化核心理念系統,成為指導今後一時期內學校發展的綱領。“學高啟智 身正弘雅”的教風和儒雅教師公約已成為全體教師共同的追求。儒園、書林、儒雅文化廳、翰墨齋書法室、智雅軒工作室等彰顯出學校文化的厚重,無聲的力量讓師生置身其間潤物無聲,翰墨書香益智,儒風雅韻樹人的特色逐漸形成。

營造温馨幸福家園,新起點教師幸福的根本。“為學生的智慧人生奠基,為教師的幸福人生添彩”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工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讓教師的幸福指數攀升。“青藍工程”讓新教師快速找到家的感覺,“退休教師紀念冊”讓老教師充分體驗到教育事業的光榮與幸福,“師德講壇”讓師德精神傳承發揚,“感動建設十大人物”的評選、表彰讓德楷模的效應產生最大化,“年輕媽媽座談會”上贈送《發現母親》讓年輕媽媽更加從容,“最受歡迎十大教師”讓師生家長全員參與為的是樹立開放辦學的視野…… 當教師以陽光、幸福、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師德自然會在細節中產生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回顧師德建設的路上我們所共同走過的足跡,我們很欣慰,因為堅實的步伐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師德建設所產生的力量。我們堅信,以此次全國新時期師德建設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不斷提升我校教師的師德修養和職業素養,增強教師職業的神聖感和使命感。

師德教育隨筆(二)

一、愛心是師德之魂

老師對學生的愛,簡稱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誇美紐斯説:“學校沒有愛,就好像水磨裏沒有水。”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超過親子之愛,因為這種愛包含着責任感受和使命感。”(於漪語)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涵蓋着生活的、學習的、道德品質的、思想行為的等各個方面,是博愛;可以説社會上的任何不正之風,對學生來説,都是一種靈魂的玷污。這種愛又是神聖的、真摯的,它不是簡單的一次投入,終身見效的,而是複雜的、誠摯的感情,是真愛;台灣教育家高震東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頁上寫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師德之基

古人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可見,為人師者,人格之重要。筆者認為,人格是師德之基石。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老師是一個學校最重要的師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學方法,不論被設計得多麼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麼,什麼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認為,可作兩種解釋:一是心理學裏的個性,主要指氣質和性格;二是社會學裏的品格。前者指個體差異,諸如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態度、積極的興趣、剛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這些因素在不同老師的身上的不同組合,使老師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會關係和道德關係在教師身上的內在表現,它反映在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體現在教學風格中,表現在德育的環境裏。

古今中外,教師以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愛戴的例子不勝枚舉。孔夫子仙逝,他的學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結廬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剛正不阿、勇鬥奸佞的高度責任感影響了學生史可法,後來,史可法能夠堅持抗清,殉國揚州。現代的名師,如章太炎以其剛正的性格、嚴格的治學精神、良好的品質影響了他的學生黃侃,又如蔡元培、魯迅、胡適、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責任感影響了眾多學子,使他們成為棟樑之材。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説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癟嘴的重量級醜星。可是,“形相惡,而心術善,無害為郡君子。”他的學生柏拉圖深深地愛着這位敬業樂業、謙遜好學而又幽默詼諧的導師,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師的名義發表。孔夫子雲:“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教師的品行、教師的.言談舉止無不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往往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義。這也是身教勝於言教的最佳詮釋。

三、學識是師德之資

人的知識涵養影響着他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雖然不是科學家,但是,優秀的教師勢必會以科學家的精神啟迪人們崇尚科學,學習文化。沒有學識,誤人子弟,枉為人師,還有什麼職業道德可談呢?如果一個教師在學識方面還落後於他的學生,那麼他怎麼教?怎麼教也對不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光榮稱號。

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置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草芥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何況我們今天的教育還特別關注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因此就更需要教師具備淵博的學識,北大四寶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時曾宣佈“別人講的我不講,書上有的我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我講我自己沒講過的”。知識淵博、學術的精益求精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豈不是人師之楷模嗎?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被評為校園十傑,得益於他的學術水平和他先進的教學理念,他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大笑三次”,試想,能讓學生大笑,那必然是淵博的知識、豐趣的語言、教學機制等的結晶。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心,培養優秀的人才,這不就是高尚的職業道德的表現嗎?宋代的理學家程頤程顥兩兄弟,知識淵博、精思善辯、閎中肆外、縱橫捭闔,學生聽課如坐春風中,更有楊時程門立雪,怎不讓人心儀?俗話説,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認為作為一名中國小教師,這一桶水應該是能進能出、常滿常新的活水。在這桶水裏,不僅有紮實的專業功底,還應諳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學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師不僅要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當然,不是説教師必須是全才,但是琴棋書畫、體育運動、網絡知識、科技發展都應略知些須。興趣廣泛、具有某方面愛好特長的老師,更能讓學生親近,而且這愛好特長又能促進教師去激活學生的一碗水,其實興趣、愛好、特長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美。

獻出自己的愛心,鑄造自己的人格,豐富自己的學識,讓師德之花越開越絢麗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