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育隨筆

來源:文萃谷 3.13W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1

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會針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而進行。那麼如何使語言教學發揮其作用,達到培養幼兒的目的呢?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

  一、選擇能激發幼兒情趣的教學內容。

有趣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講述慾望。讓幼兒根據一幅圖片,一段生活經歷或情景,發揮自由想象,講述內容,講述的內容必須是有根據的、有重點的。有的幼兒在講述過程中會出現東拉西扯,講不到重點,這時候,老師就要讓幼兒去比較、選擇各種可能,講出與別人不同的情節。例如:在看圖講述《我愛你》中,我針對圖片設計了豐富的內容,讓幼兒圍繞主題畫面展開想象,啟發幼兒思維的求異性、獨特性,講出不同的內容。讓幼兒想象在樂樂身上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講出不同的內容。幼兒的構思各自不同,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

  二、多種機會激發幼兒的語言和思維。

為了達到培養的目標,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刺激幼兒的思維。而餐後的故事欣賞不失為一個好時機,既可以讓幼兒餐後得到休息,又可以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想象。例如有一天,我在午餐後讓幼兒欣賞故事《司馬光砸缸》的活動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提問:“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缸?”“孩子掉進水缸會有什麼結果?”“司馬光砸缸是砸在缸的什麼部位?為什麼?”“如果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應該怎麼辦呢?”“有沒有比司馬光的辦法更好的?”等,讓幼兒自由想象,幫助幼兒學會多角度看問題。我還圍繞一些生活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設計了提問,如“上幼兒園時自己乘坐的車壞了怎麼辦?”“婦女節來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等等。通過提問和討論幫助幼兒活躍思維,為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創設條件。

三、適當利用繪本教育

有一種幼兒讀物叫繪本,是非常好的教材,它可以提供幼兒許多思考的空間和內容。比如最近,我們班在欣賞《為什麼不能》的早期繪本,它裏面講述到了幾種小動物因為自己不具備的本領而產生的疑問,小青蛙望着藍天問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在天空中飛?”小鳥又想:“為什麼我不能在水裏遊?”小魚想的是:“為什麼我不能在沙灘上曬太陽?”而小烏龜也想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地走路,小兔子希望像小猴子一樣在樹枝上盪鞦韆,小猴子希望上幼兒園。這些小動物個個都希望自己能擁有別人一樣的本領,卻忽視了自己的長處。為了能使幼兒理解繪本的圖意,明白繪本所藴含的道理,我採用觀察—猜想—分享的方法,讓幼兒先觀察仔細畫面,發現畫面上主人公的表情、動態等,接着猜想它們可能出現的情況,它們之間的對話,最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這樣做的結果是:每個幼兒都能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去發現,然後組織語言去表達,在這一系列的動用感官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發展,幼兒的創造潛能得到開發,同時還養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涵蓋了豐富的`可供幼兒吸收的內容,具有極大的價值。只要教師組織引導得當,那麼對幼兒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2

兒童詩歌的教學,使孩子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它能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走向自信。詩歌《我想》就是這樣的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歌,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詩歌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用詞也非常講究,讀起來琅琅上口。儘管在活動前進行了充分的備課,精心的準備,可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儘管設計過程中一再努力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但在有些環節還是指導的不到位。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我把這些牢牢地記在心中,作為我今後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的提問語言設計得不夠精細,對圖片排隊這個環節的意圖不夠明確。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問題設計時,封閉性問題多,開放問題少,問題的針對性還不夠。如片段:教師在展示圖片之後問道“XX的什麼地方最好玩”,“如果你也有,你想要做什麼”等,這一類問題的針對性還不夠,提出的問題應與內容有搭勾。打亂圖譜時應讓幼兒來學習,並應讓幼兒進行驗證。

二、對活動上學習詩歌的細節處理得還不到位。活動上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表達交流。中班的孩子們在聽過教師示範朗讀之後,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忽視詩歌中的一些其它段落,從而沒有整體的認識,所以在再現表達的時候往往會説的不清晰、不完整甚至是不正確,而我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餘的感情朗讀,因為怕孩子的亂無章法的回答自己會沒有辦法當場給予恰當的迴應,所以導致我只關注少數能力較強的孩子,請他們發言,片面的將他們的回答拉到自己原先設定的軌道中來,使得多數孩子得不到自由發言和朗讀練習的機會。幼兒園《新綱要》強調教師要面向全體孩子,所以我的語言活動也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孩子來全身心地投入,還要多思考活動上如何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孩子在每天的活動上都有收穫。

通過詩歌《我想》這節課,我對中班的語言課教學又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中班後期幼兒已經能夠完全欣賞理解短小的詩歌的涵義和意境,對詩歌已經產生興趣了,他們愛聽,喜歡朗誦,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熟記詩歌內容,並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更是對詩歌意境的深入。同時,教學時可用身體動作表演,體驗多樣的情緒,我想用不同藝術形式的同構活動,會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總之,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3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並要注意方式的變換,培養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安全大使熊先生》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發現有些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故事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但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説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每個幼兒能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使幼兒很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4

中班幼兒處於語言飛速發展期。我們常通過語言活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些活動中,發現幼兒常常是被動的學習,幼兒缺乏主動學習興趣。幼兒常常想説,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有的不能連貫性表達。如何更好地發展幼兒語言表達,在多種嘗試中,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説、愛説。

良好的語言環境包括寬鬆的心理環境和豐富的物資環境。首先我們創設了寬鬆的心理環境。每天幼兒一來園,老師就親切與孩子聊天,問問他們在家吃了什麼好飯菜、看了什麼電視、和爸爸媽媽説了什麼等,鼓勵他們把在家發生的開心事説出來,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經常一來園就和老師、同伴説開了。每一天,我們都安排十五分鐘開展“我來説”活動,讓孩子輪流上台講一講,這一環節成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最佳時光。

在平時的觀察中,發現孩子喜歡閲讀故事圖書,於是我們在牆上佈置了主題鮮明,畫面精美、想象空間大的故事圖,如“三隻小豬”、“不愛洗澡的小熊”等。活潑可愛的人物形象激起了幼兒觀察,講述的興趣。他們一有空就駐足觀望,與同伴熱烈交流,連那些內向、不愛説話的幼兒也會到畫前發表評論。漸漸地,發現孩子都喜歡聽講故事。

  二、發揮幼兒示範的特殊作用,讓每個孩子都能大膽表達。

在集體面前有的孩子愛説,能説、敢説,活動中聽到的都是他們的聲音;有的孩子因為性格內向,不喜歡説,更不敢説,每次老師問到他,等很久也不見開口。日常活動中,也很少見他主動和別人交往,只有和個別親近的同伴才説上一兩句。如何讓不愛説話的孩子敢説呢?我採用的方法是“同伴互帶”,就是一個愛説、敢説的孩子帶領一個不善表達的孩子,發揮幼兒示範作用。比如在集體面前念兒歌,我會請一個大方的和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一起表演。完後注重表揚內向的孩子,增強其自信。平時看書、自主閲讀時,也會進行搭配,並鼓勵能力強的幼兒主動教同伴。漸漸地,班上的小朋友都能一個人上台表演,講故事了。

三、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和幼兒詞彙,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只有讓幼兒有事可説,有詞可用,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不斷提高。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富,他們也喜歡講述生活中的事和人。這時教師要注重教給幼兒相應的詞彙,讓幼兒能用規範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春天來了,帶孩子春遊時,豐富了孩子“萬紫千紅”、“春暖花開”等詞。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5

語言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最直接的方式,作為家長,當您的孩子咿呀學語時,父母是最開心的,每天都會逗孩子,希望孩子能早一天叫“爸爸媽媽”,而當孩子逐漸掌握了語言,喜歡、願意與您溝通和交流的時候,您會不會因為工作的繁忙而開始厭煩孩子的提問?其實,提問是孩子的提高語言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而其實,的確是在幼兒園孩子們也非常的好問,經常會抓住機會來向老師提問,那我們應該怎麼與孩子們好好溝通、交流呢?

在孩子們看來,外界的一切事物對於他們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都是很好奇的。我們班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們的眼中、心中,時常有奇奇怪怪的問題來問我。但是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比較不善於在人多的時候,或者説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來大聲的説出自己想説的話。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請孩子們到前面來,“逼”着他來説出自己想説的話,想問的問題,從而來鍛鍊他的膽量。可是在前一段時間的實踐中,發現這個方法似乎並不是很可行。因為我在請孩子上來以後,有很多孩子上前來了以後,站着並不會像我想象的那樣和其他坐着的孩子説出自己的問題、想法等,而是一言不發,而這時坐在下面的孩子開始笑他。在之後的幾次發生類似的情況後,我覺得不能再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於是我開始尋找新的方法。

在一次孩子們結束了教育活動後,我請孩子們在座位上休息一下。這個時候,孩子們開始蠢蠢欲動左顧右盼。我開始有點生氣了,這些孩子怎麼叫他們上前來講給大家聽,在座位上讓他們休息就開始講話了呢?當我想要提醒他們休息的時候不要講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可以請孩子們互相講講悄悄話,也可以和我來講講悄悄話。而我可以將孩子想説的話大聲的將給其他孩子聽,間接的將孩子的話傳遞出去,通過中間平台,緩衝孩子們內心的緊張,從而逐漸改變孩子們心中的那份膽怯,大聲説出來。實踐發現孩子們願意來趴在我的耳邊向我訴説屬於他心中的那份悄悄話,當我把他的話重複給大家聽的時候,他會的臉上有一種自豪感,像説告訴其他小夥伴在老師在説我説的話呢。所以,現在我每天都會利用一點時間來進行悄悄話這一活動,讓孩子慢慢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所以説,大聲説出來是孩子們語言表達的第一步,語言和言語是我們班孩子現在最需要提高的方面,完整的話語是我最想聽到的,當然,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孩子們的內心的渴望,渴望知道外界世界的一切,就需要用語言來獲取信息,所以我們需要耐心的與孩子們一起來探索、一起提高。

中班語言教育隨筆6

語言領域中的問題研討活動,讓我收益匪淺,雖然我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利用年輕人思維活躍,善於創造,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活動中採用提升理論、個人反思等多種形式,讓我獲得了不少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就看圖講述活動過程中“如何設計提問以及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1、“看圖講述”活動的選材非常重要,尤其對於中小班幼兒而言,選材的生活性尤為明顯,不能難度太大,必須是幼兒熟悉的、容易接受並理解的講述內容,從而更有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頑皮一夏》這個主題即將接近尾聲,幼兒對於夏天有了一定的體會與瞭解。夏天的植物、動物、人們的飲食等,西瓜就是其中的一種。家庭吃西瓜的方法單一,而《蛤蟆吃西瓜》這個童話故事利用了幼兒喜歡的動物為主人公,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講故事演繹的生動、有趣,牢牢吸引幼兒的目光。

2、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並且具有靈活性,即: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思維的方向改變方案中預設的提問,並即興設計新的提問內容,這一點是對教師技能的一次訓練也是一次挑戰。在活動中,幼兒回答了一些問題:“你覺得蛤蟆的哪個辦法最好?”不管他們回答什麼,教師都可以繼續引導出下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裏的蛤蟆嗎?”繼續教學活動。無論幼兒怎麼説,他都跳不出範圍,因為,教師只需要鼓勵和適當的提問就可以了。

3、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説、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説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彙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養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裏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説,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