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隨筆

來源:文萃谷 1.96W
《逍遙遊》隨筆1

簡單的事情,被自己複雜化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總想把事情做到極致,最後可能有或將就有這個能力,卻沒有那個心境。“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逍遙遊》隨筆

夢想有朝一日變成鯤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然而“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好比不知天高地厚哉。斥鴳還能笑之曰,我不如也。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那首歌《我是一隻小小鳥》,猛然驚歎那時唱着“小小鳥”,卻把自己變成了“不得了”。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着

我懷疑是不是隻有我的明天沒有變的更好

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説我永遠都找不到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們好不好

世界是如此的小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當我嚐盡人情冷暖當你決定為了你的理想燃燒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

……

當然我也不可能達到那種“逍遙”的境界,只能説,經歷人情冷暖、風風雨雨,身心疲憊時,不敢説體會,只能説去學習如何體會“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本自無心。”的那份淡然吧。

《逍遙遊》隨筆2

一、原文: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⑤,而後乃今將圖南。

譯文:風聚積的厚度不夠,它擔負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大鵬高飛九萬里,是因為大風就在它下面;然後才乘着風力,揹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阻礙它,然後才像現在這樣飛往南海。

隨筆:人永遠都無法僅僅是靠自己或是某一點思想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其中必然要借用一定外界的力量,鯤鵬“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去以六月息者也”,鯤鵬之大翼猶須借力,何論爾等?

二、原文: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而反⑦,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⑨,小年不及大年。

譯文:寒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説:“我們從地面奮起而飛,遇到榆樹、枋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就撲落在地上。為什麼要到九萬里高空而往南海飛呢?”到葱綠的郊外旅行,只帶三餐糧食當天就可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夜時間舂米備糧;如果到千里之外去,就得花三個月準備糧食。這兩隻小蟲鳥又懂得什麼呢!

小聰明不能瞭解大智慧,壽命短不能瞭解壽命長。

隨筆:世上的人或多或少總有些自己對於這世界的理解與思考,或許淺薄或許深刻,其視乎該人的思想深度,往往這些思想深度又是由見聞與知識決定的.,於是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物總會有一定差距的理解,差距較明顯的比如説是人們和老一輩的所謂“代溝”,面對“裸婚”一詞,相信許多老一輩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可它依然興起於現代的年輕人之間。面對與我們擁有不同觀點的人時,我們不能説對方一定是錯的一定要按照我們所想的去做,如同我們無法要求斑鳩和寒蟬擁有與鯤鵬一樣大的翼一般,也便無法要求他們必須如同鯤鵬那般的思考,思考如何飛得更高,更遠。

面對與我們截然不同的觀點時,我們可以去反駁,但是不可以強迫,可以不接受,但是一定要包容。因為對方不是我們,其所擁有的,是與我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三、原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譯文:如果順從天地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逍遙於無窮的天宇中,那樣的人還有什麼依賴的呢!因此説,道德修養最高的“至人”,能夠忘掉自己;精神完全超脱世外的“神人”,不去建功立業;修養臻於完美“聖人”,從不去樹立名望,追逐地位。

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穩定了國家的政局,到遙遠的姑射山上、汾水的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不禁悵然若失,忘掉了自己居於治理天下的地位。

隨筆:人活一世,往往是在無數不斷的需求——尋求——得償中生活的,同時根據不斷的得償而提升自身的物質質量和精神質量,如二所言,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思想深度,亦即精神質量。整個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所組成的,不可能説所有的人都會嚮往着同一種精神質量併為之不斷奮鬥,理解不同,精神質量的評比標準自然不同,這些過於抽象,難以用簡單的客觀態度去描述,如果強迫而行之,其效果可暫觀耶路撒冷之況,結果如何,請繼續關注下去。堯是成功地往着“至人”,“神人”,“聖人”的方向進發了,可是我們非堯,這個世界總會有大俗大雅的人共同存在,如同黑暗與光明並存,不止大地,也在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