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文萃谷 1.22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早晨,我急匆匆地經過走廊,迎面遇上了正要下樓參加户外活動的小二班小朋友。“袁阿姨!”一聲快樂的呼喊打破了周圍的平靜。

我愣了一下,繼續往前走。“袁阿姨,你忘了嗎?你抱過我的!”小傢伙這麼一喊,整個隊伍立刻就興奮起來:“袁阿姨,你真漂亮!”“袁阿姨,你真帥!”“袁阿姨,我喜歡你!”甚至有孩子直接跑過來抱住了我的.腿。

“袁阿姨,你真幸福!”小二班的老師打趣着説:“來,我們讓袁阿姨找找誰走得最神氣,袁阿姨會再擁抱你們!”

“好的,我們到操場上去!”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操場,孩子們圍着我站成圓圈,點到誰的名字,誰就跑過來和我擁抱。大寶一步三跳地跑過來.兩腿順勢搭上了我的雙腿,直接就摟着我的脖子吊到了我身上:隋楊大聲喊着“袁阿姨,我來了……”張開雙臂跑過來,緊緊地抱住了我;劉衡更有趣,不僅把臉貼在我的臉頰上.還樂呵呵地來了一句“謝謝你!”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擁抱能帶給我和孩子們這麼多的快樂!

平時,我常常會在孩子們起牀的時候走進班級,幫孩子們梳梳頭髮,提提褲子,順便擁抱一下孩子。我只是順手的一個無意舉動,沒想到孩子們竟然會牢牢記得!更沒想到孩子會用這樣一種方式回報我的擁抱!感動之餘,我深深地陶醉了。這小小的擁抱不僅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也讓我體會到了做一個幼兒教師的幸福。

幼兒教師最基礎的素質要求,就是要愛孩子,並要能夠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孩子們知道“老師喜歡我”,並願意親近老師,和老師一起遊戲、學習。那麼,就讓我們從擁抱孩子開始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重温"紀錄"--讀《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有感

作者:陳茹彥單位:傅堅敏學前教育名師班

04年我曾經跟隨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讀童心》的課題,研究的重點就是記錄孩子的行為,解讀行為背後孩子的經驗,讓作為老師的自己學習去看懂孩子的學習,從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實施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那時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邊實踐邊感悟邊整理,有了一些獲得但還是缺乏理論的支撐。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書籍,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時的研究那時的記錄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是藴含着豐厚內涵值得教師好好探究的一門學問。

聯想到現在名師班裏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何為名師?我想只有一個能真正理解兒童讀懂兒童的老師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師。那麼怎樣才能"讀懂"呢?就像朱家雄教授在此書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孩子是本讀不懂得書,"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其意義並非是要客觀地、真實地去看清楚兒童在學些什麼或者是如何在學習的……"看得見"依賴於記錄,這本書裏的"記錄"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記錄,即非看到什麼記什麼。這裏的"記錄"意味着作者對所記錄的兒童的學習是經由了選擇的過程,也經由了意義賦予的過程,記錄就成裏"紀錄"。紀錄是使學習過程的本質和每個兒童使用的學習策略看得見(儘管是局部的)……紀錄使解讀、重温和評估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紀錄可以從認識論的視角下學習……

"紀錄"常常是我們教師撰寫案例的一種手段,通過實錄兒童的活動過程,分析看到的兒童可能獲得的經驗,思考自身的教育行為如何有效地推動兒童的發展。但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到紀錄的過程是辨證的,以情感為紐帶,也是富有詩意的,紀錄不僅伴隨着知識建構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紀錄孕育了知識建構。紀錄是一種敍述形式,既是每個人內部的交流,也是人際之間的交流,因為紀錄為紀錄者和閲讀紀錄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學習的機會。

"紀錄對於孩子來説有特別的價值,因為孩子們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對他們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師從他們的工作中提煉出的意義。在孩子的觀點中,這就意味着他們所作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由此,他們從無名小卒的不被察覺狀態走出,發現自己的"存在",發現自己所説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別人傾聽和欣賞:這就是價值。"特別喜歡這段話,做老師就應該把每個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去欣賞。書中提到"馬提古茲曾經説,我們需要這樣的教師:有的時候是指導者,有的時候是設計者,有的時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時候是督促者。教師應該是既甜蜜又嚴格的,他是個電工,他分發顏料,他甚至是觀眾--有時觀看,有事鼓掌,有的時候保持沉默,充滿感情,有的時候提出質疑,有時熱情鼓掌。"

紀錄讓孩子的學習看得見,紀錄讓老師的學習看得見。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一天,我站在樓梯口,看護下樓的孩子們安全通過。

突然,一個漂亮的小女孩猛地從三層台階上跳下來,我嚇了一大跳,本能地扶住了她。

我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對她説:“台階要一層一層地下,這樣跳太危險。”她扭過頭不理我,一個勁兒地想掙脱、逃跑。我有些不高興,又一次地把她拉了回來:“小朋友,這樣跳下來會傷到臉,以後就不漂亮嘍……”還沒等我説完,她猛地轉過臉對我説:“我不要漂亮,我是猴子!”

我有些吃驚,這樣的話不像從她這麼漂亮的小女孩嘴裏説出來的呀。我接着問:“你為什麼説自己是猴子呢?”“我們家裏人都這樣説我。”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真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第二天我去走訪了他的父母。

女孩媽媽帶着無奈的語氣對女兒評價道:“哎,她不像其他女孩喜歡唱歌跳舞,她總愛和男孩子一起玩,喜歡像猴子一樣跳上跳下,真沒辦法。”

“那麼你們有沒有發現她有哪些優點是其她女孩子所沒有的呢?”我啟發道。她的媽媽想了想,説:“她喜歡運動,她很勇敢!即使跌倒也不會哭泣,她還……”

我感歎道:“其實她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優點哦!”“是呀!”孩子媽媽欣慰地笑了。

回園後,我建議老師在户外活動中有意識地多給她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漸漸地,她成為了孩子們崇拜的“跳高偶像”,同時她也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更願意主動地與教師配合,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

成人總受不自覺地以貌取人,喜歡給孩子貼標籤:女孩子應該去學跳舞,男孩子應該去學跆拳道等等,不然的話,似乎就是“不正常”、“不好”。可是,如同大自然充滿了豐富的別樣性,世界上找不出同樣的兩片葉子一樣,孩子的世界同樣也是絢爛多姿的,我們應該善於接納每個孩子的別樣性,引領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一、表揚時機的掌握

教師的表揚可以説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表揚無處不有、無時不有。但是表揚不是簡單地對好的行為的肯定,表揚也需要掌握時機。

你需要孩子們做到什麼,你會在孩子中尋找一種好的行為表現,然後對它進行表揚。因為孩子易模仿,經表揚之後,其他孩子馬上會模仿該行為。這樣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行為要求無需語言,就不言而喻了。

1、前瞻性表揚——為孩子的行為樹立榜樣

2、過程性表揚——為孩子的行為提供推力

3、總結性表揚——為孩子的行為找到歸宿

二、表揚場合的選擇

1、在集體中進行表揚

2、在具體的場景中進行表揚

三、表揚方法的運用

1、表揚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2、個別性表揚與綜合性表揚相結合

總之,表揚在幼兒園的教育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表揚如同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導航燈”,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正確地運用表揚的策略,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更加輕鬆,更加有效,同時也將更好地發揮它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為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説,“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才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温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説,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每天面對幾十位名各色各樣的幼兒,再加上園裏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有時在面對調皮的孩子時我們難免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們吵吵鬧鬧的時候,難免會大聲斥責幼兒。在一些你反覆説都不聽的孩子面前,在哪些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面前……在這些時候,我們總希望孩子們能聽話,能好好地遵守規則,在這些時候往往也會讓老師產生挫敗、無力、或者焦慮,進而用發怒的方式來要求幼兒。

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傷害孩子自尊心和師幼關係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幼兒園裏,和老師生活在一起。吼叫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傷害,更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改變。當你對孩子吼叫的時候,你是在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已經嚴重摧毀了孩子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心。這會讓一個平時很樂觀的孩子慢慢變得不愛講話。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吼叫,不僅會影響良好師幼關係的建立,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2、無法正確處理情感

孩子對情緒信息的處理存在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孩子遇事哭鬧,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目前所遭遇的情緒應該如何正確表達,如果此時老師以吼叫制止哭鬧,不進行情緒的疏導,孩子就會將此時的感受歸咎於不好的、負面的,即使長大成人以後面對類似的情緒也會不知所措。

3、孩子學會吼叫

3—6歲的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無法辨別事物的正確與否。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愛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影響到幼兒的人際交往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何做到零吼叫?

1、耐心傾聽

作為一名老師,當面對不聽話犯錯的幼兒時,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蹲下來和幼兒交流,瞭解幼兒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好奇心特別重,當你越是告訴她不要幹什麼時候,她越是想嘗試。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老師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老師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學會感同身受

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説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説,不要只説“不可以”、“不允許”、“立刻”、“你給我”之類的詞語,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每次給孩子留一些餘地,而不是採用激烈的態度制止孩子的行為,慢慢地好習慣就養成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是非比尋常的,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着深遠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名“零吼叫”老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幼兒園門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來了新入園的小班的寶寶們。

在孩子們來園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幼兒園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當我把帥帥從爸爸懷中抱過來時,帥帥大聲喊着:“我不要上幼兒園,我不想上幼兒園!”爸爸的服角這時也濕潤了……我把帥帥抱回班,安撫好情緒後,繼續迎接來園的孩子。這時,我發現在幼兒園門口的樹叢中,有一個高大的身影,眼裏充滿了淚水,望向幼兒園大門,那正是帥帥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時間,帥帥爸爸站在家長隊伍的最前面,第一個把帥帥接走了。當我一一給圍上來的家長們反饋孩子的情況後,已經是6點多了,剛想轉身回班,突然聽到帥帥的聲音:“甄老師,我喜歡你!”循着帥帥的聲音望過去,帥帥正在和媽媽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邊,説:“甄老師,已經3天了,每天早上送兒子來幼兒園實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願意來。昨天晚上我問了他為什麼不喜歡來幼兒園,他就説因為幼兒園裏沒有媽媽,我問他喜不喜歡幼兒園,他説喜歡,因為喜歡甄老師……”還沒等我回答,帥帥爸爸繼續説:“甄老師,您知道麼?他媽媽好不容易懷孕生了兒子,而且為了兒子已經辭職全職在家帶孩子了,我們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點兒委屈,看着他哭,我們心裏特別難受,他哭着説不想來,我這一天什麼都幹不下去,就盼着您發微信,盼着您給我們發孩子的照片……”就這樣,帥帥爸爸反反覆覆説了半個小時,我也針對帥帥爸爸的擔心給予了細心、細緻的解答,帥帥爸爸説:“可能是我和他媽媽的分離焦慮太嚴重了。”

“分離焦慮期”是小班幼兒入園時必然經歷的一段時期,是孩子離開熟悉的家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我們嘗試多種方法幫助孩子們緩解分離焦慮,例如,通過家訪走進孩子們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兒一起玩耍,讓孩子們儘快熟悉老師;開展豐富多彩的預入園活動,使幼兒在熟悉老師的基礎上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來,80後家長增多,自己是獨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對於孩子的呵護、關愛尤為明顯,家長對於孩子的依賴也更加深刻,入園焦慮情況越發嚴重。很多家長送孩子來園時,孩子在班裏哭,家長在門口流淚,不斷地囑咐老師要多關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兒園門口不願離開,一天坐立難安,度日如年,不思飯菜……家長同樣面臨“情感斷乳”的心理衝擊,他們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常規,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師照顧不好自己的孩子。這些現象在師帥爸爸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對帥帥爸爸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預約談話

在和帥帥爸第一次溝通後,我發現帥帥父母的分離焦慮比孩子更加嚴重。每天早上,帥帥爸都要不停地和帥帥講道理,一直到幼兒園門口;當我們抱起帥帥的時侯,帥帥已經鬆手找我抱,可帥帥爸的手依然還在兒子的身上,不捨得鬆開。在帥爸向我訴説了他的心情後,我和帥爸約好,每天晚上我都會和帥爸進行溝通,細緻地反饋帥帥在園一天的情況,帥帥爸爸對於此項舉措非常開心。

一週很快就過去了,帥帥早上來園的時候,牴觸情緒好了很多,能夠主動找老師抱着入園,但是帥帥爸爸的情緒絲毫沒有緩解,早上剛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説:“甄老師,別忘了晚上的預約談話啊!”

到了和帥師爸爸約談的時間。“甄老師,帥帥怎麼樣?早上進去後哭沒哭?中午吃飯怎麼樣?吃沒吃?上午哭沒哭?有沒有跟着老師一起做遊戲?”沒等我説話,帥爸一連串的問題向我襲來!“帥帥一進幼兒園門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別開心;早上吃了一個豆包,兩塊餅乾,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飯、兩個丸子、一點白菜,喝了兩碗芙蓉湯……”帥爸迫不及待地打斷我:“中午睡覺了麼?玩兒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再次分析帥爸的情況,父母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而且很難自己度過這個焦慮期。於是,我和帥爸預約了第二次家訪,和家長在家中進行更加細緻的溝通。

措施二:“特殊”家訪

之所以稱為“特殊”的家訪,因為以往的家訪都是因為孩子,而本次的家訪是因為“家長”。帥帥爸媽都非常清楚如何度過分離焦慮期,也非常明白應該怎樣配合老師,只是自身的.焦慮太嚴重,以至於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主動向家長説了我們瞭解的帥帥:平時都是媽媽陪伴;最喜歡吃麪條、包子、雞腿,不太喜歡吃蘑菇、油麥菜;語言表達能力強,敍事清楚,最喜歡的繪本是《好餓的小蛇》,而且能夠完整地把故事講下來;能夠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較強;最喜歡奧特曼和汽車……當我們把這些內容説給帥帥爸媽聽的時候,他們邊聽邊點頭,帥帥爸説:“甄老師,沒想到僅僅一週時間,您居然這麼瞭解我兒子,我真的是有點兒瞎擔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帥帥爸媽溝通後,我還和帥帥一起玩耍、唱歌、畫畫,帥帥爸爸看到兒子如此喜愛老師,頓時放心了許多。

措施三:大班家長現身説法

至此,帥帥爸媽稍微寬心了些。但是,帥爸是所有家長們的縮影。為了幫助家長們順利度過此階段,我們請來了大班的三名家長現身説法,分別講述自己孩子入園時的真實表現和自己的解決辦法,用自身的經歷幫助新生家長們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幼兒的分離焦慮。

其中一位家長分享了“臨走前給孩子裝十個吻”的方法,用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並建議家長不要把焦慮、不放心的情緒展現或傳遞給孩子;還有一位家長分享了她當時記錄孩子每天入園情況的日誌,幫助新家長了解孩子入園適應的過程以及作為家長心態的轉變;另一位家長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樣也是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的好方法。”在會上,新老家長進行了互動,老家長們知無不言、事無鉅細地解答着新家長們的疑問和顧慮,着重介紹了新家長們最關心的園所伙食情況,幼兒間出現交往問題時家長的心態和解決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級教師開展好育兒工作等。

座談會後,新小班家長紛紛發來信息表達感謝,家長們一致認為:相信孩子,相信老師,同時自己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幫助孩子們愛上幼兒園。帥帥爸爸在兩天後又找到了我,説:“甄老師,我發現了,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當我們不再那麼焦慮的時候,我兒子真的沒事兒了,現在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了,真的太謝謝你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懂事的孩子們

今天玄玄輕輕的一句,“老師,我喜歡你”,讓我興奮不已,像是吃了蜜棗一樣,心裏甜甜的。

玄玄是這學期從韓國來我們班的一個瘦小男孩,頭髮黃黃的、眼睛小小的、個子矮矮的、動作快快的、非常淘氣的小男孩。上課時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對什麼活動都不感興趣;下課時,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在教室裏打鬧亂跑。於是,我注意觀察他,鼓勵他,嘗試着走進他的世界。

一天,我在走廊上拖地,正好看到玄玄跟在媽媽的後邊,邊捉迷藏,邊走過來。於是我用親切的聲音跟他打招呼:“玄玄,早上好!”按常理來説,這時,孩子們一般都跑過來抱着老師向老師問候。可是玄玄卻躲在媽媽的身後,不肯跟我打招呼。我蹲在他的身邊細聲地説:“怎麼啦,玄玄,怎麼不跟老師問個好呢?今天你不開心嗎?還是你不喜歡老師?”玄玄不跟我説話,還是躲在媽媽身後。玄玄媽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對他生氣地説:“玄玄,快點跟老師問個好。”可孩子始終不開口。經驗告訴我,玄玄可能不喜歡我。後來我也跟玄玄有過幾次談話,他總是以沉默報之我的熱情,甚至是敵意的眼神,戒備的表情。是啊,萬事開頭難,面對新鮮的事物,每個人都有接受,熟悉的過程,特別是對於一個剛入園的孩子,讓他無條件地接受你,信任你總會有—個過程的。於是我不氣餒,仍像以前那樣在日常的一日活動中給他以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有一天他能對我有所改變。

上個月,我在智力區域裏發現給幼兒準備的材料溜溜球一天比一天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玄玄跑步的時候,褲兜裏總是響起溜溜球的聲音,於是我問他:“玄玄,這個溜溜球是怎麼來的呀?”“是我的呀!是媽媽給我買的。”這時,幾個孩子們説:“老師,不是他的,那個是區域裏的。”玄玄説:“不是,是我媽媽昨天給我買的。”我説:“是嗎?老師知道了,以後家裏的東西不要拿到幼兒園裏來,好嗎?”因為教育孩子的事情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事情,應該是家園共育,所以等孩子們離園的時候,我悄悄地問玄玄媽媽,她説:“沒給他買過溜溜球啊,我也問他溜溜球是怎麼來的,他説是幼兒園的朋友浩浩給他的呢?”於是我把這幾天觀察的情況和今天跟玄玄談話的內容跟家長説了一下,家長感到很驚訝,還有點半信半疑似地回去了。第二天家長不好意思地説: “回家問了玄玄,玄玄説他怕我説他就撒謊啦。老師,真謝謝您,您讓我及時地知道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的習慣,所以才能及時地改正,這是玄玄用他存錢罐裏的錢買的溜溜球。”玄玄很認真地把溜溜球放在了智力活動區域裏。自那以後,我發現玄玄特別在意溜溜球的數量。為了培養他的責任心和管理能力,我讓他擔任那個區域的小組長,負責那裏的材料整理和組員的紀律等等。一開始他,自己也管不好自己,何況管別人呢?我給他以足夠的.耐心與時間,讓他慢慢成長起來。有一次玄玄很懂事地跟我説了一句:“我得好好表現表現,不能讓老師累着啊。”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暖暖的,我摸摸他的頭,貼一貼他的臉,表現出我對他的愛和喜歡。

最近玄玄喜歡畫畫啦,美術區域裏他會靜靜地坐在那畫畫,我好奇地走過去看看他畫了什麼。我問:“玄玄今天畫什麼啦?”“嗯,我畫的是老師啊!”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是哪位老師,於是我問:“畫的是李老師?崔老師?還是樸老師呀?”“哎,看不出來嗎?我畫的可是你呦!你看看這衣服的顏色,還有褲子的樣子,再看看這個頭髮,不是跟你的一模一樣嗎?咦,這個鞋子也蠻像的嗎!”“你這麼一説還真是哈,可你為什麼畫我呀?”“哎呀,我喜歡你唄,這個都不懂?”“為什麼喜歡我呀?”“嘿嘿,不知道,我就是喜歡你,你説的話我全聽。”看到玄玄從不喜歡老師到發自內心的喜歡老師,這是一個多麼讓我們心動、開心的一件事情啊! 都説當老師很辛苦,尤其是幼兒園老師,可我想説,我越來越喜歡這個職業。它讓我從中體會到,每天和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在一起,雖然很辛苦,但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讓我從中體味到快樂,品位到幸福,這樣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羨慕的。因為,孩子們喜歡我!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誇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剛工作的兩年裏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能,每個孩子的優勢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説每個孩子學習方式的差異是由其優勢智能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

剛接受我們班級時,我和搭班老師都很快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男孩子——不敢看着老師的眼睛説話;當老師一靠近他時他的全身就會緊張,特別是在學習新操的時候,老師糾正他的動作時他的身體硬到掰到掰不動的`地步;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美術、音樂、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其他幼兒發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們都很心疼。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他,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他新的教育,新的起點。於是,我們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他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給他讚美,給他希望。當我們發現他在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他,並讓他做示範。當他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他的頭,給他一個讚許的微笑;當他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他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粘紙……在這些不同的讚許、鼓勵下,他漸漸大方起來,肌肉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誇獎就能改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誇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裏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麼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意全無。

我讓誰罰站了?躺在牀上,腦子如放電影一般重複着白天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細節,可怎麼也想不起有誰被罰站過。

一夜無眠。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冊,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個家長髮給我的,這樣我就能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為了什麼事受罰了。可遺憾的是,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竟然找不到那個電話號碼……難道,是發錯了嗎?和我搭班的老師來了,我把短信給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嗎?現在有誰會體罰孩子?估計是家長誤會了吧。”

可是,這誤會從何而起呢?要知道,無風不起浪啊……

我把這個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問小朋友是誰的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碼。可小朋友們只是靜靜地坐着,沒一個回答。我繼續問有哪個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媽媽或爸爸聊過幼兒園裏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小朋友們紛紛説起昨天晚上跟家長聊的事兒。這時,安安怯生生地舉起小手,説:“老師,黑板的手機號碼,好像我媽媽剛換的新號碼……”

怎麼會是安安?他可是個既懂事又能幹的孩子,自覺又自律,每次評“好孩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晚上睡覺前,他那個當老師的媽媽向孩子問起了幼兒園的事。安安説,他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可不知為什麼,一到午睡的時候,老師不讓他馬上上牀睡覺,也不讓其他小朋友上牀睡覺,而是叫他們站在牀邊,可是為什麼要“罰”他們站,誰也不知道……於是,他媽媽就給我發來了這條短信……

事情終於搞清楚了,可心卻沉沉的,一點也輕鬆不起來。原來,因為幼兒園條件的限制,我們班的活動室在一樓,但午睡室卻在四樓。雖然一直教育孩子們上樓梯的時候“要安靜,不能跑,一個跟着一個走”,可走到四樓,特別是盛夏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氣喘吁吁。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進午睡室的時候我們都會叫孩子先在牀邊站着休息一會兒,直到不喘了才上牀睡覺……

我以為,這麼“簡單”的事,這麼“容易理解”的事,我們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沒有作特別的強調。誰知道,“誤會”還是產生了。

跟孩子們解釋了“罰站”的原因後,我忙給安安媽媽回了個電話,雖然安安媽媽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這個結並沒有馬上打開。不管如何,在這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更細心、更用心,並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

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一、美術欣賞教育的內容

美術欣賞是以藝術品為主要對象的審美活動,它強調審美價值,把對藝術的學習、瞭解與欣賞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

各年齡班的幼兒美術欣賞的內容:

(一)小班內容:源於周圍環境

1、中、大班美術作品

根據教育目標,從幼兒的實際出發,選擇中、大班幼兒的美術作業進行展示。如大班的美術作品《雨》。其中有一幅這樣的畫:有一個打着雨傘的蜻蜓在尋找食物,雨用線條表示,雨傘和蜻蜓用不同圖形表示。幼兒在欣賞中運用感官體驗美,通過作品展開想象,運用語言交流個人的看法。

2、創設美的環

從生活出發,為幼兒創設富有審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學習環境,在室內環境的裝飾與佈置上,注意色彩豐富,形象造型可愛,內容有情趣,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同時結合具體的美術欣賞活動目標進行環境創設。

同時,在美工區中還展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供幼兒欣賞,如貝殼、巖石、樹葉等。讓幼兒置身於審美環境之中,有助於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美。

如讓幼兒繪畫秋天的樹林,有紅的,綠的,黃的……還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感受,選擇不同的顏色表達自己的情感,如聽到歡快的音樂,選擇用紅色、黃色等暖色表現。這些幼兒的作品都展示在活動室內,既美化了環境,又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審美空間。幼兒可隨時地互相欣賞、互相評價,從而提高幼兒審美評價能力。

3、結合季節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季節特徵發現景物的變化,如秋天,枇杷樹樹葉的顏色變化,由綠變黃變紅,或綠中有紅,紅中帶黃等色彩的變化,豐富幼兒色彩知識,教給幼兒一些美術欣賞的基本藝術語言,如變化與統一等形式美原理。

(二)中班內容:聯繫生活經驗

1、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名畫、名作

美術欣賞的目的不在於增長美術知識,而是通過環境和藝術作品兩個方面來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審美感受。我們感到,當幼兒美術欣賞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幼兒才能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當幼兒的生活體驗與藝術欣賞相聯繫時,幼兒的審美想象才會得以釋放。

水果豐收的季節,我們帶領幼兒來到水果鋪,看見鋪子裏擺放着各色水果:蘋果、橘子、香蕉、石榴,什麼樣的水果才是新鮮的呢?幼兒認真地分辨着那些水分充足閃閃發光的果實。我們又來到法國藝術大師塞尚所畫的《蘋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面前,與大師交流着……

2、與動物相關的名畫

我們根據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為中班幼兒準備了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如齊白石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的熊貓等.如欣賞《蝦趣》時,作品中不同姿態的蝦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那透明的蝦體,似跳,似遊的動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還有吳作人畫的《熊貓》等。

3、民間藝術品

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複,如一些年畫、剪紙等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也可以作為欣賞的內容。(三)大班內容:文化的積澱

1、欣賞中國名畫

中國名畫中有大量的山水花鳥,風景靜物作品。山水風景作品能激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2、欣賞西洋名畫

以“西洋畫”欣賞為例,早期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德加的《舞者》,後期印象派大師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繪畫大師盧梭的《睡着的吉普賽姑娘》等作品,都是可以選擇的內容。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識別,又在色彩、線條或者形態等繪畫語言方面有突出的特點。

如欣賞冷暖對比明顯的《紅色的和諧》。這是一幅屋子一角的畫面,畫中用了很多的紅色,如桌布、牆布等。在紅色的桌布、牆布上裝飾了許多藍色的'花卉圖案。通過欣賞,使幼兒很自然地感受到:紅色使人感到暖和、熱鬧,藍色使人感到涼爽、安靜。

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快而熱烈、飽和而輝煌,桌布、陶罐、花和花莖都用單線勾勒,極富裝飾性。而雷東的《白瓷瓶裏的花朵》則是用色粉筆繪成的。畫面中色彩斑斕的鮮花插在白色的花瓶中,色彩豔麗而明亮。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不僅學到了一些淺顯的色彩知識以及施色技能,發展了他們的色彩潛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風格。

欣賞中國建築

中國古代的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從建築外觀上看,最顯著的特徵是造型豐富的屋頂形式,在宮殿建築中採用不同的屋頂,除了表現不同的等級外,也是為了使建築形象有明顯的區別,在對比中更鮮明。此外,從建築裝飾中色彩的使用來看,黃色琉璃瓦頂,硃紅色柱子,屋檐下用青綠色略加點金,使建築物富麗堂皇,給了人們深切的感受。

二、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

我們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設計出很多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活動,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1、語言交流法

語言交流法是指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幼兒與藝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目的在於解決幼兒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長期佔有主導地位,用灌輸法所帶來的缺陷。

幼兒在美術欣賞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現出的特點是對作品內容的感知先於對作品形式的感知。當一件美術作品呈現在兒童面前時,他們首先感知到的是這件美術作品的內容,很少有意識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審美特徵。根據這一特徵,首先引導幼兒瞭解作品內容,為此,可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描述。

如讓幼兒欣賞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教師和幼兒坐在一起,共同欣賞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用開放式的語言提問:小朋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畫面上,他運用了哪些線條?除了這些,你還看到了什麼?

在描述中,給幼兒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欣賞,儘可能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經過一系列的充分欣賞交流,幼兒對作品的冷暖對比,直線和曲線的運用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2、活動表演法活動表演法即根據作品的內容進行隨意性的動作表演,從自身體驗到的感受來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徵和內在美。

由於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幼兒更喜歡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喜歡一件作品時,並不一定能説出為什麼喜歡,他覺得喜歡就是喜歡。因此,可邊配合相應的音樂,讓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

如讓小班幼兒欣賞情節畫《拔蘿蔔》時,先讓幼兒表演此遊戲,讓幼兒多做幾遍拔來拔去的動作,從中體驗拔蘿蔔時身體的動作、表情等感受,然後再拿出情節畫《拔蘿蔔》請幼兒欣賞。通過上述的直接參與,幼兒對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態、表情等的欣賞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看圖配樂法

藝術教育的手段是多種形式的。我們把美術欣賞活動和音樂結合起來,促進幼兒審美素質的綜合發展。

教師在美術欣賞課前先準備幾首幼兒熟悉的音樂.當幼兒欣賞完美術作品後,讓幼兒指出哪一首樂曲與欣賞的作品有關.如欣賞徐悲鴻的《羣馬圖》,給幼兒聽了蒙族的樂曲《賽馬》和江南的《紫竹調》,幼兒很快指出了《賽馬》和《羣馬圖》都是熱烈奔放的。

4、看圖配詩法

詩歌、謎語等在欣賞生活用品和自然環境等的美中會經常用到。如小班的欣賞內容“小白兔”,我們就會引用“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的兒歌幫助幼兒更好地抓住小白兔的身體特徵,瞭解它的生活習性。再如在小班欣賞完小烏龜的模樣後就借用小詩“大圓是身體,腦袋小小的,身上有花紋,頭上有眼睛,四條腿兒像花瓣,小小尾巴伸出來”來小結,既有助於幼兒理解記憶烏龜的結構特徵,又利於幼兒進行有步驟地形象地表現。

謎語一般在導入中引用,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不管是詩歌、謎語還是小故事等都可以在欣賞活動中靈活運用,甚至可以同步進行加強感染力。

5、遊戲操作法

運用遊戲操作法能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感受美術作品的特徵,瞭解各種不同的美術形式和風格。

如在欣賞過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後,就可以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即把美術作品的特徵風格相同或相似的找出來歸為一類。

有拼圖遊戲,即把美術作品的複印小件固塑後剪開作為區角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區角活動和自由活動時拼着玩。

6、擬編故事法

教師請幼兒欣賞作品,然後自己創編故事,以加深幼兒對所欣賞作品的形式/內涵等感受,發展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欣賞作品《雞的一家》時,幼兒創編出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雞爸爸和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到草地上玩,爸爸和媽媽親熱地交談,雞寶寶們在草地上愉快地翻着跟頭,做遊戲,捉蟲子。因為爸爸和媽媽就在他們身邊,他們一點也不怕被狐狸抓去,所以玩得開心極了!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欣賞、表述,幼兒已經體驗到了小雞一家幸福、快樂的作品內涵,並能用語言表述出來。

7、評價作品法

評議應以兒童的自我介紹和幼兒間的互相評説和欣賞為主,採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幼兒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展示,並小聲地互相評議和談論;整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幼兒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並説説自己的看法。這樣便於幼兒把對名畫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使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評價《星夜》時,向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整體感受、理解整幅畫,問幼兒:“你看整幅畫後感覺怎樣?”“你喜歡這幅畫嗎?”當時,有小朋友説:“要是有小動物在上面就好看了。”説明幼兒通過對作品的感受後,有了自己對作品的看法,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趣味和鑑賞力。

8、聯繫主題活動法

“探險家”的活動中,一位幼兒帶來一張小區新家的地圖,立即引發其他幼兒畫地圖的慾望。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向幼兒介紹了克利的部分作品《魯傑恩近郊的公園》《有黃鳥的風景》《阿拉伯城》《北邊的房間》《熱鬧的港口》等。幼兒畫着屬於自己的地圖,每張畫作似乎藴藏着許多祕密,如同一個神奇的世界。

9、自由創作法

這是在對幼兒欣賞之後的一種心理回憶,並進行討論、構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通過對作品的評價,在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指向性的審美欣賞活動中,自覺地積累審美經驗,即逐漸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能動建構,激發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表現出來,使幼兒的審美心理、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如:欣賞《哈里昆狂歡節》後,教師為幼兒儘可能地提供多種媒介和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使幼兒能夠自由地以色紙剪貼的方式進行表現植物、動物盡情狂歡的情景。

三、教學建議

1、有雙發現美的眼睛

美隨處可見,凡視覺所能觸及的事物幾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質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沒有審美的目光卻又會視而不見。對美的事物的觀察興趣,感覺的靈敏性,是要靠引導和訓練才得以提高的。幼兒好動、好問,對客觀事物充滿好奇心和廣泛關注的天性,正是開發和培養審美感覺的好時機。

2、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

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徵和審美能力及繪畫的創造表現能力發展的需要,我們可以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與幼兒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幼兒感興趣的有關內容。

如小班以欣賞表現花草為主,穿插些單體結構的動物如小雞、小鴨、小象、小魚、烏龜等,積累豐富的表現形象經驗;中班以欣賞表現樹木、動物、建築及服裝、玩具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賞,使幼兒對色彩的冷暖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賞名畫為主,使幼兒對色調、構圖、色彩的情緒等有所感知,並嘗試在表現活動中加以運用,以提高審美表現能力。

3、靈活組織的教學

教師在幼兒美術欣賞的過程中承擔了引導者和欣賞伴侶的角色。欣賞活動的形式有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隨機活動等形式。

集體活動:通過晨間活動和午餐後的散步時間,組織幼兒欣賞園內的花、草、樹木和活動室內外的環境佈置,及幼兒園周圍的建築物和公園的美,使幼兒感受、認識周圍環境的美。

隨機活動:隨機教育有很大的靈活性,有利於審美資源的靈活利用。如有時,幼兒帶新圖書來園,就引導幼兒對該書的封面圖畫色彩、形象、構圖等進行感受認識,或幼兒穿了件新衣服來園,就引導幼兒對服裝的色彩、圖案和式樣等進行感受和認識。在不知不覺中,幼兒會形成一種用審美的眼光看周圍的事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2

農村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農村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膽子就更小了,許多孩子初入園時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講一口家鄉話。以往我總是重複要求孩子們講普通話,可是效果卻不理想。

這天中午午餐時,鄒婷琴小朋友來添飯,她把空碗遞給我説:“老師,我還想吃飯。”我一聽,心裏一樂,我連忙接過鄒婷琴小朋友的飯碗,一邊為她添飯一邊説:“鄒婷琴小朋友的話講得真好聽,她講的是普通話,而且講得很完整,老師真高興,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鄒婷琴小朋友這樣講普通話、講完整的話,好不好?”“好!”小朋友們齊聲説。接着,來添飯的小朋友都學着鄒婷琴的樣兒講起了普通話。王紫涵小朋友説:“老師,我還吃。”我問:“你還吃什麼?”“我還吃飯和菜。”王紫涵答。朱愷小朋友也遞過空碗説:“我還要。”“你還要什麼?”我有意地問。“我還要菜。”朱愷答。小朋友都能學着講普通話了,我真的打心眼裏為他們感到高興!雖然他們的普通話講得還不是很標準,有的句子講得不大完整,有的甚至是普通話中夾雜着家鄉話,但他們敢講了,敢於大膽地説普通話,這就是一大進步!

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每次與小朋友們對話,我都會細心地傾聽小朋友的話語。當他們又情不自禁地講家鄉話時,我會摸摸小朋友的頭,善意地提醒:請你講普通話。當小朋友的`話説得不完整時,我會故意地“裝聾作啞”。例如,有一個小朋友喊:“老師,小便!”我會問:“誰要小便?”小朋友便會完整地答:“老師,我要小便!”

事事皆教育。生活中藴藏着許多教育契機,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是沒有想到去發現。其實只要我們細心地留意,仔細地觀察,哪怕是吃飯、上廁所這些小事,也能作為教育的一個亮點。讓孩子們學習講普通話、學着説完整的話,不能乾巴巴地提要求,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範例,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教育的要求,教育的條條框框,只有滲透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為幼兒接受,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應用。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3

當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個人認為:當好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信心、責任心。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外,還要具備一些好的素質,例如:愛幼兒,不隨意去打罵幼兒,不讓幼兒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要給幼兒樹立榜樣,樹立信心。幼兒是最天真的,也是最善良的。他們正如一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如果一不留神兒,那就……。留下了陰影,説的大一些就是抹不去的,所以要必備耐心和愛心。

讓幼兒每天都很快樂!這樣,不僅是作為幼兒教師所想見到的,也是家長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做的也就是讓家長放心,安心。

幼兒是單純的,是善良的,常常也會出現一些零碎的小事。所以為了更好的照顧幼兒,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也應該不斷的去吸取“知識”,讓自己的知識能量更充實。一些重要的理論要反覆學。

例如,如何去解答,幼兒問你的'問題,如:“老師我是怎麼來的啊”?這時,作為幼兒園教師的你,一定要有耐心的幫幼兒解答,而不要認為幼兒問出這樣的問題是不健康的。這是幼兒成長階段,心理所產生的一種好奇心,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如果遇到實在沒辦法解決的,也不能沒耐心地罵幼兒,而要與幼兒説:“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啊,所以呢?老師也要去學習啊,也要去學寶寶請教別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訴寶寶。”作為幼兒教師要懂得了解幼兒的心理,對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幼兒,我們提高好奇心、積極心踴躍參加到隊伍中去。為了更好的照顧幼兒,家園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與家長多溝通。

幼兒的天真、可愛鼓勵着我,讓我有信心的去做好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所以要加油!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4

常規培養——我喜歡你

幼兒園裏,小朋友們玩玩具,總會有人把玩具亂扔一地。一次,梓越在玩玩具時,把玩具扔了一地,我過去告訴他:請你把玩具放到筐裏,我喜歡你。”孩子聽了“我喜歡你”這樣的話語,往往會當成是表揚。果然,他一回家就告訴了他媽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説我是個好孩子。”

其實孩子常常因為認識不足和理解不當產生心理錯覺,用想象的情節代替記憶中不確切的部分,也就會發生這種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通常採用隨機教育,讓梓越和其他小朋友明白,究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自己應該怎麼做。

現在,孩子們玩玩具都知道了,不玩的玩具放筐裏,不亂扔。如果誰扔了,小朋友還會去提醒亂扔的小朋友“亂扔玩具,不是好孩子。”

瞧瞧,多懂事的孩子們哪!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

今天剛來幼兒園不久,郭子儀小朋友就被媽媽抱着走進幼兒園,抱在懷裏的郭子儀還在又哭又鬧,他的媽媽嘴裏不時説“不聽話就讓老師關小屋”。孩子聽了她的話哭鬧的更加厲害。

我趕緊走過去抱過孩子,詢問孩子哭鬧的原因。郭子儀的媽媽生氣地對我説“早上不吃飯,我説不吃飯就讓老師關小屋,他就開始又哭又鬧”。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裏。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確地告訴他老師會像媽媽一樣照顧小朋友,絕不會讓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間房子裏。得到老師的承諾,郭子儀不再哭鬧,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關小屋”這件事我還從別的家長中聽到,當時沒有在意,通過今天郭子儀哭鬧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讓他們坦然對待困難,勇敢面對很多事情。同時還要和家長達成共識,希望家長平時不要恐嚇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老師,天上飛來了什麼?”

今天的風很大,天空中不時會有颳起的土和小草。從廁所回活動室的路上,郭海洋突然指着天空大聲地喊起來:“快看哪,天上什麼飛來了?”。我和小朋友都隨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見從北方有一個很大的白色東西向南方飛來,隨着那個白色東西越來越近,小朋友有的説是飛機,有的説是大鳥,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説是飛碟。白色的物體離我們很近了,終於看出了是一個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動室,很多孩子還在討論着那個白色的塑料布。我見他們還對那塊塑料布那麼感興趣,就問他們塑料布怎麼會飛到天上去呢?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風大了就會吹起來,很大的風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甚至還會把大樹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點的風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好處,例如發電,吹乾衣服等。我又問孩子們塑料布和塑料袋飄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説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説不講衞生。針對這些我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塑料袋舊電池等這些東西,對環境破壞非常嚴重,不能隨便亂扔,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放到垃圾桶,從而培養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