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的老家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7.59K

爸爸的老家是最老的老家。一個不算小的村莊,一條不寬的溪流上架着一座沒有欄杆的石橋。幸好只有十幾米,心懸了不到兩分鐘,就過了橋。

最老的老家散文隨筆

橋的這邊是連綿起伏的山嶺,橋的那邊依山而建着一個村莊,村莊後的山叫屋背嶺。嶺上起起伏伏的小路,若隱若現地伸進村莊深處。很少的灌木,是人們故意清理的?只是走一段,就有幾棵挺拔的枝葉葱蘢的大樹,人累了,可以在樹下歇息。橋頭的樹最多,許多參天的大楓樹、大樟樹守候這個村莊千年了吧,枝葉扶蘇,篩落日影。樹下盤根錯節,是最好的凳子,也可做牀鋪,依着樹根的形狀,躺在樹根上,乾淨、涼爽、愜意。

打柴的孩子們,從對面的嶺上歸來,都要在樹下歇腳,三五成羣地玩着打石子,顛樹枝,下着石子,或者你追我,我追你地玩鬧。那沉甸甸的柴火斜靠在大樹上。天黑了,各自鑽進扁擔下,互相招呼着,挑着柴火走向了各自的家。

每次回老家,都是開了汽車,那時汽車是稀罕物,開過石橋,放在村頭的小廟前。那裏有一大塊空地。招引來村裏的許多孩子們,他們圍着汽車轉過來轉過去,膽大的就上前摸摸,膽小的站在遠處默默地看着。

屋前也有一條小路,在田野邊上,各家的門前,蜿蜒向前。奶奶的老屋就在這條路的中段。我們沿着鋪着鵝卵石的道路,一直往前,路兩邊的房屋打開了門,三三兩兩的大人孩子們站在門前張望,有認識的,馬上拉了手攀談起來,對着我們一羣人指指點點,這個是老大嗎,在這裏住過一陣呢?那個是老三,長這麼高?這個小女孩,是老四嗎?

就這樣邊走邊聊地到了奶奶的老屋旁。穿過屋旁一條十幾米的巷子,往右幾步,就跨進了奶奶的.前門。後門就在這石子路旁。屋子從外面看,有兩層樓高,走進去卻只是一層。前面的客廳是黑油油的泥土地,客廳後面的主卧,用木板墊高了,走起來空空空地響,感覺既乾淨又清爽。

熟識的鄉親們你邀我約,要請到家裏去吃飯。再三地拜謝了,在最近的一家親戚家吃了飯,辭別了奶奶,又踏上那條出村的石子路。在路的拐彎處回頭望去,看見奶奶正探出半邊身子,努力地望着我們的背影。奶奶是小腳,她不可能送我們到村頭。

後來,奶奶接來和我們同住,老屋賣給了一位鄰居。僅5000多元而已。

吃過中飯照例是要走的,村裏的鄉親們提着籃子,拎着蛇皮袋,有的乾脆直接在屋前逮了一隻公雞,要往車上放,攔住了這邊,卻放過了那邊。裝了滿滿的一車土特產,卻不知是誰家送的。雖然不過是番薯、芋子、花生、雞鴨一類的,但那份真情卻讓你輕視不得,鄉親們的樸實,沉甸甸的擱在你的心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最近雖然少回老家,但老家人也有特意來家裏拜訪的,這時是爸最高興的時候。拉着問長問短,這家的誰去哪了?那家的誰出息了?村裏的老人還剩下誰了?滿滿的都是記憶,滿滿的都是思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