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燒餅散文

來源:文萃谷 1.35W

黃橋燒餅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小吃,產於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屬江蘇菜系,流傳於江淮一帶。

黃橋燒餅散文

黃橋燒餅產於江蘇泰興黃橋鎮,它之所以出名,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緊密相連的。在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役打響後,黃橋鎮12農磨坊,60只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內爐火通紅,當地羣眾冒着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時隔30餘年之後,即1975年5月,粟裕將軍重返黃橋,黃橋人民仍用黃橋燒餅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燒餅,激動地勉勵大家説:“從黃橋燒餅我們看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我們要繼續發揮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早先,何姓是黃橋的名門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萬曆35年的120多年間,何氏家族曾有過一門“四進士十舉人”的輝煌。清朝道光年間的何萱,雖説只是個歲貢,但著述頗豐,其《韻史》80卷現存北京圖書館。這位老夫子不只結交了龔自珍、李兆洛等碩學大儒,與燒餅師傅們也頗多往來,常與他們切磋燒餅製作工藝。據説,按季節不同生產的應時品種,如韭菜燒餅、蘿蔔絲燒餅、蟹黃燒餅就是這位老夫子出的點子。

名揚全國的名小吃“黃橋燒餅”雖得名於1940年10月那場著名的.戰役“黃橋決戰”,但內容卻已經是完全的大相徑庭了。65年前擁軍時的黃橋燒餅遠沒有時下名吃—“黃橋燒餅”這樣的講究,那時的黃橋燒餅只是一種簡單的酒酵麪餅,麪粉用酒酵發酵,然後在草爐上加少許油,用小火烘烤成兩面焦黃即成,形狀如一個倒扣着的小臉盆。黃橋燒餅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外邊是一層厚厚的焦黃的芝麻,圓圓的,金黃燦燦的,看上去象一個玲瓏剔透精緻的小工藝品,當然,裏面的內容那就更是65年前的浴血將士們想也不敢想的了。65年前的黃橋燒餅裏面可是什麼餡兒也沒有,簡單的在面裏面和上一點糖就已經算是燒餅中的極品了,黃橋燒餅的主餡是肉鬆、火腿、蝦米、葱油、雞丁、香腸等外加豬油,香葱和麪調和的餡,在温控的電烤爐的烘烤下,燒餅外黃裏軟,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油不膩,咬一口,香氣四溢,葱油流滿嘴角。

黃橋燒餅製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豬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麪粉必須是中筋,強筋和弱筋卻不宜製作,所用芝麻必須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變它的色澤與形狀,一般有鹹甜兩種口味,講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鬆作為餡料!

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20xx年榮獲“中華民族小吃”的稱號,20xx年獲“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20xx年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產品,是江蘇特色小吃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