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來源:文萃谷 5.14K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要盡力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低碳,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如何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生活觀形成的關鍵時段,物理科目又是一門與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的自然學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低碳環保教育,從而使其樹立低碳環保意識很現實也很有必要。

一、在物理理論學習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物理知識包含的內容廣泛,主要為力、熱、聲、光、電五方面,各版塊裏面又包含許多的物理概念、規律、定律等等,在理論教學中教師要刻意的將低碳知識進行滲透。例如在學習熱力學中的熱機知識時,很自然的就涉及到燃料、燃燒、熱機效率、環境污染問題,教師給學生講述熱機的知識,使學生明白熱機是能不斷地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是動力機械的一類,如蒸汽機、汽輪機、燃氣輪機、內燃機、噴氣發動機等,熱機的主要燃料有兩大類:煤和石油產品,其中,以煤為燃料的熱機在燃燒時會生成煙氣、粉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於化學反應還會產生新的污染物,以石油產品為燃料的熱機則會生成二氧化氮、臭氧等,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這些污染物中,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層後,與水蒸汽結合,生成酸雨,我國有30%以上國土處於酸雨區,每年由於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而且熱機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造成熱島現象,導致温度升高3-4度,不僅如此,熱機採用的燃料大多是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等,加速了這些資源的消耗。通過這些教育學生從我做起,提倡綠色出行,並且帶動家長與周圍的人羣不開或少開汽車,改騎自行車上班,進行低碳生活,鍛鍊自己,保護環境,通過物理理論教學給學生通過物理知識講授傳遞低碳知識。

二、在物理實驗操作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物理實驗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手段和物理教學的基礎。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動手的學生實驗中,教師應時時刻刻留心,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低碳意識,進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與節約行為不可分割,在實驗中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節約行為,例如在講析大氣壓強知識時,要通過“覆杯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通常情況下,抽去紙片,水直接流到水池中,如果讓學生做這實驗,可能兩三次才能成功,學生人數多的情況下,浪費的水就特別多,如果在做此實驗時,再準備一個大燒杯,循環利用其中的水,實驗完後,將水收集起來倒入桶中,可以涮拖把、澆花草、灑地面,將水充分利用,這一小小的改動,大大的強化學生的節約意識;在平時進入實驗室和離開實驗室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節約教育,例如隨手關燈,隨手關水,愛護儀器,少用紙巾,重拾毛巾等等。再從物理實驗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要求學生做到每張紙都雙面寫,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了電腦;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淨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繫,低泡洗衣粉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等等。這些細節問題都可以訓練學生的節約行為,從小處着手,從而是學生養成踐行低碳環保生活的好習慣。

三、在物理習題處理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物理習題處理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習題學生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各類物理情境裏面,物理教師在物理習題處理的過程中可以滲透低碳環保知識,引導學生低碳生活。例如在講到電學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講述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的綠色工作原理,對照柴油機、汽油機的效率、環保等,教師自己設計題目,讓學生解答,在講析題目的過程中再滲透低碳生活理念,告訴學生愛護自然環境,保護生活家園;在處理物態變化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習題時,可以講述冰箱、空調的工作原理,告訴學生空調裏有種製冷劑叫氟利昂,這種東西會上升到臭氧層進行肆意的破壞,使得臭氧層變薄,吸收太陽紫外線的能力下降,導致空氣中紫外線輻射增強,最終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在講述光的知識時,涉及到光源的題目可以告訴學生據資料顯示高效的熒光電燈泡只使用傳統燈泡一半的能源,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的熒光電燈泡代替傳統燈泡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在講到燃料的知識是告訴學生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減少材料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樣,通過在習題中講述低碳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知識中成長,從內心深處樹立低碳環保的生活意識,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使學生明白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

四、在物理實踐活動中教會學生低碳生活。

物理實踐活動是新課改後對物理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實踐活動可以鍛鍊學生的多種能力,更好的.體現物理為生活與生產服務的思想。物理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也要尋找一切機會,找到物理實踐活動與低碳教育的切合點,將低碳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物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二氧化碳的進行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使學生明白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不會燃燒的氣體,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暖化的主因,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中的化石燃料燃燒,土地用途的改變和森林採伐也釋放更多二氧化碳到環境,教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要節約用紙,這些東西都是用木材製成,而加工成木材的許多綠色植物在有陽光的情況下吸取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供人們呼吸的氧氣;教育學生通過調查自己身邊的節約事例樹立低碳環保意識,例如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涮拖把,澆花;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等等。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親身經歷強化低碳生活方式對學生的滲透,教育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學習時所耗用的資源與資料儘量減少,特別是樹立節約意識,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

物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更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生活觀,通過將低碳生活知識的滲透,使學生知道低碳生活的理念將越來越備受國家和社會關注,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踐行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能夠改善生活環境;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