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來源:文萃谷 1.47W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着特殊的使命。

如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能力,數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又是數學思維的品質。創造性思維除具有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具有求異性、變通性和獨創性。這裏的“獨創”,主要是看思維活動是否有創造性。創造性思維是高科技信息社會中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需要,是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開創性人才所必須具有的思維品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數學教師應該關注並且應主動參與研究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教學與教研實踐,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粗淺認識。

一、注重數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慾望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動機的形成,知識的獲得,智能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定的數學情境。所以,精心設計數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亞里士多德曾精闢地闡述:“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化過程。好的問題能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起的,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思維過程,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在數學問題情境中,當新的需要與原有的數學水平發生認知衝突時,學生數學思維便處於積極狀態。

例如,代數初步知識╠╠“代數式”的教學引入:

擺石子,猜數字(讓學生課前準備好一些石子,不少於30顆)

請同學們按左、中、右的順序擺放好三堆石子,要求每堆的顆數一樣多(如都是8顆,都是12顆…),然後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最後老師能猜出中間那堆石子的顆數。

操作:(1)從左邊拿a顆放到中間一堆。(2)從右邊拿b顆放到中間一堆。(3)左邊剩下幾顆,就從中間退還給左邊幾顆。

猜數:中間一堆剩下(2a+b)顆(遊戲時可改變a、b的值反覆猜結果)

實際教學中,同學們的興趣非常濃厚,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祕,教師告訴學生,學了代數式的相關知識後,你們一定能自己揭開謎底。

作為代數的第一堂課,使學生覺得代數有點“神祕”,這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積極、有效的。這種方法引入使學生有了追根索源之感,求知的熱情被激發起來,同時也使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改變那種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例如,問題“你能想到的圓形的東西有哪些?”多數同學回答:鈕釦、盤子、皮球等,極為平常,沒有什麼獨特性,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答出象救生圈、老鼠洞、水滴等等,這些回答的獨特性顯然要比前一類要大。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之中,設計分組討論、互查互補、共同協作等內容,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的表現。學生在輕鬆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於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於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任何一個富有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集中、發散、再集中、再發散多次循環才能完成,在數學教學中忽視任何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錯誤的。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發散思維富於聯想,思路寬闊,善於分解組合和引申推廣,善於採用各種變通方法。發散思維具有三個特徵: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如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