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爸爸的花兒落了説課稿

來源:文萃谷 2.12W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文講述的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關於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爸爸的花兒落了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它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在單元中:《爸爸的花兒落了》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醜小鴨》、《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而本課則揭示了英子在遭受家庭重大變故時的成長經歷,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2、課文在小説中:《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節選自林海音的小説《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本文題目可以看出,課文節選的這一部分實際上寫的是主人公英子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這個故事重點所寫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的深沉,含而不露。

3、課文分析:綜觀全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文章中為了與題目相映,多處寫花,由花引出眼前的事情和回憶的事情,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文章中間以花來穿插事件,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這樣就以花為線索,使文章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又充滿了情味。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學生閲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結合本課的自身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通讀,引導學生理清小説複雜的結構思路,正確理解樸素真摯的語言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誦讀教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讀出文字中藴涵的深情,從而明曉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流程。在課堂教授過程中,學生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片段朗讀,人們常説:“心靈的共鳴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有了最直覺的感受,説明學生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因此很快就能體會到文章中藴涵的情感,為授課流程的流暢打下了好的基礎。

2、 過程方法目標:以“花”為線索,分析體會父親愛花、愛子女的情感,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花”在文章中的含義。通過讀,挖掘情感,品味語言,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為達到此目標,在課堂教授中,我運用了導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找出文章中描寫花的句子或者片段,並與相關的事件聯繫進行分析,將文章波瀾起伏的情節理清。通過這種具體化的課堂活動,學生很快可以抓住文章中的細節,清楚文章的脈絡,並學會品味語言,體會到藴涵在文字中的深情,將文章深一層次的內涵提煉出來。

3、 情感價值目標:體驗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真正含義:父母親在我們成長中的作用,培養熱愛父母的情感,並學會感恩

抓住一篇文章情感的流動,是我們語文學習人文性的最好體現。這篇文章涉及的情感話題是:孩子在面對人生中重大變故或挫折的時候,如何堅強地成長。英子在這裏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當然,我們的學生不一定人人都經歷了英子失去父親這樣的重大家庭變故,但是由於年齡和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問題,他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人生變故或是自認為的重大挫折,一樣也能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因此,我從文章中爸爸臨終前對英子説的三句話入手,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想想自己父母的哪些話語也對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影響,轉到對事件的描述之上,從而實現情感價值上的突破。

重點:新課標還指出學生閲讀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出發,體現語文的工具性作用,我將“抓住線索,理清文章脈絡”作為教學重點。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擬定為“成長經歷中的感悟”。

  三、教學方法分析: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説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選擇了以讀為主的教學方法,用讀帶動學生理清思路,體味情感,指導學生充分體會英子與爸爸之間這種至真至純的父女之情,學會在生活的風浪中堅強成長。比如在預習的時候我採用通讀的方法,使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在理清思路的時候,我採用速讀、跳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篩選信息,抓住文章的主幹;在品味情感的時候,我採用選讀的方式,抓住重點文段反覆讀,反覆品,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而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我則採取品讀的方式,抓重點詞語,重點句子,邊讀邊分析,邊讀邊體味,把握住語言的表現張力。

學法:新課標提出學生要“能複述敍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並與他人交流閲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波瀾起伏,情感真摯感人的特點。我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主要用閲讀法、誦讀法、討論法來把握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分析:

1、導入:

每一位詩人都擁有着敏感的心,時時處處發掘着生活中的美。詩人汪靜之就用美麗的詩句告訴我們:“生命是一樹繁花,時間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詩人關於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麼絢麗和多情啊!可是,在作者林海音兒時的記憶裏,爸爸的花兒卻落了。

引入新課。

課後分析:在朗讀這樣優美的詩句時,我選用了悠揚的音樂作為朗讀的陪襯,這樣就渲染了課堂的氣氛,將學生帶入到一種情感意境中,使得學生能夠很快地進入新課的氛圍當中。

2、 預習課文,初步感知:

(1)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要求:熟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

檢查預習情況:理清思路,複述課文中的主要情節。

要求:理清兩條線——畢業典禮那天發生的事情;回憶爸爸和我之間的故事。

(2) 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章中令你感動的片段,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感情。

(3) 將你被感動的片段讀給大家聽,並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爸爸印象)

課後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處理,主要是考慮到文章的篇幅較長,如果當堂預習課文所花的`時間太多,因此安排課前先預習,然後複述主要情節,這樣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兩條線:畢業典禮和回憶事。接着課堂上開始選讀,讓學生的關注點相對集中,而且在一接觸課文學習的時候,就逐漸融入到了文章的情感當中。課堂上朗讀的時候,就有很多學生已經選擇了文章中英子因為遲到捱打和最後爸爸去世這兩個部分,讀得也很動情,已經初步感受到了爸爸的愛。而且,在最後的概括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談到對爸爸的印象,比如有的學生很容易從英子捱打的事件中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既嚴厲又慈愛的人,而且因為很多小孩子都捱過打,因此在這個事情中很容易找到共鳴,一下子就總結出來了。而文章中有一句很明顯的話説:“爸爸是多麼喜歡花。”這讓學生也很容易總結出:爸爸是一個愛花之人。這樣,事情和人就都抓住了,再來分析後面的文章脈絡和情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3、 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4) 原來爸爸也是一個愛花之人,他是“多麼的喜歡花”。文章中哪些地方寫到了爸爸對花的喜愛?既然爸爸如此的愛花,他怎麼會讓花零落了呢?(爸爸病了)

(5) 文章的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現在你讀懂作者的用意了嗎?(一語雙關:現實的花兒落了,爸爸的生命之花也“落了”。)文章的末尾説:“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這兩個獨立的小段中融進了英子怎樣的感悟?(成長的體驗)

課後分析:在第一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讀,通過總結,已經明確了父親是一個愛花之人。

這篇文章的整個表達方式都是很內斂的,脈絡也是波瀾起伏的,學生不是很容易把握。那麼在後面的課文分析中,我就緊緊圍繞着“花”來回到課文的閲讀中,學生就很容易把握相應的文本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文本解讀,使學生把握寄寓於文本中的情感,明確文章中“一語雙關”的用意,有效地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的教授中。這樣處理以後,學生上課學起來就覺得輕鬆多了。

4、 精讀課文,把握文章中的情感:

(6) 指名朗讀“快回家去”到最後的這部分課文,同學們想象一下英子當時所見到的場景,仔細品讀文段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段中藴涵的情感。

英子當時只有12歲,但是面對家庭的變故,她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和安靜。在一天之前,英子似乎還是一個小孩子,而短短的一天,她彷彿一下子就長大了。是什麼促使她成長?(回到畢業前一天探望爸爸的文段中進行分析)

(7) 齊讀文章中爸爸所説的話,體會:一位臨終的父親,對自己的女兒有着怎樣的期望?

(8) 觀看《城南舊事》中的片段,感受至真至純的父女之情。思考:從爸爸的淚光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9)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不僅深深地被英子父親那深沉的父愛打動,也從父親臨終前對英子所説的話中感受到一種支撐我們成長的力量。你覺得英子爸爸的這三句話哪一句對你的觸動最大,甚至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結合你自己類似的經歷談一談。

課後分析:這篇文章的感情是很內斂的,學生的年齡小,不太容易把握。在這個環節的講授過程中,因為情是最主要的,因此我始終利用多媒體穿插《送別》的曲子,用音樂來營造課堂的氣氛。而前面進行了情感的鋪墊之後,到了這裏來朗讀、分析文章的最後部分,學生的情緒就很容易調動起來,容易讀出感情。我們在課堂上讀這一部分內容時,有學生就説自己讀出了“像刀割一樣的痛”這種感覺,還有的學生讀着讀着就哽咽了,已經真正地進入到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了英子當時的心境。而父親的三句話是英子成長的終極力量,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女兒最大的關愛。在文字感染後,再觀看影片,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就為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構造了一個大的環境。學生類似於上學遲到捱打、獨自替父母完成某件事情的經歷還是很多的,所以在理解這三句話的時候,並不會有什麼障礙。學生髮言過程中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有一個學生就談到自己有着類似於英子捱打的經歷。他家在枝江,第一次遠離爸爸媽媽,到宜昌來讀書,一週甚至半個月才回家一次。剛開始他很不適應,經常打電話回家説要回去。有一次放假回去就賴着不肯來上學了,結果也捱了爸爸一頓打。爸爸還告訴他:沒有前面的吃苦,就不會有以後的幸福。現在他適應了學校的生活,覺得自己一下子就明白了爸爸的苦心。還有的學生説爸爸從小就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經常讓他一個人上街買菜,學會管理財物。剛開始他碰到了很多困難,但是爸爸鼓勵他,告訴他不可能依賴爸爸一輩子,最終應該依靠的是自己。現在來到外校讀書,他感覺自己的自理能力比很多同學強,忽然就明白了爸爸的苦心。雖然這樣一些事情不大,但是也可以看出,孩子們不可能都像英子一樣經歷那麼大的家庭變故,可也有自己認為的挫折和苦惱,能認識到,並能理解父母的苦心,這也是一種成長的經歷。

5、課後作業:

在作者林海音的筆下,英子的爸爸體現了深沉的父愛。在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筆下,他的父親那蹣跚的背影,也讓他不禁潸然淚下。同學們剛才都談到了父親對自己成長的影響,那麼,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生花妙筆,描述一下你的父親?學習本文的寫法,將你心中最感人的一幕寫下來和老師分享。

課後分析: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鍛鍊學生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同時,時代的進步也告訴我們,語文學習中應該給學生情感上的薰陶,人文的關懷。因此,在文章講授完之後,結合這兩點,我佈置給學生一篇作文,讓學生一是將語文訓練落實到實處,二是通過對父親的回憶,學會感恩,做一個有愛心有情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