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1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

  未來學校讀後感1

在假期裏,我讀完了《未來學校》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師。他在書中倡導的未來的學習理念,是符合當今的大趨勢,也是一種非常超前科學預想。他所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全國共有4000多所學校加入,並且規模也在越來越大。關於這本書有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評價,他對朱老師的評價是這樣的:“他的眼光已經超越了對於教育的功利追求,遠達歷史深處,中國對於未來真正的人才的需求。”我非常認可他的這個評價。特別是書的末尾呼籲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到教育中來,還有鼓勵民營力量加入教育中來,減少政府對教育管得過於精細的弊端。他的這些想法確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並且也有實踐的深度。他的這些理論是在多個,全球多所學校已經實驗成功的基礎上而來,可以説是由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未來學校對於未來學習中心的構想,也打破傳統教育中年級、班級、學校的組織形式的設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運用大數據,發揮新時代科技的力量。並且參考的日本教育改革,重整了關於課程的研發和與設計,並對現在傳統的教育的弊端,做了充分的思考。在開篇就提到了學校的起源:到了奴隸社會的夏代,就出現了學校。到了商代學校的形式有所發展,並且出現了國小大學的區別,教育內容也逐漸豐富,具備了六藝的雛形。

後來出現了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這是伴隨着大工業時代的來臨而產生的。隨着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分化,越來越多的家庭成員從家裏走向了社會工廠,家裏面的孩子需要進入專職的學校。而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制度就參考了西方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我們今天學校的歷史最開始是從癸卯學制開始的,他涵蓋了從幼兒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完整系統。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到這種現代教育制度的弊端,並且提出了許多新模式。美國和蘇聯的冷戰現象,也使很多美國人開始反思自己引以為傲的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很多專家學者發起了非學校化運動。很多人開始認為學校不再是一個有價值的機構。特別是非學校運動的代表人伊萬·伊力奇,他把自己的主張發表在《去學校化社會》這本書中。還有斯金納,他認為人類所有的本質都是對環境刺激做出的反應,提出了程序教學的4條原則:

1、積極反應原則。

2、小步子原則。

3、及時反饋原則。

4、制定步調原則。

他的這一理論出現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出現在沒有慕課也沒有翻轉課堂的時候。這些教學程序的思想,是天才的理論,超越了同時代。同時我也看到,現代學校效率為先的工業化培養人才模式問題也很大:忽視了人的獨特性,忽視了人的個性化的培養,也就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當我看到學習中心的設想:學習不一定非要在學校裏進行;學習中心也沒有固定教室;學習中心沒有以校長室為中心的領導機構;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也可以在大學校園;比如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是學習中心;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嚴苛死板的上學時間;沒有必須是6歲入學的機制,這個學習中心可以有6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當我看到以上內容的時候,不由得驚呆了,學習中心原來範圍這麼廣。因為未來的`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學生學習也要回歸生活,到時候以知識為中心的模式將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這個時候老師和學生的傳統的地位將發生徹底的顛覆:有教無類,誰想學誰就是學生。或許老師在這某一方面是專長,但是到了下一節課,他所上課的老師可能就是剛才他的學生。這就實現了教學相長。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圍棋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柯傑,機器人教師完勝傳統人類,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高了26.18分,遠遠的超過了人類;並且人工智能對人類的語言理解已經超過了人類選手……

未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就像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療診斷幫助律師事務一樣,但要真正取代醫生和律師,幾乎不可能未來的機器人會幫助教師更好的從教,未來的教育也會進入人機公交的時代,但教師職業並不會消失,也不會被這種機器人取代。到那時候,未來的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者,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來臨。加上互聯網的教育課程,教師在網上售賣自己的課程,就好比現在淘寶商家售賣自己的商品一樣。到時候學生就成為一名付費時代的消費羣體,而老師也靠自己的努力來換取酬勞,並且遠遠高於在學校的一年所得。到後面未來的課程體系和今天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融合課程,實踐課程,項目學習,研究性學習,主題學習,學科整合課程,並且充分考慮個人的興趣,有50%的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內容個性化,私人定製;,學習的內容也是沒有統一的,進度也沒有統一的,考試類型和地點也沒有統一的;到那時候,人們將更加關注人們的能力,而不是文憑。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不僅僅單純靠自己以往的成就,來實現未來的夢想。並且關於大學聯考改革也提出了大膽的假設: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看到這些內容,我確實被震撼到了。

回想自己的課堂:還是教師傳授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並且課堂上效率太低。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15分鐘課堂,這其實也是一種轉變,向傳統教育發起了一起挑戰,讓孩子們站在舞台的正中間,其實語文課就是一個交流表達的課程,讓一個孩子站在游泳池邊學習游泳,但是卻從不讓他下水嘗試,這個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游泳。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今後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變以往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表現的過少的情況。讓老師變成一名導演,站在這節課的背後。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

2、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充分發揮其所長,而不是一直強調補短。讓孩子利用他的長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過這樣的行為,他會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努力,從而越來越讓自己自信。

3、加強統籌教師的協同備課。15分鐘課堂對教師的備課要求非常高。時間非常有限,但是授課內容又很多,怎麼樣從紛繁複雜的知識點中挑出重點,挑出難點,作為課堂的一個主要內容。而非重點的內容,又用怎麼樣的形式徹底交給孩子,讓優秀的孩子教後進的孩子,從而讓15分鐘課堂真正落實。

4、關於學校評價制度的一些思考:結合班級評價制度,加大學生平時表現中的評價比重,取消以往單靠期末成績來給孩子排名的錯誤做法。更加關注孩子平時的表現,並且給予相應的及時評價。

5、書中提到的有些點,雖然作為教師,個人無能為力去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在個人應有的水平範圍之內,做出自己的改變。改變班級的座位分佈,改變班級的評價制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改進作業過多大量無效的情況,改變過去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自己還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歷練,讓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自己對未來的教學更加有方向,從而讓自己變成一名真正的未來教師,能更好的勝任未來教師這一沉甸甸的職務。正如我們學校核心理念所倡導的那樣:回到未來,回到兒童。

  未來學校讀後感2

孔子説過:“君子不器。”也就是説,君子不願意成為一個只為謀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夠學有所用,是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體面地混口飯吃。今天的教育,距離孔子的“成人、立人、達人、愛人”的教育目標很遠。我們現在的教育資源不知道比孔子時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質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不是現在大家不好學,不會學,相反,現代人的學習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標的問題,夫子的教育目標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長性思維終身學習,並且學而時習知,這樣才可能慢慢的温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讀書點亮生活!

這種模式如果推行,會出現嚴重的斷層現象:

第一,如果從小由父母培養孩子,這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孩子天性愛玩,父母為了家庭,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工作,對孩子只有放任自由,從古至今嚴教出才人,對知識的研究是立足於有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貧富差距是國內,乃至整個世界存在的問題,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廢除學校制度,將會出現學識淵博者孩子學識淵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兩端極化。

第三,選擇學。這是站在二代的基礎上的,父母沒有資源,相比二代,孩子會有選擇的權利?只能隨着社會發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能,雲,區塊鏈,只能輔助社會發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觀點。從王者榮耀遊戲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於弊,科技的帶動有利有弊,如果一個孩子天天抱着手機玩遊戲,或者隨着5G發展,有更佳的方式來替代,孩子自由誠可貴的觀點依然值得考究。

  未來學校讀後感3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着,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