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2.36W

小説是七年級語文閲讀常考的一種體裁,所以學生要重點真我小説的知識點。小編為大家力薦了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知識點梳理,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基礎知識點

一、小説的定義:小説是一種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層次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二、小説要素

1、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節

3、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三、方法歸納

解答小説閲讀題,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説是最能表現人的藝術,分析人物形象獨特、鮮明的個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典型環境)下去理解,也要結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觀描寫重細節。描寫是小説區別於其他文學樣式的最大特點。不管是白描還是工筆,都是使小説展現的場面、人物顯得栩栩如生的基礎。分析小説的描寫,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尤其是細節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三、讀情節理構思。情節是小説故事推進的過程,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在小説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等作用。

四、獲主旨多思考。小説的主題不是象貼標籤一樣明顯地張榜在作品的前頭,而是藴藏於作品的所有藝術形象中,它有待於讀者去尋找、去挖掘、去發現、去獲得。讀者對小説作品主題的理解有一個由潛漸明的過程,還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薄到厚的過程。

  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重點知識點

一、小説三要素

1、人物2、情節

3、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衝突,揭示主題。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説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敍、描寫、説明、抒情、議論。

A、敍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

例2、我順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敍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敍後議和先議後敍。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敍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説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瞭解被説明的事物和特點。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準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七年級語文小説閲讀同步練習題

(一)一諾千金

①去陝西出差,先到一個很偏遠的小鎮,接着坐汽車去村裏。路凹凸不平特難走。沿着盤山公路轉悠,沒多久我就開始暈車,吐得一塌糊塗。後來翻過了兩座高山,過了一條湍急的河,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裏。

②於是我開始忙着拍照,一羣小孩子好奇地圍着我,該換膠捲了,我隨手把空膠捲盒給旁邊的一個小孩子,她高興極了,其他的孩子羨慕地圍着看。看着小孩兒喜歡,我又拆了個膠捲盒給另一個小孩兒,他興奮得臉都紅了。我又翻翻書包再找出兩支圓珠筆分給孩子們,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書包,我真後悔沒多帶幾支筆。我拉着一個穿紅碎花小褂的女孩兒問:“叫什麼呀?”“小翠。”“有連環畫沒有?”“沒有。”旁邊男孩兒説:“學校只有校長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給你們寄連環畫來,上面有貓和老鼠打架,小鴨子變成天鵝的故事。”聽得他們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筆記本:“記個地址吧。”“陝西×縣李莊國小……”“誰收呢?”“俺姐識字,她收。”過來一個大一點的女孩兒,“姐姐,寫李大翠收。”“好吧。”

④從陝西又轉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寫報告,譯成英文,開彙報會,一晃就是兩個月。一天,偶爾翻到筆記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們。我猶豫了一下:“孩子們早忘了吧?就是寄過去,也許路上丟了,也許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們手裏。”

⑤第二天,我還是拜託有孩子的同事帶些舊書來。大家特熱情,沒幾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幾十本,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黑貓警長》、《邋遢大王》、《鼴鼠的故事》、《十萬個為什麼》、《如何預防近視眼》,居然還有一本《我長大了,我不尿牀》,呵呵,是有嬰兒的媽媽給的。從家裏找了本《新華字典》,又跑書店買了本《課外遊戲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時候,接到李莊的信:“北京姐姐你好,從你走以後,村裏的娃娃天天都説這事兒。我們經常去鎮上的郵局看看,囑咐那兒的叔叔、嬸嬸,‘有北京來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們的。’等了兩個月沒有,村裏的大人笑我們,‘北京的姐姐隨口説的,城裏人,嘿嘿,説話不作數的。’我們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記下了我們的地址啊。後來發大水了,媽媽不讓我們去鎮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實不遠,半天就到了。萬一書寄來呢?萬一我們不在被別人拿走了呢?那天我們終於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們有多高興嗎?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幾層,幾十裏山路卻是跑着回來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來了,小翠是摟着書睡的,任誰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學校,老師説建一個‘圖書角’,讓我當管理員。看的人必須洗乾淨手,不能弄壞了。書真好看,故事我們都背下來了,還給俺娘講哩。”

⑦後來我又陸續寄了一些書和文具。秋天來了,收到一個沉甸甸的大包,李莊的。裏面是大棗,紅亮紅亮地透着喜慶,夾着字條:“姐姐,隊長説今年最好的棗不許賣,寄給北京。”我把棗分給捐書的同事,大家説從來沒吃過這麼甜的棗。

⑧從那以後,我明白了什麼叫“一諾千金”。

1、通讀全文,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2分,計4分。)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

(2)解釋“一諾千金”的意思,應該是:

2、本文第①段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答:

3、本文許多地方都十分催人淚下,你讀到第 段後最為感動,你是因為 而感動的。(3分)

4、下面一段文字是從文中抽取出來的,它應歸位於哪裏最為合適?為什麼?(4分)  我望着窗外,眼睛濕了,想着那兩座高山,漫過橋的大水,還有泥濘的山路上一高一矮兩個孩子抬着化肥袋子裏的書籍的單薄的身影。我為曾經的猶豫感到羞恥——幸虧寄出去了,要不,永遠對不起孩子們。要是傷了他們的心,我拿什麼來彌補呀?

答:應歸位於第 段與第 段之間,因為 。

5、如果“我”回家後確實將自己對山村娃娃們的承諾忘記了,如果你是“大翠”或“小翠”,你會有哪些想法呢?請寫在下面。(3分)

答:

6、讀罷本文,你最想對山村的孩子們説一句什麼話?寫在下面。(3分)

答:

答案:1、(1)北京的姐姐為山村的孩子們承諾並寄書籍 (2)一句小小的諾言會有千金的價值(每小題2分,計4分。意符即可)2、不能。這段文字之所以交代“我”行路的困難,是為下文寫山村的閉塞貧窮、孩子們渴望知識及孩子們在山路上背書籍的艱難等作鋪墊的。(3分。意符即可)3、⑤ 為貧窮山村的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精神(或:⑥ 為山村人們質樸、真誠的品格)(前空1分,後空2分,計3分。)4、⑥ ⑦ 它是作者的心理活動,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泥濘的山路上一高一矮兩個孩子抬着化肥袋子裏的書籍的單薄的身影”與第⑥段相照應;其中“我”的自責又為後文寫“我”後來“陸續寄了一些書和文具”作鋪墊。(“歸位”1分,“理由”3分,計4分。“理由”不求文字統一,意符即可)

5、可能會有兩種理解:a.善意的理解:可能是北京的姐姐工作忙了,暫時忘記了吧,我相信她會記起來的;b.惡意的:哼,城裏人,説話就是不算數!……(3分。只要合情合理即可)6、如:a.山村的孩子們,我為你們渴求知識的精神所感動 b.山村的孩子們,只要你們好好學習,一定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 c.山村的孩子們,不僅是北京的姐姐關心着你們,還有我也會從此關心着你們,更有國家、社會都在關心着你們。……(3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説話言之有理即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