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6篇

來源:文萃谷 1.79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⑵理解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學。

4、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⑴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⑵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2、疑點:

體現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3、解決辦法:

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活動設計:

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活動設計:

⑴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⑵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⑶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⑷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

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絡、提供學生上網帳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説一説。

預設: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並於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感受:貧窮、勤勞、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後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裏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説説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昇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並説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本文文質兼美,不僅讓讀者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所瞭解,而且也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學習本文時,一是要着眼於對相關知識的瞭解,二是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教學設計】

一、語言描繪導入(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示有關蟈蟈圖片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然後讓學生進行評價。後示文章中描寫蟈蟈的語句並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2、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麼?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綠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色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教學反思】

本文應重在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應把握文本,以朗讀、感悟、體驗為主,並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欣賞配樂圖片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典型慶祝方式圖片)讓學生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節日和習俗?用輕音樂,為的是不破壞本課力圖要營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張圖片讓學生説一張確實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説要熱鬧的多,但是實在不忍心這樣的課一開始就這麼吵吵嚷嚷!

二、生字詞教學讀讀寫寫用用雙基落實做到實處

三、默讀課文感知

問:課文包括哪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為下面的教學服務。)

選擇你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大聲地朗讀(尊重學生的朗讀喜好,這樣也許效果會好點。)

問:這部分內容讓你感受到了作者什麼情感?

1、對同中存異的端午風俗的喜愛;

2、思鄉愛鄉為故鄉自豪;

3、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課件用超級連接,可以隨着學生的思路走,當學生説到一點的時候再追問一下,帶動所有的學生思考。把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發揮出來。提到1時問學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風俗是什麼?他家鄉特有的是什麼?用圖片展示。提到2時讓學生找尋具體的句子讀出情感並展示作者以思鄉為主題的書法作品。提到3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跡,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

這個環節過後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瞭解。

四、介紹作者的作品特點

他長於江南,定居於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憑着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峯。

讓學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各有特點。

五、引用汪曾祺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品味課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點

自然和家常的特點學生應該很快就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構思,筆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語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這點可能學生很難苟同,那麼就用一段話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是真實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引導學生去領會去尋找讓學生在課文尋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時讓學生去找尋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要告訴學生一種在平淡中尋找真情趣的生活態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從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讀一讀比一比(把它替換成較一般的表達)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學會欣賞作家的語言。

七、配樂快速欣賞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領會了一點作者的生活態度,作品語言風格,和構思的方法後,靜靜地欣賞,我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何況選擇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後加以總結:作者的文章傳達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散文品一品這兩個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複的構成方法,並運用對比色或同類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複設計。

教學重點: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 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複的變化規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 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複現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複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複的運用。

①指導欣賞一段動聽的音樂(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複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②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複的應用也很多,並能創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學過《有趣的重複》,那是一種“形”的重複。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複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複的製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複構成的製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複構成作品塗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為“色彩的重複”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複”(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複”的設計和製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幅“色彩的重複”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複”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説説“色彩的重複”的製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塗上顏色。)

(3)教師示範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複”的製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製要規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複作品。

要求:1、截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製作精緻,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囿”“鈸”“招徠”“鐵鉉”“餑餑”“秫秸稈”“隨機應變”“合轍押韻”“油嘴滑舌”等詞的讀音、詞義。

⑵瞭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2、能力目標:

⑴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説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

⑵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⑶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並整理的語文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3、德育目標:

樹立文化大觀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難點】

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街頭吆喝錄音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積累字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語訓練,揣摩描寫吆喝的語言,體會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體驗與反思,記錄整理家鄉的吆喝聲,為拯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一年四季,一天從早到晚,你聽到街上的吆喝聲了嗎?請大家模仿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表演)這是老師收集的吆喝聲,我們來聽聽,看誰學得最像,最有藴味。(教師播放街頭吆喝錄音帶,學生品評)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一篇專門介紹街頭巷尾經常回蕩着的吆喝聲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的《吆喝》。

設計(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藴。

設計(三):

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囿(yu) 鈸(bō)招徠(lái)鐵鉉(xuán)

餑薺(bí qí)秫秸稈(shú jiē ɡǎn)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連街頭吆喝都能寫得如此有滋有味,確實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閲讀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生3:如今有一種大文化觀,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上動人的一景,使人彷彿置身於街市,吆喝聲不絕於耳。

……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舊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種吆喝聲。圍繞吆喝聲,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學生精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

2、就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如有同學不能解答的疑問,以提交紙條的形式向老師提問。

3、教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並板示,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複多樣的吆喝聲的?

⑵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麼樣的啟示?

⑶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⑷全文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⑴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閲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敍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基於以上分析,課文的總體思路是這樣的:課文先從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寫起,轉到口頭叫賣,第4段總領全文,“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經過作者的精心組織,紛紜雜亂的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

全文結構圖如下:

⑵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麪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餘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麼。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能體味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於是作者只是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後四段對種種吆喝聲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從全文看,作者有較高的對材料加工裁剪的寫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紹説明紛繁複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⑶作者上文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聲“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這樣寫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⑷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懷想,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裏行間。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教師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幾例,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教師可就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觀摩。

學生自由表演,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也可選課文中的例子示範,如“餛飩喂──開鍋!”“硬麪──餑餑”“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滷煮喂,炸豆腐喲”……

2、品味本文語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

學生自選例品評。

如:“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再現了街頭的熱鬧。

“‘算靈卦!’我心想:‘怎麼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語言寫出了兒童特有的心理。

“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裏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裏變成青蛙!”風趣的言語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頑皮和幼稚。

五、課堂小結,遷移拓展

同學們,聽馮驥才先生這麼一介紹,還真讓我們咂摸出吆喝聲的一些味道來。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請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開展對街頭吆喝聲的調查記錄工作。然後對所蒐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訪問座談、查閲文獻、攝影錄像等。

以四人一組為宜,以論文的形式上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六、佈置作業

1、把文章改寫成一個相聲腳本,然後在班內表演。

2、課後蒐集整理街頭吆喝聲,體味“吆喝”的韻味。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為進一步加強我學區教師教學業務基本技能的鍛鍊,促進教師磨練教學內功,優化整體素質,提升教書育人的品位,中心學校決定開展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鍛鍊提高、展示風采的平台。

一、組織保障

為了確保學區內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成立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楊XX

副組長: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員: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楊XX

二、參賽對象

全學區在編在崗教師

三、競賽學科:

語文、數學

四、競賽時間: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語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數學

五、地點:

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形式: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

語文、數學

年齡組:

男:45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5週歲)與45週歲以下學科組

女:40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0週歲)與40週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容為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學科教學內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所需的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由中心學校教導處提供,教師用筆自備。參賽教師不準私自夾帶任何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教學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印製。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活動要求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建高效課堂結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的教師培養、培訓學習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教師的業務評價結合起來。

XX中心學校

XX-9-29

熱門標籤